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律詩的對仗,初學必知(收藏)

2021-02-08 竹軒詩苑

對仗,是格律詩的「四律」之一。律詩,包括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長律。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我們通常說的律詩是指八句的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是必須對仗的。如果一首律詩的這兩聯不對仗,或者對得不好,在嚴格的意義上說,就不是律詩。律詩的首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尾聯一般不對仗,但也有對仗的,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對仗的本意,是封建社會裡官府升堂時衙役手裡拿的木杖。拿木杖的衙役兩兩相對,所以叫對仗。以此意比喻律詩 詞語的對偶。「對仗」是格律詩詞中的術語,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對偶,還須講究平仄相對,以適應律詩的格律。

律詩的對仗有那些要求呢?基本要求有七點:律詩對仗聯語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對仗聯中對應的詞詞義要相近或相反(相對),構成對偶;對仗聯中運用疊音詞、連綿詞和重複詞時位置要相對應;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結構要相同;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對仗的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相異;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下面把關於對仗的七條規則一一說來。

第一、律詩對仗聯語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

律詩中的詞性劃分與現代漢語中的詞性劃分不完全相同。律詩中只把詞分為九類:代動數位名,顏色副虛形。代詞,即代指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動詞,即表示動作行為的詞;數詞,即表示數量的詞;位詞,即單位詞;名詞,即表示事物名稱的詞;顏色詞,即表示事物顏色的詞;副詞,即表示程度範圍的詞;虛詞,主要是指文言虛詞;形容詞,主要是指修飾事物形象的詞。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杜甫絕句的對仗聯。聯中的「兩」和「一」是數詞;「個」「行」是單位詞;「白鷺」「黃鸝」是名詞,而其中的「白」和「黃」又是顏色詞;「鳴」和「上」是動詞;「青天」和「翠柳」是名詞,而其中的「青」和「翠」又是顏色詞,這兩句詩中相同詞性的詞處在的對應的位置上,兩兩相對。再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是一聯對仗聯。聯中「天」和「地」都是名詞,「連」和「動」都是動詞,「五」和「三」都是數詞,「銀鋤」和「鐵臂」都是名詞,「落」和「搖」都是動詞,對應的詞詞性相同。還要知道一點,就是顏色詞相對時,可以借對。如杜甫的《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其中的「清」不表顏色,但可以借用「清」為「青」,用來與「白」相對。

對仗聯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想同,這一點只有一個例外,就是不及物動詞可以和形容詞相對。如杜甫的《閣夜》中的「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是一聯對仗聯。上聯的「悲壯」是形容詞,下聯的「動搖」是不及物動詞,這裡形容詞是與不及物動詞相對的。這種情形在律詩並不少見。這也是一條規則。

第二、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意義要相近或相關,或相對

以毛澤東的《七律•長徵》的對句為例,用「大渡」對「金沙」,都是水名;「水」「橋」相關;「拍」「橫」都是動詞,表動作;「鐵索」「雲崖」都是事物,一指橋,一指河岸,相關;「寒」「暖」都是表示溫度的形容詞,意思相對。這樣是為了保障出句、對句對仗,句型整齊美觀。這一點也是必須遵守的。不然,就是對仗不工整,是違律。

對仗的詩句分工對和寬對。工對,一般是指同類次詞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飛鳥對飛鳥,花草對花草,等等。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白鷺」」黃鸝」,飛鳥對飛鳥,是工對。如果是天文對地理,也是可以的,近類相對也可以看作是工對。寬對,古代不同類相對就認為是寬對,現在似乎可以寬鬆一些,但不能半對半不對。

對仗的詩句,分正對和反對,以反意相對為優。正對就是對仗聯的出句和對句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寫來。如杜甫的《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出句寫錦江春色,對句寫玉壘山浮雲,都是寫景,有都是從讚揚的角度寫來的,是正對。反對,一般說來,出句、對句是從不同方面或說相反方面,不同角度或說相反角度寫來。如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中」有」「無」是反義動詞。構成反對。岑參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中的「星初落」「露未乾」,出句寫已然,對句寫未然,角度相反是反對。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宜將」「不可」,詞義相反,構成反對。對仗聯中正對與反對相比,以反對為優。對仗的詩句,不得合掌。合掌,就是對仗聯的對句與出句的意思相同,重複。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古代律詩對仗聯沒有合掌。

