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名詩,一連鑲嵌五個地名,短短四句足以驚豔世界

2020-12-15 小珏說歷史

記得有人曾經問過小珏,為什麼詩人成名的時候都很年輕,而小說家相對大器晚成。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解釋是,小說情節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需要大量生活經驗和閱歷,所以不可能太過年輕就能寫得出優秀的小說作品。詩人則不同,詩歌靠是靈感,還需要勤學苦練打磨,但更多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自然擁有這樣的天賦,他的才華,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顯露無餘。即使是詩人井噴的大唐,他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七言絕句,不僅文詞優美,意境清朗,更是彰顯了唐朝盛世時代的氣象。更絕的是,這首詩中,順手嵌入了五個地名,還不露痕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景,它是說在高高的峨眉山上,升起了半輪秋月,流水匆匆的羌江之上,還看見月亮的倒影。在如此美麗的清秋夜景之下,詩人在第三、四句則闡述了自己的目的:夜晚乘著小船,離開清溪前往三峽,思念你卻很難見到,只好戀戀不捨前去渝州。

這首詩是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寫得俊美瀟灑,完全體現出詩仙從容淡定的風格。這可以歸結為思鄉詩、離別詩,因為這是詩人年輕時第一次離開蜀地所寫,雖然有對家鄉的點點思念,卻沒有悲愁的氣氛。無論是在情緒和景致上,都洋溢著大唐盛世的自信和優雅。

更為奇特的是,在數萬唐詩之中,沒有一首能像它那樣,在二十八字之中,鑲嵌了五個地名。它們分別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這也是詩人行進的路線。雖然如此,但一點都沒有生硬之感,宛如天成。這五個地點相連,仿佛是給讀者展現出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的畫卷。

這裡功底強在哪裡?就強在這五個地點跨度如此之大,而李白卻信手拈來,就在這短短一夜的時間維度,串聯起如此綿長的空間維度。在這中間,仿佛沒有凝滯,順流而下,起點和目的地明確,讀起來也一氣呵成。所以,明朝人凌宏憲在編寫《唐詩廣選》中給予了高度評價:

如此等神韻,豈他人所能效顰?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是23歲的年齡,卻能將詩歌藝術運用到如此嫻熟的程度。這是他第一次離開蜀地,也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滿懷著夢想和希望。當時的唐朝,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頂點開元年間。此時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國力強盛,從各方面散發出無限活力。

