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對王績田園詩的影響

2020-12-22 和光筆談屋

王績(585?一644),字無功,自號東呆子。繹州龍門(今山西太原〉人。家祖累世仕宮,藏書甚富,其兄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自幼博聞強識,好老莊,曾被譽為「今之庚信」和「神童仙子氣雖在隋唐兩代都曾經出仕,但才高位卑、三仕三隱,大部分時間都在隱居中度過,一生鬱郁不得志。性情簡傲,好飲酒,且甚有酒量,時人號稱「鬥酒學士」。歸田後常以阮籍、劉伶自比,並多處仿效陶淵明詩文。晚年隱於故裡,結廬河諸,怒意琴酒。

初唐齊梁奢靡浮豔詩風餘韻猶存,而王績從大批宮廷詩人中脫穎而出,「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鶯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對於王績的詩篇,很多學者做過考證,如周秀榮先生曾提出現存的王績田園詩「約30餘首」,韓理洲先生認為王績詩歌現存54首,王安國先生則在《王績詩注》中收錄了52首詩歌"筆者按照廣義田園詩的內涵,根據《王績詩注》一書,共統計出30首田園詩。其中,除了《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外,其餘29首均作於王績先後的三次隱居期間。雖然葛曉音先生提出了「王績對陶淵明的繼承僅限於精神的淺表和部分形跡,他的田園詩也就必然缺乏陶詩的深層意蘊」:「從風格到藝術表現都直接繼承了庚信的田園詩」等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陶詩中所蘊含的取象比附也常現於王績的田園詩作中。

首先,性格簡放、政治失意,思想認識不同等多種原因促使王績隱居田園,所以其田園詩的內容也比較複雜。但同時必須承認一點,王績內心還是喜愛田園田居生活的,因而湧現出多篇描寫田園美景、抒發自然純淨之情的詩作。如《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中詩人正思念故園時偶逢鄉人,激動之情頓時難以言表,遂以「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臺?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院果誰先熟?林華那後開?」2這一連11個問句表現這種心情。細細看來,這些問題顯然有所側重,詩人一直在追問故人日園的狀況故園是否還在,是否栽種了新樹,柳樹排行稀疏還是稠密,茅屋寬窄如何,院中什麼果實先熟等等,而對於故鄉之人,只是詢問了家門中的哪個弟侄觀賞了田園池臺,落腳點仍在田園。這裡,詩人取田園如今各種現狀之象比附其對田園的喜愛之情,手法別致。

再如《秋夜喜遇王處士》中詩人對秋夜田園「相逢秋滿月,更值夜螢飛」的描寫,詩中取滿月掛秋宵、夜螢處處飛之象比附詩人對其對田園美景的讚美和欣喜。又如《野望》中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較返,獵馬帶禽歸」,前兩句取叢樹沽染秋色,群山瀰漫斜暉之象比附田園黃昏美景:後兩句以牧人驅趕牲棋返回、獵馬帶領眾禽為象,比附旦暮動物歸棲場景,從而傳達出田園牧歌式的情調和詩人的閒適心情。不僅是田園風物,詩人在《食後》一詩中還用工筆細措的手法描繪了田家「菜剪三秋率,饗吹百日黃。胡麻山彤、樣,楚豆野康方。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漿。葛花消酒毒,英蒂發羹香」的晚食,取農家選用種種常見的飯菜茶酒作為食材之象比附出農人的喜悅和自足,洋溢著田園情調,也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樸素自然。

其次,王績的田園詩幾乎篇篇都不離酒,但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分析其酒詩內涵。一方面,有些篇章提及飲酒,固然只是為了買醉混日,為了心中快意,如《田家三首》(其三)中「朝朝訪鄉裡,夜夜遣人酷」,取不分晝夜地派人到鄉裡買酒之象比附嗜酒之狀。雖有些誇張,但仍能看出詩人甘願盤桓於醉鄉,所以,在《題酒店壁》中有「昨夜瓶始盡,今朝甕即開。夢中佔夢罷,還向酒家來」的經歷,詩中取整夜飲盡舊酒,清晨接著開啟酒甕,在夢中佔卡後再次走向酒家之象比附詩人醉生夢死的買醉生活。

在《醉後》中詩人則直言「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即以醉酒後大聲長歌的動作為象比附其及時行樂的態度。不僅如此,詩人還在《嘗春酒》中高呼「但令千日醉,何惜兩三春」,醉酒兩三春怎麼足夠,千日醉才是心中所想。這些詩歌頗似《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鬥酒相娛樂,聊後不為薄」所反映出的借酒消愁、樂以忘憂的格調,情緒較為低落消沉。另一方面,王績的部分詩作仍以酒為載體,但借飲酒吐露其對現實不滿的內心實感。