第三、律詩對仗聯疊音詞、連綿詞、重複詞必須相對應

作律詩對仗聯,還有一些要注意的,就是對仗聯的出句用了連綿詞,那麼,對句的對應位置也必須用連綿詞。如毛澤東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出句用了連綿詞「逶迤」,對句用了連綿詞「磅礴」,且又同旁。如果出句用了疊音詞,那麼對句的對應位置也必須用疊音詞,如韋應物的「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中用疊音詞「黯黯」對疊音詞「茫茫」(疊音對古人稱作連珠對)。律詩中對仗聯語必須運用重複詞的,在上下聯中的位置必須對應。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出句的「惶恐」是重複詞,在句首和句尾,對句的「零丁」也必須用重複詞,且位置必須對應,也要放在句首和句尾。再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出句的「峽」是重複字,在第四、第七字位置,對句的「陽」也是重複字,也同樣在第四、第七字的位置。這幾點也是必須遵守的。不然,同樣也是違律。此外,有同旁對、雙聲對、疊韻對等,這些應屬於技巧,可加留意。

第四、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結構要相同

講詩句結構,首先要講一下漢語的句子成分。漢語語言有六大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什麼是主語?一般說來,一句話中表示陳述的對象,施動的成分就是主語。如:我參觀工廠。「我」是動作的發出者,就是施動者,就是主語。再如:我們消滅了敵人。「我 們」是動作的發出者,施動者,就是主語。如:花兒是美麗的。「花兒」就是主語。什麼是謂語?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其中大多數情形是表示主語的動作的。如上面兩個例子中的「參觀」「消滅」這兩個動詞,都是謂語。什麼是賓語?在句子中,用來陳述主語或接受動詞支配的句子成分,就是賓語。如上面例子中的「工廠」「敵人」,都是賓語。什麼是定語呢?在句子中修飾名詞的成分就是定語。如:鮮豔的紅旗高高地飄揚。其中的「鮮豔的」是修飾名詞「紅旗」的,就是定語。再如:我們的祖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我們的」就是修飾「祖國」的,是定語。什麼是狀語呢?在句子中用來修飾動詞謂語的成分,就是狀語。狀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的句子成分。如:她飛快地跑著。其中「飛快地」就是狀語。什麼是補語呢?補語就是用來補充說明謂語動作行為的程度、範圍等情形的句子成分。如:解放軍把 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其中的「落花流水」就是補語。上面說明了六種句子成分。這六種成分,不是每個句子中都有的。作律詩的聯語時,出句有哪些成分,對句的對應位置必須是同樣的成分。如「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是一聯對仗聯。其中的「金沙」與「大渡」是江河的名稱,在句中作定語,分別修飾主語「水」與「橋」,「拍」與「橫」是動詞,分別作謂語,「雲崖」和「鐵索」是名詞,與「暖」和「寒」是主謂關係,形容詞作謂語。這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結構是相同的,都是「定——主——主——謂」式的結構。這一點很重要,寫律詩是必須做到,不能違背的。古人沒有現代漢語語法的概念,但在意念上是明白的。

第五、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

詩句和文章一樣,讀起來要有節奏。律詩的對仗聯出句和對句的節奏必須一致。如上面舉的例子,毛澤東的《七律•長徵》的頸聯,其節奏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出句、對句的節奏都是「2——2——2——1」,是相同的。這一點也是不能違背的。

第六、律詩對仗兩聯結構、節奏要相異

這一條規則應該在講律詩結構時講,但它與對仗有些關聯,寫律詩作對仗聯的時候,必須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在這裡也要講到它。

