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

2020-12-12 品詩賞詞

一個人要讓自己多一些快樂、少一點煩惱,就要學會隨遇而安。想當初大文豪蘇軾顛沛流離、生活艱險,也有過苦悶彷徨的時候。可是後來他痛定思痛,才終於懂得,很多客觀事實無法阻擋、更不能改變,只有順其自然,才能幸福安康。

保持一顆平常心,比擁有巨大財富更重要,下面介紹的是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

淮中晚泊犢頭

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蘇舜飲,字子美,自號滄浪翁,梓州銅山(今四川省中江縣)人,後遷居河南開封。他少慷慨、有大志,入仕後因參加範仲淹的革新集團,遭到打擊排斥,隱居在蘇州滄浪亭。他是北宋著名的詩文革新家和作家,這首詩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體現了作者百折不撓的精神。

前兩句寫淮河岸邊的景色。「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詩中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圖景,詩人乘船在淮河上航行,快到傍晚的時候,天空突然陰晦了,烏雲密布,像是要把大地蓋住似的。「野」,即原野,指大地。「春陰垂野」預示風雨就要到來,天昏地暗。

可是夜幕還沒降臨,此時還可看見岸邊的碧草,還有鮮豔奪目的滿樹繁花,詩人的精神為之振奮。這樣的寫景手法明暗得兼,描繪春雨前的晩景逼真如畫,而且為後兩句寫泊舟看潮,作了很好的鋪墊。

後兩句寫泊舟看潮,「晩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川,指的是淮河;晚、孤、古三個字,營造了一種寂寞、悠遠的意境。

詩人泛舟淮河,乘船來到犢頭這個地方,風雨交加,天也漸漸地黑了下來,於是在這裡停泊。由於興之所致,他冒著風雨立在古祠旁的船頭上,欣賞河水漲潮的壯麗景象。

潮汐是一種奇妙的自然景象。因為月亮和太陽對地球各處的引力不同,所以就引起水位的周期性漲落,對地殼產生地球潮汐。這種現象多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出現。

王維曾有詩這樣描寫,「日落江湖自,潮來天地青」,生動地描寫了潮汐的情景,對潮生是很好的解釋。詩人冒雨看潮生,表現出自己的豪性。

蘇舜欽是一位愛國志士,他雖然遭到打擊排斥,但並不消極頹廢。他的好友梅堯臣稱讚他,「其人雖憔悴,其志獨昂昂。」蘇舜飲的昂揚鬥志,就很生動地表現在這首詩裡。

詩中所寫的「春野垂野」、「滿川風雨」,正是當時朝堂昏暗、國勢衰弱的真實寫照,反映出詩人備受壓抑的苦悶心情。但詩人依然樂觀地相信,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陰雲畢竟遮不住太陽,詩人立於風雨之中看潮生,正體現出他追求光明的高尚精神。

這首詩筆力雄健,感情奔放,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出奇制勝,而且是揮灑出之,全不見其錘鍊之跡。最後的「滿川風雨看潮生」很有哲理,有點類似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夜的風雨,終將迎來第二天的朝陽。人生要懂得淡然,生活也要向前看;既要堅持卓爾不群的人格,還要保持超然物外的心境。

