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隱田園,寫下這首詩,最後2句20個字,成不少人的座右銘

2020-12-22 嘮嘮邀你談生活

在我們印象之中,田園派詩人淡泊名利自然不必多說,安貧樂道,與這花草樹木、田野山間相伴,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勵志或是熱血的事情吧。而對于田園派泰山北鬥級的詩人陶淵明,我們印象只怕更是如此,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陶淵明那淡泊名利、與世隔絕的隱士形象烘託的躍然紙上。

可是,你能夠想到嗎?正是這位不慕名利的田園派祖師,當年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勵志詩篇,一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成為多少人的座右銘,如果得知這讓人讀了就熱血沸騰的勵志詩篇,就是那個飄然隱士,看似與世隔絕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手筆,只怕是難以置信吧。

這勉勵人們珍惜時光的詩篇究竟寄託了陶淵明那些情操和理想呢?讓我們看一看這首陶淵明的《雜詩》吧: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猛然讀起,這首詩的一二兩句,卻讓人耳目一新,「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多麼的自由奔放,又有些清雋灑脫的意味在其中。正如陶淵明在詩中所寫的這樣,人這一生有不像是植物那樣有根有頸,被束縛在原地無法動彈,人並沒有這些束縛住我們的東西,可是現在世界的人們有多少人在尋找著這些束縛呢?大家不過都像是那鄉間小路上飄散的塵埃罷了,自由而飄逸。

難道你是嫌棄這塵埃的渺小嗎?不,你還是塵心太重,你看「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這路上的塵埃雖然渺小,卻是隨風飄蕩無拘無束。你追求的是那些束縛著你的東西,可是我追求的是無牽無掛的自由,這塵埃能夠如此無拘無束,已經是非常的存在了。這裡的陶淵明頗有些莊子的味道,莊子在逍遙遊裡極力來表述自由,用極其壯大的筆墨在歌頌大鵬自由翱翔的同時,又順便無情的嘲諷起那些自以為是的小鳥般的人們?陶淵明在這裡也是這自由思想,不過卻謙和溫厚許多。

這多像是一個娓娓道來的忠厚長者,倘若你還是不夠理解,以人總歸是父母所生,與兄弟是同氣連枝,怎麼能夠像是塵埃那樣,沒有根莖呢?那麼,這位忠厚長者繼續向你解釋「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大家由父母親生下來之後便各是各了,為什麼一定要用人自己想出的骨肉之親來束縛彼此呢?陶淵明在此想得異常的通達明曉,然而我們還不知道陶淵明想要擺脫這所有的束縛,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且看這首詩的下半段: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在第四句明確向我們表達了他要解脫一切束縛的原因,那便是「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如果我們現在解脫種種的煩惱,那就毫無掛牽的來行歡作樂吧,趁著現在暫時解脫了其他思想的束縛,趕緊把昔日的好友、酒伴叫來,大家聚在一起,喝喝酒,劃划拳,看看誰的酒量高吧。如此頹廢的一首詩怎麼能夠說勵志,可是倘若拿出這最後兩句,我們便在一瞬間知曉了陶淵明在這首詩裡所要表達的意思。

陶淵明在最後兩句詩解釋了自己頹廢的真正理由,那便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在晨」,讀到這裡我們恍然大悟,原來他是用這種看似頹廢的及時行歡作樂,來讓我們知道時光的寶貴。畢竟如此美好的年華是不會永遠停留的,那麼索性用這些事情做給你帶來快樂的事情吧。

