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律詩的對仗

2021-02-19 湖南省詩詞協會


(一) 什麼叫對仗? 

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


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例如『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形成對偶。詞構都是動賓。


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兩句相對。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二)對仗的常規--中兩聯 
為了說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詩的第一二兩句叫做首聯,第三四兩句叫做頷聯,第五六兩句叫做頸聯,第七八兩句叫做尾聯。

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現在試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春日憶李白 (杜甫 )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開府"對"參軍",是官名對官名;"渭"對"江"[ 長江] ,是水名對水名。

觀獵 (王維 )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新豐"對"細柳",是地名對地名。


(三)首聯對仗 
首聯的對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 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

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是,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首聯用對仗還是可能的。上文所引律詩中,已有一些首聯對仗的例子.現在再舉兩個例子: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
銀燭吐青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首聯對仗,首句入韻。

恨別 (杜甫 )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首聯對仗,首句不入韻。


(四)尾聯對仗 
尾聯一般是不用對仗的。到了尾聯,一首詩要結束了;對仗是不大適宜於作結束語的。但是,也有少數的例外。例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詩最後兩句是一氣呵成的,是一種流水對,和一般對仗不大相同的。

(五)少於兩聯的對仗  
律詩固然以中兩聯對仗為原則,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對仗可以少於兩聯。這樣,就只剩下一聯對仗了。這種單聯對仗,比較常見的是用於頸聯。

例如: 

塞下曲(第一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六)長律的對仗 長律的對仗和律詩同,只有尾聯不用對仗,首聯可用可不用,其餘各聯一律用對仗。

例如:

守睢陽詩( [唐]張巡 )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麾。

裹創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天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除首、尾兩聯,餘皆對仗。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唐]韓愈 

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難見,區區命已輕.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豈計休無日,惟應盡此生.

何慚刺客傳,不著報讎名! 

(七)對仗的講究

律詩的對仗,有許多講究,現在揀重要的談一談。 

(1) 工對
凡同類的詞相對,叫做工對。名詞既然分為若干小類,同一小類的詞相對,更是工對。有些名詞雖不同小類,但是在語言中 經常平列,如天地、詩酒、花鳥等,也算工對。反義詞也算工對。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對。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算是工對。像杜甫詩中的"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山與河是地理,草與木是植物,對得已經工整了,於是地理對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個對聯中,只要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

例如毛主席 《送瘟神》(其二):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紅"對"青","著意"對"隨心","翻作"對"化為","天連"對"地動","五嶺"對"三河","銀"對"鐵","落"對"搖",都非常工整;而"雨"對"山","浪"對"橋","鋤"對"臂",名詞對名詞,也還是工整的。 

超過了這個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纖巧。一般地說,宋詩的對仗比唐詩纖巧;但是,宋詩的藝術水平反而比較低。

同義詞相對,似工而實拙。《文心雕龍》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 "同義詞比一般正對自然更"劣"。但注意:虛詞相對,不算缺點.像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緣"與"為"就是同義詞 . 因為它們是虛詞(介詞),不是實詞,所以不算缺點.不過,在一首詩中,偶然用一對同義詞也不要緊,多用就不妥當了。出句與對句 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叫做"合掌",更是詩家的大忌。

(2)寬對
形式服從於內容,詩人不應該為了追求工對而損害了思想內容。同一詩人,在這一首詩中用工對,在另一首詩用寬對,那完全是看具體情況來決定的。寬對和工對之間有鄰對,即鄰近的事類相對。例如天文對時令,地理對宮室,顏色對方位,同義詞對連綿字,等等。 

王維《使至塞上》: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以"天"對"塞"是天文對地理;陳子昂《春夜別友人》:"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以"路"對 "堂"是地理對宮室。這類情況是很多的。

稍為更寬一點,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這是最普通的情況。 又更寬一點,那就是半對半不對了。

首聯的對仗本來可用可不用, 所以首聯半對半不對自然是可以的。陳子昂的"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李白的"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首句入韻,半對半不對的情況就更多一些。

