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2021-02-19 巷道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那麼,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
一、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陸遊的《遊山西村》)。
二、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如李白的《靜夜思》);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如陸遊的《遊山西村》押韻的字是「豚」、「村」、「存」、「門」,李白的《靜夜思》押韻的字是「霜」、「鄉」。七言律詩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對仗,《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就是對偶句。
四、七言律詩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首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頷聯)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頸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尾聯)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詩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絕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律詩定句(八句),絕句定句(四句)。

相關焦點

  • 【漲知識】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絕句應該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一)律絕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甲)五言絕句(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絕句和律詩,都是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絕句和律詩,都是近體詩,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絕句和律詩,都是中國古代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兩者相比,主要有起源時間、句子數量和格律要求等三個方面不同。一、起源時間。2、律詩,為全詩八句,超過八句的叫排律。其中,五律,為每句五個字,共四十個字;六律,為每句六個字,共四十八個字;七律,為每句七個字,共五十六個字。六律,也幾乎很少出現。三、格律要求。1、絕句,在格律上雖講究押韻。但對平仄和對仗要求不嚴,有律絕和古絕兩種風格,各有特點和區別。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 詩詞基礎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樂府詩、古詩、律詩、絕句有什麼區別?
    就詩而言,我們大致梳理一下:詩經是詩歌的源頭,其主要形式是四言,四言之後出現楚辭,楚辭之後出現五言和七言,古詩之後出現律詩 ,律詩之後出現詞,詞之後是散曲,散曲之後是打油,打油之後便是狗屁不通的現代白話「詩」了。聽說如今的白話詩出現了屎尿「淺淺」體,這就連狗屁都不如了。        一、什麼是樂府詩?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你分得清嗎?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 律詩與絕句
    古代,人們在勞動和交往中,發現有規律的語音可以形成鮮明的節奏。中國漢代,有一種亦詩半亦文的文學體裁--賦,這種文學體裁很講究文採和韻律。到魏晉時期,"賦"日益對偶化,全篇都用字數相等、意義相關、音調和諧的偶數句組成。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
  • "平仄"知識介紹、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絕句來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大唐。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唐宋兩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絕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豔,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也。絕句,又叫「絕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 國學常識:什麼是詩詞、律詩、絕句
    詩詞,詩和詞的統稱,這裡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於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通常每首8句。超過8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就每篇8句的律詩而言,每2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其中,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
  • 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的不同,你分得清嗎?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而絕句和律詩則分別是四句和八句的韻文,它們和其他詩體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既然不要談平仄格律,那麼實際上就是討論一篇韻文如何寫好,再簡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的: 如何營造一篇文章的意境? 我們把這篇文章的意境營造好了,再做出詩歌化的文字裁剪(合格律),不就可以了?
  • 絕句與律詩入圍決賽作品(部分)
    十堰龍門學校「金秋詩歌節」決賽作品展:絕句與律詩【絕句】【絕句2號】                    風鵬頌八(2)班 蘭稼崟九千萬裡嶽與海,壯麗無疆中原喚。來生願為鯤鵬鳥,扶搖直上閱河山。【絕句77號】                  中秋月八(13)班  蔣睿秋風吹起月流銀,疏星點點落水濱。嫦娥漫步月宮裡,遙向人間羨饈珍。
  • 對於古詩詞初學者,絕句和律詩哪個更容易上手,且看分析!
    律詩是兩倍的絕句,絕句是一半的律詩。實不相瞞,這是我在學寫之初的認知。所以咯,肯定是絕句好寫,絕句字數少嘛!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笑了?八百米跑和一千五百米跑相比,哪個更容易贏?肯定是八百米呀,賽程短!一百斤棉花和一百斤鐵,哪個重?
  • 詩詞常識:律詩和絕句分不清?教你分清,除句數不同還有不同處!
    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共同和區別主要在平仄和對仗上:1)古體詩格律自由,不要求對仗、平仄,押韻較自由,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也說古風、古詩。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這兒講的五絕和七絕是指律絕,古絕會稱為古絕。
  • 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
    那麼,怎麼區分你讀的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也有方法辨別。下面的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在區分律詩與絕句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詩的類別。詩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古體詩,不分格律,主要分為兩類,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一句有五個字的為五古,七個字的為七古。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這其實是一個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但是又不那麼精準,因為近體詩除了律詩和律絕,還有排律。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題主的問題中問的是律詩和絕句,實際上絕句的概念又比律絕要大,並不從屬於近體詩。因為絕句是指四句成詩的作品,並不涉及到近體古體之分。
  • 創作律詩和絕句時 不可以重複用字嗎?
    這個問題是:律詩絕句可以重複用字嗎?前言這個問題表述得不是太清楚,題主「律詩絕句」的意思是單指近體絕句、還是指律詩和絕句呢?律詩有四句有八句有八句以上的,絕句就是四句,又分古絕句和律絕句兩種。就當作題主問的是近體絕句(律絕句)吧。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前面五講連結奉上,沒有看過的朋友先免費查看,打好基礎,再跟我們一起繼續。
  • 都說李白詩歌成就頗高,在律詩與絕句方面,明人評價分別是這樣
    梁橋論七言律云:「七言律詩貴聲響,貴雄渾,貴鏗鏘,貴偉健,貴高遠。凡作七言律詩時,須真情推發到奇絕處用之,以聲律為竅,物象為骨,意格為髓,起承轉合,聯屬流動。……律詩有四實四虛,前實後虛,前虛後實之別。律詩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以事為意,以意融事;情意迭出,事意貫通,方為近體之妙。」並舉李白《鳳凰臺》與崔顥《黃鶴樓》為例,未有軒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