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淡泊名利,陶淵明的隱居田園生活

2020-12-16 無名指的位置

回望過去,多少遷客騷人,對於自然的熱愛,追求,狂熱,為此放棄官職,名利,他們追求於那種自由的世界但我最為喜歡和敬佩的就是-------陶淵明何必像牡丹一般齊爭鬥豔?又何必似睡蓮一樣濯清漣不妖?你當然有你文雅高潔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你,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

我多麼羨慕你的田園生活!雖然沒有奢華典雅的宮殿,雖然沒有那滋味鮮肥的魚肉,雖然沒有那高高的位置、豐厚的俸祿,但是,你卻擁有著瀰漫詩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農田、高尚深韻的志趣。正可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場中,百官大臣們多以物質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質、環境、以及生活。雖然桃花源只是你想像中的,但在我看來,你早已邁進了自己創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靜謐、聖潔的土地啊!

我個人以為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一個優秀詩人是以其內心情感的豐富,彰顯出詩歌的真實和不朽。一個人遇到不同的生活處境時,難免流露出不同的情感。特別是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晉宋(南朝)之交,社會動蕩,官場黑暗,市朝競趨。社會的種種醜惡讓他深惡人性的虛偽和狡詐。終於,他決定以真誠的人生對抗時代的虛偽,以清新的詩風抵禦社會的汙濁。

從最初五柳先生的「簞瓢屢空,忘懷得失」,到臨終前的從老得終、奚所復戀;從辭官歸隱時的如釋重負,到躬耕田壟後的無怨無悔;從現實生活中與村民相處得自得其樂,到對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凡此種種,無不一以貫之地表現他遠離世俗塵囂、安貧樂道的閒適與瀟灑。

所以,他很早就贏得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桂冠。追溯我喜愛陶淵明的原因,起初只是為他的心境所震撼。然而,伴隨我對他的了解,我才發現他的內心並非一直靜如止水。相反,在不少時候,他的情感顯得那樣激烈:年少時,他曾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激情;成年後,他在《感士不遇賦》中借古嘆今,在《閒情賦》中抒發追求理想的執著;直到晚年,他還「慷慨獨悲歌」,以激憤心情讚美敢與命運抗爭的夸父、精衛,並在《詠荊軻》一詩中歌頌捨身報國的英雄。

