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2020-12-09 陳浩帶你話職場

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本人發表的著作《曾國藩智慧全集》

【曾氏名言】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也。此心多少快樂!

譯文:

淡泊兩個字是最好的,淡,就是恬淡:泊,就是安泊。恬淡安泊,沒有其他的妄念,這樣的心該是多快樂啊。

曾國藩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對於歷史上因為過於汲汲於名利而喪身敗家的先例十分熟悉,並且時時引以為戒。他認為,為人、做官都不能太貪心,都必須知足。在名利問題上,應該以「恬淡」之心處之,學會「盡興知命」。他在日記中寫道,近年來焦慮非常多,沒有一天是坦坦蕩蕩度過的,總是由於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間太重所導致的。現在要想消除這兩種弊端,必須從「淡」字上著力。功名富貴一概淡然忘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境自由自在。

要想心胸擴大,就必須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凡是為人處事,都要有平淡之心。對於功名要看得淡一些,這樣心胸才能以開闊。一個「淡」字可謂一字千金。淡然無累,淡然無為,深得莊子真意。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在《刻意》中,他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人,邪氣不能襲,做全其得的而神不虧。「這樣心情神靈,漠然無魂,才能」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曾國藩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客觀的認識。他說:」人皆為名所驅、為利所驅,而尤為勢所驅動。「他說孟子生活的時代,蘇秦、張儀、公孫衍之輩」有排山倒海、飛沙走石之勢。而孟子能不為動搖,真豪傑之士,足以振礪百世者矣「。蘇秦是個讀書人,據說是鬼谷子的學生。他不甘心現狀,在動蕩的社會中躍躍欲試。他把戰國時的遊說之風,以及世人汲取名利的求實態度發揮到了極致。

曾國藩身處名利中,又能時刻戒懼名利,因此能對功名保持一定距離的窺伺。他說,天下的事情每件都要求回報,那一定會有大失所望的時候。佛教因果報應的說法不能全部相信,也有有了原因,但沒有結果的事情。回憶蘇軾的詞有:」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 他更添了幾句說:」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經意,欲辨已忘言。「

《莊子.徐無鬼》中有這樣的段話:」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

從莊子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處心積慮追求一件事物,往往適得其反:不去刻意追求,卻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華大學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後來,他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在這時候,別的同學都已經工作半年,而且工資都比剛進公司的時候有所提升。阿華很著急。

阿華每天總想找機會表現自己,讓經理注意到他。工作中遇到問題,他都不是先自己思考怎麼解決,而是去問周圍的同事。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個人很好學。但時間一長,同事們發現,有時候很簡單的問題,只是多輸入一個字符的問題,他都問別人,然後還會說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話。這樣,工作效率勢必會下降。但是阿華自己卻認為這是在和同事聯絡感情,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親和力。

兩個月之後,經理找阿華談話:「公司請你來不是讓你聊天的。當然,和同事聯絡感情是好事,但不要在工作時間!」聽的經理的話,阿華很沮喪,他是引起了經理的注意,但卻是反面的。看著和自己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都加薪了,只有自己沒有,阿華想或許自己真的沒有別人那樣的能力,還是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吧。

接下來的日子,阿華像換了一個人,和別人閒談的時間少了。大家看到他每天埋頭苦幹的事情,只有遇到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事情才和別人探討。同事們都喜歡這樣實幹的阿華。

這樣過了三個月,阿華感覺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很多,甚至許多超出自己工作職能的事情也能單獨處理。到月底發工資的時候,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工資也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唯有淡泊名利,才能利於成長

人生的規則非常奇妙。貪慕虛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譽:沽名釣譽、無所不用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以赤子之身來此世界,當以赤子之心走過此世界,也就是留得清白在人間。既無聲名,亦無功利,而這正是莫大的名聲,莫大的功利了。正如莊子所說:「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相關焦點

