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2020-12-15 老街味道

前言

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今天遇到的這個問題是: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

一、什麼是格律詩?大體分幾類?

舊體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我們常說的格律詩就是近體詩。

近體詩大致分三種: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五七言排律。極少的六言詩有些爭議,這裡就不說了。

近體詩的四大要素是:對仗、平仄、黏連、押韻。但是格律詩中的絕句是不要求必須對仗的,五七律中間二聯對仗,排律除了首尾兩聯外,中間無論多少聯都要對仗。

二、絕句可對可不對

絕句就是四句的詩,包括了古體絕句和近體絕句。

絕句的對仗不是必要條件,不過有很多人偏偏喜歡對仗,比如有不少四句都對仗的絕句,也有八句都對仗的五七言律詩。這裡先說說絕句的四種對仗情況:

1、完全不對仗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對仗的絕句感覺更加自然,我們見到的大部分絕句都是不對仗的。

2、前兩句對仗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前兩句對仗起,是絕句的一種寫法,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等。詞牌中也有人喜歡對仗起,例如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3、後兩句對仗

白居易《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鳴後,一點殘燈欲滅時。」

後兩句對仗的話,容易讓人覺得詩還沒有寫完。五七律對仗都是中間二聯,因此讀過結尾兩句對仗的絕句,總會有讀了一半的感覺。

4、四句都對仗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杜甫的這首絕句比較有名,除了這首外,其實四句對仗的絕句也不少,例如唐朝詩人柳中庸的《徵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四句對仗的絕句更容易留下雕刻的痕跡,往往顯得不太自然。好的詩人寫四句對仗的絕句,如果讓人讀完以後沒有感覺到對仗為上品。

三、五七律中間二聯必須對仗

1、中間二聯對仗

五七律中間二聯(頷聯和頸聯)對仗是標準的格律詩規則,例如杜甫的《秋興八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八句皆對的近體詩

不過有很多喜歡對仗的詩人,常常增加對仗的數量,我們經常看到三聯或者四聯都對仗的五七律, 這首杜甫的《登高》是四聯都對仗的代表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登高》首句押平韻,所以首聯的出句韻腳與對句平仄不對仗。不過這首詩一般被認為是八句都對仗的七律。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清代詩人查慎行 《初白庵詩評》:

七律八句皆屬對,創自老杜。前四句寫景,何等魄力。

清朝的沈德潛《唐詩別裁》也說:

八句皆對,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變。

這首「八句皆對」的七言律詩被明朝胡應麟中評為「古今七律第一」;他的原話是:

「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篇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詩藪》

3、第一聯對仗的偷春體

還有一種奇怪的五七律,例如唐李白《送友人》詩,第一聯對仗: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第二聯不對仗:此地一為別,孤篷萬裡徵。這種對仗的方式叫做偷春體,梅花之先春而開之意。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篷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不過前三聯都對仗的律詩就不算是偷春體了,例如杜甫的這首《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4、只有一聯對仗的七律

崔顥的《黃鶴樓》經常引起爭議,明明出律了,怎麼還被稱為七律呢?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老街味道·出律的黃鶴樓為什麼被稱為唐人七律第一》。清人編《李詩直解》裡評價說,這一類詩不是近體詩的「正聲」:

至七言律詩則似古非古,似律非律。即其佳如《鳳凰臺》、《鸚鵡洲》,亦不得入為正聲也。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李白的《鳳凰臺》失黏,李白的《鸚鵡洲》和崔顥的《黃鶴樓》差不多,上半首是古體詩,下半首才是近體詩。李白《鸚鵡洲 》: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和崔顥的這兩首詩都只有第三聯對仗,這種半古半律的七律,嚴格來說都不算是標準的近體詩。

5、四句都不對仗

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的「七律」篇和「五律」篇中有不少對仗不嚴格的五七律,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八句都不對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這種對仗不嚴謹的律詩初盛唐有不少,宋朝的嚴羽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在《滄浪詩話》中寫到:

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

四、排律

標準排律的中間所有聯都要對仗,科舉時的試帖詩就是排律,唐朝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是《玉水記方流詩》,我們可以看到考生們是不敢犯錯誤的,除了首尾二聯,中間都是對仗的: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白居易有一首200句的排律:《代書詩寄微之》,中間98聯是對仗的: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此處省略 96聯.....不飲長如醉,加餐亦似飢。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真正使排律這種詩體成熟的詩人,還是我們的詩聖杜甫,他的《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也是200句、1000字的長詩,中間98聯對仗:

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飄零仍百裡,消渴已三年。.........此處省略 96聯.....勇猛為心極,清羸任體孱。金蓖空刮眼,鏡象未離銓。

李白在《唐詩三百首》裡被收錄了一首《關山月》,這本是一首樂府詩,李白卻以排律的方式寫成,只是中間有兩聯沒有對仗。不過這種對仗不太嚴謹的律詩在初盛唐比較常見,李白的《關山月》至少比崔顥的《黃鶴樓》規矩多了。

結束語

偷春體和四句都不對仗的詩不算標準的格律詩,黃鶴樓那種只有一聯對仗的也同樣「亦不得入為正聲也。」一般格律詩的對仗都很嚴謹,絕句以外律詩的中間所有聯一定要對仗,至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就無所謂了。