相關焦點

  • 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讓人過目難忘
    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個春秋,有人從小刻苦勤奮,希望長大後報效祖國;有人披肝瀝膽,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更有人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僅笑對人生,而且成為後世效仿的楷模。下面介紹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更令人過目難忘。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其一)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魯迅先生是現代傑出的文學家,他的很多短篇小說寫法精微,富有現代技巧和情懷。
  • 除了《憫農》,李紳這首詩更經典,蘊含人生大智慧!
    李紳,字公垂,是我國唐代詩人。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其代表作《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喻戶曉。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答章孝標》,便是李紳的另一首經典詩作。
  • 蘇軾著名的哲理詩,蘊含人生大智慧,讀懂能受用一生
    直到宋代,才有了詩人集中進行以理入詩的創作。即詩歌在抒情寫景中,以意境、象徵等方式呈現出詩人關於人生的大智慧。這類詩便是詩情與理趣相統一的哲理詩。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自有源頭活水來」,楊萬裡的「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等。除此之外,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也寫過哲理詩。
  • 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北宋的晏殊就喜歡描寫燕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既有一份眷戀,也好像在表達深婉的人生感觸。南宋的辛棄疾卻說,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也抒寫了一種人生的曠達感受。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寫燕子,就更是特別。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 韋莊的這首詩,寫雪夜泛舟遊南溪,最後七字餘韻悠悠
    冰冷的江面、湖面上,沒有春夏之時水鳥快樂嬉戲 的場景,但冬日裡迎雪泛舟遊湖,也別有一番趣味。今天給大家分享韋莊的一首詩,寫雪夜裡泛舟遊晚,《雪夜泛舟遊南溪》。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兩岸嚴風吹玉樹,一灘明月曬銀砂。因尋野渡逢漁舍,更泊前灣上酒家。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詩歌是詩人心境的傳達,更展現了作者的性格特點。大自然多彩多姿、千變萬化,不同的作者從中提取的素材卻不盡相同。有人豁達不羈,眼中常見雄渾壯觀之景;有人多愁善感,就經常注意到落花春去。其實人生苦短,就需要體驗各種不同的境遇。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詩《初入淮河四絕句》楊萬裡
    第一首寫詩人入淮時的心情。首兩句總起、入題。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鬱的心情,為這一組詩奠定了基調。詩人離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胸懷就煩亂、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面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後兩句寫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遊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與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這裡是北方少數民族的交接處。
  • 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
    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人為了更好的發展,去拍領導的「馬屁」,說盡各種好話只為了能博得一個好的前途,當然這種行為並不能被攻擊,畢竟個人有個人的選擇。
  • 李商隱暢遊夢澤,這首絕句寓意深遠,開篇7字就令人悲慨
    而另一位詩人雖然也寫的是同樣題材,卻充滿了寓意。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暢遊夢澤,這首絕句寓意深遠,開篇7字就令人悲慨。夢澤唐代:李商隱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詩人來到此地,一邊觀看迷人風景,一邊回顧滄桑歷史,起首就描繪了夢澤的荒涼景象,「夢澤悲風動白茅」。詩人極目四望,到處都是一片茫茫的湖澤荒野;曠野秋風更吹動著夢澤上一眼望不到邊的白茅,耳畔間也不時傳來蕭蕭悲聲。夢澤荒涼、北風呼嘯,白茅搖晃、聲聲悲愁。
  • 王勃絕句律詩8首,首首精彩,千古傳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經典五言律詩。《別薛華》是唐代詩人王勃寫給同鄉好友薛華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悽涼悲苦的情緒。詩的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
  • 北宋一位詩人俗不可耐,這首詩卻高雅脫俗,最後7個字彰顯情懷
    鶴代表著長壽,也象徵著得道的高人,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鶴,清高自適。劉禹錫也讚美秋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賈島借宿山寺,「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宋代一位詩人不僅愛竹,更懸想有仙鶴陪伴。
  • 絕句五首,這五首絕句,特別是最後一首堪稱絕句中的樣板
    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而且這個地方有樹有水,是個好去處。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並會有風雨。第二句「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杖,藜是一種草,莖很堅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意思說:我扶著藜杖來到小橋東面。
  • 四年級上冊語文《21古詩三首——夏日絕句》教學設計、手寫筆記
    《夏日絕句》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所寫,當時,金兵入關,其丈夫趙明誠偷偷逃跑,行至烏江所作。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夏日絕句》教學設計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1.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請欣賞歌曲《月滿西樓》!歌曲聽完了,說一說你的感受。2.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詞是誰寫的嗎?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滄海遺珠,這5首唐朝絕句,沒讀過太可惜,第5首絕妙,推薦細讀
    唐詩以「氣象」取勝,作品多氣象雍容,含蓄蘊藉,而其中更值得留意的是絕句。絕句短小精悍,字精而意豐,言盡而旨遠,最能體現詩人的情感和筆力。唐代詩人,工絕句者尤多,如李白、王昌齡、王維等其絕句都含蓄雋永,各有其妙。但是,唐詩中仍有不少絕句屬於「滄海遺珠」,這些詩雖不甚出名,但是卻寫得極好,細讀之下,仍能收穫穿越千年的感動。
  • 每當思鄉之際,定會吟起王勃這首五言絕句!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上,擅長抒發鄉愁的詩人可謂比比皆是,而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王勃。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並且位居「四傑」之首,但就是這樣一位千古奇才,卻在二十幾歲時便英年早逝。然而,在短暫的生命的旅程中,他卻是早早地就踏上離鄉之路,在異鄉的一個黃葉紛飛的深秋時節,寫下了一首思鄉的五言絕句。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詩人的筆下也變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是李白的豪爽。「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些風的自信。而當長風遇到大江大河,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精彩。北宋初年,一個詩人坐著小船行駛在淮河之上。
  • 李白的這首絕句,四句中用了五個地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絕句只有四句,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一般來說,在這麼短的篇幅裡表現時空的變化是很受限制的,然而,李白的一首七絕,卻連用了五個地名,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馳騁這首詩二十八字,李白依次寫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處地名,佔了十二個字,這在唐人萬首絕句中是絕無僅有的,在歷史上也沒有見過可稱經典的同類詩作。當然,這首詩的經典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它用了五個地名,還有它那清朗秀美的意境,流暢自然的語言,新穎精巧的構思。
  • 10首經典五言絕句,僅有20字,卻流傳千古!
    >用精悍的篇幅,書寫人生的際遇;用高超的技巧,直達人心的情感,下面十首五言絕句,哪一首觸動了你的心?這是作者在旅途中憂憤所作,他借景感慨失意人生,所以,全詩別有一種悽清之感。這是一個冬天,在山林裡,沒有一隻鳥,沒有一個人影 。只有一隻獨舟一個蓑翁,獨自釣魚,更像是在釣江雪。這是柳宗元失意後所作,全詩透出一個大大的「孤」字,漁翁一個人承受著這風雪,更像是詩人一個人承受著人生的大變故一樣,孤獨清冷。
  • 詩人是歸有光的曾孫,這首絕句毫無雕琢,卻寓意深遠
    詩眼,指的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或者是非常精煉的某個字,或者是全篇中關鍵的句子。詩眼描寫生動,可以使被描寫對象神情飛動,意味深長。蘇軾就非常注意鍊字,他還曾說,「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比如他的《贈劉景文》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個「擎」字,真是拿捏得當,曲盡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