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一首七絕,詩境淡雅,又溢滿神韻,最後3個字更顯精妙

2020-12-19 品詩賞詞

月亮是詩歌中的常見意象,不僅可以表達思念、抒發愁情,而且還可以烘託氛圍、突出情境。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詩人舉頭望月、低頭思鄉,簡單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人。而王維的竹裡館,一輪皓月,也是空明澄淨,讓人回味無窮。

月亮與浮雲、流水等意象在一起,也可形成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仿佛穿行在月宮,又似乎遊於夢幻中,簡直是驚豔了流年,又美翻了畫面。下面介紹明代的一首七絕,詩境淡雅,又溢滿神韻,最後3個字更顯精妙。

明代:張鶴鳴

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

花外小舟吹笛過,月明香動水雲舟。

佛山,即千佛山,古代又叫舜耕山,在濟南以南約2.5公裡。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因巖石鐫佛,布滿山崖,遂稱千佛山。千佛山海撥285米,層巒迭嶂,蒼秀涵幽。唐代詩人李賀曾有「遙望齊州九點菸」的詩句,於是就在盤山路中修建了齊煙九點坊。

張鶴鳴,字元平,號風皋,安徽潁州人,明朝萬曆年間進士,入仕後授官曆城知縣,後來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而且很有詩才,頗有文名。作者有一次外出公幹,經過濟南的千佛山,遊覽了此處的大明湖,感覺心情舒暢,於是寫下這首詩。

千佛山上多巨石,如崖削壁立。懸崖下還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建造的興國禪寺,寺內有一處千佛崖,裡面還有數尊佛像。作者雖然一路羈旅疲憊,但是看見此地風景秀麗,卻精神振奮,攀巖遊湖、樂此不疲。

詩人登臨遠眺,可見明湖如鏡、黃河如帶,泉城的風貌都盡收眼底。前兩句就描繪了詩人之所見,千佛山映入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了明晰的倒影。秋天的大明湖水面如鏡,詩人從湖面上看倒映的群山,濃翠欲流。

秀麗的風景很多,詩人無法面面俱到,於是便擷取了最重要的千佛山和大明湖,而且視角獨特,並非正面描寫,而是寫出群山在水中的倒影。「翠欲流」三字,足以表現青山的雄奇、與綠水之柔美,其餘的景觀也就可以令人遐想了。

詩人又泛舟湖上,涼風習習、碧波蕩漾,花團錦簇、笛聲悠揚,如此美景,讓詩人完全忘記了朝堂中的煩惱,一時間簡直就感覺自己正在畫中遊,又似乎就處在仙境。

張鶴鳴雖然官運亨通,但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他用人失察,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很多麻煩,自己也受到處分。後來他就加倍小心,工作上也投入更多時間。如此這般,他也感到身心俱疲,所以此次遊山玩水,著實讓他感到放鬆。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詩人卻覺得遊興正濃。此時一輪玉盤慢慢地升到中天,陣陣涼風又送來花香,詩人佇立船頭一邊欣賞明月,一邊輕吟詩句,月明香動水雲舟。

短短7個字,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七個字容量很大,明月、花香、湖水、空中雲、岸邊山、湖面舟集於一句。

縱覽張鶴鳴的這首七律,文字樸實,卻詩境淡雅。特別是最後「水雲舟」3個字,描寫遊船在水雲深處,更是精妙之至。作者把天上的飄雲和湖中的遊船,通過月下水中倒影交織為一體,形成一幅溢滿神韻的山水畫。

詩人長期在宦途中奔波,本來心情非常煩躁。經過這次遊湖,他忽然覺得心情達到了一種平淡之境。詩人手執一杯甘醇,靜靜地欣賞天邊的明月,繁華中見純真,簡約中懷錦繡,任憑小舟輕搖,如此歲月最好!

