陶淵明的田園《飲酒》詩,卻不見1個酒字,第3句唯美詩句讓人驚豔

2020-12-11 文學漫談

身處繁華的的城市,人們心浮氣躁,有很多人開始嚮往淳樸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

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這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不見「酒」字,卻被文人墨客推崇為「飲酒」的名作。尤其最後的2句更耐人尋味。

開頭的兩句寫詩人剛回歸時的現狀。有很多歸隱的人在高山上結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陶淵明只是遠離了官場和名利,並沒有刻意遠離人群,選擇荒無人煙的地方隱居。依然在凡塵中,只是遠離了車水馬龍的鬧市的喧囂和煩擾。陶淵明在東晉末年,由於官場小人當道,腐敗黑暗,剛直不阿的陶淵明,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無奈地退居鄉野,耕耘田園。

第二句用問答的形式,人們問他,為什麼從紛擾的官場回到塵世中,還能這麼從容淡定?他說因為自己的心早就嚮往田野,即使身處鬧市,也是心繫一片淨土,氣定神閒,心如旁騖。這種對名利淡薄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看著那些在官場上趨炎附勢,卑躬屈膝的人,活得是多麼辛苦,終日惶恐,即使在深山寂靜的古剎,也會浮躁不安,絲毫不得安寧。第三句寫陶淵明遠離紛爭,身居世外桃源,常在東籬下採摘菊花,一抬頭就能看見遠處秀麗壯美的南山。詩人邊採菊邊欣賞南山的情景,是多麼自在悠閒,真是令人羨慕。東籬採菊,能讓人產生遐想,採完菊,詩人和友人圍桌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賞景賞花,暢所欲言,開懷大笑。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曾有一首「西風吹帽,東籬攜酒」的詩,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之作,可見到東籬都是要喝酒的。那裡有清麗高雅的菊花和雲霧繚繞秀麗的南山,品酒賞花是詩人的雅興,自然要喝酒盡興才能吟出瑰麗的詩篇。

第四句,寫南山夕景,望著夕陽輝映若隱若現的南山,和成群結伴歸山的鳥兒,詩人見此美景深深陶醉其中。這種人生的樂趣,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第五句,詩人從田園的生活中,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忘言」是不知道用什麼話來表達,此處無言勝有言。「真意」是詩人真情的流露,回歸田園愜意的生活,體現了詩人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這首詩是陶淵明藝術風格典型的代表。富有田園的詩情畫意,詩句清新,語言流暢,深得民眾的喜愛。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一種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詩中充滿了寧靜,恬淡,豪邁的氣概,唯美的詩句驚豔千年。