另外詞的對仗又和詩的對仗不太一樣。至於詩的對仗分什麼種類?具體怎麼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連結的這兩篇文章。

@老街味道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

詩詞格律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

相關焦點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上一講我們已經講完了五、七律的平仄格式,也就是說格律詩的通則都講完了。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
  •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要求
    一、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什麼是韻  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不過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這種i,u,v叫做韻頭,不同的韻頭的字也算同韻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2、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
  • 10分鐘看明白 創作格律詩不可不知的四種基本規則
    前言關於創作格律詩的基礎知識,大多數人都是從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學來的,今天的各種格律方面的書都脫胎於王力的這本書。不過很多人一看到書裡有這麼多內容書,天生就有牴觸感。其實,無論多厚的書,最最基本的格律知識幾分鐘就可以講完。如果不想看書,就看看老街的這篇短文。老街提煉過4個最基本要素:平仄、押韻、對仗、黏連。
  • 【詩海一瓢第166首】五言絕句的對仗
    第165期,通過重讀王老師「平起平收」的五絕,加深對「首句平起須入韻」這一格式的印象。這四種格式應該牢牢記住。 此前,我們多次引用毛主席語錄:「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導是至理名言,也是基本常識。平仄和由此構成的格律,是詩詞創作的門檻,如果跨不過去,就站在門外不會寫詩。
  •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
    而科舉中的另一項科目,五言律詩,更是要求對仗,失對是大忌。一、對仗/對偶 出現很早早在詩經中就有了很多對仗的例子,例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鉤紫貝。
  • 【詩詞微塾】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中的對仗,也叫對偶,是詩詞藝術中最直觀的形式美。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同聽覺藝術(平仄、押韻)構成詩詞完整的格律美。絕句不必對仗,但也有許多著名的絕句都用了對仗的藝術手法來增加詩的藝術效果。律詩八句分四聯:首聯、頜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律詩的對仗(一)對仗的種類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 ——只對偶,不對仗。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既對偶,又對仗。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談律詩的對仗
    《談律詩的對仗》,這部分是寫給初學律詩的人閱讀的。      對仗,是格律詩的「四律」之一。律詩,包括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長律。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我們通常說的律詩是指八句的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是必須對仗的。
  • 詩詞初學者必備 | 什麼是「對仗」,有什麼講究?
    作律詩,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仗。律詩中間兩聯要求必須對仗,那麼什麼是對仗呢?詩詞初學者趕緊看過來。對仗,簡單地說,就是指詩詞曲賦中的對偶。了解對仗之前,須知什麼是對偶。三、對仗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詩詞微塾】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在律詩中,對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頷聯、頸聯,首聯和尾聯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詩特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不僅能使律詩顯得凝練、整齊、勻稱、典雅,而且也是律詩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胸襟、氣度,可見在律詩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尋常。
  • 詩詞創作知識雜談
    因為這樣不具有任何爭議和瑕疵,是哪一方都認可的。三仄尾也叫三連仄,是指一句詩(一般在奇數句)的最後三字均為仄聲字。對於三仄尾大概有兩種觀點,一種視其為大忌,一種認為可行。後者還舉出很多古詩句來佐證,但很多詩句所屬的詩根本就不是格律詩,有的是格律詩,但年代久遠,誰也說不清是作者失誤還是後人傳抄有誤造成的。我認為既然有爭議,我們就應該避免之,儘量不要將明知有爭議的作品拿出手。
  • 格律詩詞講座六:對仗說之一
    一、律詩每兩句為一聯,依次叫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當然是一般而言的,在唐宋詩裡也有頷聯不對仗的,但這是特例,不等於通則。甚至還有頸聯不對仗的,更是鳳毛麟角,不能作為我們現在學寫詩的藉口。我們大多是詩詞愛好者,還沒到大師級別,特例我們還是不學為好,老老實實按規矩辦。二、對仗的兩句在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要相同、詞結構相同。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對仗是將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其分為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就是要嚴格遵守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這六個原則。寬對是相對於這六個原則要求顯得比較寬鬆。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 【語文課堂】對偶與對仗的區別,現在明白了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 律詩寫作第九講:律詩的對仗(上)
    可以說「對仗」是格律詩詞創作和欣賞的重要標準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詩詞莫屬的專用術語。    總結一下:格律詩中使用對仗的表現手法,它能使詩詞在形式上整齊勻稱,節奏明快;在音調上音韻優美,音樂感強;在表意上凝鍊集中,高度概括;在抒情上情感真摯,酣暢淋漓。使格律詩進一步實現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與內容上的高度完美統一。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後者還舉出很多古詩句來佐證,但很多詩句所屬的詩根本就不是格律詩,有的是格律詩,但年代久遠,誰也說不清是作者失誤還是後人傳抄有誤造成的。我認為既然有爭議,我們就應該避免之,儘量不要將明知有爭議的作品拿出手。詩詞學會該嚴格要求。
  • 談律詩的對仗,初學必知(收藏)
    對仗,是格律詩的「四律」之一。律詩,包括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長律。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其餘各聯必須對仗。我們通常說的律詩是指八句的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是必須對仗的。如果一首律詩的這兩聯不對仗,或者對得不好,在嚴格的意義上說,就不是律詩。律詩的首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