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2020-12-16 梧桐樹邊羽

大家好。

我們進入第六講。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

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前面五講連結奉上,沒有看過的朋友先免費查看,打好基礎,再跟我們一起繼續。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格律的第一條法則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格律詩第四講:從五絕學習格律詩基本平仄格式的推導

格律詩第五講:不必背誦,跟我一起來學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推導

上一講我們已經講完了五、七律的平仄格式,也就是說格律詩的通則都講完了。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

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

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我們稱絕句四句為「起句」、「承句」、「轉句」、「結句」,而律詩則兩句一聯,我們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就是下巴的意思,也就是從腦袋到下巴到頸項到尾椎的意思,一路下來的。

律詩中二聯需要對仗

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而這二聯是必須對仗的。這個對仗就不是我們前面說的平仄相對了,平仄相對是基礎,這個對仗是「對對子」的意思。

民間對聯就是取自律詩的中二聯變化而成,所以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有規則的,在律詩的基礎規則上再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從來不在頭條上對對聯?邀請的人太多了,但是不好意思,我一個都不回。第一是覺得對對子脫離了詩的思想表達,已經完全成為了一種文字遊戲,不想浪費腦子,因為本來腦子就不夠用。第二那些對聯出得實在離譜啊,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開心就好,但是對於懂規則的人來說,一笑而過就是最大的寬容,沒必要浪費自己的心情。

說回中二聯對仗,對聯我們後面有時間再詳細說。

對仗是由古體詩和駢文中對偶句發展而來,上官儀進行整理,上官婉兒進一步發展,和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這些宮廷詩人一起制定了格律詩的規範。

所以,對仗是為格律詩的一種基本規定。

也就是說,如果中二聯不對仗,就可以判定這只是一首古體詩,不能算近體格律詩。

我們這裡先明確一點:絕句是不需要對仗的。

這也是我為什麼先講絕句規則。很多朋友說不對啊,平時看到很多絕句對仗啊。那是詩人文採好,當然可以用對仗的修辭手法來寫,但是這並不是必須的,而律詩中的對仗則是區分是否合格的必要條件。

為什麼?因為律詩長啊。比絕句多了兩聯、四句,就有充足的空間來進行鋪陳、排比、對仗,進行各種修飾。而絕句由於字數少,只有四五二十字,或四七二十八字,沒有一個字多出來浪費,所以絕句是不要求對仗的。當然,詩人才華橫溢,願意對仗那是自己的事情。對仗的位置也不限定,可以前兩句對,也可以後兩句對。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前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後對。也有四句都對仗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是極品,非常少見。

早期格律體剛出來的時候,要求非常嚴格。頷聯,頸聯都必須對仗,也就是八句詩中的三四句,五六句,必須對仗。後來可能是太嚴格打擊了創作的積極性,慢慢地就放鬆了對頷聯對仗的要求。也就是說只需要五六句對仗就可以了,三四句可以不對仗。但是頸聯對仗是鐵律,如果這一條還做不到,就直接排除到格律詩之外了。

那我們在創作律詩的時候如何取捨呢?當然是以嚴的標準要求自己,但是實在做不到就不強求,保證頸聯必須對仗,至少達到律詩的基本要求。

這個和我們對平仄格律的處理方法是一樣的,能合律,儘量合律,實在是合不了,就當寫的古體詩好了。但是我們對詩歌分類知識還是要明白的,不能因為不強求就放鬆自己的追求。

律詩的對仗格式

其實只有頸聯對仗還有個說法,叫作「蜂腰對」。就好像蜜蜂的腰一樣,中間卡緊了,非常形象。

律詩中對仗句的平仄格式遵從格律詩整體的平仄關係,沒什麼特殊的。對仗更多體現在字詞的對應關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不能亂來。

在律詩格式中,除了「蜂腰對」,還有一種首聯就對仗了,頷聯不對仗,然後頸聯又對仗。就是一二句,五六句對仗。這個就是把原本應該在第二聯的對仗移到前面去了,就好像偷偷地春天早來了,所以古人又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作「偷春對」。李白的《送友人》就是偷春對: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對仗此地一為別,孤篷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對仗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以上是對仗句在律詩中要求,我們記住頸聯(五六句)必須對仗,這是律詩的鐵律。這雖然不是格律詩通則,有時候反而是辨別律詩和古體詩最快的手段,畢竟平仄還要分析下,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

對仗的種類

而對仗本身也有幾種類別,並非簡單地字詞堆砌。我們在這裡講一下,方便大家學習創作。

從是否嚴謹來分工對與寬對。

律詩中的對仗從寬嚴角度來說分為兩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非常工整,絲毫不亂,這個就叫「工對」。另外一種看上去沒那麼嚴謹,同樣看杜甫的詩:「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仔細分析下來,確實對仗,但乍看上去又有些散,這種稱之為「寬對」。