律詩的頷聯、頸聯的結構是不得相同的,這是為了避免節奏的過多重複。因為律詩要求對仗聯的出句、對句的結構必須相同,這就是說一聯的兩句的結構已經是相同的了,如果另一聯的結構再相同,那就意味著兩聯四句的結構是都相同的,其節奏也必然是相同的,一首詩共八句,有四句的結構、節奏是重複的,可以想像那時很煩人的。所以,這兩聯的結構、節奏是不得相同的。如王禹偁的《村行》的頷聯「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其中「萬籟」「數峰」是數詞修飾名詞作主語,「有聲」「無語」是動賓,「含晚籟」「是動賓「立斜陽」實際是動補語關係,而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動賓。這一聯的結構是「主——謂——賓——謂——賓」。頸聯「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其「棠梨」「蕎麥」是名詞作定語,修飾「葉」和「花」(當然也可以把「棠梨葉」「蕎麥花」看作是一個名詞),「葉」和「花」是主語,「落」和「開」是謂語,「胭脂色」和「白雪香」都是定語和中心詞的關係,作賓語。詩句的結構是「定——主——謂——賓」,很明顯,這兩聯的結構是不同的。其節奏也是不同的。頷聯的節奏是「2——2——1——2」,頸聯的節奏是「2——2——2——1」,這兩聯的節奏也是明顯不同的。律詩要求頷聯、頸聯的結構和節奏不得相同,這一點是容易被忽視的,但又恰恰是萬萬不可忽視的。

第七、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要遵守「三相律」

「三相律」就是一句詩句內平仄節(以二字為一節,以每節第二字平仄為準)相鄰(相間),一聯內的兩句詩的平仄節要相對(相反),兩聯之間相鄰的兩句詩的平仄節要相粘(相同)。這是律詩聲律的基本要求。律詩對仗聯的平仄要合律,這是聲律的要求,更是必須做到的。如崔顥的《行經華陰》的頷聯、頸聯「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其中「武帝」仄聲,「詞前雲」平聲,「欲散」仄聲;「仙人」平聲,「掌上雨」仄聲,「初晴」平聲;「河山」平聲,「北枕」仄聲,「秦關」平聲,「險」仄聲;「驛路」仄聲,「西連」平聲,「漢畤」仄聲,「平」平聲,以上四句,句內平仄聲節相鄰(相間),每一聯的兩句詩平仄聲節相對,如「仙人」平聲對「武帝」仄聲,「掌上雨」仄聲對「祠前雲」平聲,「初晴」平聲對「欲散」仄聲。下一聯完全相同,不再贅述。兩聯之間平仄相粘。「河山」平聲粘「仙人」平聲,「北枕」仄聲粘「掌上」仄聲,「秦關」平聲粘「雨初」平聲,可見頸聯的出句與頷聯的對句相粘。作律詩,對仗聯語是要合於律詩的聲律的。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是違律,不能算作是律詩。

律詩一般不要重字,一聯的對句與出句更不得用重字。

以上概括地講了關於律詩對仗的七條規則,都是學作律詩時必須嚴格遵守的。依此寫來,就可以寫出合於規則的對仗句子了。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寫律詩,也就算提高一步了。但要學會寫對仗聯,還是要多讀律詩的對仗聯和經典聯為好。此外,要增強文字、語言、歷史等多方面文化知識的底蘊。

