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田園詩人,他的這首詩,奠定了五言律詩的基礎

2020-12-22 簡秋習文

隱居山林的初唐第一詩人

王績是隋末唐初的文人,按照全唐詩的編輯來說,是把他歸為「初唐」詩人的。

像很多大詩人一樣,他自小就是一個「神通少年」,才華橫溢,他一生愛自由,嗜酒如命,自稱「五鬥先生」(喝酒按鬥來計算)。

王績的父親王隆就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國子博士」,王績、王通兩個兒子都很有出息。

《唐才子傳》裡記載,王績15歲的時候,就受到當時文武皆能、權傾朝野的權臣楊素的召見,楊素還稱王績為神童。

只是這位「神童」命運不濟,剛舉孝廉、中高第之後沒多久,隋文帝就駕崩,隋煬帝登場。

隋煬帝的荒淫就不必贅言了,王績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對所謂的仕途是心灰意冷。

他選擇了遠離朝廷的一個小官,一個八線縣城的縣丞(輔佐縣令大人的佐官)。

可是王績愛喝酒,他的很多詩作裡都離不開酒,每次喝酒他都得喝醉,才能喝的盡興。

以至於,因為嗜酒,王績這個小縣丞還受到了彈劾,於是乾脆辭官不幹了。

《野望》就是在王績在隋末初次辭官歸隱的時候,所創作的一首描寫田園景色和自己的閒適生活的五言律詩。

隱居山林的初唐第一詩人

李白、杜甫、陸遊、白居易、孟浩然......這些大詩人的作品,我們讀的多了,自然不覺得王績的詩作有如何的了不得。

但是,如果讀《全唐詩》就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前面幾卷都是宮廷詩人的作品,風格華麗、典雅,大多數謳歌帝王生活、皇家的園圃、達官貴人的府邸、貴族家的宴會等內容的詩作。

這種風格的詩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是如此的空洞、浮誇,完全不接地氣,沒有一點生活氣息。

而到了王績的出現,就會讓人眼前一亮,在王績的詩作裡,能看到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有陶淵明作品的自然、樸素、清新的感覺,使讀者有畫面感,引起共鳴。

王績受不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精明算計,他一生幾齣幾入官場,但最後都是當不了幾天官,就歸隱田園。

他的偶像,不是什麼達官貴人,而是嵇康、阮籍、陶淵明那樣的歸隱山林的隱士。

所以,如果了解當時的詩壇背景,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王績田園詩的清新、質樸。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王績的這首詩是最為人所稱道的一首五言律詩。

我個人覺得讀詩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這首詩作的意義。

而《野望》這首詩大致是在隋煬帝十年,辭了小小縣丞之後,託病回鄉歸隱田園時所創作的,這是王績第一次辭官歸隱。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東皋」是王績所歸隱的地方,就像阮籍有阮籍的「東皋」,陶淵明有陶淵明的「東皋」一樣,王績的「東皋」在今天山西省河津縣,是王績的故鄉。

薄暮降臨,籠罩原野,矗立在東皋村頭悵望著,徘徊不定不知該去何方。

詩人在茫茫暮色之中,眺望遠方的曠野,內心湧起一種孤獨無依的感覺,天地茫茫該去往何方呢。

這一句和《野望》的詩名相呼應,望中有景,景中有情。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句是全詩非常有名的一句,將秋天的景色描寫的很傳神,有一種落寞的、荒涼的、蕭瑟的感覺。

陣陣秋風吹過,枯黃的樹葉隨風凋落,落日的餘暉斜照在一座座山上,更為原本滿是黃葉的秋色平添了一抹金黃。

萬物凋零、餘輝殘照的景色,正是王績寫《野望》時,隋末衰亂時局的影像。

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正是因為當時時局的混亂,才讓金色的秋景,在王績眼裡如此的蕭條、落寞。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這兩句從寫景色,轉到了寫人。

在這秋色幽濃、蕭瑟寂寥的暮野上,放牧的人們趕著牛群回來了,獵人們也帶著狩獵收穫的獵物騎著馬回來了。

如果說,《野望》是一幅畫的話,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暮色中的鄉村原野,再細看就有放牧、狩獵的人物了。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最後一句,寫了詩人自己的感慨。

大家相互都不認識,我真想放聲長嘯歸隱在這田園之中。

其實在這最後一句「長歌懷採薇」裡,王績應該是對自己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一種感嘆吧。

