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多少遷客騷人,對於自然的熱愛,追求,狂熱,為此放棄官職,名利,他們追求於那種自由的世界但我最為喜歡和敬佩的就是-------陶淵明何必像牡丹一般齊爭鬥豔?又何必似睡蓮一樣濯清漣不妖?你當然有你文雅高潔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你,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
我多麼羨慕你的田園生活!雖然沒有奢華典雅的宮殿,雖然沒有那滋味鮮肥的魚肉,雖然沒有那高高的位置、豐厚的俸祿,但是,你卻擁有著瀰漫詩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農田、高尚深韻的志趣。正可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場中,百官大臣們多以物質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質、環境、以及生活。雖然桃花源只是你想像中的,但在我看來,你早已邁進了自己創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靜謐、聖潔的土地啊!
我個人以為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一個優秀詩人是以其內心情感的豐富,彰顯出詩歌的真實和不朽。一個人遇到不同的生活處境時,難免流露出不同的情感。特別是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晉宋(南朝)之交,社會動蕩,官場黑暗,市朝競趨。社會的種種醜惡讓他深惡人性的虛偽和狡詐。終於,他決定以真誠的人生對抗時代的虛偽,以清新的詩風抵禦社會的汙濁。
從最初五柳先生的「簞瓢屢空,忘懷得失」,到臨終前的從老得終、奚所復戀;從辭官歸隱時的如釋重負,到躬耕田壟後的無怨無悔;從現實生活中與村民相處得自得其樂,到對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凡此種種,無不一以貫之地表現他遠離世俗塵囂、安貧樂道的閒適與瀟灑。
所以,他很早就贏得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桂冠。追溯我喜愛陶淵明的原因,起初只是為他的心境所震撼。然而,伴隨我對他的了解,我才發現他的內心並非一直靜如止水。相反,在不少時候,他的情感顯得那樣激烈:年少時,他曾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激情;成年後,他在《感士不遇賦》中借古嘆今,在《閒情賦》中抒發追求理想的執著;直到晚年,他還「慷慨獨悲歌」,以激憤心情讚美敢與命運抗爭的夸父、精衛,並在《詠荊軻》一詩中歌頌捨身報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