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你分得清嗎?

2021-02-08 天作教育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二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


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 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 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時代,中央政府一直設置著管理音樂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採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為樂府詩,也簡稱樂府。 在體式上,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它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流離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層社會的腐朽生活。

 

它的藝術性主要有:

1、敘事性成分佔很大比重,並通過敘事塑造人物形象,從樂府開始,中國敘事詩開始了新紀元;

2、比興的大量運用,是以前詩歌所沒有的;

3、形式多樣,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雜言句,語言活潑生動。樂府民歌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傳統,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與近體詩的區別是:句式比較靈活自由,比興的大量運用,形式多樣,語言活潑生動。而絕句,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平仄、押韻,講究語言的凝練,意境的營造等。




你喜歡自然,但春暖花開時你卻沉迷於網絡

你喜歡文藝,但在詩情畫意時你只匆匆一瞥

你喜歡一個人,但在TA經過時你卻害羞地躲進角落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相信你也喜歡語文教育

因為你連「自然作文」都沒有加盟呀…… 


加盟熱線

027-87771756



相關焦點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 詩詞基礎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樂府詩、古詩、律詩、絕句有什麼區別?
    就詩而言,我們大致梳理一下:詩經是詩歌的源頭,其主要形式是四言,四言之後出現楚辭,楚辭之後出現五言和七言,古詩之後出現律詩 ,律詩之後出現詞,詞之後是散曲,散曲之後是打油,打油之後便是狗屁不通的現代白話「詩」了。聽說如今的白話詩出現了屎尿「淺淺」體,這就連狗屁都不如了。        一、什麼是樂府詩?
  • 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的不同,你分得清嗎?
    律詩要求 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 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 詩詞常識:律詩和絕句分不清?教你分清,除句數不同還有不同處!
    換句話說:唐代之前的絕大部分詩歌都是屬於古體詩。當然南朝齊代已經有律詩萌芽。《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也都是屬於古體詩,這是最為直接的例子。《樂府詩集》應該也是古體詩的範疇。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共同和區別主要在平仄和對仗上:1)古體詩格律自由,不要求對仗、平仄,押韻較自由,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也說古風、古詩。
  • 絕句和律詩,都是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絕句和律詩,都是近體詩,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絕句和律詩,都是中國古代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兩者相比,主要有起源時間、句子數量和格律要求等三個方面不同。一、起源時間。1、絕句,也叫截句、斷句、絕詩,源於漢魏六朝的樂府短章,名稱來自六朝文人的"聯句"。據文獻記載,六朝時期文人宴會,有聯章作詩的文風,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詩。如把每人所作的詩割斷開來,單獨成篇,就叫"一絕"。絕句稱呼,因此而來。
  • 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就算是雙胞胎,仍有方法區分。同理,在國家倡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興起了讀詩詞熱潮,小孩在讀詩,青年人在讀詩,老年人也在讀詩。那麼,怎麼區分你讀的古詩是律詩還是絕句?也有方法辨別。下面的一個小技巧讓你快速區分。
  •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有哪幾種分類?
    絕句是中國文學中最為短小的詩歌形式,五言絕句(以下簡稱五絕)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以下簡稱七絕)也只有二十八個字,絕句雖然字數少,但它跟律詩、詞等文學形式一樣,留下了許多千古傳唱的經典名篇,在這些經典絕句中,我們能感受到的美不會壓於任何一首長詩。那麼,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又有哪幾種分類呢?
  • 都說李白詩歌成就頗高,在律詩與絕句方面,明人評價分別是這樣
    ……律詩有四實四虛,前實後虛,前虛後實之別。律詩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以事為意,以意融事;情意迭出,事意貫通,方為近體之妙。」並舉李白《鳳凰臺》與崔顥《黃鶴樓》為例,未有軒輊。僅指出李詩「首尾不對,惟頷聯頸聯對。」而崔詩則「首二句先對,頷聯卻不對,然破題已先的對,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謂之偷春格。」
  • 絕句一定要講究平仄和押韻嗎?
    中國古詩中的五絕和五律怎麼區分?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絕句只有四句,五絕就是五言絕句,也就是每句五字一共四句的詩,而律詩是八句,以及多於八句但還是遵守律詩格式的排律,五律就是五言律詩。不過,五絕和五律容易識別,卻不容易用三言兩語說清其特徵和格律要求,以下幾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一、絕句和律詩都一定要講究平仄、押韻嚴格嗎?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02詩歌不是要有嚴格的格律和每句字數一樣嗎?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如:「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 律詩與絕句
    詩歌具有音樂美,詩歌的音樂美主要取決於節奏。古代,人們在勞動和交往中,發現有規律的語音可以形成鮮明的節奏。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中國詩歌詩體簡明史,學詩歌不得不了解的基本發展脈絡
    如果你了解大曆詩派的產生背景,了解安史之亂文人們的四散逃離戰亂就會明白張繼的情緒,至於有些網友分析說什麼思戀人,思什麼那就是純粹胡說八道了。記得有個女作者寫了分析李商隱的詩,從字面意思上給李商隱製造出至少三個緋聞女友出來。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而絕句和律詩則分別是四句和八句的韻文,它們和其他詩體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既然不要談平仄格律,那麼實際上就是討論一篇韻文如何寫好,再簡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的: 如何營造一篇文章的意境? 我們把這篇文章的意境營造好了,再做出詩歌化的文字裁剪(合格律),不就可以了?
  • 詩詞分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一)近體詩的特點:1-字數固定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每首八句,絕句每首四句,句數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韻律詩」,但很少見。也有所謂「排律」,句數可超過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韻(三百多句),但是句數都是偶數的。
  • 國學常識:什麼是詩詞、律詩、絕句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於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按照詩中每句字數的多少,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裁。詞,作為詩的一種體裁,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詞,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古詩的5種類別
    唐時近體詩興起,為了區別以前的詩與近體詩之不同,故與近體詩相對而稱唐以前的詩為古體詩。古體詩產生最早,形成於漢六朝。《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一時期的文人詩等,都可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仿其舊式不依格律而寫的也是古體詩。與近體詩相比,古體詩的形式比較自由,除押韻的要求而外,篇幅、平仄、對仗等,都無限制,可以視為古代的自由體詩。
  • "平仄"知識介紹、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絕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另外一種說法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