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2021-01-08 趣評歷史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儘管少年時期家境不好,但是他在玄學、文學等方面造詣卻很高,著名的樂曲《廣陵散》就是他所彈。雖然嵇康對於仕途並沒有什麼嚮往,也曾任過中散大夫,還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

由於嵇康淡泊名利,而且更加支持正統,這就和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意見相左,由此招來他的嫉恨,更是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早年生活

嵇康出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姓奚,由於他的先祖為了遠離仇家,才遠走他鄉,並且改了姓氏為嵇。雖然嵇康早年喪父,但是在他父親的影響的他的兄長也早早入仕,在他母親和兄長的照顧下,嵇康順利長大。

嵇康撫琴

年少時期,嵇康十分喜愛看書,對很多方面都有涉獵。因為尊崇老莊,嵇康的言行十分豁達,一般注重打扮。嵇康十分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理念,吹拉彈唱,寄情於山水之間,對於山間隱士的生活十分嚮往,淡泊名利,不願出仕為官。

當時還是大將軍的司馬昭想要讓嵇康成為自己的屬官,為了躲避入仕他逃到了河東。就算是司隸校尉前去拜訪,照樣會受到嵇康的冷遇。同是竹林七賢,山濤確實做過官的,還曾官至吏部尚書,當他離職時,就推薦嵇康來接任。嵇康根本就沒有做官的心思,就寫出了《與山巨源絕交書》,表示自己真的不適合當官,這就讓司馬昭很是氣憤,在心裡暗自記下了。

廣陵絕響

嵇康最著名的,莫過於一曲《廣陵散》,流傳千古,做成這首曲子還有一個故事。

嵇康有個朋友叫呂安,沒想到的是呂安的妻子被他的師兄欺負了,這就讓呂安很生氣,發是要去告他。嵇康和兩個兄弟都有些交往,就想勸呂安為了家族的臉面,息事寧人。呂安還沒有如何做呢,他的兄長就來了個先發制人,想要克制呂安,誣陷他不孝,這在古代可是大罪,呂安直接被官府收押了。

嵇康與《廣陵散》

嵇康得知消息,本就是嫉惡如仇,對於呂安兄長的行為不能忍,他就出面為呂安作證。巧了,這正好落入了司馬昭的手裡,再加上有奸人進言,嵇康和呂安直接被判了死刑。

在行刑的時候,太學的很多學生前來請願,希望能夠赦免嵇康,生活不是影視劇,自然沒有被答應。嵇康眼看自己就要被斬首,卻表現得從容不迫。看了日頭還有幾個時辰,就讓兄長帶來了琴,撥動琴弦,當場奏下了《廣陵散》。

慷慨就義

一曲奏完,嵇康表現的十分惋惜,後悔當初別人前來學琴時,沒有將《廣陵散》交出,如今他一去世,就要失傳了。

在彈完《廣陵散》之後,嵇康淡定從容的引頸就戮,這個時候他才四十歲。嵇康的灑脫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對於這位驚才絕絕的名士的隕落,都表現出了惋惜。司馬昭在不久之後就發現自己錯了,可以為時已晚。

文學成就

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和當時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生活在魏晉時期的嵇康,那個時候玄學十分興盛,嵇康也因此對於黃老學說有著自己的見解,曾表示「老子、莊周,吾之師也」。

鑑於玄學上對於養生之法十分注重,還為了追求長壽而服用丹藥,這似乎是自古以來的追求。嵇康對於這些有不同的意見,他寫了一本《養生論》,強調了「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表明修養要在精神上加強。

在文學作品上,嵇康的詩歌和散文流傳於世有五十多首。詩歌主要的代表作有《贈秀才入軍》,表達了對遠徵的哥哥的嚮往,但是自由灑脫的情懷確實屬於嵇康。而另一部代表作《幽憤詩》則是寫在了臨終之前的獄中,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回顧,由於崇尚玄學,還表達了對以後超塵絕世的生活的嚮往。