「薇」,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嫩苗的時候叫作巢芽,可以食用。

《詩經》中,有很多關於「薇」的作品,比如《採薇》「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

同時,商亡周興的時候,伯夷、叔齊不肯食周粟,歸隱山林,採薇充飢。

這裡,王績應該都是用「採薇」來體現,自己不願意在隋末那種亂世時局中苟且偷生,寧願「採薇」度日,歸隱山川。

王績本人家底比他的偶像陶淵明厚實一些,他還有僕人伺候,他在鄉間過田園生活基本上還算是悠然自得的,但是整首詩細讀起來,還是有種「淡淡的哀愁」,比如「徙倚欲何依」。

所以,個人感覺整首詩反應了王績辭官歸隱之後的複雜心情,既有一種對自由自在田園生活的嚮往,又有一種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悲哀。

---------END---------

我是簡秋,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此詩被譽為唐代第一首五言律詩,一掃初唐濃豔的脂粉氣,樸素清新
    比如一首八句的五言詩,要兩兩對仗,唐詩中每兩句便稱為一「聯」,每聯末尾一個字稱為「韻腳」,就是必須要押韻的字,按照這種方式組織起來的詩,被稱為「五言四韻詩」,也就是後世所稱的「五言律詩」。而第一個嚴格按照這種方式寫詩的詩人,叫做王績,他作的這首詩便是著名的《野望》,被後世認為是唐代最早的五言律詩。
  • 陶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對初唐其他詩人田園詩的影響
    除王績外,初唐時期其他詩人的詩作也承襲了陶詩中的取象思維。當然,與當時詩壇佔統治地位的宮廷文學相比,初唐田園詩只是冰山一角,難以引起波瀾。但不可否認的是,初唐前期的王績和後期的盧照鄰、宋之問等少數詩人的田園詩創作為初唐詩歌革新帶來了新鮮氣息。尤其是他們田園詩中所蘊含的取象思維,更應受到重視。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初唐田園詩大多產生於詩人們閒居田園之時。鄉居式的生活一向是田園詩創作的主要來源之一,初唐也不例外。
  • 婷婷姐姐新歌|他是最早的唐朝詩人,一首五言律詩千古留名
    今天,婷婷姐姐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這樣一首深入靈魂的詩歌,來自初唐詩人王績的詩歌《野望》。譯文:傍晚時分我站在東皋極目遠望,徘徊不定不知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暉。
  • 《野望》|| 王績:初唐第一首好詩
    貞觀初年,詩人王績(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通的弟弟,王通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爺爺)辭官隱居東皋,自號東皋子,此詩就作於詩人隱居之時。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是很特別的,如果不知道這首詩的創作時間的話,可能會難以理解這首詩的妙處。
  • 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詩人及作品代表,唐詩的基本形式有幾種?
    唐朝這個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是中國古典詩歌處於極盛時期,唐詩的基本形式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1、初唐時期這一時期是唐朝詩人的起步,代表作家主要以「初唐四傑」出名,他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其代表作出名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詩》等等。2、盛唐時期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力,都是最強最盛盛,包括唐詩發展也是最盛的,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流派。
  • 他的詩歌擺脫了齊梁綺麗詩風的影響,為唐詩的正確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自小即被譽為「神童」,但在仕途上不太順利,最後在省親途中溺水驚悸而亡。他是初唐四傑中詩文成就最高的詩人。詩歌中最有名的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王勃在長安送杜姓朋友去蜀川上任時寫的送別詩。
  • 唐詩中最經典的10首五言律詩排行榜!這個排行榜你服不服?
    五言律詩,發展於初唐,王勃等人為五言律詩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最高成就在盛唐。善於寫五言律詩的詩人中,以杜甫成就最高,其次是李白、孟浩然、王維等。到了中唐和晚唐時代,盛唐衰弱,唐詩似乎越來越娘,能把五言律詩寫的好的人,也似乎只有李商隱了,但早已經失去了盛唐氣象!好玩的國學精選10首成就最高的五言律詩,並加以排名,以求教於方家!
  • 初唐詩歌的得與失
    當時間再往後推移,如王楊盧駱、陳子昂等在嶄新的朝代成長起來的一代詩人,他們在繼承前人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別出心裁,有的創造出新的形式,有的尋求復古風格,有的擴大詩歌主題,這才是文學意義上真正的「唐詩」的開始,也是現在人們心目中所理解的「唐詩」概念的發端。所以華仔認為:「唐詩」不僅包含時間概念,也代表了形式、題材和風格等,區別於唐朝立國初年,仍包含六朝遺風的「唐朝的詩」。
  • 初唐:詩壇的因中有革與低迷狀態的小說用詩