相關焦點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基礎知識很紮實的朋友可以先不看,免得既浪費網費又耽誤時間。廢話說了不少,現在開始說正題。古詩簡單可以分兩種:1、古風。2、近體詩。古風種類很多,如《詩經》、《楚辭》、漢魏樂府、歌行、雜言等都可以劃分裡面,關於古風我們後面講,這裡先說近體詩。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正式產生於唐代。
  •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要求
    一、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什麼是韻  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不過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這種i,u,v叫做韻頭,不同的韻頭的字也算同韻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2、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
  • 律詩寫作第三講:格律詩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格律詩的形成「格」就是規格、格式、法度,是一種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規定性,比如詩的句式、字數、平仄、粘對替求;「律」就是規律、音律、氣韻,是節奏、結構等內在的規定性,比如詩的押韻和起承轉合。對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北部來說,ai,ei,ao,ou等韻基本上也沒有入聲字四)對仗: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例如"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形成對偶。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兩句相對。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學詩筆記-格律詩如何押韻?
    在詩歌的源頭,詩和歌是一體的,詩是要用來唱的,押韻是為了唱起來更好聽。到後來,詩不再用來歌唱了,但還可以用來吟詠,押韻的詩吟詠起來更有韻味。中國古詩都是押韻,那麼,作為詩歌形式的經典代表,格律詩是如何押韻的呢?王維一、什麼是韻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 什麼是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
    那我們在寫排律時,該如何把握其基本格律要求?(中濤註:這是網友提出的真實問題,而非模擬提問。)答:收到你的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比較忙,遲復為歉!其實簡單地講,排律就是「律詩擴充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最常規格式的律詩,通常是八句,其中第1、2句和第7、8句不要求對仗。而中間的第3、4句和第5、6句都需要對仗。換句話說,「標準版」律詩中間只有兩個對仗。
  • 格律詩平仄對照表
    我將絕句、律詩的平仄押韻規律整理出來,方便初學者對照。要相信一點,格律剛接觸時覺得繁瑣,其實並非雜亂無章,都是互相關聯的。認真研究,一兩天就可以弄明白。               格律詩的三要素為:押韻、平仄、對仗。其要求自古以來便有定式。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和更新,但其尺度一貫很緊,並不可隨意更改。
  • 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
    今天我們進入第七講。我們已經完成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的推導講解,並在上一講理清了律詩的對仗知識和押韻的基礎知識,那麼這一講我們繼續深入講押韻關於平水韻、新韻的選擇和使用範圍,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詩。奉上前六講連結,歡迎有心的朋友查看,再跟上繼續。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3、唐宋的近體詩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一些。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一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一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格律詩的作詩五戒和押韻八戒及律詩和律絕的四忌
    二、戒諂諛           諂諛與前邊講的譏訕相反,諂,諂媚 chǎn mèi 也。諛,阿諛 ē yú 也。諂諛,說白了就是「溜須拍馬」。    當然,你寫讚揚詩可以,但不要過分了。過分了就是諂諛。    特別是對某些個人的讚美,更是如此。萬一那人倒臺了,你的詩也會變了廢品。
  • 【語文研討群】周國新:押韻 平仄 對仗——律詩格律淺說
    【碩士】安徽太和周國新(1418138109) 2016/6/29 19:57:35律詩,近體詩(也稱今體詩)中的一類,其中水很深,談起創作更是我能力所不及的。順帶說一句,楊總長發的海報上說我是「舒心語文」,我跟大家說,不是我又讓語文姓舒了,「舒心語文」是我的網名而已。作為語文教師,在很多時候會有一種寫詩的衝動。現代詩很自由,沒太多的規則,律詩就不同了,有很多規則,如果我們不知道或者不遵守自娛自樂尚可,若是教給學生或者作為示眾的材料就貽笑大方了,前者還要誤人子弟。一、押韻「詩者,韻文也。」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我們現在寫格律詩,按照普通語四聲的平仄來寫即可,沒有必要去按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寫。不過學習一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可以讓我們再欣賞以前的律詩時更加能感受到詩的美感。詩人李白二、格律詩的平仄聲律四大原則1、句內平仄相間格律詩的平仄聲律要求,首先是句內的平仄搭配,具體要就是「句內平仄相間」。
  •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上一講我們講了格律詩最基本的平仄規則:相替。就是一個律句的二、四、六位置上用字的平仄必然是相反交替的。我們今天接著「相替」這個原則繼續分析,看格律詩的律句是如何形成的。律句平仄格式的形成我的講法和別人不一樣,大多數人講格律,就是把平仄格式往這裡一擺,大家按著格式往裡面套平仄用字就行。這樣當然可以,大家都省時省力,但是並不能真正了解平仄格律的形成原理,也就是說只是完成了機械地學習,未必真正能理解到格律詩的好處。所以會有很多人學了格律知識之後,認為格律真的是詩歌的鐐銬。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前溪詩論:格律詩就應該只押平聲韻​
    一、格律詩的定義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古代漢語詩歌的一種。格律詩是唐朝以後成型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十句以上的律詩則稱為排律。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音韻都有一定的要求,變化使用也須遵守一定的規則。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講一些相關知識點。中國的詩歌分為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古代詩歌包括古詩和詞牌。詞牌我們講完格律詩有時間再說,這裡只說古代詩歌。古代詩歌又分為兩種範疇: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兩種詩的劃分標準就是平仄格律。所以,凡遵守平仄格律的詩(絕句、律詩、排律)都是近體詩,這是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為了區別唐以前風格的作品,唐人稱之為「今體詩」。
  • 初學者寫格律詩容易出現的幾個硬傷,能夠杜絕水平就會大幅度提升
    上次我有一篇文章講格律詩的入門寫法,有許多網友評論說,作詩填詞應當與時俱進,不拘泥于格律;有的網友舉例說,《紅樓夢》中黛玉對寫詩的評價「平仄是末事,詞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緊,意趣真了,詩自是好的……」甚至連李白寫的詩中,也是恣意瀟灑,並不拘泥於平仄,甚至連字數的多少也是十分隨意。
  • 律絕句早于格律詩 這種看法符合實際情況嗎?
    前言 昨天回答了一個比較奇葩的問題:認為律絕的出現早於律詩的看法符合實際情況嗎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律絕句是近體絕句,古絕句是古體絕句,分別屬於近體詩和古體詩。律絕就是律詩(近體詩)的一種,這種問法有點像」馬早於白馬的看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