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律詩對仗的種類
工對:即工穩的對仗。這被認為是最好的對仗。律詩中的工對主要有以下幾種:(1)反對:用反義詞相對。這也是上承六朝駢文的一種對仗方式。律詩中的「反對」,是以詞性和義類相同的反義詞為對,從而成為「工對」。
如:沈佺期《雜詩》: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王維《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反對」不是指出句和對句在旨意上相反相違,而是從相反的角度說明同一旨意,或者表現相關的景象,這就是所謂「理殊趣合」,也就是明人胡應麟所說:「然二者理雖相成,體實相反。」
如王維《使至塞上》:「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聯皆寫邊塞景色。上聯「出漢塞」與「入胡天」所指同,皆用以襯託自己出使邊地,但字面上卻相反。「孤煙直」與「落日圓」都是邊塞黃昏時的景象,但「直」「圓」義反。
「反對」的詩句並非相對仗的詞全都意義相反,而多是關鍵性的詞意義相反。這種詞大多是動詞性的或形容詞性的。
如:岑參《送張子尉南海》: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
崔曙《途中曉發》:雲輕歸海疾,月滿下山遲。
高適《送鄭侍御謫閩中》: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杜甫《夜宴左氏莊》: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
詩中「反對」所用的反義詞往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反義詞,只要大致具有相反的屬性即可。
如:李白《過崔八丈水亭》: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
皇甫冉《同溫丹徒登萬歲樓》:丹陽古渡寒煙積,瓜步空洲遠樹稀。
盧綸《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
(2)當句對: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如:李商隱有一首詩自題為《當句有對》:
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
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
但覺遊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
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律詩中當句對如運用於相對仗的出句和對句,必然會形成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李商隱詩中,頷聯「池光」與「花光」自對,「日氣」和「露氣」自對;而「池光」和「花光」又分別與「日氣」和「露氣」相對。頸聯的「遊蜂」「舞蝶」與「孤鳳」「離鸞」的對仗亦同。當然,如果不處於對仗句中,就只是純粹的句中自對,如上舉李詩首聯下句「秦樓」與「漢宮」自對;尾聯上句「三星」與「三山」自對,下句「紫府」與「碧落」自對。
(3)詞性、義類和結構都相同的對仗。
如:唐人祖詠《七夕》: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易」「難」又是「反對」)
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皇甫冉《巫山高》:雲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4)詩文中常對稱使用的詞用於對仗。這類詞義類不一定相同,但常連用或對稱使用,如「詩」「酒」,「兵」「馬」,「金」「玉」,「人」「事」,「人」「物」,「琴」「劍」。
如:岑參《送盧郎中除杭州之任》: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
杜甫《不見》: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耿湋《春日即事》:強飲沽來酒,羞看讀破書。
杜甫《野老》: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2. 寬對:與「工對」相對而言,指不太工穩的對仗。
律詩中常見的「寬對」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1)互相對仗的詞詞性相同,但義類不同。
如:賈島《暮過山村》: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李商隱《晚晴》: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崔塗《除夜有感》: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岑參《首春渭城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愁窺白髮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
「寬對」中也還不時夾有「工對」,如上岑參詩中「白」「青」相對,為顏色對。
(2)半對半不對。多見於頷聯或首聯。律詩對仗求工的多在頸聯,故頷聯的對仗有的只是半對半不對的「寬對」。
如:梁獻《王昭君》: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親。
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建禮高秋夜,承明候曉過。
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儲光羲《題虯上人房》:入道無來去,清言見古今。
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主家山第早春歸,御輦春遊繞翠微。
張說《湖山寺》:空山寂歷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3)偏枯對。宋人孫奕《履齋示兒編·詩說》中舉到杜甫詩中的不少例子,認為以二事對一事(也包括人)是「偏枯對」,還認為這是「白圭之玷」,「不可效尤」。但所列二事都是習用的連語(如「貧病」「寵辱」「兒女」等),用它們與一事或一人相對,實是一種寬對。
如: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以二樹對一樹)
杜甫《偶題》:作者皆殊列,聲名豈浪垂?(「作者」非並列關係,是一事,而與並列的「聲名」對。)
又《人日》: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以二事對一事)
杜牧《題青雲館》:四皓有芝輕漢主,張儀無地與懷王。(「四皓」是漢初商山的四個隱士,與戰國張儀對。)
3. 流水對:也稱十字格(五言)或十四字格(七言),指出句和對句互相對仗,但意思上又一脈相承,合起來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勢如流水,不能顛倒。
如:駱賓王《在獄詠蟬》: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王維《宴梅道士山房》: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杜甫《中夜》:長為萬裡客,有愧百年身。
於武陵《贈賣松人》: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杜甫《諸將五首》之二:豈謂盡煩回紇馬,翻然遠救朔方兵。
4. 扇面對:也稱「隔句對」。律詩中運用得不多,即下聯上句與上聯上句對,下聯下句與上聯下句對。
如: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畫圖。
應經帝子渚,同泣舜蒼梧。
又《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
得罪台州去,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閣後,谷貴沒潛夫。
鄭谷《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舊悽涼因寄二首》之二: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
今日重思錦城事,雪銷花謝夢何殊。
「扇面對」上下兩聯的平仄仍遵循律詩的「黏」「對」規律,不因對仗句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5. 錯綜對:兩句中互相對仗的字詞不處於同一位置,而是交錯成對。這在律詩中更為少見。如唐人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