    儘管有人將唐人小說中的詩歌與一般意義上的唐詩同視,如《全唐詩》卷862、卷867所錄神仙鬼怪之詩,但唐代詩人之詩與小說之詩還是有著明顯的不同。比如詩人之詩是獨立自主的文學體式,小說之詩則屬於小說文本的組成部分,發揮著文本組構的作用。詩人之詩的作者當是於史有徵的詩人,如李白、杜甫,而小說之詩從根本上講,雖出自小說作者之手,但名篇的作者,其身份多非詩人。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越發辭賦化,氣勢壯烈,而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詩更加規範化,尤其是駢文也更加出色,頗有靈動之感。所以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寫道:「王勃的詩高華,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雖然他們的詩作還略帶六朝的色彩,但是他們最大的貢獻便是在詩壇中從六朝到初唐時期最傑出的詩人。
  • 初唐四傑
    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觀唐絕句02-鬥酒學士王績《過酒家》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飲酒詩
    其常常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等人,這也表現在了他的作品風格上。王績的詩作有魏晉之風,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憂世的感慨,與唐初「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的詩風有明顯區別。特別是王績在格律詩的成熟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 王維這首詩最是「與眾不同」,避開田園風格,寫出意氣風發的豪爽
    王維可以說是我國山水田園派詩人中最有名的一位,每次提到這個名字總會想到他那些有清風明月之雅、亦有碧水青山之幽的詩篇來;比如他的《畫》、《終南山別業》以及《新晴望野》等等,無不真正詮釋了王維「詩中有畫」的作品特點。
  • 範成大素有「田園詩人」的美譽,他的詩秀雅清新,頗有田園氣息
    範成大素有「田園詩人」的美譽,一是因為他寫田園生活的詩作很多,還有一點,也從詩風上看,他的詩秀雅清新,頗有田園氣息。晚年時,範成大隱居石湖,曾寫了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即《四時田園雜興》,由「春日田園、晚春田園、夏日田園、秋日田園和冬日田園」五個部分組成,每組詩十二首,共六十首。
  • 初唐才子駱賓王的這首送別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描寫的很傷感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裡,僅次於王勃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代表了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最高水平,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他的詩作都不會陌生,特別是他在七歲時隨口吟誦出來的一首《詠鵝》,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篇,還被收錄在了我們的小學課本,成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過故人莊》,資深教師來講解這首田園詩中的佳作,不愧為經典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部分,安排了一首古詩《過故人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律。他的老朋友為了款待他,殺雞燒酒,主客舉杯歡飲,對談農事的畫面被孟浩然用五言律詩生動描繪。表現了朋友之間的情誼深厚和農家田園生活的簡樸、親切。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杜du老師走進它!
  •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民間歌謠作為南朝詩歌的一種,主要是民間老百姓內心的所思、所感與訴諸,這時期最為著名的就是文人詩。不管是貴族,還是宮廷文人,大多都喜愛唯美的文學詩歌,排斥政治與文學的束縛,以追求文學藝術的純藝術目的,也就是抒情與審美相結合。比如山水詩謝靈運,如此優秀的詩歌積澱為初唐的詩歌奠定了雅正的詩風。
  • 杜甫爺爺杜審言最經典的五言律詩,被後人評為初唐五律第一
    杜甫曾有詩云:「詩是家吾事。」他說這話是很有底氣的,因為不僅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一位大詩人。杜甫成就最高的是格律詩,而格律詩這種形式,就是在他爺爺杜審言這一代人成型的,杜審言就是格律詩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詩人是這13位,您認可嗎?
    他們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而且還是詩人中的一流人物,不過從時間來看,分為初唐、盛唐、和中唐三個時期。遺憾的是缺少了晚唐的詩人,加上小李杜的話,基本是唐朝各個時期的代表是人了。一、初唐詩人1、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初唐四傑之一,他的滕王閣序是千古名篇,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送別詩中的傑作: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