  • 陶淵明這首詩無比灑脫,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而這不是誰都擁有
    陶淵明是中國人們最推崇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極為灑脫,而且列是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視金錢如糞土。而且他又極為有個性,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也可以在當了一百縣令之後,揮一揮手瀟灑地退出官場。他的很多詩作裡,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無比的灑脫,更是把那種淡泊名利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令無數人嚮往,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沒有幾人。
  • 初中作文素材:淡泊名利的居裡夫人
    淡泊名利的居裡夫人   【事例】   居裡夫人曾獲得過許多令世人羨慕不已的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感悟】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能夠淡泊的人會視身外之物為草芥,並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淡泊,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以純淨的心靈面對人生,以從容的心境品嘗榮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居裡夫人才成為當今世界上惟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 高考作文素材:淡泊名利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徵辭官隱居關麟徵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軍隊中歷任要職。居裡夫婦視名利如浮雲居裡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裡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樸,不求名利。各種勳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裡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裡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裡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 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慎獨心安,在獨處時加強管理
    本文我的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慎獨心安,在獨處時加強自我管理慎獨心安,在獨處時加強自我管理曾氏名言:曾國藩認為「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他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他認為能夠做到慎獨,就可以內省不疚,就可以對天地、質鬼神,可以泰然處之。
  • 白水書法藝術:淡泊名利求質樸 豁達從容見天真
    白水,生性淡泊名利,豁達樂觀,面對各種評論均置之一笑。古人曰:上善若水,他取白水名號,有仰慕水之精神,故其書法和為人能如水般潛流,又如水之剛強,不屈於世。為推動魏晉書風特色,數年前,白水即啟動其書法作品巡迴展,目前國內山東首站、次站杭州、第三站廣州、第四展北京,均已成功舉辦。
  • 修齊治平,曾國藩為什麼說成大事者,修身應該放在第一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在讀書人心中延續了兩千年,古之士子莫不以此為人生之目標準則。而修身必列於前,一身不修無以齊家,一家不齊無以平天下。可見古人對於修身的重視程度。 修身是自我的道德品格的修養,修身是自我品行的養成和管理。
  • 人到四十,牢記這4字修身口訣,不再困惑,福報也多多
    曾國藩在日記中說:「當從『敬靜純淡』 四字上痛下工夫,縱不能如孟子、元凱之所云,但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適矣。」按照曾國藩的說法,人到40,不惑之年,如果感覺困惑多,就應該時刻牢記「敬靜純淡」這4字修身口訣,努力修煉這四種心境,才能真正做到「不惑」,心胸豁達,福報多多!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熟記曾國藩的這四句「修身箴言」,知行合一,至臻至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熟記曾國藩的這四句「修身箴言」,知行合一,至臻至善!   一提起曾國藩,大家都知道他是通過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立下絕世奇功,被推崇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其實,曾國藩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聖人,因為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都做到了「不朽」,與孔子和王陽明比肩,所以後世還尊他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 賈寶玉真的淡泊名利嗎?答案就在《好了歌》裡
    」 「祿蠹」、「國賊祿鬼」,這樣貶義強烈的詞語,瞬間就讓賈寶玉擁有了視金錢如糞土、淡泊名利的高大形象,也讓眾多讀者以此為榮,使之成為賈寶玉的一個閃光點。 他們都以淡泊名利為榮,活在高高的雲端裡。 《好了歌》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神仙」。 甄士隱自以為是「神仙一流人品」,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直到他聽到了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蘇軾寫給友人的詞,不僅看到豁達心境,更為真摯友誼感動,太經典
