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詩歌中的常見意象,不僅可以表達思念、抒發愁情,而且還可以烘託氛圍、突出情境。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詩人舉頭望月、低頭思鄉,簡單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人。而王維的竹裡館,一輪皓月,也是空明澄淨,讓人回味無窮。
月亮與浮雲、流水等意象在一起,也可形成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仿佛穿行在月宮,又似乎遊於夢幻中,簡直是驚豔了流年,又美翻了畫面。下面介紹明代的一首七絕,詩境淡雅,又溢滿神韻,最後3個字更顯精妙。
明代:張鶴鳴
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
花外小舟吹笛過,月明香動水雲舟。
佛山,即千佛山,古代又叫舜耕山,在濟南以南約2.5公裡。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因巖石鐫佛,布滿山崖,遂稱千佛山。千佛山海撥285米,層巒迭嶂,蒼秀涵幽。唐代詩人李賀曾有「遙望齊州九點菸」的詩句,於是就在盤山路中修建了齊煙九點坊。
張鶴鳴,字元平,號風皋,安徽潁州人,明朝萬曆年間進士,入仕後授官曆城知縣,後來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而且很有詩才,頗有文名。作者有一次外出公幹,經過濟南的千佛山,遊覽了此處的大明湖,感覺心情舒暢,於是寫下這首詩。
千佛山上多巨石,如崖削壁立。懸崖下還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建造的興國禪寺,寺內有一處千佛崖,裡面還有數尊佛像。作者雖然一路羈旅疲憊,但是看見此地風景秀麗,卻精神振奮,攀巖遊湖、樂此不疲。
詩人登臨遠眺,可見明湖如鏡、黃河如帶,泉城的風貌都盡收眼底。前兩句就描繪了詩人之所見,千佛山映入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了明晰的倒影。秋天的大明湖水面如鏡,詩人從湖面上看倒映的群山,濃翠欲流。
秀麗的風景很多,詩人無法面面俱到,於是便擷取了最重要的千佛山和大明湖,而且視角獨特,並非正面描寫,而是寫出群山在水中的倒影。「翠欲流」三字,足以表現青山的雄奇、與綠水之柔美,其餘的景觀也就可以令人遐想了。
詩人又泛舟湖上,涼風習習、碧波蕩漾,花團錦簇、笛聲悠揚,如此美景,讓詩人完全忘記了朝堂中的煩惱,一時間簡直就感覺自己正在畫中遊,又似乎就處在仙境。
張鶴鳴雖然官運亨通,但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他用人失察,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很多麻煩,自己也受到處分。後來他就加倍小心,工作上也投入更多時間。如此這般,他也感到身心俱疲,所以此次遊山玩水,著實讓他感到放鬆。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詩人卻覺得遊興正濃。此時一輪玉盤慢慢地升到中天,陣陣涼風又送來花香,詩人佇立船頭一邊欣賞明月,一邊輕吟詩句,月明香動水雲舟。
短短7個字,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七個字容量很大,明月、花香、湖水、空中雲、岸邊山、湖面舟集於一句。
縱覽張鶴鳴的這首七律,文字樸實,卻詩境淡雅。特別是最後「水雲舟」3個字,描寫遊船在水雲深處,更是精妙之至。作者把天上的飄雲和湖中的遊船,通過月下水中倒影交織為一體,形成一幅溢滿神韻的山水畫。
詩人長期在宦途中奔波,本來心情非常煩躁。經過這次遊湖,他忽然覺得心情達到了一種平淡之境。詩人手執一杯甘醇,靜靜地欣賞天邊的明月,繁華中見純真,簡約中懷錦繡,任憑小舟輕搖,如此歲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