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繁華的的城市,人們心浮氣躁,有很多人開始嚮往淳樸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
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這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不見「酒」字,卻被文人墨客推崇為「飲酒」的名作。尤其最後的2句更耐人尋味。
開頭的兩句寫詩人剛回歸時的現狀。有很多歸隱的人在高山上結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陶淵明只是遠離了官場和名利,並沒有刻意遠離人群,選擇荒無人煙的地方隱居。依然在凡塵中,只是遠離了車水馬龍的鬧市的喧囂和煩擾。陶淵明在東晉末年,由於官場小人當道,腐敗黑暗,剛直不阿的陶淵明,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無奈地退居鄉野,耕耘田園。
第二句用問答的形式,人們問他,為什麼從紛擾的官場回到塵世中,還能這麼從容淡定?他說因為自己的心早就嚮往田野,即使身處鬧市,也是心繫一片淨土,氣定神閒,心如旁騖。這種對名利淡薄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看著那些在官場上趨炎附勢,卑躬屈膝的人,活得是多麼辛苦,終日惶恐,即使在深山寂靜的古剎,也會浮躁不安,絲毫不得安寧。第三句寫陶淵明遠離紛爭,身居世外桃源,常在東籬下採摘菊花,一抬頭就能看見遠處秀麗壯美的南山。詩人邊採菊邊欣賞南山的情景,是多麼自在悠閒,真是令人羨慕。東籬採菊,能讓人產生遐想,採完菊,詩人和友人圍桌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賞景賞花,暢所欲言,開懷大笑。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曾有一首「西風吹帽,東籬攜酒」的詩,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之作,可見到東籬都是要喝酒的。那裡有清麗高雅的菊花和雲霧繚繞秀麗的南山,品酒賞花是詩人的雅興,自然要喝酒盡興才能吟出瑰麗的詩篇。
第四句,寫南山夕景,望著夕陽輝映若隱若現的南山,和成群結伴歸山的鳥兒,詩人見此美景深深陶醉其中。這種人生的樂趣,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第五句,詩人從田園的生活中,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忘言」是不知道用什麼話來表達,此處無言勝有言。「真意」是詩人真情的流露,回歸田園愜意的生活,體現了詩人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這首詩是陶淵明藝術風格典型的代表。富有田園的詩情畫意,詩句清新,語言流暢,深得民眾的喜愛。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一種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詩中充滿了寧靜,恬淡,豪邁的氣概,唯美的詩句驚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