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本人發表的著作《曾國藩智慧全集》
【曾氏名言】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也。此心多少快樂!
譯文:
淡泊兩個字是最好的,淡,就是恬淡:泊,就是安泊。恬淡安泊,沒有其他的妄念,這樣的心該是多快樂啊。
曾國藩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對於歷史上因為過於汲汲於名利而喪身敗家的先例十分熟悉,並且時時引以為戒。他認為,為人、做官都不能太貪心,都必須知足。在名利問題上,應該以「恬淡」之心處之,學會「盡興知命」。他在日記中寫道,近年來焦慮非常多,沒有一天是坦坦蕩蕩度過的,總是由於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間太重所導致的。現在要想消除這兩種弊端,必須從「淡」字上著力。功名富貴一概淡然忘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境自由自在。
要想心胸擴大,就必須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凡是為人處事,都要有平淡之心。對於功名要看得淡一些,這樣心胸才能以開闊。一個「淡」字可謂一字千金。淡然無累,淡然無為,深得莊子真意。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在《刻意》中,他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人,邪氣不能襲,做全其得的而神不虧。「這樣心情神靈,漠然無魂,才能」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曾國藩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客觀的認識。他說:」人皆為名所驅、為利所驅,而尤為勢所驅動。「他說孟子生活的時代,蘇秦、張儀、公孫衍之輩」有排山倒海、飛沙走石之勢。而孟子能不為動搖,真豪傑之士,足以振礪百世者矣「。蘇秦是個讀書人,據說是鬼谷子的學生。他不甘心現狀,在動蕩的社會中躍躍欲試。他把戰國時的遊說之風,以及世人汲取名利的求實態度發揮到了極致。
曾國藩身處名利中,又能時刻戒懼名利,因此能對功名保持一定距離的窺伺。他說,天下的事情每件都要求回報,那一定會有大失所望的時候。佛教因果報應的說法不能全部相信,也有有了原因,但沒有結果的事情。回憶蘇軾的詞有:」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 他更添了幾句說:」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經意,欲辨已忘言。「
《莊子.徐無鬼》中有這樣的段話:」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
從莊子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處心積慮追求一件事物,往往適得其反:不去刻意追求,卻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華大學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後來,他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在這時候,別的同學都已經工作半年,而且工資都比剛進公司的時候有所提升。阿華很著急。
阿華每天總想找機會表現自己,讓經理注意到他。工作中遇到問題,他都不是先自己思考怎麼解決,而是去問周圍的同事。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個人很好學。但時間一長,同事們發現,有時候很簡單的問題,只是多輸入一個字符的問題,他都問別人,然後還會說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話。這樣,工作效率勢必會下降。但是阿華自己卻認為這是在和同事聯絡感情,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親和力。
兩個月之後,經理找阿華談話:「公司請你來不是讓你聊天的。當然,和同事聯絡感情是好事,但不要在工作時間!」聽的經理的話,阿華很沮喪,他是引起了經理的注意,但卻是反面的。看著和自己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都加薪了,只有自己沒有,阿華想或許自己真的沒有別人那樣的能力,還是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吧。
接下來的日子,阿華像換了一個人,和別人閒談的時間少了。大家看到他每天埋頭苦幹的事情,只有遇到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事情才和別人探討。同事們都喜歡這樣實幹的阿華。
這樣過了三個月,阿華感覺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很多,甚至許多超出自己工作職能的事情也能單獨處理。到月底發工資的時候,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工資也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唯有淡泊名利,才能利於成長
人生的規則非常奇妙。貪慕虛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譽:沽名釣譽、無所不用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以赤子之身來此世界,當以赤子之心走過此世界,也就是留得清白在人間。既無聲名,亦無功利,而這正是莫大的名聲,莫大的功利了。正如莊子所說:「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