如果說這是一首頹廢的詩,我並不贊同,相反,這反而是一首勵志的詩。從全詩中我們仍然能夠讀出陶淵明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一面。而他之所以把行歡作樂作為自由的目的,這是由於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倘若陶淵明生活在這個時代,相比並不會用這自由來喝酒,或許他快樂的源泉就有許多了。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陶淵明珍惜時光的精神,值得我們把這最後一句作為勵志的座右銘!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陶淵明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最早的隱士之一,他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至今被人傳唱。在我們普通人心中,他是遙不可及的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在文壇巨匠心裡,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陶淵明的經典太多,小編今天只與大家分享最有哲理的一首,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讀來更是令人受益終生。《雜詩十二首.其一》東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 陶淵明的田園《飲酒》詩,卻不見1個酒字,第3句唯美詩句讓人驚豔
    身處繁華的的城市,人們心浮氣躁,有很多人開始嚮往淳樸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這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不見「酒」字,卻被文人墨客推崇為「飲酒」的名作。
  • 陶淵明醉酒後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彰顯自己孤高潔淨的人格
    曾數次出任官職,終因不滿政治黑暗和官場虛偽,從而辭職歸隱。他擅長描寫淳樸的田園景色和隱逸生活,風格平淡爽朗、清新自然。曾作《五柳先生傳》描寫自己,世稱「靖節先生」。陶淵明的飲酒詩共有二十首,都是在醉酒之後所寫,借酒抒懷。
  • 陶淵明歸隱後寫下一首詩,最後10個字,表達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而陶淵明就沒有這樣好的出身,於是在經歷過一系列做官不順的打擊後,他選擇了歸隱山林,做一個自給自足逍遙自在的農民。但是人生的苦惱與生俱來,絕不會因為你的出身和職業而消失,煩惱是無處不在的。陶淵明曾經擔任過80多天的彭澤縣令,後來他回到老家柴桑,當上了一名真正的田園詩人,從此他再不接受任何官府的徵召,與他交朝夕相處的就是山水田園和老農民。
  • 陶淵明棄官回鄉寫下的第一首詩,每句都是詩情畫意,詩人陶醉其中
    而他在歸隱之後,對于田園生活的描繪,更讓他成為了古代田園詩的創始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 清代詩人大徹大悟後,即興寫下一首田園詩,闡明自己的歸隱之心!
    說起歸隱,或許是古代文人們的一個共有嗜好,也似乎都要與「山」有關,陶淵明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王維說「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等等。然而歸隱真的要一個人深居青山?真的要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不然,或許真正的歸隱就是我們身邊的鄉村田園。
  • 陶淵明歸隱體驗報告:很美好,也很辛勞
    ,連陶淵明自己都沒想到,這首連個正經題目都沒有的五言小詩會突然爆紅,幾乎一夜之間在朋友圈刷屏。五鬥米是縣令每個月的俸祿,我豈能為了這點工資就趨炎附勢,賄賂巴結小人?!一賭氣,回辦公室把官印一封,留下一封辭職信,揚長而去。回家把這事兒跟親戚朋友一講,大家都說,因為這點事兒縣長說不幹就不幹了?陶淵明不解釋,跟你們這些世俗之人沒啥好說的,回房寫下一篇《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歸隱成田園詩派的鼻祖
    他前半生入仕為官,40歲後歸隱田園,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人們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及「田園詩派之鼻祖」。祖輩名門,家道中落陶淵明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陶侃。但他出生時,其家道已經沒落,不久他的父母又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陶淵明與妹妹成了孤兒。
  • 陳引馳:陶淵明為何歸隱田園
    ▏題圖:明李在《歸去來兮圖》陶淵明為何歸隱田園陳引馳|文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形象大概立刻就會浮現出來:這是一位遵從自己心願而歸隱田園的詩人。不過,就一定是這樣的嗎?詩人之所以能一再地一不高興就甩手而去,當然有他的資本,可想而知,他有一定的依憑,是有些家底的,即使到最後他歸隱田園的時候已很落拓,也還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其一)。
  • 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政治上,陶淵明並沒有什麼建樹,但他的歸隱為後世文人樹立來一個楷模;在文學上,他卻以清新的田園詩,打破來兩晉文壇的沉寂。陶淵明現存詩125首,散文6篇,賦3篇。而陶淵明大量描繪生產勞動和田園風光,藉以表現他歸隱後的愉悅心情,從題材上看,具有很大的開拓性和創新意義,自他之後,田園詩便成為一個專門的流派,因此,陶淵明堪稱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的田園詩,最中心的主題是表現他歸田的樂趣,表現他離開汙濁的官場回歸大自然懷抱以後無限欣慰的心情。最有代表性的是《歸園田居》五首和《飲酒》二十首兩套組詩。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力。 2.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中的「先師」指誰?「道」是什麼意思?本詩中,陶淵明認為無法踐行先師遺訓,那麼他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呢?結合詩句分析。 答 1.
  • 李白寫了一首田園詩,最後10個字暴露真性情,與陶淵明風格不同
    說到田園詩,我們不假思索地會想到陶淵明,作為田園詩的開山鼻祖,他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詩仙李白就曾寫下過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承襲了陶淵明的恬淡爽直的田園詩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 陶淵明歸隱田園12年,才寫出這最美詩句,10個字影響後世上千年
    陶淵明流傳後世,但只有100首以上的古詩,但是詩人創造了舒適的精神世界和世外桃源,在他兩千年間,無論哪個時代都有很多人向他學習,回到山林,為了五鬥米而不彎腰,他成為了後世人的榜樣,他也被這些人譽為隱逸詩人的宗旨。
  • 什麼是真正的田園詩?這首28字唐詩讓他一詩成名,只因最後7個字
    山水田園詩,大概是唐詩中最美的一種題材了,之所以美是因為夠接地氣。詩人們遠離了朝堂的紛擾,來到大自然中,骨子裡的詩性被自然萬物激發,寫下一首又一首的經典之作。要說山水田園詩寫得最好的,當然首推「王孟」。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 陶淵明讀《山海經》氣得不行,寫下首詩,被譽「金剛怒目式」詩歌
    說起陶淵明,大家都不陌生,他既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又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很多人在上學時期就曾誦讀過他的詩篇,但大都以淡泊的田園詩為主,有《歸園田居其一》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淡然,也有《飲酒其五》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 初唐第一田園詩人,他的這首詩,奠定了五言律詩的基礎
    這種風格的詩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是如此的空洞、浮誇,完全不接地氣,沒有一點生活氣息。而到了王績的出現,就會讓人眼前一亮,在王績的詩作裡,能看到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有陶淵明作品的自然、樸素、清新的感覺,使讀者有畫面感,引起共鳴。
  • 東晉陶淵明,歸隱田園和縱情山水的陶冶情操,是他人學不來的
    東晉陶淵明,歸隱田園和縱情山水的陶冶情操,是他人學不來的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陶淵明的故事。小編講起陶淵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家裡麵條件好,但是到陶淵明這個時候,家家庭卻已經敗落了。他小的時候喜歡讀書,有。
  • 陶淵明田園詩借取象表達力耕之樂
    陶淵明是古代士大夫中切身參加農耕的第一人,也是用詩章寫出躬耕體驗的第一人。「回園詩是他的獨創,在田園詩中以農耕為主題,更是陶淵明的獨創」,陶淵明不僅身體力行,親自參與了回園勞作和農事實踐,而且在心理上完全接納了這一活動,在詩中敘述了盡力耕作的樂趣。
  • 這首詩,雖然只有區區40個字,卻是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作
    盛唐時期的田園詩和山水詩,風格比較相近,意境也很相仿。都有特色的鄉土氣息,兩者的成就相當。盛唐的田園詩描寫自然,手法白描,風格淡雅,情趣盎然,明顯的受陶淵明的田園詩影響。盛唐時期寫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主要有王績和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