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對仗

2021-03-01 醉月詩苑

詞的對仗就不象近體詩那麼嚴格,什麼地方用對仗也不那麼固定。而詞中凡是字數相等的兩句,都有可能對仗。詞的句式參差不齊,有一兩處整齊的對仗,可使整散結合。有些句子是宜對仗,儘量對仗;有些句子是詞牌要求對仗的,則必須對仗。如《浣溪沙》的下片的前二句須對仗。《臨江仙》上片最後二句對仗,下片的最後二句宜不對仗: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絃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詞的對仗,有些像散文的對偶,有以下幾個特點:

  (1)同字相對。如:「春到—分,花瘦—分。」(吳文英《一剪梅》)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前者兩個「一分」相對,後者兩個「頭」字相對。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李之儀《卜算子》)

  「住長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詞譜,不要求相對。(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3)同韻相對。如:堂阜遠,江橋晚。(上片)旗影轉,鼙聲斷。(下片)韻腳「遠」、「晚」、「轉」、「斷」,都是仄聲,屬於同韻。

  這些對仗的特點,在律詩中,都是不許可的。

  由於詞的對仗沒有嚴格的規定,因此就產生這樣一種現象:凡不要求用對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對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對仗的地方而某詞卻不用對仗時,這裡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別具匠心之處,特別值得細心品味。

通常需要對仗的句子:

三字句如《鷓鴣天》「梅定妒,菊應羞」(李清照)。

四字句如《高陽臺》「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

五字句如《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李珣)。

六字句如《破陣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

七字句如《玉蝴蝶》「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艎」(柳永)。

三個三字句相連,有上偶下單,如《水調歌頭》「濟時心,憂國志,問穹蒼」(吳潛);下偶上單,如同調「江山好,青羅帶,碧玉簪」(張元幹);三句連成對仗,此名鼎足對,如同調「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劉過)。

三個四字句相連的,同理,如《倦尋芳》「香泥壘燕,密葉巢鶯,春晦寒淺」(盧祖皋);《沁園春》「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劉克莊);《柳梢青》「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劉辰翁)。

四個三字句相連,有上下相連,如《上西平》「紛如鬥,嬌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辛棄疾);有四句連成對仗,如同調「喚鶯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妝」(程垓)。

四個四字句相連,有上下對仗,如《風流子》「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張耒);有如駢文作交替對仗,即扇面對,如同調「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嶂起餘悲」(周邦彥)。

詞用領字者,領字後的對仗情況如下:

一領三字兩句相連,如《大酺》「正夕陽閒,秋光淡」(方千裡)。

一領三字三句相連,如《行香子》「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秦觀)。

一領四字兩句相連,如《解連環》「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張炎)。尤須注意一領四字的尖頭對,如《臨江仙引》「對暮山橫翠,襯梧葉飄黃」(柳永)。

一領四字三句相連,有上偶下單,如《揚州慢》「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姜夔);有下偶上單,如《木蘭花慢》「記十載心期,蒼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鈺)。

一領四字四句相連,有上下對仗,如《沁園春》「喚廚人斫就,東溟鯨鱠;圉人呈罷,西極龍媒。」有如駢文作扇面對,如「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辛棄疾);還有前後兩兩對仗,如「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陸遊)。

一領六字兩句相連,如《三臺》「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詠)。 二領六字兩句相連,如《八六子》「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秦觀)。

在詞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對仗,叫做長短對仗。如《絳都春》上片「葉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舊色舊香,閒雲閒雨情終淺」(吳文英)。

究竟如何對仗,我們在讀詞,填詞時可以注意下達幾點:

  第一,凡相連的兩句字數相同時,詞人經常運用對仗手法,特別是在兩片開頭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帶緩羅衣,香殘蕙炷……」

  辛棄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第二,用與不用對仗, 看內容和表達的需要。如蘇軾《木蘭花令》六首,第三、四兩句三首用對仗,三首不用對仗。象「園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臺遊客醉」用了對仗,對照而言使醉眼看花的情態更加真切;「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進了一層,不用對仗,更覺深沉。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開頭有個一字逗或兩三字頓以外,其餘的部分與下一句字數相同,往往也用對仗。這種對仗,有時不限於兩句,可以連對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氣勢頗盛。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柳永《八聲甘州》)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 (秦觀《八六子》)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辛棄疾《賀新郎》)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塵與土=雲和月,平平仄=平平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敬請關注醉月詩苑ylpzzysy,投稿郵箱1451057278