    在古代諸多的是詩人詞人筆下,也曾下過許多諸如此類的作品,其中不乏無比驚豔之作,而今天又為大家分享的則是蘇軾的一首詞。說到蘇軾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北宋時期非常傑出的一位文學家、政治家,他一生高風亮節,有才華,有涵養,而更讓我們感到敬重的是他對國家的關心,對百姓的愛護。
  •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在識人這方面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在官場混跡30多年,用自己的獨特的識人術,給自己減少了很多麻煩。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秘訣:學會這兩點,你也會一看一個準。1、觀察志向趣味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材高下,視其智取。」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區別人才的高於低,看他的志趣就可以了。
  • 《菜根譚》修身之九:務實以建功立業,務虛以淡泊名利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建功立業之時,每件事都要從實地出發,腳踏實地,若是為了貪圖名聲而為之,即便是有所成,那也是虛偽的。講道修德,每個心念要從虛處建立根基,如果稍微有一點計較功名,那麼將難脫俗世之情。
  • 淡泊名利並非無欲無求!擺正姿態,讓孩子的人生走得更輕鬆
    如果孩子在幼小時就過分關注虛名和利益,其一生都將為名利所累,患得患失而放不開手腳去追逐自己的理想,這對他的成長和身心發展是沒有益處的。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淡泊名利的觀念,讓他健康自由地成長。而這裡所說的淡泊名利,並不是要求孩子要無欲無求,甚至於無所作為。
  •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1.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語出唐·張志和《漁歌子》詞。此寫漁父風雨中戴笠穿蓑、從容閒逸的形象,暗寓了詩人淡泊名利、不求聞達、醉心山林閒適生活的情趣。2. 爭利亦爭名,驅車復驅馬。語出南朝梁·王僧儒《落日登高》。爭利也就是爭名,這就好像是驅車也就是驅馬一樣。此以比喻修辭法形象地說明了名利是難以分開的道理。3.
  • 高考成敗不是人生全部,曾國藩大器晚成,終成一代文正公!
    在為人處事和家庭教育方面,他也做的非常成功,從《曾國藩家書》可以看出他修身律己,注重教育,人品爆表。曾國藩也是「成功學」的典範,後世很多中青年人士都將曾國藩作為自己人生追求的典範,踴躍複製曾國藩的成功。
  • 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由於嵇康淡泊名利,而且更加支持正統,這就和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意見相左,由此招來他的嫉恨,更是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早年生活嵇康出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姓奚,由於他的先祖為了遠離仇家,才遠走他鄉,並且改了姓氏為嵇。雖然嵇康早年喪父,但是在他父親的影響的他的兄長也早早入仕,在他母親和兄長的照顧下,嵇康順利長大。
  • 老子教我們;淡泊名利,找回真我
    淡泊名利解釋一下吧,第一句的意思是,五顏六色的場景,讓人目光恍惚,應接不暇,目盲二字,反過來念,就是盲目。五音一出,讓人震耳欲聾。就是酸甜苦鹹辛,或者再加上個鮮,沒有辣,辣可不是味,爽字在這裡是口腔病的意思,不是爽朗之意哦!否則就和全文脫節了。開頭這三個五,當然不是實指,翻譯過來就是,色彩繽紛,花花繞繞的東西,不好,各種絲竹管弦還有編鐘,這些樂器,一起發出來的音,也不好,美味可口的食物,也不好。啊!這豈不是讓人大跌眼鏡,老子為什麼要推翻,世俗眼裡的,這些聲色之娛呢!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著明月。做人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成為有所作為的人。做人要有寧靜的心態就需要有淡泊名利,只有將名利看淡了,心情才不會浮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身就是自律,就是克制自己的物慾,人的物質欲望太強了,就會使人有貪慾,節儉才是美德,身體就是做好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人生真諦,也是人生的辯證法,更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
  • 你在社會底層苟活,卻學著社會高層「淡泊名利」
    社會高層,的確需要淡泊名利。他們處於社會金字塔的頂端,手握權力和財富,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享受者最好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資源,如果沒有淡泊名利的廉政教育,無限制貪婪下去,等待他們的就是「囚籠」。可悲的是,社會底層苟活的窮人,聽了社會高層的訓誡,真的把「淡泊名利」當成了座右銘。「家有黃金萬兩,食不過一日三餐;家有廣廈千間,臥不過一榻之地。」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教子、修身的思想與智慧,從中找尋經營企業與家庭的妙方。 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認為,古代君子重視修身齊家,自己修養好,家庭也治理得好,必定自身心安、身強,然後家道振興;與人相處能使他人愉悅、神靈欽慕,然後有眾人前來聚集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