相關焦點

  • 陶淵明醉酒後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彰顯自己孤高潔淨的人格
    1,裛罪掇其英:裛,音yi,沾溼。掇,音duo,採摘。英,花的意思。整句是說:採摘帶著露水的花朵。2,汎此忘憂物:關於「汎」字有兩種解釋,一是縱情,二是漂浮。全句是說縱情飲酒,飲的或是泡了菊花的酒。陶淵明採菊、食菊,繼承了中國古代以菊花延年益壽的傳統;賞菊、頌菊,讚揚了菊花絕俗雅俊的特性。清新聖潔的菊花既是文人心中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的代表,也是作者自身的最佳寫照。第3、4句:接著後面六句具體抒寫飲酒的樂趣和感想,描繪出一種寧靜美好的境界。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篇無一酒字,深受大家的喜歡
    ,比如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更是被人稱為「酒仙」,他的好多詩詞都與酒有關,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千古名句。其實在中國文學史上,創作飲酒詩數量最多的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陶淵明詩集》中,共有飲酒詩60多首。後世的文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都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其中有一首飲酒詩,全篇無一酒字,卻表現詩人閒淡,純真而又質樸的生活情趣。
  • 李白寫了一首田園詩,最後10個字暴露真性情,與陶淵明風格不同
    說到田園詩,我們不假思索地會想到陶淵明,作為田園詩的開山鼻祖,他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詩仙李白就曾寫下過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承襲了陶淵明的恬淡爽直的田園詩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 陶淵明歸隱田園12年,才寫出這最美詩句,10個字影響後世上千年
    陶淵明流傳後世,但只有100首以上的古詩,但是詩人創造了舒適的精神世界和世外桃源,在他兩千年間,無論哪個時代都有很多人向他學習,回到山林,為了五鬥米而不彎腰,他成為了後世人的榜樣,他也被這些人譽為隱逸詩人的宗旨。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 十四首飲酒的唯美詩詞,重溫古人的詩酒風流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如此評價酒中仙李白。建安七子鄴下高吟縱酒,兩晉風流蘭亭曲水流觴。詩詞和酒唯美結合,成為歷代文人名士不能刪除的生活標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關於飲酒的唯美古詩詞。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
  • 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政治上,陶淵明並沒有什麼建樹,但他的歸隱為後世文人樹立來一個楷模;在文學上,他卻以清新的田園詩,打破來兩晉文壇的沉寂。陶淵明現存詩125首,散文6篇,賦3篇。其中詩歌的成就最突出,從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五言詩,少數是四言詩;從題材上看,大部分是田園詩,有一部分是抒懷述志和哲理詩。以田園風光為審美題材的詩,在陶淵明之前,特別是在文人詩中,是很少見的。
  • 關於陶淵明《飲酒》詩的兩個問題
    倘如陶淵明真的是為貧而仕,他豈不成了一個庸庸碌碌、一心為營得溫飽而奔波的俗人了?事實卻並非如此。從《飲酒·十》中可看出他為何而仕的真象。詩中的「似為飢所驅」的一個「似」字,就給為貧而仕打了折扣,而把出仕的真象隱含在其中。「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出仕固然能對生活有所改變,但是,「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終於從罷官去職的行動,把「為貧而仕」之說給徹底否定了。
  • 陶淵明《讀山海經》的主旨在於一個樂字,詩人對田園生活頗為陶醉
    這組詩的寫作年代和內容,過去多以晉宋易代來附會,只有個別人認為「似無深旨」(見明人張自烈輯《箋注陶淵明集》卷四)。從這組詩所表現的思想和情調看,總的來說是樂觀的,如第五首說:「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
  • 陶淵明飲酒系列的第五首詩,第3句被人稱神,道出靖節50年的悠然
    有一首詩,提起陶淵明就會想到它;有一首詩,活在萬千考生的筆下。無論你是高官子弟,還是莘莘學子中的一員,都逃不過這句詩的真香定律。這句詩就是陶淵明筆下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寫出了驚鴻一瞥的悠然,充滿了作者濃濃的悠然。
  • 陶淵明歸隱田園,寫下這首詩,最後2句20個字,成不少人的座右銘
    而對于田園派泰山北鬥級的詩人陶淵明,我們印象只怕更是如此,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陶淵明那淡泊名利、與世隔絕的隱士形象烘託的躍然紙上。可是,你能夠想到嗎?正是這位不慕名利的田園派祖師,當年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勵志詩篇,一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陶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對王績田園詩的影響
    一644),字無功,自號東呆子。繹州龍門(今山西太原〉人。家祖累世仕宮,藏書甚富,其兄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自幼博聞強識,好老莊,曾被譽為「今之庚信」和「神童仙子氣雖在隋唐兩代都曾經出仕,但才高位卑、三仕三隱,大部分時間都在隱居中度過,一生鬱郁不得志。性情簡傲,好飲酒,且甚有酒量,時人號稱「鬥酒學士」。歸田後常以阮籍、劉伶自比,並多處仿效陶淵明詩文。晚年隱於故裡,結廬河諸,怒意琴酒。
  • 陶淵明這十首有意境的詩,灑脫閒淡,每句都讓人沉醉其中!
    陶淵明是東晉末年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我記得在中學時學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簡直驚豔,直到現在都能倒背如流。文中描述的那個世外桃源,讓人嚮往,太美了,太神仙了,而它對照之下的社會現實又讓人唏噓不已。
  • 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
    生活不能總是苟且,一定要有詩和遠方!李白鬥酒詩百篇,蘇軾把酒問青天;白居易在床頭必備小酒罈,賀知章醉後落井卻酣眠。李清照春暖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辛棄疾閒愁眉皺,「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詩酒生活可以忘情,更能解憂。詩酒生活是古代士大夫的幸事,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卻為詩酒而發狂。
  • 李白的一首田園詩,寥寥五字,仙氣十足!
    在杜甫看來李白是謫仙人,謫,本是貶職、遷謫之意,謫仙人,意為被貶凡間的神仙,仙人下凡,形容人超凡脫俗,與眾不同。本文跟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是一首田園詩,從這首詩裡也能隱約窺見李白的仙氣。全詩都用賦體寫成,情景交融,色彩鮮明,神情飛揚,語言淳厚質樸,風格真率自然。
  • 幾首有意境的飲酒詩
    詩與酒,酒與詩,在詩人的心裡密不可分。詩即是醇酒,酒即是好詩。飲酒作詩,一吐心中塊壘,作詩飲酒,一訴心中激情。可以說,只要是真詩人,都是愛酒之人。詩人好酒只是在酒中尋詩,絕非貪杯之徒。從古至今,每位詩人至少寫有一首飲酒詩,仿佛酒就是他們書寫的墨汁,在詩人手中盡情揮灑,塗抹著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歷代沉迷於酒中的詩人多如繁星,各個時代的代表人物莫過於晉·陶淵明、唐·李白、宋·蘇軾、明·唐寅。他們都寫出了最有意境的飲酒詩。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力。 2.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中的「先師」指誰?「道」是什麼意思?本詩中,陶淵明認為無法踐行先師遺訓,那麼他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呢?結合詩句分析。 答 1.
  • 這是陶淵明知名度最高的詩句,其中境界今日的我們依然無法達到
    陶淵明最出色的詩句,當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雖然距離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是他的詩歌在今日依然能夠一看就懂,而無需藉助任何翻譯工具,我們除了稱讚陶淵明的詩詞藝術高超之外,恐怕就是要對我們國家的文字報以崇敬了。
  • 陶淵明最奇怪的一首詩,20句詩,每一句都有一個「止」字,奇趣無窮
    《止酒》詩,全詩幽默詼諧,最奇的是全詩共20句,每一句都有一個「止」字,奇趣無窮。陶淵明本性愛酒,家裡窮不能常喝,親人朋友知道了,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喝醉了就回家,說走就走。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愛酒,還專門請他赴宴。顏延之是陶淵明的朋友,知道陶淵明愛酒,就留下兩萬錢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