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璀璨的時刻,詩歌也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之一。其流傳下來的詩比以往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要多出三倍;從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加到一起的數量,才相當於唐代詩人數量。唐代明星詩人很多,首屈一指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有名有姓的詩人更是不計其數。
說起唐代韓翃,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作為唐代的中期詩人,他寫了很多富有現實意義的詩作,意蘊深刻。在天寶十三年考中了進士,但仕途之路一直不順暢。剛開始做節度使的幕僚,參謀等,官位非常低,最後做到中書舍人。
「大曆十才子」中,韓翃榜上有名,是才華出眾的文人。全唐詩中收錄有韓翃的詩三卷。自從安史之亂後,社會動蕩,韓翃也是四處流浪。他最出名作品是《寒食》,連皇帝都非常欣賞。
《寒食》唐 韓翃( 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題中的寒食,是指寒食節,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後來唐朝把清明前兩天稱為寒食節。按照風俗,這兩天不能點燈生火,只能吃涼食。所以稱「寒食」。有關寒食節的由來還流傳一個故事。說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遭到朝廷追殺,流亡他鄉。有一次他實在餓得支撐不住,可是卻一點乾糧都沒有了。這時忠臣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給重耳煮湯。重耳知道了真相後,很感動。表示一旦成功繼位,定要重賞這些忠臣。
可是回到了朝廷,在論功行賞時,別人都得到嘉獎,只有介子推被遺忘了。介子推心裡鬱悶,就和家母一起回老家的山中居住,決心再也不和忘恩負義的重耳見面。有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就去問重耳,最應該得到重賞的人是介子推,沒有介子推的割肉之湯,能有皇帝的今天嗎?
重耳一聽,萬分愧疚,知道介子推已躲進山林中,就派人去請他。可是介子推在山中就是不出來。這時有人給重耳出了個餿主意,用火把山點燃,介子推無處安身,就被逼出來了。重耳竟然相信了,直到山上的火都要滅了,還不見介子推出來,後來發現,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已被大火燒死了。
人們對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誓不出山的行為很費解。也許介子推認為即使出山,也未必是好事。自古就有知恩圖報的,也有卸磨殺驢的,伴君如伴虎啊。這天正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晉文公命令每年的清明前一天,人們不能點火,不做飯,只吃家裡現成的食品。所以事先家家都預備點吃的,囤點貨。這也就是寒食節的典故。
話說寒食節這天,韓翃漫步在長安街頭,此時的長安春光燦爛,楊柳依依,飛花滿天,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詩人在遊玩中,不知不覺中,就夜幕降臨了。這時皇宮內點起了蠟燭,這是皇帝賞賜給身邊寵幸的宦官的蠟燭,宮牆外面一些權貴的家裡,也點起燭光。
韓翃在外面轉悠一天,看盡了長安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景色。返回到家裡,心中感觸頗深,心中不免感慨萬千,就揮筆寫下了這首《寒食》。
這首詩的首句是寫寒食節白天的景色,「春城無處不飛花」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在世人的眼中,長安是一座美麗的春城,「無處不飛花」表現出滿天飄飛的花絮,奼紫嫣紅,亂花迷人眼的美豔景色。一個「飛」字,有畫龍點睛之筆,首句就成千古佳句。
最後兩句寫長安的夜景,皇宮的門上斜插著柳枝條,這是闢邪用的習俗。皇宮內皇帝正在賞賜寵臣蠟燭,皇宮外傳送蠟燭的馬車正奔走在寵臣官府之間,平常百姓家還在摸黑沒有熱乎的食物吃,實在是辛酸。只有皇宮即少數官府家裡,才燈光閃爍,冒出嫋嫋的輕煙。這種 「只許周公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行為,是對少數權貴多麼大的諷刺。
唐代中期,皇帝寵幸宦官,朝中正義的大臣遭到排斥。這首詩表面寫寒食節長安景色迷人,生機盎然。其實是用歷史故事,諷刺搞特權的宦官不可一世的嘴臉。詩中含蓄地表現出當時社會外戚專權的腐敗政治局勢。
我們讀了這首詩,其實也就讀懂詩背後的歷史故事,了解了一首詩的內在和外在,也就真正讀懂了詩的意境。讀詩,其實就是讀人,讀歷史。
這裡給大家推薦的是《漫畫學古文》這套書。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語文水平和平時的積累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很多學生不願意去學古文,也不願意去背古詩,這樣一來語文成績自然不好提高。
而《漫畫學古文》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書中的古文都以漫畫的形式配圖,風趣幽默,這種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孩子會越來越感興趣,從而喜歡上詩詞古文。
在理解歷史故事的基礎上,才會快速記憶古詩,而不是死記硬背。《漫畫學古文》一共6冊,分為《唐代篇》、《宋代篇》、《元明清篇》、《魏晉南北朝篇》、《先秦篇》、《諸子篇》,漫畫和歷史相互結合,情景重現,讓孩子輕鬆讀懂文言文,考試不再愁!
這套書的價格也很美麗,原價138元,現在只需要80元,可以說十分的划算。給自己的智慧和知識投資,才是我們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如此好書,不論是送人還是買給自己的孩子,都是絕佳的選擇。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