(3)借對
一個詞有兩個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一詞相為對仗,這叫借對。

例如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行李"的"李"並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詩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義來與"茅"字作對仗。

又如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目字"七十"。 有時候,不是借意義,而是借聲音。借音多見於顏色對,如借"籃"為"藍",借"皇"為"黃",借"滄"為"蒼",借"珠"為"朱",借"清"為"青"等。

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 憶弟看雲白日眠",以"清"對"白",又《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滄"對"白",就是 這種情況。

(4)流水對
對仗,一般是平行的兩句話,它們各有獨立性。但是,也有一種對仗是一句話分成兩句話,其實十個字或十四個字只是 一個整體,出句獨立起來沒有意義,至少是意義不全。這叫流水對。 現在從上文所引過的詩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遊) 

總之,律詩的對仗不像平仄那樣嚴格,詩人在運用對仗時有更大的自由。藝術修養高的詩人常常能夠成功地運用工整的對仗,來做到 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而不是損害思想內容。遇必要時,也能夠擺脫對仗的束縛來充分表現自己的意境。


湖南省詩詞協會


湖南省詩詞協會成立於1987年,掛靠省政協,歸口省文聯。現有團體會員165個,個人會員6000餘人。辦有刊物《湖南詩詞》、網站《國藝天地》和湖南省詩詞協會微信公眾號。協會目前成立了瀟湘散曲社、省直詩會、詩聯分會、辭賦學會、詩書畫藝術院、省儒商詩會、嶺南儒商詩會、湘江詩會、詩詞研究院、湖南詩詞館、詩友採風社、校園詩詞分會等12個二級機構;協會現任會長彭崇谷,常務副會長周成村。

湖南詩詞楹聯創作提升班第五期開始預報名啦!

諮詢電話、微信:18773464956(廖軍)


