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本文原創,嚴禁抄襲!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 -427) ,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一名潛,字元亮,是名將陶侃的曾孫。魏晉時期戰亂災害頻繁,政權更迭不斷,士人內心潛藏深沉的苦惱和恐懼,想要尋求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獲得生命的寧靜與安頓。陶淵明早年雖然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為,但時代動蕩,壯志難伸。
曾數次出任官職,終因不滿政治黑暗和官場虛偽,從而辭職歸隱。他擅長描寫淳樸的田園景色和隱逸生活,風格平淡爽朗、清新自然。曾作《五柳先生傳》描寫自己,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飲酒詩共有二十首,都是在醉酒之後所寫,借酒抒懷。本詩是其中的第七首,描寫詩人秋日採菊飲酒、遺忘世俗之情,雖然看似悠然自得,卻又蘊含個人深層的感慨。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陶淵明的酒後佳作——《飲酒 其七》。
《飲酒 其七》 [魏晉] 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1,裛罪掇其英:裛,音yi,沾溼。掇,音duo,採摘。英,花的意思。整句是說:採摘帶著露水的花朵。
2,汎此忘憂物:關於「汎」字有兩種解釋,一是縱情,二是漂浮。全句是說縱情飲酒,飲的或是泡了菊花的酒。
賞析:
秋天是菊花綻放的季節,在蕭瑟悽清的秋日, 眾芳搖落,只有菊花凌霜不湖、傲然獨放,表現出堅貞的特性:沾著露珠的菊花更顯晶瑩與高潔。肅殺的秋季正如同陶湖日明生活的時代,菊不與春日百花同開,象徵了作者不願與世同流合汙、孤高潔淨的人格。
第1、2句:
「秋菊有佳色」是對菊花的傾心讚美,「 裛露掇其英」是將帶著晨露的菊花摘下食用。服食菊花不只為強身,還寓意志趣的高尚,全篇意蘊都是由菊花所引發。陶淵明採菊、食菊,繼承了中國古代以菊花延年益壽的傳統;賞菊、頌菊,讚揚了菊花絕俗雅俊的特性。清新聖潔的菊花既是文人心中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的代表,也是作者自身的最佳寫照。
第3、4句:
接著後面六句具體抒寫飲酒的樂趣和感想,描繪出一種寧靜美好的境界。秋菊佳色能助酒興,使得作者不知不覺中一杯接一杯,獨自暢飲起來。然若心中無憂,就不會提到「忘憂」,此處透露了作者胸中的鬱憤。
魏晉亂世,讀書人難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面對壯志難酬、知音難求、人生短暫,陶淵明的詩中有許多不方便明白指出的悲哀與無奈,酒便成為解脫精神苦悶的麻醉劑,借酒以淡看一切。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說:「性嗜酒, 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見酒並非純粹發洩情緒的工具,那既是他性情的體現,也是他快樂的泉源。
第5、6句:
獨飲本來使人感到寂寞,但「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句中的「雖」和「自」字,具有轉折意義,使文意脫去孤寂冷落。山林田園中沒有知己,酒壺就是他的夥伴。「自」 字的出現, 顯得酒壺似是善體人意,替作者手中的酒杯殷勤添注。「傾」字則說明了 酒量之大與興致之高。由這裡過渡到「日人」兩句,不僅描寫的視角不同,還包含了時序的推移。隨著飲酒增多,觸發了心中的思緒,以含蓄方式展現了陶淵明的精神層面。
第7、8句:
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各種動物都返回自己所屬的地方。「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兩句運用視覺、聽覺摹寫環境:只有在特別空曠靜寂的環境中,才能顯出歸鳥人林,清晰聽見鳥兒的動靜。王籍的《人若耶溪》一詩有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陶淵明用同樣手法以動襯靜。原本要陷入憂愁的情懷,因靈動的鳥兒而開朗,詩人於是歸返到閒適的狀態。歸鳥象徵詩人避開矛盾,在平靜的田園中求得解脫,過程正像是作者從出仕到歸隱的生活歷程;他不是對世事漠不關心,而是對亂世感到無奈後做出了選擇。
第9、10句: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寫出歸隱的原因,表達了隱居田園的決心。酒可以幫助陶淵明忘卻政治亂象和名利憂煩,超脫俗世尋回生命的真本性。作者倚著東窗傲然嘯歌,並且樂於獲得這悠閒自適的生活。「嘯傲」 代表無拘無束,歌詠自得;「聊」 是「且」的意思,「復」 則是失而再得。詩人離開田園出仕是「失」,現在辭官歸隱乃是「再得」。「得此生」即是從此不被外物奴役,可以按著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
大部分的人對於一切事物、情境,在原本擁有時未必覺得可貴。一旦失去之後,才知道彌足珍貴,可惜往往後悔已晚,只能抱憾感嘆。如今陶淵明回歸自我,能夠過著率性閒適的生活,這種舒暢、自在的快意,是不言而喻的!
這首詩將曠達和感慨融為一體,大大擴展了詩的意境及內涵,正是蘇軾誇讚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具體表現。陶淵明的詩句中有許多花、鳥,都是託物寓意,展現了即興的旨趣。嚴霜中菊花的秀姿、貞骨,是詩人品格的映照;返林人巢的歸鳥,就像追求回歸自然與真我的心境;醉人酒鄉的陶淵明,能在酒中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若細細品讀陶詩,必能領會「復得返自然」的箇中真味!
本詩寫作者遠離塵俗的心境和陶醉於自然的快樂。起筆以問答句式,說明心靈擺脫了世俗的束縛,居住在喧鬧的世間也如同身處偏僻之地。菊花堅毅的性質,彰顯了陶淵明在喧囂紅塵中淡泊灑脫的高尚情操。他將菊花心靈化,使恬靜優雅的菊花既是自然美景,更是他的精神、人格、理想的映照。
夕陽下歸返的倦鳥,就像那採菊而悠然見南山的自己,都在幽靜的山林中尋回了生命的真意,享受失而復得的幸福。
本文由魚小泡讀唐詩宋詞原創發表,禁止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
《飲酒 其七》
《五柳先生傳》
《人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