竹林七賢圖

在散文方面,嵇康的成就要超越詩歌,在書信、傳記方面,嵇康都表現得十分好。現如今,嵇康的散文流傳有九篇,最著名的就是《養生論》和《聲無哀樂論》。在這些文章中,嵇康表達了一些他在政治、哲學還有玄學上的思想,發表問題十分大膽。

結語

這位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由於容貌氣質非常出眾,成為了竹林七賢的門面。雖然平時的嵇康放蕩不羈愛自由,他在文學上成就也是十分出眾,其他方面也不弱,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唐代的畫家張彥遠評價嵇康為: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風儀美。

參考文獻

《嵇康集》

《歷代名畫記》

相關焦點

  • 作者是竹林七賢之一,這首古詩堪稱經典,不愧為傳世佳作
    竹林七賢更是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他們不僅喜歡特立獨行,而且常聚在一起喝酒縱歌,超然物外。他們各自身懷絕技,嵇康善鼓琴、山濤喜評論,向秀精詩賦、劉伶嗜美酒,不一而足。下面介紹的作者是竹林七賢之一,這首古詩堪稱經典,不愧為傳世佳作。
  • 陶淵明這首詩無比灑脫,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而這不是誰都擁有
    陶淵明是中國人們最推崇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極為灑脫,而且列是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視金錢如糞土。而且他又極為有個性,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也可以在當了一百縣令之後,揮一揮手瀟灑地退出官場。他的很多詩作裡,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無比的灑脫,更是把那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令無數人嚮往,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沒有幾人。
  • 「竹林七賢」到底怪在哪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魏晉大才子阮籍六首詠懷詩,曲折隱晦,不愧竹林七賢之名士
    我國魏晉時期有「竹林七賢」,在歷代「竹林七賢」的排序中,阮籍總是名列第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父親也是一位牛人,兒子比肩父親。阮籍的詩多以詠懷詩為主,今天就一起來欣賞阮籍的六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詩,感受他文字的魅力。
  • 修武縣內古代竹林七賢飲酒作詩的竹林,現今如何,消失的吳澤陂
    魏、晉迄今,「竹林七賢」的隱居遊會之地究在何處?在歷史界、學術界也曾有幾種說法。唐、宋之後,特別是明、清以來,學術界的看法漸趨一致,大多數研究者都認定:該地就在今河南省修武縣的世界地質公園—雲臺山百家巖景區一帶。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彭冠英解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前世今生
    魏晉竹林七賢與春秋榮啟期曾席地對話?這並非現代人杜撰的穿越小說,早在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上就實現了。3月31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8期上線,青年演員彭冠英化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第一人稱形式生動詮釋了這件南京博物院國寶相關的瑰麗傳奇。
  •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1.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語出唐·張志和《漁歌子》詞。此寫漁父風雨中戴笠穿蓑、從容閒逸的形象,暗寓了詩人淡泊名利、不求聞達、醉心山林閒適生活的情趣。2. 爭利亦爭名,驅車復驅馬。語出南朝梁·王僧儒《落日登高》。爭利也就是爭名,這就好像是驅車也就是驅馬一樣。此以比喻修辭法形象地說明了名利是難以分開的道理。3.
  • 高考作文素材:淡泊名利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徵辭官隱居關麟徵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軍隊中歷任要職。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 歷史上的那些天團:喝酒唱歌、放蕩不羈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稱為竹林七賢。阮籍:青白眼的七賢之首阮籍出身名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不經常說話,卻常常用眼睛當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對待討厭的人,用白眼;對待喜歡的人,用青眼。阮籍不但好酒,還好美女。
  • 乘風破浪的哥哥們,「古代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門面擔當嵇康
    古代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瞬間火爆網絡,火的一塌糊塗,引起無數人的追捧。羨慕她們年齡已大,但是依然青春靚麗,活力無限。竹林七賢嵇康之死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一天,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嵇康被殺。
