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絕句,四句中用了五個地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020-12-16 謝小樓

絕句只有四句,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一般來說,在這麼短的篇幅裡表現時空的變化是很受限制的,然而,李白的一首七絕,卻連用了五個地名,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馳騁,寫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名篇。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二十八字,李白依次寫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處地名,佔了十二個字,這在唐人萬首絕句中是絕無僅有的,在歷史上也沒有見過可稱經典的同類詩作。

當然,這首詩的經典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它用了五個地名,還有它那清朗秀美的意境,流暢自然的語言,新穎精巧的構思。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先寫仰視之景,見青山吐月,意境優美。然後是俯視之景,月影入江,隨江水流動。月影是不會動的,但行船的時候,月影相對船不動,相對天地就是動的,影入平羌江水流,不僅寫出了秋江映月的優美意境,還暗點行船之事,空靈入妙。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最後這兩句,從上一句「流」字來,寫得詩情流動,清溪、三峽、渝州,千裡行船,千裡「思君」,詩人的情感,詩人的語言,就像江水一樣流動,真是深得「流」字之妙。

這首詩,思入清空,響流虛遠,靈機逸韻,這樣的詩,非李白不能為。對於李白這樣的天才,除了嘆服,還是嘆服!努力有用的話,還要天才幹什麼?

《甌北詩話》評: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輪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