例如《贈程處士》中的「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詩中本選用了姬旦制禮樂、孔丘刪詩書的典故,但詩入反向用之,取周公被禮樂拘束、孔子為詩書困擾之象,通過想像,比附儒家禮教對人性的束縛,語含勸誡,講述順應自然之理,即不如高枕而臥、醉酒消愁。同樣,在《過酒家五首》(其二〉中,詩人直接寫道:「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表達化用了屈原典故,與陶淵明《飲酒》(其九〉中的「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野有異曲同工之處。詩人指明了整日昏醉的原因不是為了陶冶性情,而是世人皆醉,並取其與世人一起人痛飲酣醉不醒之象,比附推出塵俗醉心名利、混濁不堪的世風,譏諷之意顯露無疑,同時詩末的反問語氣也委婉地表現了詩人不同流俗、潔身自好之志。

最後,王績深受魏晉名士之風影響,並將這種感受行諸筆端,追尋阮陶等名士的蹤跡。除了處處模仿魏晉士人放達任我的做法外,王績還將阮陶等人及其事跡和他們詩文中的典型物象等直接引入田園詩中,以此抒發己志。如在《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中有:「嘗愛陶淵明,酌醒焚枯魚。」飲麥醋、烤乾魚,暗示了隱退生活後的自得自樂,是以詩人取酌酒焚魚之象表達了對陶淵明安貧自樂品』性的讚美。陶淵明愛飲酒,身處田園的陶淵明就是酒的代名詞。所以,陶淵明本身和他的「田園」一起構成酒詩的物象,自然就成為了王績詩歌創作的重要媒介。再如《嘗春酒》一詩「野筋浮鄭酌,山酒漉陶巾川二句中,「陶巾」,指陶淵明所戴的漉酒巾,出自《宋書·陶淵明傳》:「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這裡,詩人取使用陶巾漉酒之象,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樂胸懷融入詩作之中,行文順暢仿若流水。

又如,詩人在《田家三首》〈其一〉中亦以「阮籍生涯懶,稽康意氣疏。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小池養閒鶴,閒田且牧豬。草生元亮徑,花暗子云居」表現對魏晉名士的追慕。阮籍本有濟世之志,卻因時亂難以保全,轉為懶於世事、酣醉度日:稽康崇尚老莊,恬靜寡慾,以性情疏散為藉口拒絕出仕。前兩句中詩人用阮穗二人比附自身,取阮秸二人懶於世事、性情疏散之象比附其放達態度。接著,詩人取相逢醉酒、獨坐賦詩,並於小池養鶴,在閒田放牧豬群之象比附閒居之樂。不僅如此,詩人還將所住的田園小路稱為「元亮徑」,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3暗暗相合,將鄉間居處稱作「子云居」,又與漢末揚雄所住的人跡罕至的「楊子宅」相契,這裡,詩人取田園小路荒草叢生,居住之地繁花掩映之象比附其淡然的心境,志趣高雅。雖然有學者指出王績的詩作「缺乏陶詩那種內在的理想和熱情。

結果只剩下一種封建士大夫閒適懶散的生活情調」氣但詩人一生擬形先達的勇氣遠非常人能比。由上可知,在敘寫田園、進行酒詩創作和追溯魏晉名士之風方面,王績的田園詩明顯地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體現了古典詩歌的詩意美和意蘊美。