相關焦點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律詩的對仗與律詩寫作技法
    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短律;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六句律詩,稱為短律或者小律。相對八句律詩少了第二或者第三聯。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異同
    其實,明確列出對聯來給對仗下定義,才會使人們更容易領會對偶、對仗的真正含義。(二)總則相同對聯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所遵循的總規則是相同的。其主要內容是:字數相等,平仄相反,詞性相近,結構相似,音步相仿,語意相關,字義相別。
  • 律詩寫作第九講:律詩的對仗(上)
    因此可以說律詩中的「對仗」是在一般對偶基礎上的更為嚴格的對偶,是在律詩命題內的對偶。二、為何律詩要對仗 對仗在律詩中的功能歸納了三點。①修辭功能。從辭藻到章句的凝練與鍛造。三、律詩對仗的種類律詩主要是頷聯頸聯兩聯對仗和三聯,對仗,頷聯頸聯兩聯對仗是基本體例。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同類的詞相為對仗。為了說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詩的第一二兩句叫做首聯,第三四兩句叫做頷聯,第五六兩句叫做頸聯,第七八兩句叫做尾聯。
  • 律詩對仗攻略
    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
  • 詩詞學堂 | 律詩的對仗
    對仗,也就是對偶。在近體詩產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仗,不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定。詞,也是根據格律規定而用對仗的。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
  • 律詩對仗的七個知識點
    (二)對仗的常規--中兩聯 為了說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詩的第一二兩句叫做首聯,第三四兩句叫做頷聯,第五六兩句叫做頸聯,第七八兩句叫做尾聯。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現在試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律詩中二聯需要對仗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而這二聯是必須對仗的。這個對仗就不是我們前面說的平仄相對了,平仄相對是基礎,這個對仗是「對對子」的意思。民間對聯就是取自律詩的中二聯變化而成,所以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有規則的,在律詩的基礎規則上再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從來不在頭條上對對聯?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上期用了不少詩友所作律詩的中二聯例句,簡單講解了律詩對仗句普遍存在的毛病。那麼如何解決這些毛病呢?以筆者個人觀點,要學好律詩的對仗,一定要要靜下心來多學一些有關詞性結構的知識,多讀古詩,加深知識積累。    建議初學者不要學或者少學今人寫的詩,因為初學者無法辨別今人詩詞作品的優劣。
  • 王和尚講詩詞:如何玩轉律詩的對仗?
    下面涉及的知識是更深層次的字法、句法和章法的問題,敬請期待……律詩的對仗一、對仗的位置:對仗也稱「屬(zhǔ)對」。唐代宮廷中的儀仗兩兩相對,所以也把兩兩相對的對偶句稱為「對仗」。宋代以後,律詩的對仗逐漸趨向於要求結構也完全一致。律詩對仗句中句法結構完全一致的佔多數,特別是頸聯的對仗尤工穩。特別提示:律詩中間二聯的對仗中,也包含了平仄的因素,即相對仗的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反。三、律詩對仗的種類工對:即工穩的對仗。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其實,明確列出對聯來給對仗下定義,才會使人們更容易領會對偶、對仗的真正含義。 (二)總則相同 對聯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所遵循的總規則是相同的。其主要內容是:字數相等,平仄相反,詞性相近,結構相似,音步相仿,語意相關,字義相別。
  • 律詩的對仗-詩詞創作小講(6)
    三、律詩對仗的種類工對:即工穩的對仗。這被認為是最好的對仗。律詩中的工對主要有以下幾種:(1)反對:用反義詞相對。這也是上承六朝駢文的一種對仗方式。律詩中的「反對」,是以詞性和義類相同的反義詞為對,從而成為「工對」。如:沈佺期《雜詩》: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 律詩對仗全攻略:20種對仗手法
    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
  • 教你寫詩——關於詩律(律詩(附絕句)的對仗)
    嚴格的對仗,要求在分得較細的小範圍內對,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顏色對顏色,數字對數字之類。對仗的位置在詩中有規定。律詩的中間兩聯,即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舉兩首詩為例:書 事黃滔望歲心空切,耕夫盡把弓。千家數人在,一稅十年空。
  • 律詩對仗手法20種
    也可以少到一聯,即頷聯不用對仗,只在頸聯用對仗。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如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另有一種情況,即在首聯、頸聯都用對仗,而在頷聯不用。
  • 【語文研討群】周國新:押韻 平仄 對仗——律詩格律淺說
    【碩士】安徽太和周國新(1418138109) 2016/6/29 19:57:35律詩,近體詩(也稱今體詩)中的一類,其中水很深,談起創作更是我能力所不及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沙場烽火侵胡月,平平仄仄平平仄海畔雲山擁薊城。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雖非投筆吏,仄仄平平平仄仄論功還欲請長纓。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述四個方面標準的律詩必須是同時遵循的。這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當然一三五也有必須論的。
  • 談律詩的對仗
    《談律詩的對仗》,這部分是寫給初學律詩的人閱讀的。      對仗,是格律詩的「四律」之一。律詩,包括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長律。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我們通常說的律詩是指八句的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是必須對仗的。
  • 為什麼名句往往對仗,淺談近體詩的對仗
    (柳中庸《徵人怨》)前人絕句絕大多數首尾兩聯都不對仗,首聯對仗者偶爾見之,尾聯對仗者較少,兩聯全對仗者更少。但是律詩中間兩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否則就不成其為律詩。它的首尾兩聯可對仗可不對仗。前人律詩中也有首聯對仗的,也有尾聯對仗的,也有四聯全都對仗的,這悉憑作者自便,並無定規。
  • 絕句法淺說——兼談律詩中的對仗
    它的形式相當於律詩中間的兩聯對仗。這一式特別注重「異變」。所謂「異變」,就是「立異」與「求變」,強調距離美、差異美。「異變」理論是我提出來的,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洗牌異變與合併同類項》,就是專門講詩的異變。先來看一個熟悉的例子,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中小學課本裡有,人人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