相關焦點

  • 涓涓無題七絕頂針詩一首,附七絕簡介及注意事項,請大家幫忙取題
    七絕頂針詩無題晴空萬裡綴祥雲,雲卷緋霞麗日燻。這是一首頂針詩,同時也是一首符合七絕格律的七言絕句。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二文,黑體字是韻腳。頂針詩頂針詩又稱聯珠詩,就是用前一句詩的結尾之字或詞作為後一詩句的開頭。
  • 劉禹錫的一首七絕,開篇看似平淡無味,最後兩句卻令人拍案稱奇
    所以一首流傳久遠的絕句,其實更需要深入細緻的觀察,以及紮實的詩詞功底。盛唐詩壇人才濟濟,但是善於寫絕句的並不多。王昌齡是公認的七絕聖手,高適與岑參雖然也是邊塞詩人,卻更擅長古體詩。另一位絕句高手自然就是王維,而李白則對長篇古詩與絕句都在行;杜甫則是多面手,幾乎各種題材都拿手,不過詩聖的最強項應該還是律詩。
  • 李白的一首七絕,妙用典故,筆勢靈動,尾句更顯超凡脫俗
    後來詩仙更是仗劍遠遊,所到之處,從來都不缺少詩迷們的迎來送往;太白也不吝墨寶,盡情抒寫不朽篇章。每次吟誦他的作品,讀者都會感到一種瀟灑不羈和浪漫情意。有時感覺太白好像就在身邊,他溫文儒雅、氣度非凡,舉著酒杯、仰望明月;有時又看見詩仙正衣袂飄飄、忽隱忽現,他風雅絕倫、縹緲無蹤。下面分享李白的一首七絕,妙用典故,筆勢靈動,尾句更顯超凡脫俗。
  • 張祜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
    下面要介紹的也是張祜的一首經典,作者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題金陵渡唐代: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不過他倒落個清閒,每日飲酒賦詩、縱情山水,逍遙自在。這一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面對美麗如畫的長江夜景,住在渡口小樓的詩人便即興發揮,題詩於小樓的牆壁上。詩人偶見江面夜景,卻敏感地捕捉到詩意,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也抒寫了他的羈旅愁思。首句點題,平白自然,開門見山。
  • 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這樣的寒冷天氣,有人圍著火爐喝酒聊天,有人捧著書卷刻苦學習,更有人用一曲悠揚的歌聲,抒發自己的複雜心情。在岑參的筆下,冬天是美麗的, 一夜飛雪,卻仿佛春風到來,更如梨花綻開;在劉長卿的筆端,冬天是溫馨的,日暮時分、白雪皚皚,雖然柴門犬吠,卻溫暖了夜歸之人。下面介紹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 溫庭筠的一首詩,用詞樸實無華,意境悠遠淡雅
    溫庭筠行旅到利州,南渡嘉陵江時,觸景生情,興起放浪江湖的遐思,遂寫下這首詩。《利州南渡》唐代:溫庭筠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注釋】1、澹然:水波蕩漾的樣子2、翠微:青翠的山色3、棹:指的是船4、範蠡:春秋時期楚國人,曾幫助越滅吳。功成名就後就辭官乘舟而去。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群蟻爭收墜翼,策勳歸去南柯。這期間他與朋友切磋詩畫、書法,探討人生,也很有感悟和收穫。這首詩就創作於這一期間,表達了詩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這首詩的大意是:一對蝴蝶正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旋,卻不小心撞到了蜘蛛網上。它們掙扎了很久,也無法脫身,最後終於筋疲力盡。
  • 「清風明月伴孤舟」,如何續成一首七絕?
    個人習慣從格律入手,「清風明月伴孤舟」,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平平」,實際上這就是「一三五不論」的平仄基礎正格「平平仄仄仄平平」的變格,根據平仄格律「對、粘」的推導規則,得出「平起平收」七絕的平仄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這首詩就是作者借竹自比,寫竹子的文光勁節和瀟灑清幽,實際上是寫人的氣質與修養。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詩人信步走在林蔭小道,和煦的陽光灑滿了大樹和小草。那些在林間高聲歌唱的小鳥,不僅沒有驚詫於這位不速之客,似乎還非常歡迎詩人的來到。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的大文豪,一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寫得頂呱呱;另一位號稱詩王,多少青年才俊都崇敬他。韓愈與柳宗元關係密切,而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來往頻繁,韓愈和白居易兩人雖然都相互尊重對方,卻始終未能成為知己。