相關焦點

  • 陶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對初唐其他詩人田園詩的影響
    除王績外,初唐時期其他詩人的詩作也承襲了陶詩中的取象思維。當然,與當時詩壇佔統治地位的宮廷文學相比,初唐田園詩只是冰山一角,難以引起波瀾。但不可否認的是,初唐前期的王績和後期的盧照鄰、宋之問等少數詩人的田園詩創作為初唐詩歌革新帶來了新鮮氣息。尤其是他們田園詩中所蘊含的取象思維,更應受到重視。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初唐田園詩大多產生於詩人們閒居田園之時。鄉居式的生活一向是田園詩創作的主要來源之一,初唐也不例外。
  • 初唐第一田園詩人,他的這首詩,奠定了五言律詩的基礎
    這種風格的詩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是如此的空洞、浮誇,完全不接地氣,沒有一點生活氣息。而到了王績的出現,就會讓人眼前一亮,在王績的詩作裡,能看到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有陶淵明作品的自然、樸素、清新的感覺,使讀者有畫面感,引起共鳴。
  • 陶淵明田園詩借取象表達力耕之樂
    陶淵明是古代士大夫中切身參加農耕的第一人,也是用詩章寫出躬耕體驗的第一人。「回園詩是他的獨創,在田園詩中以農耕為主題,更是陶淵明的獨創」,陶淵明不僅身體力行,親自參與了回園勞作和農事實踐,而且在心理上完全接納了這一活動,在詩中敘述了盡力耕作的樂趣。
  • 觀唐絕句02-鬥酒學士王績《過酒家》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飲酒詩
    單說王績大家可能會記不住,先說一下唐朝的幾個開國功臣:魏徵、房玄齡、溫彥博、李靖……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老師叫做王通,王通去世以後其門生諡其號為「文中子」。這個人影響有多大呢?宋朝王應麟的《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王通19歲,考中秀才後西遊長安。
  • 當王績的《野望》遇見新疆的秋景,詩畫同賞之美,令人神思邈遠
    和王績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讀到王維的這兩句詩,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新疆的絢麗秋色,詩畫同賞,相通相融,給人以美的無限遐想。王績的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幅山野秋景圖,「牧人」一詞的出現,非常親切。讀懂這首詩並不難,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 這首詩,雖然只有區區40個字,卻是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作
    田園,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字眼,也是城裡人十分嚮往的地方。它讓我們想起了小橋流水,炊煙嫋嫋的小村莊。想到了「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農家小院;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廣闊原野。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在我國的詩歌天地裡,古往今來都是詩人們辛勤耕耘的一個領域。
  • 王績-野望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 王績:我也沒什麼,不過是唐朝第一詩人而已
    公元605年,也就是趙州橋竣工的那一年、京杭大運河開鑿的那一年,王績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十六歲的他已經入朝為官了。這時,天才怪異的一面就顯現出來了。旁人擠破了頭也要在朝中謀得一個職位,而王績,他卻不稀罕。王績生性狂傲,又追求自由,而天子眼前條條框框實在太多,自然是不適合他的。
  • 他寫下20個字的小詩,表達了三種喜悅之情,卻沒有用到一個喜字
    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正是王績的一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小詩。秋夜喜遇王處士王績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生於隋煬帝時期,死於唐太宗貞觀年間。他雖然出身於書香世家,又是舉世聞名的神童,卻在老莊思想的影響下,發出過「網羅在天,吾將安之」地慨嘆。為了擺脫世俗禮法的束縛,他多次辭官歸隱,最終如願的過上了悠閒地田園生活。這首《秋夜喜遇王處士》描繪的正是他在田園生活中與老友重逢時的喜悅心情。「處士」在古代指的是那些不願做官的隱士。而「王處士」應該就是一位與王績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吧。
  • 王維很美的一首田園詩,只是開頭10字,便美得令人心馳神往
    眾所周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新的詩體,也是他第一個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田園詩。但陶淵明所開創的田園詩,在南北朝卻幾乎沒有影響,即使到了隋末唐初有了王績的活躍,詩壇上吟詠田園風光的詩篇也是寥寥無幾,直到盛唐出現了王維、孟浩然等名家,田園詩才蔚為大宗,並取得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就。
  • 從五言律詩《野望》讀詩人王績的清高孤寂
    想像中的詩人王績石像王績(589?—64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東皋,號東皋子。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王績一生鬱郁不得志,隋唐之際,曾三仕三隱。後棄官還鄉。放誕縱酒,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讚美嵇康、阮籍和陶潛,嘲諷周、孔禮教,流露出頹放消極思想,表現出對現實不滿的情緒。其《醉鄉記》《五鬥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後》等詩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為「酒家之南董」。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東皋子集》(一名《王無功集》)。
  • 唐詩鑑賞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王績《野望》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了解唐代上水田園詩的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詩詞意境及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詩作中體現出來的作者的情感。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
  • 《野望》|| 王績:初唐第一首好詩
    貞觀初年,詩人王績(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通的弟弟,王通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爺爺)辭官隱居東皋,自號東皋子,此詩就作於詩人隱居之時。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是很特別的,如果不知道這首詩的創作時間的話,可能會難以理解這首詩的妙處。
  • 此詩被譽為唐代第一首五言律詩,一掃初唐濃豔的脂粉氣,樸素清新
    王國維先生曾經在《人間詞話》中精妙地論述道:「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古人作詩,將每個字稱為「一言」,比如《詩經》中的詩,一般是四個字,所以也叫做「四言詩」,後來又有《楚辭》中的「六言詩」,而漢魏南北朝多以「五言詩」為主,我國詩詞的發展史,大致符合王國維先生所總結的這個順序。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奠定唐朝格律詩的三個重要任務時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早於他們的王績有一首五律《野望》,常常被各種選本錄入,最為初唐格律詩的代表作: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還,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 歷史名人王績,精神上的潔癖詩人,貞觀盛世裡的不合作者
    王績的床頭從此只有《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書及魏晉名士們津津樂道的所謂三玄。儒家經典不再看了,省得給心裡添堵。王績終於懂得了魏晉風骨之所由來,而假若生活可以選擇,他一定寧願對此懵然無知吧。王家畢竟是當地大族雖然改朝換代,多少還剩一點家底。所以王績不乏隱居的資本,他的隱居生活至少比陶淵明舒適許多。一切耕種,釀造,信仰之物都有若干僕人在做,他自己樂得逍遙,在飲酒賦詩之中悠然自得。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 王績《野望》---初中必背古詩文
    夜行黃沙道中》,岑參《逢入京使》,韋應物《滁州西澗》,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劉長卿《送靈澈上人》,趙師秀《約客》,趙翼《論詩》,李白《渡荊門送別》,《長歌行》青青園中葵,王績《野望》《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 成都田園詩驛樓盤詳情-吉屋網
    致電了解現場詳情 吉屋網為您提供田園詩驛樓盤信息、房價走勢信息,田園詩驛開盤時間:2014-10-01,田園詩驛賣多少錢一平方、房價均價:5288/平米,田園詩驛怎麼樣、好不好、有投資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