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把讀書上進的人稱之為「祿蠹」,意思是追求功名利祿的蠹蟲,而且,寶釵湘雲等人勸他在讀書上用功,他便反罵:「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祿蠹」、「國賊祿鬼」,這樣貶義強烈的詞語,瞬間就讓賈寶玉擁有了視金錢如糞土、淡泊名利的高大形象,也讓眾多讀者以此為榮,使之成為賈寶玉的一個閃光點。
事實果真如此嗎?這符合作者曹雪芹先生的本意嗎?
當我第N遍重讀第一回,我在甄士隱和促使他徹悟出家的《好了歌》中找到了答案。
甄士隱和賈寶玉,都自以為是淡泊名利的神仙人物。
開卷第一回,作者曹雪芹先生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了甄士隱從高處跌落徹悟出家的經歷。以甄(真)寫賈(假),甄士隱的經歷,其實就是賈寶玉的經歷。因此,在人設上,甄士隱和賈寶玉極其相似。
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結交的都是讀書人。
賈寶玉視讀書上進為「祿蠹」,「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把「應酬世務」的男人視為「濁物」,把為生計奔忙的婆子視為「魚眼睛」,以「在內帷廝混」為樂,結交的都是自以為超凡脫俗的高雅之人。
甄士隱和賈寶玉,都是靠祖蔭而活成「神仙一流人品」,無需付出。就可以享受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都以淡泊名利為榮,活在高高的雲端裡。
《好了歌》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神仙」。
甄士隱自以為是「神仙一流人品」,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直到他聽到了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跛足道人為什麼要拿神仙說事?為什麼所唱的歌裡句句不離神仙?因為這是專門唱給甄士隱這個「神仙」聽的。
跛足道人用《好了歌》告訴甄士隱,也告訴我們讀者,什麼才是神仙,什麼才叫淡泊名利。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有功名在身的人,不是神仙!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有金銀傍身的人,不是神仙!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有美色享受的人,不是神仙!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有兒孫繞膝的人,不是神仙!
功名、金銀、美色、親情,代表了凡世所有的物質享受及情感,擁有這些的人,都不能叫神仙,看似超凡脫俗,其實最為凡俗。
甄士隱除了無功名之外,他擁有用之不盡的金銀、「情性賢淑」的妻子、嬌美可愛的女兒。當這些帶給他享受的一切一點點離他而去,他「神仙一流人品」也一去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急忿怨痛」,俗世的情緒佔據了他的全部身心。
在這種情狀之下,他還能「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嗎?
自以為淡泊名利的賈寶玉也是如此,他擁有世人拼盡一生都得不到的物質享受、一屋子美貌丫鬟、眾星捧月般的寵愛。當有一天,這一切都離他而去,他就現出了「貧窮難耐悽涼」的俗人本色,哪還有神仙的稟性?
因此,甄士隱和賈寶玉,都不是淡泊名利,他們是站在了名利的肩膀上,眼睛只朝上看,所以看不到名利。
有「宿慧」的甄士隱,在「貧病交攻」無以支撐之時,聽到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頓時「徹悟」,放下塵世的一切,成了真正淡泊名利的神仙。
在「貧窮」中「難耐悽涼」的賈寶玉,也在「徹悟」之後懸崖撒手,放下塵世的一切,成了真正淡泊名利的神仙。
「世人都曉神仙好」,卻不知神仙之好來自「忘了」,但凡有「忘不了」、放不下的人或事,就不能稱之為淡泊名利的神仙。所以,跛足道人說:「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能了才能好,放下才是了,居於「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賈寶玉,何曾放下過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