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首孟浩然詩

2021-02-19 請說讀

來源:古詩詞大賞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孟」。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

今天,分享9首孟浩然的詩作,相信我,當你細細品讀之時,一定能感受到自然清新之美。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詩不作奇語妙句,如衝口而出,卻字字天成,句句有味。

此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韻味無窮,古今詩評家都推崇備至。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令人回味無窮。

當我們春天醒來時,看著窗外的落花,就會自然地背出這首詩。好的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會在某一刻打動你的心。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悲傷,孟浩然漫遊吳越,在暮宿江邊時,寫下此詩。

把船停靠在煙霧朦朧的小洲,日近黃昏,旅人心中又添愁緒。原野空曠無際,天比遠處的樹還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顯得與人更親近。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應朋友之邀去做客,來到鄉村,只見村後青山,村邊綠樹,恰似一幅絕妙的青山綠水畫。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漫遊吳地時,懷鄉思歸,寫下此詩。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好一幅深秋景象。而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雲海迷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這首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幹謁詩,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希望他能予以引薦。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渾若天成,將洞庭湖的景象寫得氣勢逼人。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後特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裡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孟浩然路過九江時,泊在江邊,眺望廬山,發思古幽情寫下此詩。

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

王士禎稱讚這首詩有「神韻」,足當「逸品」,詩人用平淡自然的語言和高度傳神的筆法寫景抒情。由於筆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之間,卻蘊藏著豐富悠遠的情思,餘味無窮。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懷時事。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這個夏日,孟浩然在南亭納涼,悠閒自得,想起好友辛諤,寫此詩懷念。

山上夕陽慢慢向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漸漸東升。我披散著頭髮盡享清涼,推開窗戶我悠閒地躺著。

微風吹拂荷花清香怡人,竹葉滴落露水聲音清脆。想要取出鳴琴彈奏一曲,可惜沒有知音前來欣賞。如此美景更加思念老友,日夜都在夢中想念著他。

細讀孟浩然的詩,發現孟詩不事雕琢。孟浩然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

讀一讀孟浩然詩,體會孟浩然詩中的雅致況味吧!