不光是李白的詩歌,就是此時其它詩人的作品,也是流露出大國風範。正是在這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李白才以自己超人的天賦,寫下了這篇傳世千古的佳作,為大唐錦繡盛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但李白的一首絕句卻不同凡響,四句之中卻用了五個地名,二十八字佔用十二字,堪稱前無古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從「峨眉山」入「平羌」轉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短短二十八字,用五個地名,漸次展開,仿佛展現出一張千裡江山圖。以「入」、「發」、「下」相連貫,寫出了空間與時間的變化,馳騁之自由隨性,果然李白也!這首《峨眉山月歌》意境明朗開闊,讀來舒暢爽快,短短四句,雖被佔用五個地名,但寫景曠遠空靈,抒情自然巧妙,語雖短而情長,可謂妙入化工!
  • 李白的這首絕句,四句中用了五個地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絕句只有四句,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一般來說,在這麼短的篇幅裡表現時空的變化是很受限制的,然而,李白的一首七絕,卻連用了五個地名,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馳騁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包含了五個地名
    李白,字太白,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同時也是後世公認的「詩仙」,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很多的作品不僅收錄在了一些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被頻繁地出現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所以只要一提起李白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隨便一個人都是能夠張口來上一兩首他的作品。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於是李白將自己對於家鄉的不舍都寫在了一首詩裡,沒想到這首詩也成了一首經典,這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將不舍之情都寫了出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的這首氣勢恢宏的詩,以一句古話開頭,震驚了世界!
    《關山月》是李白的一首五字詩,以樂府為主題。它主要描述了士兵和妻子之間的思念之情。對他人女性的思念一直是詩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然而,普通詩人寫作的狹隘和痛苦,但李白的詩歌打開了一個領域的開始,以強大的勢頭,足以震驚世界。首先,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月出天山雲海」。
  • 李白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寫法巧妙,十分有特色
    說到李白,每個人肯定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唐代的大才子,被譽為「詩仙」,他的詩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背出幾首。李白一生曾多次隱居山林,在他的少年時代,就和逸人東嚴子隱居於岷山。出川之後,又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長達十年,期間曾隱居碧山桃花巖。
  • 「詩仙」李白最有爭議的1首詩,開篇短短6字便驚豔世人
    這首詩非常妙,開篇6字便是經典,李白的這首《秋風詞》顧名思義寫於深秋的夜晚,當時李白望著高懸天空的明月,不禁詩興大發。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望著深秋之時掛在天空的明月,感嘆道:夜深許許,風自清,月自明。
  • 李白描寫女人容貌的一首詩,短短14個字,至今無人超越
    李白這位詩人很有意思,他的作品不會局限於一種風格,無論是描寫風景、諷刺他人,還是欣賞女子容貌,都能用簡短的詩句來表達,而且一出手就能成為經典,我們國家的小孩上語文課必背詩詞中,第一首就是《靜夜思》,這首古詩的傳承度可是很高的,足以見得李白的文筆有多了得。
  • 李白最綺美的小詩,一句一畫面,短短四句流譽千載
    李白流傳千年的五言絕句,寫出最傷心的美人太白絕句獨步古今,可不是吹出來的,你看下面這首:怨情美人卷珠簾,這一首精巧的小詩,清新撲面,惹人喜愛。好就好在她是一首純粹的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如此生動的生活片段。這裡的李白,更像是一個高級攝影師,抓拍了幾個特寫鏡頭,引人無限遐想。單單她的美,已足夠迷人。首先,我說了,她足夠純粹。
  • 這首唐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充滿了無邊禪意,瀟灑空靈
    這便是禪風古詩的魅力,可以重塑人的心靈,洗去浮塵與鉛華,留下清淨和自然。就如這首唐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充滿了無邊禪意,瀟灑空靈。古人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心態,與他所接觸的人和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若是長期混跡市井,沉迷於滾滾紅塵之人,竟然會缺失風雅之態,難以體會自然空靈之妙。
  • 唐朝誰寫的這首詩,為何連李白都自嘆弗如?
    先有了名勝才有名詩,還是先有了名詩才有名勝,有時就如同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無法說清。但不可否認的是,有時一首名詩就可以讓一個地方名揚天下,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就讓原本寂寂無聞的寒山寺名聲大振,甚至遠播海外。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名滿天下,引無數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賦。那就是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這三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大詩人李白,他剛剛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返江陵時寫下《早發白帝城》,此時身在嶽陽,與老友相遇,自是心情愉悅。三個大老爺們,在船上遊玩,夜色下,就著明亮的月光,酒自然就是主題了。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
  • 北語教授主編 《中國名詩三百首》出版
    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校科研評價體系的論文項目化,許多學者不願意從事普及性的工作,因為普及性讀物在許多高校不被視為科研成果。這樣就造成專家學者的高深研究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普及性讀物予以傳播,既限制了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又限制了普通大眾讀物質量的提高。《中國名詩三百首》的編寫,可以看作是對這一現象的一次回應,希望將學有所成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普及讀物予以傳承和傳播,功莫大焉。
  • 李白最著名的寫月詩之一,前四句我們都背過,但其實這是首諷喻詩
    這首詩,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便學過,但似乎當時只有前四句,因為老師要求背誦,所以到現在記憶猶新,後來長大後,看到了全詩,也看到了一些關於此詩的評論,仔細品味之下,卻發現這並非一首單純的寫月之詩。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安史之亂前夕,很多人都指出,這是一首諷刺、隱喻之詩。
  • 李白這首詩,簡單的30個字,但只有真正相思過的人才看得懂!
    提起來詩仙李白,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位放蕩不羈,豪氣沖天的灑脫詩人。一生最愛的兩件事,一個是喝酒,一個是作詩,經常與志同道合的友人飲酒作詩,所以他敢豪放的自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一生豪言壯語的大氣作品無數,但是今天七哥想說的是李白造詣很高的一首相思詩。
  • 劉禹錫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詩,只是開頭7個字,就足以驚豔萬古!
    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出了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流歸大海的壯美;而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又寫出了黃河之水從天而降,無人能擋,一瀉千裡的氣勢。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黃河浩浩蕩蕩,奔流千年。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世人驚豔!
    李白的詩《聽蜀僧濬彈琴》便是這類律詩中的經典之一。這首詩是李白在宣城期間所作的一首表現音樂的詩。單從題材上來看,這類詩著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等。而李白這首詩的獨到之處,便在於它表現的是聽琴者的主觀感受。下面我們便來一起欣賞李白的這首《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 李白作詩讚美楊貴妃,短短28字,把女人的美描述到了極致!
    一來楊貴妃地位特殊,當時受到唐玄宗的專寵,很多詩人為了巴結權貴,就寫了很多詩作來讚美楊貴妃;二來楊貴妃是真的美,就連李白看到了她,也一連寫了三首詩作來讚美她。《清平調》總共有三首,每一首都有四句七言,每首都從不同角度來描述楊貴妃,直到現在依然讓世人讚嘆,還被改成了流行樂曲,鄧麗君、王菲等著名歌星都翻唱過。李白寫《清平調》的時候還有一個故事,李白雖然才名在外,但是仕途的發展卻沒那麼順利,因為唐朝還是很看重出身門第的,得不到一個有身份的人引薦,是很難入朝為官的。
  • 李白這首經典詩,寫出了愛情中最美的兩個成語,最後10字令人動容
    詩詞的世界裡,什麼樣的愛情最美?關於這個話題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應該是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畢竟初見的美好總是那麼讓人難忘;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當是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畢竟一轉身,就能看見最愛的你,讓人無限欣喜。
  • 不輸《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
    蘇軾常說文章「吾不及子由」,在蘇軾那裡,這絕對是真心話。蘇軾兄弟,彼此都是推心置腹的。縱觀蘇軾一生,除了他的文章事業、愛情,最讓人動容的,便是他與蘇轍的兄弟之情。他們不但是兄弟,也是最好的朋友,同時還是最了解彼此的知己。「烏臺詩案」何等兇險,蘇轍多次請求罷官救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