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這首詩無比灑脫,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而這不是誰都擁有

2020-12-17 塵世曉書僮

陶淵明是中國人們最推崇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極為灑脫,而且列是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視金錢如糞土。而且他又極為有個性,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也可以在當了一百縣令之後,揮一揮手瀟灑地退出官場。我們從他的身上能夠發現很多的優點,這也正是陶淵明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詩人,一位原本普通的平凡人,可是他能夠真正地做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會願意與人同流合汙,沆瀣一氣,這也正是他高尚品格的一種表現。

大概還真沒有哪位詩人能夠受到陶淵明這樣的待遇,歷代的文人不僅學習他的詩作,同時也學習他的這種精神。他的很多詩作裡,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無比的灑脫,更是把那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令無數人嚮往,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沒有幾人。

那陶淵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筆下的每一首詩,那都是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不僅描寫的極為唯美,同時還是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極為灑脫,也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他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那也最能夠感受到那種樸素之美。他的很多詩對於後世都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人們從他的詩作中,不僅學會了那種高超的表現手法,另外還有就是他身上的那種精神。

陶淵明的很多作品都極為唯美,也極為灑脫,特別是他的這首《飲酒·其五》,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一種無欲無求的人生態度,而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最為令人感動,應當說這樣的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以及令陶淵明達到了一個很高深的人生境界。

《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其實描寫的看上去很普通,但是我們再結合詩人的當時的心境,以及他的人生經歷,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別具一格,成為了他眾多作品中,最為獨特,也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通篇雖然沒有什麼高超表現手法,但是讀來卻朗朗上口,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而這首詩的開篇的前四句,則是描寫了自己對於人生的一種態度,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平淡生活的嚮往。詩人在這裡可謂是自娛自樂,把自己對於人生的那種態度,描寫的極為傳神,尤其是那一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更是表現出了詩人一種豁達的人生觀,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志向,只要有理想,即使是生活在偏遠的地方,那也會覺得那就是人生最好的住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則是此詩最經典的兩句,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兩句名句,在這東籬下採菊花,突然在抬頭之間,便是能夠看到遠處的南山。短短的兩句,卻是令人感動不已,從而也寫出了人生最美好的一種嚮往。

最後的四句同樣描寫的很是傳神,也很是唯美,詩人不僅描寫到了自己當時的一種生活狀態,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喜歡這種生活,願意過這麼一種平靜的日子,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也最為深情的一個地方。一個無欲無求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他的那種感受,也是令人後人只能夠是仰望。