免責免費聲明:文圖來源詩刊社,旨在宣傳閱讀,如有異議,可留言要求刪除。

相關焦點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9首孟浩然詩,美到極致
    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今天,小編分享9首孟浩然的詩作,相信我,當你細細品讀之時,一定能感受到自然清新之美。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是各花入各眼不好回答的,除了李杜是公認的絕頂高手外,其餘詩人是很難分個高下的,但就六甲番人來說,孟浩然和王維至少就應進入超一流高手行列。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
  • 幹謁詩的「幹謁」,是何含義?孟浩然這首詩,不卑不亢,不落俗套
    在這些詩作中就有一些詩專門介紹和推薦自己,類似於現在的求職簡歷和自薦書,這種詩就叫做幹謁詩。朱慶餘這首幹謁詩就是寫給當時的水部侍郎張籍的。張籍看過詩後非常欣賞朱慶餘的才華,還回詩一首。最後也不出所料,已經得到張籍宣傳和引薦的朱慶餘,一舉考取了進士。不得不說是這首幹謁詩的功勞了。
  • 這首詩,雖然只有區區40個字,卻是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作
    盛唐時期的田園詩和山水詩,風格比較相近,意境也很相仿。都有特色的鄉土氣息,兩者的成就相當。盛唐的田園詩描寫自然,手法白描,風格淡雅,情趣盎然,明顯的受陶淵明的田園詩影響。盛唐時期寫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主要有王績和孟浩然。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它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顧名思義,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也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記行詩。所謂記行詩,即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詞的形式反映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以及抒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在長安參加科舉未能及第,便回到了家鄉襄陽。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孟浩然要去廣陵(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別,還寫下了這首送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也成為傳誦千年而不衰的送別名詩,李白口中的「故人」就是孟浩然。
  • 孟浩然最有名氣的八首詩,境界大氣,雄渾豁達,難怪李白都仰慕他
    答案只有一個:孟浩然。後者為什麼被三位詩人大咖如此推崇呢?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人品,第二還是因為作品。孟浩然憎惡權奸,唾棄趨炎附勢之徒,這是人品;在作品上,舉個下例子:杜甫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叫《嶽陽樓》,這首詩就是受到孟浩然《洞庭湖》的影響。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
  • 孟浩然關於春天最經典的詩,短短四句句句精闢,你猜得到哪首嗎?
    孟浩然是一位隱居詩人,這首詩是他在鹿門山隱居時所創作的,詩中的意境十分的優美,宛如人間天堂。作者也是抓住睡夢剛剛清醒時,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有感而發。《春曉》充分地表達了孟浩然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留戀春天的思想感情。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撰寫的這首「五言」長詩,不僅寫出了他的隱逸情懷,同時也為他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第一人埋下了伏筆。1.詩歌成就可堪「王孟」孟浩然在不斷出遊的過程中不僅廣結天下好友,而且還與當時的一些大詩人成為「詩友」。
  •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山水詩作為盛唐時期與邊塞詩一起扛鼎詩壇的派別,留下的佳作數不勝數。彼時詩人皆有道心,入仕則心懷天下,離官仄求仙問道。上承遊仙詩、齊梁體,山水詩發展的精彩紛呈。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詩歌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
  •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千古名篇《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接到這個邀請,想了一天。因為要簡單回答很容易,只要分析一下《過故人莊》即可。這首詩不複雜,賞析也容易,而且也能通過孟浩然這首小詩學會如何掌握詩歌跳躍性敘述和節奏。
  • 孟浩然這詩是被網民修改無數版本的!也證明此詩太絕了!
    孟浩然的《春曉》是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會背的詩。因為寫得太通俗易懂了。所以從古至今最流傳久遠能讓百姓接受的都是這樣的詩詞。比如楊萬裡的很多詩都是很受百姓喜歡的。 詩或者因情而發,或者因景而觸情,或者親近自然而偶到天成。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作者】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 ,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
  • 孟浩然很冷門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美得讓人心碎!
    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對於他的詩,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例如他的《過故人莊》、《春曉》、《田家元日》等等,那都是唐詩裡不朽的名篇,很多人都能夠背誦。孟浩然的詩大多都是充滿了真摯的情感,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尤其是他的《春曉》,那可謂是婦孺皆知,連小學生都能夠全篇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而且他的這些詩,不僅朗朗上口,而且每一首詩,那都是極為的工整,情景交融,非常值得一讀。
  • 孟浩然詩導讀:詩中最是人情味,幾首詩歌,且慢下生活的匆匆腳步
    今天,我們來帶大家品讀一下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歌。作為與王維並稱的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似乎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一筆。他才情不及李杜,不比王維,蘇軾評價說:「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酒手,而無材料耳。」有褒有貶,應當說是較為恰當的。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詩,孤獨而思念,思念而傷感
    ——唐代: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譯文秋天的夜空懸著一輪明月,月光下到處是瑩瑩的露水一片溼潤。喜鵲受到驚嚇不能安然棲息,螢火蟲從捲起的門帘飛進屋子。論詩所謂詩,就是將心中之情,用文字表達出來。詩最開始也沒有固定的框架和格式,只因有了專門的詩人,他們有寫詩的欲望,剛開始不拘一格寫下許多詩,後來因為詩有了讀者,所作的詩歌也因之有了優劣,後來為了追求更優秀,便套用之前的佳作,漸漸就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這首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被的五絕,是典型的「說不出它哪裡好,就是讓人愛不釋手「之作。沒有華麗的語句,無一生僻字,沒有高明的藝術手法,孟浩然用極簡練的語句,讓世人知道了什麼叫」行雲流水「,什麼叫」文章本天成「。它自然卻不失韻味,有的詩夠自然卻流於淺薄,但這首詩卻一句一曲折。
  • 唐詩三百首|《歲暮歸南山》孟浩然
    創作背景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頗有詩名。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 孟浩然歸隱前寫給王維的詩,句句都透著失落之情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孟浩然的這首《留別王維》中,就可以看出一二。這是孟浩然在歸隱之前,給他的好友王維寫的一首古詩。詩詞君覺得,孟浩然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心情一定失落到了極點。因為當時能幹孟浩然已在京城等待多日,卻始終等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他才決意與王維告別,去歸隱山林。故而就下了,這一首充滿了失落之情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