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之中,田園派詩人淡泊名利自然不必多說,安貧樂道,與這花草樹木、田野山間相伴,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勵志或是熱血的事情吧。而對于田園派泰山北鬥級的詩人陶淵明,我們印象只怕更是如此,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陶淵明那淡泊名利、與世隔絕的隱士形象烘託的躍然紙上。
可是,你能夠想到嗎?正是這位不慕名利的田園派祖師,當年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勵志詩篇,一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成為多少人的座右銘,如果得知這讓人讀了就熱血沸騰的勵志詩篇,就是那個飄然隱士,看似與世隔絕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手筆,只怕是難以置信吧。
這勉勵人們珍惜時光的詩篇究竟寄託了陶淵明那些情操和理想呢?讓我們看一看這首陶淵明的《雜詩》吧: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猛然讀起,這首詩的一二兩句,卻讓人耳目一新,「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多麼的自由奔放,又有些清雋灑脫的意味在其中。正如陶淵明在詩中所寫的這樣,人這一生有不像是植物那樣有根有頸,被束縛在原地無法動彈,人並沒有這些束縛住我們的東西,可是現在世界的人們有多少人在尋找著這些束縛呢?大家不過都像是那鄉間小路上飄散的塵埃罷了,自由而飄逸。
難道你是嫌棄這塵埃的渺小嗎?不,你還是塵心太重,你看「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這路上的塵埃雖然渺小,卻是隨風飄蕩無拘無束。你追求的是那些束縛著你的東西,可是我追求的是無牽無掛的自由,這塵埃能夠如此無拘無束,已經是非常的存在了。這裡的陶淵明頗有些莊子的味道,莊子在逍遙遊裡極力來表述自由,用極其壯大的筆墨在歌頌大鵬自由翱翔的同時,又順便無情的嘲諷起那些自以為是的小鳥般的人們?陶淵明在這裡也是這自由思想,不過卻謙和溫厚許多。
這多像是一個娓娓道來的忠厚長者,倘若你還是不夠理解,以人總歸是父母所生,與兄弟是同氣連枝,怎麼能夠像是塵埃那樣,沒有根莖呢?那麼,這位忠厚長者繼續向你解釋「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大家由父母親生下來之後便各是各了,為什麼一定要用人自己想出的骨肉之親來束縛彼此呢?陶淵明在此想得異常的通達明曉,然而我們還不知道陶淵明想要擺脫這所有的束縛,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且看這首詩的下半段: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在第四句明確向我們表達了他要解脫一切束縛的原因,那便是「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如果我們現在解脫種種的煩惱,那就毫無掛牽的來行歡作樂吧,趁著現在暫時解脫了其他思想的束縛,趕緊把昔日的好友、酒伴叫來,大家聚在一起,喝喝酒,劃划拳,看看誰的酒量高吧。如此頹廢的一首詩怎麼能夠說勵志,可是倘若拿出這最後兩句,我們便在一瞬間知曉了陶淵明在這首詩裡所要表達的意思。
陶淵明在最後兩句詩解釋了自己頹廢的真正理由,那便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在晨」,讀到這裡我們恍然大悟,原來他是用這種看似頹廢的及時行歡作樂,來讓我們知道時光的寶貴。畢竟如此美好的年華是不會永遠停留的,那麼索性用這些事情做給你帶來快樂的事情吧。
如果說這是一首頹廢的詩,我並不贊同,相反,這反而是一首勵志的詩。從全詩中我們仍然能夠讀出陶淵明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一面。而他之所以把行歡作樂作為自由的目的,這是由於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倘若陶淵明生活在這個時代,相比並不會用這自由來喝酒,或許他快樂的源泉就有許多了。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陶淵明珍惜時光的精神,值得我們把這最後一句作為勵志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