  • 七絕都是格律詩嗎?當然不是,七絕中也有不少古體詩
    因為七絕開始流行的時候,正是格律詩成熟的時候,所以七絕大多數是七言近體詩,這類詩不需要舉例,大概95%以上的七絕都是近體詩。 這裡老街說一說七絕中的「古體詩」。
  • 皛玊說詩詞:掌握四個標準格式,快速學會七絕詩
    個人認為,只有熟練掌握七絕的四個標準格式,才能快速學會作七絕詩。下面,古典君整理分享一些心得體會,並加以例詩說明,簡作剖析,希望對初學詩詞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有所幫助。本人才疏學淺,有不妥之處,還望多多指教。——皛玊題記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其詩語言精煉,意蘊豐富。風格委婉含蓄,意境深遠。尤以七言絕句見長,有著「七絕聖手」的美譽。王昌齡的經典詩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出塞二首·其一》。《出塞二首·其一》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組詩《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高度概括了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抒發了王昌齡及盛唐人面對戰爭時的思想感情。
  • 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小七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明亮的月光仍和秦漢時一樣照耀著關塞,多少人萬裡遠徵未曾回過家鄉。只要飛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讓敵軍翻越陰山。
  • 一首明代的詞作,最後一句「抄襲」範仲淹和李清照,卻成千古名句
    明代有一位詩人,填了一首《長相思》,人人都以為是宋詞,最後一句借鑑了範仲淹、李清照的名句,卻更顯含蓄雋永。這位明代詞人名叫俞彥,這首詞就是他的名作《長相思·折花枝》。這首小令全詞清新淡雅,流轉自然,富有民歌風味,表達了女主人公因情人遠去而犯的離愁別緒以及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幸福的嚮往。我們細看這首詞。上片從「花」字生發,鮮花象徵著美好的事物,代表著純真的愛情。
  •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4個字驚豔了千年
    張籍流傳下來的故事佳話有很多,有人說張籍是我國最早的「腦殘」粉,腦殘到什麼程度呢——張籍喜歡杜甫的詩,一般人喜歡偶像的作品頂多每一篇都爛熟於心,就像今天喜歡周杰倫、喜歡張學友,我們就把他們的歌反覆聽。但張籍覺得這還不夠,僅僅爛熟於心還不夠,還得讓杜甫的詩與自己融為一體。所以他就把杜甫的詩燒了然後拌上蜂蜜吃下去,這樣他覺得他有一天就也能寫出像杜甫一樣的好詩了。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既是疊字詩,又是迴文詩,實乃罕見之作
    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曾說,「詩下雙字極難」。所謂雙字,就是指疊詞。兩個相同的字重疊為詞,可以增強音律之美,也能增進情感強度。比如杜甫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有王維的經典,「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
    下面介紹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著名的邊塞詩人,後曾貶到江寧,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世人譽為七絕聖手。23歲時少伯還離家去嵩山修行,之後又投筆從戎,又創作了很多邊塞詩,從此卻一發而不可收,很多作品都膾炙人口。當人們讀到秦時明月漢時關,就倍感深沉含蓄;當讀者吟誦不破樓蘭終不還,更覺得鏗鏘有力。
  • 一首詩共二十八個字,紀曉嵐竟然用了八個地名,乾隆表示很佩服
    有一次,乾隆帝突發奇想,命紀曉嵐當場做《一字詩》,要求詩中包含十個「一」字,紀曉嵐當即揮筆寫下七絕一首:一帆一槳一孤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這首詩恰恰用了十個「一」字,把漁翁秋江月夜在孤舟垂釣逍遙的情景,寫的十分傳神生動,乾隆看過之後,非常佩服紀曉嵐才思敏捷,於是下旨賞賜。
  • 小說被禁,53歲的魯迅氣得不行寫了這首七絕,最後7個字太酷了
    魯迅是什麼脾氣我們都知道,對他來說這還了得,於是53歲的他氣得不行寫了一首七絕。全詩短短28個字,卻風靡至今,最後7個字實在是太酷了,讓我們來品一品:《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