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句話的意思是:至人不自私、神人不求功利,聖人籍籍無名。
古人云: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然而要想真正做到淡泊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人生如花草樹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般短暫,歲月如刀劍般無情。風霜雨雪天經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
自己的道路自己走,自己的日子自己過,自己的生命還要自己來珍重。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都是一個奇蹟。每一天也都不一樣,都是一個開始。生命不能選擇,但生命的方式可以選擇。選擇淡泊是一種嚴肅和莊重,更是一種境界。
淡泊是一個厚實的詞語,充滿著沉甸甸的歷史以及中國數千年文化濃烈的色彩。一個人的欲望淡泊了便可以從容處世,性情高潔了便可以脫俗。世俗的煩惱漸漸退卻了之後,身心就可以在大悲大喜之間自由穿梭在榮辱得失之際寬容而大度。
然而,人生充滿著太多的變數,誘惑無處不在。誰又能說自己淡泊就淡泊了呢?當然這是不敢亂標榜的。
淡泊是一種志向,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百態,迴然不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人生,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
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俯仰之間,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淡泊是一種人生的體驗,它是一種對萬事萬物的認可,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
淡泊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就可以不倨不傲、不阿不妒不爭不貪。有了淡泊敢不卑不亢,敢不拘小節。平淡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幹天雲氣。
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只要你自然、灑脫、從容,就是淡泊。它沒有模式,沒有特定。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同樣未必不可以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淡泊是一個人的修養,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種靈魂的典雅。淡泊於名利的沉浮與得失,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平靜地對待生活,面對朋友、同事和親人。不卑微、不凡俗,那有多好。
當你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人間蜚短流長所左右,寵辱不驚,不卑不亢,自然地工作,真實地生活,不就是擁有了淡泊的全部含義了嗎?擁有了淡泊,就守得住寂寞。
擁有了淡泊,就能拋開人世間的喧囂、浮躁,攜妻帶子,粗茶淡飯,盡享天倫之樂。擁有了淡泊,就能與人為善,施愛於世,永遠保持智者的頭腦。擁有了淡泊,就能直面高處不勝寒。淡泊名利,不等於你逃避社會和生活的選擇,也絕非是庸人所為。
淡泊是自然從容,當然它並非是刻意的矯揉造作,不是偽裝的虛情假意。沒有萬卷詩書的薰陶,沒有萬裡風塵路後的感悟,模仿的前衛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誇張的時髦是那麼的庸俗不堪,飛揚的個性是那麼的一文不值。也許只有歷盡滄桑的成熟,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因此,淡泊不是碌碌無為,做人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悽風苦雨後才有彩虹的美麗,饑寒交迫後才有心情的清朗。
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青燈古卷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是一種人生境界,是從容與真實的存在。
淡泊不是拋棄自我,而是一種自我的回歸,雅致的從容也就是人生。往事如煙如霧,淡泊如風。淡泊,無利祿之心,無名利之憂,心情舒暢,平靜自然。在喧囂嘈雜的世俗上,利祿之徒孜孜以求富貴功名,而詩人之心可以遠離塵俗,可貴可嘆。
晉代張翰見秋風起,遂思故鄉,懷念吳中的菰菜羹、鱸魚膾,毅然棄官歸隱,此事流傳至今,依然讓人感嘆不已。陶公、張公的棄官歸隱,那種灑脫飄逸、不為世俗所累、淡泊名利的心境實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