相關焦點

  • 談律詩的對仗
    《談律詩的對仗》,這部分是寫給初學律詩的人閱讀的。      對仗,是格律詩的「四律」之一。律詩,包括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長律。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我們通常說的律詩是指八句的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是必須對仗的。
  • 什麼是對仗?對仗的種類以及對仗和對偶的區別
    什麼是對仗【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 律詩對仗全攻略:20種對仗手法
    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
  • 為什麼名句往往對仗,淺談近體詩的對仗
    今天我們交流近體詩的對仗不知大家留意沒有?我們平時耳熟能祥的名句,往往是對仗的。對仗能形成文字的整齊美,構成格律厚重形式、呈現格律的恢弘氣氛。也許正是基於這點,所以對仗更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和大眾的共性審美,千百年來被人們傳唱吟誦,便成了名句。對仗又稱對偶。
  • 淺談詞的對仗
    對仗是詩詞格律的主要特點之一。關於律詩的對仗,一般都比較清楚,但詞對仗的特點和原則與律詩有所不同。一、詞對仗的特點相對於律詩,詞的對仗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點:1、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就整體來說,詞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這是因為詞是長短句形式的文體,必須在上、下句字數相等的情況下才可能對仗,也就是說,不同調的詞,如有對仗的話,位置不一定都是相同的。
  • 詞的對仗
    詞的句式參差不齊,有一兩處整齊的對仗,可使整散結合。有些句子是宜對仗,儘量對仗;有些句子是詞牌要求對仗的,則必須對仗。如《浣溪沙》的下片的前二句須對仗。《臨江仙》上片最後二句對仗,下片的最後二句宜不對仗:臨江仙   /晏幾道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絃上說相思。
  • 絕句與對仗
    絕句是不要求對仗的,那為什麼還要在這裡談對仗呢?那是因為我們在欣賞歷代佳作的時候,不難發現,在很多優秀的絕句中都用了對仗。
  • 小學必知20個歷史典故,家有小學生收藏一份,提升孩子文學內涵
    小學必知20個歷史典故,家有小學生收藏一份,提升孩子文學內涵以歷史事件去認識或者去闡發一個觀點,叫做史學或者歷史學,你也可以用古史這個詞代表「歷史」。歷史記錄和對人類活動過程中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解釋,並且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 家長必知:兒童居家安全常識,轉發收藏!或許就能挽救一個家庭!
    【家長必知:兒童居家安全常識】我國兒童意外傷害近一半發生在家中。家長有必要對家中各個部位和用品進行安全排查,消除那些完全可以預見和避免的隱患[吃驚]。墜樓、觸電、玩火、浴缸、藥物、利器、化妝品、陌生人、塑膠袋…都需要警惕。轉發收藏!一次轉發,或許就能挽救一個家庭! ​​​
  • 對仗
    但詩人們往往不滿足於此,還追求把對仗寫得更工整些,即所謂「工對」。工對,不僅要求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而且又把各種詞(特別是名詞)分出許多小類來。在這些小類裡選詞相對,才算工對。過去蒙學老師教學童背誦:「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他們背誦的就是工對範例。
  •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可能很難區分對偶句與對仗句及對聯的差異在哪裡,甚至還可能以為是所指同一種形式的句子,現在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對偶,對仗,與對聯三者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我給大家看兩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會明白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細說律詩的對仗
    (三)首聯對仗 首聯的對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 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是,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首聯用對仗還是可能的。上文所引律詩中,已有一些首聯對仗的例子.現在再舉兩個例子: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尊對綺筵。
  • 律詩對仗攻略
    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
  • 高中地理複習必知345個地理知識點,超全面的資料!趕快收藏吧!
    高中地理複習必知345個地理知識點,超全面的資料!趕快收藏吧!2020年高考已經進入了複習,地理學科對於文科學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學科,有知識點簡直令文科生直呼「求救」,其實對於複習,知識點都是要講究串聯起來,單個的知識點攻破就顯得為時過晚,今天學姐根據近年地理高考知識點為大家進行專題匯總,知識點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高考的綜合思維要求很匹配,內容較多,建議同學收藏下來,分專題複習攻克。
  •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
    前言 對仗與對偶 在現代漢語中,對偶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而對仗相對來說嚴格得多,狹義的對仗,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平仄也需要相對,但是在古詩詞中也會見到一些平仄不相對的對仗。
  • 詩詞中對仗的使用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對仗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使用《聲律啟蒙》積累對仗的基本要素。本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在創作中如何使用對仗的內容。其中包括分析與創作兩個部分。合在律詩中對仗的部分通常為頸聯與頷聯也就是第二句與第三句。為什麼會在首句與尾句不需要遵守對仗的基本要求呢?按照基本的律詩寫作要求來看其中四句之中,分別有起承轉合的要求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有過詳細的解釋。 承與轉主要是負責事物具體的描寫與從描寫轉向情感的表達。所以使用較多的對仗來細化具體事物的描寫。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三)首聯對仗首聯的對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
  • 詩詞學堂 | 律詩的對仗
    對仗,也就是對偶。在近體詩產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仗,不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定。詞,也是根據格律規定而用對仗的。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