  • 語文小知識: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誰?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性好《莊》、《老》,與嵇康、呂安善,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他和嵇康還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山濤曾宣稱,「舉世能夠做我的朋友的,只有嵇康和阮籍了。」
  • 嵇康與阮籍,誰是竹林七賢第一人,請你判定?
    #人生哲理#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和嵇康,在七賢中又是更出類拔萃之人。阮籍的文學成就,首屈一指;並且阮籍善嘯,遠隔一二裡都能聽到他的男高音;嵇康則被稱為竹林七賢的精神佼佼者,他們二人都是時人仰慕的君子。那麼,兩個人誰是竹林七賢第一人呢?
  • 淡泊名利,缺心眼,沒什麼執念的4個星座
    下面就來說說這幾個淡泊名利,沒什麼執念的星座吧。射手座射手座缺心眼,說話直,從不刻意地去強求什麼,即便是愛得入骨的愛情,一朝分手,射手座就不會執念下去,即便心存漣漪,也當作不存在。正因為不去強求,所以射手座不習慣去執念什麼,因此在他們看來,友情甚至重要於愛情,愛情變得可有可無了,朋友一定要,而愛人則不會去強求。
  • 周末,於山林之間尋「竹林七賢」|視頻
    在周末,透過圖像和鏡頭去追尋六朝模範他們是未泯的典範對純真生命保有深深渴望……(以上文字源自視頻,有調整)在國博遇見「竹林七賢與榮啟期」隱士,樹木,題名這場景,彷如夢境讓後人念念不忘,無限嚮往這幅「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模印磚畫拓片」在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或許不算特別起眼
  • 「魏晉之風」所展現的風流與自由,其背後隱藏著什麼?
    在魏晉時期,理學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束縛力。當時的文人崇尚自由、灑脫,才子佳人時常相聚在一起飲酒烹茶,吟詩作對。此情此景,讓人怎麼不嚮往?那麼,現實中的魏晉真的如同文學作品裡面描述的那麼美好嗎? 誠然,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罷了。從漢末至魏晉,政治混亂,儒學的入世治國觀念已無法適應形勢的變化了。魏晉文人失去了精神寄託,變得十分敏感。
  • 五個流浪詩人,五首詩詞,灑脫至極
    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五個流浪詩人,五首詩詞,灑脫至極。1.《四言詩十一首(其四)》(魏晉·嵇康)斂弦散思。遊釣九淵。重流千仞。或餌者懸。猗與莊老。棲遲永年。寔惟龍化。蕩志浩然。【導讀】嵇康是 「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而且嵇康在歷史名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竹林七賢都很熟悉,他們性格本來就瀟灑奔放,而且嵇康又擅長詩文,所以把他列為流浪詩人很正常。2.
  • 宅男都會做出讓人意想不到之事,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就是如此
    所謂「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這其中,阮鹹就屬於「竹林七賢」之一。據記載,阮鹹善彈琵琶,尤其是長頸琵琶。
  • 你愛男團,他愛女團,我獨愛「天團」竹林七賢
    魏晉之際,在古山陽(今河南修武縣)之地的嵇公竹林裡,聚集著一群文士,他們談玄清議,吟詠唱和,縱酒昏酣,遺落世事,以其鮮明的人生態度和獨特的處世方式,以脫俗之舉和非凡之作,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著中國文化和傳統文人。他們就是被稱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和王戎。
  • 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本人發表的著作《曾國藩智慧全集》【曾氏名言】淡泊二字最好。在名利問題上,應該以「恬淡」之心處之,學會「盡興知命」。他在日記中寫道,近年來焦慮非常多,沒有一天是坦坦蕩蕩度過的,總是由於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間太重所導致的。現在要想消除這兩種弊端,必須從「淡」字上著力。功名富貴一概淡然忘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境自由自在。要想心胸擴大,就必須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凡是為人處事,都要有平淡之心。
  • 吝嗇鬼就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西方有出了名的四大吝嗇鬼,其實中國古代也有兩大吝嗇鬼,那就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和《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嚴監生可能大家並不陌生,臨死之際生兩根手指,意思燈芯兩根太浪費了,這個故事讓他榮登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今天我們說一說王戎的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