文 | 謝小樓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白《峨眉山月歌》

相關焦點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但李白的一首絕句卻不同凡響,四句之中卻用了五個地名,二十八字佔用十二字,堪稱前無古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從「峨眉山」入「平羌」轉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短短二十八字,用五個地名,漸次展開,仿佛展現出一張千裡江山圖。以「入」、「發」、「下」相連貫,寫出了空間與時間的變化,馳騁之自由隨性,果然李白也!這首《峨眉山月歌》意境明朗開闊,讀來舒暢爽快,短短四句,雖被佔用五個地名,但寫景曠遠空靈,抒情自然巧妙,語雖短而情長,可謂妙入化工!
  • 李白的這首名詩,一連鑲嵌五個地名,短短四句足以驚豔世界
    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自然擁有這樣的天賦,他的才華,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顯露無餘。即使是詩人井噴的大唐,他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七言絕句,不僅文詞優美,意境清朗,更是彰顯了唐朝盛世時代的氣象。更絕的是,這首詩中,順手嵌入了五個地名,還不露痕跡。
  • 李白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包含了五個地名
    李白,字太白,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同時也是後世公認的「詩仙」,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很多的作品不僅收錄在了一些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被頻繁地出現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所以只要一提起李白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隨便一個人都是能夠張口來上一兩首他的作品。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但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裡,杜甫的詩都是入選最多的,有入選35首的,也有入選38首和39首的,在百度百科裡查閱到陳婉俊補註是38首杜詩,其實是不對的,六甲番人仔細查閱了陳注影印本,其實應該是39首,這或許大家是將陳注的《夢李白》二首當成一首了。
  • 《蒙曼品唐詩》:比李白還狂傲的詩人,自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蒙曼老師詩詞品讀書籍《蒙曼品最美唐詩》出版後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王立群老師曾評價說,蒙曼解讀唐詩的兩大特點,一是通俗易懂,二是準確到位。這兩點凡是聽過蒙曼老師講座或者品讀過她書籍的人都深有感受。這首詩本來是一首思鄉時,離鄉的思念與傷感讓這首詩充滿悲傷氣氛,讀來讓人不覺落淚。但蒙曼老師卻認為這是一種人之常情。人只有到了新的地方,看到新景色,才能在發現新奇的事物,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才能意識到對家鄉的眷戀。如果你一直帶走自己家鄉的話,可能就不會發現自己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於是李白將自己對於家鄉的不舍都寫在了一首詩裡,沒想到這首詩也成了一首經典,這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將不舍之情都寫了出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有人說李白《靜夜思》不符合平仄對嗎?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 有人說,李白的《靜夜思》不符合平仄,該怎樣看?今天在原來回答的基礎上再做一些補充。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
  • 李白這首詩自問自答,寫出了新意,讀來更是朗朗上口!
    等等,那都是出自於李白的詩作,而且他的這些詩作,寫得非常唯美,往往只有寥寥數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值得一讀。唐朝有很多的詩人,但是還真沒有幾位詩人能夠與李白一較高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同時他也被後世稱為「詩仙」,他的很多詩作裡,自有一骨仙氣,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七言絕句雖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方寸之間往往意境其大,短小精悍而多言外之音,或含蓄雋永、或深婉幽怨,言有盡而意無窮,總是讓人讀罷意猶未盡!
  •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那麼,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唐德宗,五女共侍一夫至今尚未被超越
    唐德宗不但和歷朝歷代皇帝同樣的荒淫無度,而且還創造了一個歷朝歷代的帝王之最,「五女共侍一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為另一版本的大唐榮耀。唐德宗李适唐德宗李适與他的前輩一樣,不但在後宮之中擁有著三千佳麗,而且還經常在全國各地挑選如花似玉的才女美人,來充當後宮的女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氏五姐妹。
  • 李白最綺美的小詩,一句一畫面,短短四句流譽千載
    李白流傳千年的五言絕句,寫出最傷心的美人太白絕句獨步古今,可不是吹出來的,你看下面這首:怨情美人卷珠簾,這一首精巧的小詩,清新撲面,惹人喜愛。好就好在她是一首純粹的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如此生動的生活片段。這裡的李白,更像是一個高級攝影師,抓拍了幾個特寫鏡頭,引人無限遐想。單單她的美,已足夠迷人。首先,我說了,她足夠純粹。
  • 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人人都會背,但真能讀懂的人卻很少!
    說起古詩來,估計每個人都有那麼幾首能夠倒背如流,而能寫出這些詩句的詩人,無不都是驚才絕豔之輩。像是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句,正是因為他的詩,都反映當時社會現狀,就被後世將其稱為「詩史」。
  • 李白為何稱為天才?看完這20首五絕你就懂了
    後二句,往舉頭、低頭俄頃之間,頓生鄉思。良以故鄉之念,久蘊懷中,偶見床前明月,一觸即發,正見其鄉心之切。且「舉頭」、「低頭」,聯屬用之,更見俯仰有致。《李太白詩醇》:謝云:直書衷曲,不著色相。徐增曰:因「疑」則「望」,因「望」則「思」,並無他念,真「靜夜思」也。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二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 一首懶散的唐詩,詩仙李白立冬之夜的絕句,句句暖心而又句句醉心
    詩仙李白在這一夜圍坐在火爐旁,寫下了一首六言絕句。立冬作者:李白(唐代)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這首六言詩與他的七言絕句不同,讀起來似乎沒有酣暢淋漓之感,但是細細品味,這首詩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他的恰好,每一句每一字讀來韻味十足,但又感覺意猶未盡,餘味無窮。這首詩寫的是生活細節,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很接地氣。在一個冬夜,作者應是旅居在一個小酒館中,寒氣襲人,作者獨坐在一個火爐旁取暖,火爐上還溫著美酒,也是為了取暖。
  • 預言中的聖人為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西方科學則不相信物質的徹底統一性,用少數幾種死寂不變的基本粒子的不同組合來認識世界,因此,自然規律被歸結到那少數幾個基本粒子的個性之上,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用還原那幾個基本粒子的辦法來揭示這個規律。可結果呢?所有基本粒子最終都轉化為同一種東西——能量,可能量是什麼?它無形無象、無所不在,科學家們迷惑了,與之相對應,自然規律的形象在科學家們心目至今仍然是模糊的。
  • 王維的《鳥鳴澗》與我們常見的絕句 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王維這首絕句不是嚴格的綠絕句,是一首律化的古絕句。聽起來挺拗口,其實也不複雜。一、什麼是古絕句?王維的古絕句舊體詩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其中絕句也分古絕句(四句的古體詩)和律絕句(四句的近體詩)。下面以王維的幾首五絕為例,先說一下古絕句。
  • 《絕句學習入門淺談》(上)
    且前人絕句多數不用對仗,所以,規定了律絕對仗的四種情況:(1)截取律詩首尾兩聯,均不對仗;(2)截取律詩後半首,前兩句對仗;(3)截取律詩前半首,後兩句對仗;(4)截取律詩中二聯,四句全對仗。但不管採取哪種對仗方式,都要根據詩人的表達需要而定。在對仗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合掌」。所謂合掌,就是上下聯講的是同一個意思。
  • 李白為何是天才,讀這六首絕句你就懂了,不常見但精妙,不讀可惜
    李白有豪氣,其詩自有一股風流態度,飄逸絕塵不可拘縶。《朱子語類》評李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他的詩看似脫口而出,其實千錘百鍊,不求工而自工。今天推薦的六首絕句,可知王和尚所言不虛。這六首絕句,不常見,但是寫得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