相關焦點

  • 3千年前的一首小詩,被譽為「隱逸詩之宗」,陶淵明也在模仿它?
    張載、陸機、左思等人,都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隱逸詩,其中陶淵明還被後人稱作是「隱逸詩人之宗」,他的詩歌,對後代田園詩、隱逸詩影響極為深遠。不過,隱逸詩創作的源頭並不在漢晉時期,隱士文化的濫觴要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時期。那時,就出現了很多立志不仕、隱遁山林的名士,也留下了一些可以稱之為「隱逸詩萌芽」的詩篇。
  • 詩詞中的田園生活很美好,詩人種田會種成啥樣?看陶淵明就知道了
    詩言志詞言情,詩詞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的一種文學體裁。在中國傳統古詩詞中,按照詩的題材來分,又分為很多派系,有描寫邊疆的邊塞詩,有朋友間依依離別的送別詩,還有一些詩人,喜歡田園隱世的生活,而寫下了很多山水田園詩。詩人們用山水田園詩,將田園的景色描寫的美輪美奐,將田園的生活描繪的多姿多彩。
  • 陶淵明:辭職去種田,卻成就隱逸詩人之宗,他的田園生活有多美?
    開創田園詩陶淵明是東晉末期的詩人,歷史上的兩晉時期,其實存在感相對來說比較弱,詩歌方面也一樣。兩晉時期,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西晉繁縟的太康詩風,兩晉之交的遊仙詩,以及東晉的玄言詩,這些都是歷史上比較有意思的一類詩歌。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詩,感情真摯,灑脫恬淡
    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南山,指廬山。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出自晉·陶淵明《移居二首》其二。賦,創作。春光明媚,秋高氣爽,心情舒暢,有感而發,登高賦詩,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此寫歸隱田園的悠閒情趣。
  • 獨家丨第42期「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內附語音講解!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陶淵明。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shi)「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是中國文學史上堪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比肩的偉大詩人。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主要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典故:不為五鬥米折腰。
  • 唯有飲者留其名,賞飲酒詩人陶淵明醉態所作詩詞
    陶淵明被稱為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寫下了許多田園詩,歸隱詩作,對中國的古詩詞作出了巨大貢獻。陶淵明從小便修習儒家經典,眾所周知儒家倡導積極入世,有所作為。況且考取功名本就是所有古代學子的志向。那陶淵明為何會選擇放棄進入官場而隱居山林之中?而他又為何要幾度出仕呢?
  • 《錦衣之下》之為啥在古代,高人都喜歡隱居於山林之間?
    「世外高人」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往往認為那些隱居在世外深山的隱士,一定都是才華橫溢,又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由於心中鬱郁不得志,或者是看不慣朱門酒肉臭,就會選擇隱居,遠離塵世的喧囂。
  • 你在社會底層苟活,卻學著社會高層「淡泊名利」
    社會高層,的確需要淡泊名利。他們處於社會金字塔的頂端,手握權力和財富,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享受者最好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資源,如果沒有淡泊名利的廉政教育,無限制貪婪下去,等待他們的就是「囚籠」。可悲的是,社會底層苟活的窮人,聽了社會高層的訓誡,真的把「淡泊名利」當成了座右銘。「家有黃金萬兩,食不過一日三餐;家有廣廈千間,臥不過一榻之地。」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歸隱成田園詩派的鼻祖
    他前半生入仕為官,40歲後歸隱田園,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人們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及「田園詩派之鼻祖」。當時正是東晉朝廷腐敗、墜落之時,官場風氣不正,門閥士族把握朝政,窮人寒門出身的有識之士,根本沒有施展才能的空間與機會的。
  • 陶淵明這首詩無比灑脫,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而這不是誰都擁有
    陶淵明是中國人們最推崇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極為灑脫,而且列是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視金錢如糞土。而且他又極為有個性,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也可以在當了一百縣令之後,揮一揮手瀟灑地退出官場。他的很多詩作裡,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無比的灑脫,更是把那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令無數人嚮往,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沒有幾人。
  • 《澄明之境》:作為隱士之範的陶淵明,也曾有不被世人認可的時候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曾經做過幾年小官,後來他「不為五鬥米折腰」,於是辭官回家,從此歸隱田園。在隱居期間,陶淵明還創作了許多清新淡泊的詩,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這首家喻戶曉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陶淵明:都說我淡泊歸田園,誰人知我男兒有猛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東晉陶淵明的詩。陶淵明,是公認的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長久以來,人們都習慣性地把他看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田園隱者。可實際上,這是低看了陶淵明,在少壯之時,他是一個「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人物,作為一個自幼深受儒家進取救世思想薰陶的官宦之後,陶淵明豈是一味避世隱居的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陶淵明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最早的隱士之一,他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至今被人傳唱。在我們普通人心中,他是遙不可及的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在文壇巨匠心裡,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本詩中,陶淵明認為無法踐行先師遺訓,那麼他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呢?結合詩句分析。 答 1. C C項,「表明詩人不想實踐先師遺訓,只想避世隱逸」表述錯誤。「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意思是:就像這樣,在簡陋的木屋裡長吟,暫且做一個耕田之人吧,本詩敘寫了田間勞動的歡娛,聯想到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最後以掩門長吟「聊作隴畝民」作結,從而表達了詩人躬耕田園、避世隱逸的寧靜淡泊之情;在詩人看來,孔子、顏回他們那樣的理想,只能是遠望,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他選擇歸隱田園,夾雜著濟世與歸隱相矛盾的複雜情感。
  • 陳洪:┃《陶淵明集》導讀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我們既需要屈原之忠憤、杜甫之沉鬱,也需要李白之飄逸、陶淵明之衝淡。陶淵明也是中國古代文士中最有代表性的人格之一,我們既需要立德、立名、立言的積極精神,也需要高潔、恬淡、田園的詩意人格。
  • 【大語文試聽課】陶淵明--「隱逸詩人之宗」
    是哪一位詩人寫下了這樣的名句,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  田園間,柳樹下,又是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醉心于田園牧歌之中,一把素琴撫盡心中事。他,勾畫的桃花源,落英繽紛,草長鶯飛,是千百年來的人們心中神往的地方,他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田園詩鼻祖——陶淵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陶淵明在遠離喧囂的城市後,守護的那一方心靈的淨土吧。
  • 陶淵明的田園《飲酒》詩,卻不見1個酒字,第3句唯美詩句讓人驚豔
    身處繁華的的城市,人們心浮氣躁,有很多人開始嚮往淳樸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這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不見「酒」字,卻被文人墨客推崇為「飲酒」的名作。
  • 陶淵明:歸去來兮 南山有夢
    新華社南昌11月11日電(記者範帆)遠山層林疊翠,門前小橋流水,黛瓦白牆的民居鱗次櫛比,涼亭水塘錯落分布……走進江西九江市柴桑區的毛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靜謐幽雅的田園風光,老人們在文化廣場上散步閒聊,孩子們在大樹下玩鬧嬉戲,「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陶淵明讀《山海經》氣得不行,寫下首詩,被譽「金剛怒目式」詩歌
    說起陶淵明,大家都不陌生,他既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又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很多人在上學時期就曾誦讀過他的詩篇,但大都以淡泊的田園詩為主,有《歸園田居其一》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淡然,也有《飲酒其五》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