陶淵明的這首《飲酒·其五》,通篇可謂是極為唯美,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詩人從不同的方面來描寫自己對於那種田園生活的喜愛,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加生動,也更加的抒情,字裡行間儘是詩人的對於這種生活的讚美。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歸隱田園,寫下這首詩,最後2句20個字,成不少人的座右銘
    在我們印象之中,田園派詩人淡泊名利自然不必多說,安貧樂道,與這花草樹木、田野山間相伴,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勵志或是熱血的事情吧。而對于田園派泰山北鬥級的詩人陶淵明,我們印象只怕更是如此,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陶淵明那淡泊名利、與世隔絕的隱士形象烘託的躍然紙上。可是,你能夠想到嗎?正是這位不慕名利的田園派祖師,當年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勵志詩篇,一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本人發表的著作《曾國藩智慧全集》【曾氏名言】淡泊二字最好。他認為,為人、做官都不能太貪心,都必須知足。在名利問題上,應該以「恬淡」之心處之,學會「盡興知命」。他在日記中寫道,近年來焦慮非常多,沒有一天是坦坦蕩蕩度過的,總是由於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間太重所導致的。現在要想消除這兩種弊端,必須從「淡」字上著力。功名富貴一概淡然忘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境自由自在。要想心胸擴大,就必須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
  • 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由於嵇康淡泊名利,而且更加支持正統,這就和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意見相左,由此招來他的嫉恨,更是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早年生活嵇康出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姓奚,由於他的先祖為了遠離仇家,才遠走他鄉,並且改了姓氏為嵇。雖然嵇康早年喪父,但是在他父親的影響的他的兄長也早早入仕,在他母親和兄長的照顧下,嵇康順利長大。
  • 淡泊,是一種對萬事萬物的認可,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
    誰又能說自己淡泊就淡泊了呢?當然這是不敢亂標榜的。淡泊是一種志向,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百態,迴然不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人生,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
  • 陶淵明醉酒後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彰顯自己孤高潔淨的人格
    陶淵明的飲酒詩共有二十首,都是在醉酒之後所寫,借酒抒懷。本詩是其中的第七首,描寫詩人秋日採菊飲酒、遺忘世俗之情,雖然看似悠然自得,卻又蘊含個人深層的感慨。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陶淵明的酒後佳作——《飲酒 其七》。
  • 你在社會底層苟活,卻學著社會高層「淡泊名利」
    他們常用這句麻痺自我,標榜自己淡泊名利。你說自己愛錢,也鼓勵他努力賺錢,他嫌你滿身的銅臭味俗不可耐,不與你同流合汙。淡泊名利者,他們津津樂道的就是富翁和窮人一起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那個故事。他們也常說城裡的有錢親戚回農村都說:「大魚大肉哪有野菜好吃」。結果,孩子要幾百塊錢報個特長班時,富人還在沙灘上吹海風,窮人已經開始犯愁無心吹海風了。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百讀不厭
    灑脫是一種人生態度,不矯揉造作,不虛情假意,有真性情,展現真我風採;灑脫是一種人生境界,是經歷人生酸甜苦辣後的豁達,是淡泊名利的超脫,知舍取,明得失,有坦蕩的胸懷。在詩詞的世界,有不少佳句展現詩人灑脫的一面。
  •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淡泊名利,陶淵明的隱居田園生活
    回望過去,多少遷客騷人,對於自然的熱愛,追求,狂熱,為此放棄官職,名利,他們追求於那種自由的世界但我最為喜歡和敬佩的就是-------陶淵明何必像牡丹一般齊爭鬥豔?又何必似睡蓮一樣濯清漣不妖?你當然有你文雅高潔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你,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
  • 陶淵明愛做詩更愛喝酒,一生灑脫不羈,不為名利而活
    陶淵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他大部分的詩作中,走的都是他最愛的田園風格,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淡泊名利,不計較得失的人,也表達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農民朋友們的友好。這就是他的真性情,一般人都做不到這樣。朋友們也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都不會怪他,反而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性情中人。
  • 陶淵明最經典的一首詩,境界很高,第一句就點破了人生真諦
    其中有一首詩最經典、最受後世歡迎,此詩境界很高,第一句就點破了人生真諦,而且還寫出了很多現代年輕人的心境!這首詩就是《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飲酒·結廬在人境》,內容如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陶淵明最好的六首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對酒的獨到描寫,如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的「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歐陽修的「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裡人。」等。今日想與大家分享陶淵明的六首好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沒有用語言讚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從心裡流露出來。
  • 陶淵明這首詩消極頹廢,卻經常被老師鼓勵學生,家長還傻傻地贊同
    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史上第一個寫下大量飲酒詩的文人,無酒不可歡;擁有明星粉絲最多的詩人之一,李白、王維、韓愈、白居易,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然而,陶淵明的精神世界遠不如我們想像般平靜,他的生活也不是第一該有的富足生活,而是十分拮据。原因很簡單,一來他沒有固定收入,其次他的錢幾乎都用來喝花酒了。
  • 10句表達心境淡然千古名言,優雅有內涵,總有一句入你的心
    10句表達心境淡然千古名言,優雅有內涵,總有一句入你的心1、心將流水同清靜,身與浮雲無是非。出自岑參《太白胡僧歌》。人們傳說太白山中有一個胡僧,不知幾百歲,常解人之危。詩人為此寫了這首詩。這兩句讚美胡僧遠離塵世,心如流水般清淨,淡泊名利,不爭是非,品行高潔。2、惟淡可以從儉,惟儉可以養廉。出自周順昌《第後柬德升諸兄面》。只有淡泊名利,才嫩鞏固過著儉樸的生活。未有勤儉才可以培養廉潔。3、一簞食,一瓢飲。
  • 3千年前的一首小詩,被譽為「隱逸詩之宗」,陶淵明也在模仿它?
    許由這種「淡泊名利」的情操,為後人所尊敬,人們也將其視作「隱士鼻祖」。他們不僅為後人樹立了「隱士」榜樣,還開創了一系列「隱士準則」,淡泊名利,樸素自然,謙虛禮讓,功成身退等等。先秦時期的隱逸詩或許是先秦時期的「隱士」們都太低調了,他們留下的作品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留下隱逸詩歌了。隱士們醉心於山林美景時,可能也會創作一些文學作品,但他們無心於名利,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外界。
  • 柳宗元的灑脫與孤獨全在這兩首詩中,曾寫出多少人心中所嚮往
    如果要說唐代最有才情的詩人,那柳宗元絕對是其中一個,不然他也不會躋身於「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之中;柳宗元憑藉出眾才華21歲進第,26歲官至九品,這看來似乎很是春風得意啊;然而有才之人的一生往往都少不了風雨相摧,柳宗元所歷劫難最終註定了他的孤獨,也成就了他的灑脫;詩人的這種灑脫與孤獨都通過筆墨題成了詩行
  • 高考作文素材:淡泊名利
    居裡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裡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裡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裡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居裡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 「守拙歸園田」:陶淵明的詩歌與孤獨感|一詩一會
    在世人眼中,陶淵明不僅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隱者之一。人們羨慕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更欽佩他淡泊名利、欲隱則隱的曠達。他筆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成為了如今人們描繪人間仙境的原型,也寄託著現代人對平靜無憂的生活的嚮往。陶淵明之所以選擇歸隱田園,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本性。
  • 陶淵明的田園《飲酒》詩,卻不見1個酒字,第3句唯美詩句讓人驚豔
    身處繁華的的城市,人們心浮氣躁,有很多人開始嚮往淳樸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
  • 寶寶起名 出自陶淵明詩中那些驚豔眾生的名字 淡泊寧靜 怡然自樂
    有多少人嚮往這種淡泊寧靜,怡然自樂的生活,既然過不了這種生活,那就取個淡泊寧靜的名字吧,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推薦,淡泊寧靜、怡然自樂、希望大家喜歡。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 淡泊寧靜寶寶起名 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 淡泊寧靜【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