相關焦點

  • 對仗是對字還是對詞?
    這裡先簡要介紹一下語言文字學上的幾個概念:詞、語素、字。詞和語素屬於語言系統,字屬於文字系統,文字系統是用於記錄語言的。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意義單位,詞由語素組成。有的詞就是一個語素,如「人」是一個語素,也是一個詞。
  • 詞的對仗、省略和倒裝
    詞的對仗、省略和倒裝 詞使用對仗比較廣泛,比較靈活。詞的對仗在格律上寬嚴不一,大致分三種:   1、律對。詞對仗的位置,不象律詩那樣固定。可在首篇,如《庭院深深》「深院靜,小庭空」(李煜);可以在篇中,如。「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可以在篇末,如「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張炎)。一般說來無論在詞的何處,只要相臨兩字數相等,都可以構成對仗。有些在一定位置習慣用對仗,如《鷓鴣天》3、4句,《西江月》上下闋1、2句。
  • 什麼是對仗?對仗的種類以及對仗和對偶的區別
    對仗相當工整。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數量結構對數量結構),「黃鸝」對「白鷺」(禽類名詞相對)、「翠」對「青」(顏色名詞相對)、「千」對「萬」(數詞相對)都是同類詞為對,非常工整。  【寬對】: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
  • 淺談詞的對仗
    對仗是詩詞格律的主要特點之一。關於律詩的對仗,一般都比較清楚,但詞對仗的特點和原則與律詩有所不同。一、詞對仗的特點相對於律詩,詞的對仗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點:1、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就整體來說,詞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這是因為詞是長短句形式的文體,必須在上、下句字數相等的情況下才可能對仗,也就是說,不同調的詞,如有對仗的話,位置不一定都是相同的。
  • 談律詩的對仗
    「對仗」是格律詩詞中的術語,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對偶,還須講究平仄相對,以適應律詩的格律。     律詩的對仗有那些要求呢?基本要求有七點:律詩對仗聯語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對仗聯中對應的詞詞義要相近或相反(相對),構成對偶;對仗聯中運用疊音詞、連綿詞和重複詞時位置要相對應;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結構要相同;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對仗的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相異;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
  • 對仗
    但詩人們往往不滿足於此,還追求把對仗寫得更工整些,即所謂「工對」。工對,不僅要求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而且又把各種詞(特別是名詞)分出許多小類來。在這些小類裡選詞相對,才算工對。過去蒙學老師教學童背誦:「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他們背誦的就是工對範例。
  • 律詩對仗攻略
    這些要素中如體現參差美、詞法變化等往往容易被忽略。如: 這首詩的頷、頸兩聯全是主謂賓句式,都用二、二、三詞組排列。分開來看對仗很工,但將兩聯合起來看,則顯得呆板缺乏參差的美感。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有意將兩聯用不同的句式組合。
  • 細說律詩的對仗
    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 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是,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首聯用對仗還是可能的。上文所引律詩中,已有一些首聯對仗的例子.現在再舉兩個例子: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尊對綺筵。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同類的詞相為對仗。這三類詞很少跟別的詞相對。(d)不及物動詞常常跟形容詞相對。連綿字只能跟連綿字相對。連綿字當中又再分為名詞連綿字(鴛鴦、鸚鵡等)。不同詞性的連綿字一般還是不能相對。專名只能與專名相對,最好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
  • 律詩對仗全攻略:20種對仗手法
    …………這些皆是兩聯之間的對仗,使對仗形式變得新穎別致。以上對法也叫扇面對,是詩、詞、曲對仗的一種格式,即隔句相對。一首詩中前聯與後聯形成對仗,便是扇面對。各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成對仗。就詩方面說,例如唐人白居易的詩: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 詩詞學堂 | 律詩的對仗
    對仗,也就是對偶。在近體詩產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仗,不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定。詞,也是根據格律規定而用對仗的。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
  • 談律詩的對仗,初學必知(收藏)
    基本要求有七點:律詩對仗聯語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對仗聯中對應的詞詞義要相近或相反(相對),構成對偶;對仗聯中運用疊音詞、連綿詞和重複詞時位置要相對應;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結構要相同;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對仗的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相異;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下面把關於對仗的七條規則一一說來。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律詩對仗的七個知識點
    (三)首聯對仗 首聯的對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 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是,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首聯用對仗還是可能的。
  •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可能很難區分對偶句與對仗句及對聯的差異在哪裡,甚至還可能以為是所指同一種形式的句子,現在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對偶,對仗,與對聯三者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我給大家看兩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會明白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既對偶,又對仗。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對偶,又對仗還關聯 對偶與對仗差別最大的一點就是,對偶無須替,對仗則要求替。而對聯,則需要替,對,還要關聯。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 古詩詞對仗——流水對與鼎足對
    古詩詞對仗分正對、反對、流水對,還有鼎足對、聯壁對。正對、反對、流水對包含兩句詩詞,對仗工整,又稱兩句對。鼎足對和聯壁對分別是三句、四句詩詞,它們都是從兩句對發展而來。正對:對仗最工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格律詩詞講座六:對仗說之一
    一、律詩每兩句為一聯,依次叫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當然是一般而言的,在唐宋詩裡也有頷聯不對仗的,但這是特例,不等於通則。甚至還有頸聯不對仗的,更是鳳毛麟角,不能作為我們現在學寫詩的藉口。我們大多是詩詞愛好者,還沒到大師級別,特例我們還是不學為好,老老實實按規矩辦。二、對仗的兩句在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要相同、詞結構相同。
  • 對仗句的五個要求
    對仗,俗稱對子。在詩詞中,一聯的出句(上句)和對句(下句)成為對偶句的,叫對仗句。寬對係指上句與下句相對應的字詞性相同的對仗,它不要求名詞的小類相對,如「煙」對「井」,「潮」對「剣」,「仗」對「琴」等。又如「天下計」對「老臣心」,「青天外」對「白鷺洲」,詞性詞組對得不那麼工整,也叫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