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許多詩人都寄情於山水,歸隱于田間,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讓人羨慕不已。然而,通過仔細品讀他們所留下的古詩,詩詞君卻發現他們的生活,與我們想像中大不一樣。
在現實中,這些詩人過得並不如意,甚至在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心情是很失落的。因為寄情於山水之間,並不是這些詩人的畢生追求,反而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
詩詞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通常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才迫不得已而歸隱南山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孟浩然的這首《留別王維》中,就可以看出一二。這是孟浩然在歸隱之前,給他的好友王維寫的一首古詩。
《留別王維》唐代: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詩詞君覺得,孟浩然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心情一定失落到了極點。因為當時能幹孟浩然已在京城等待多日,卻始終等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他才決意與王維告別,去歸隱山林。故而就下了,這一首充滿了失落之情的古詩。
接下來詩詞君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孟浩然在寫給王維的這首詩中,寫出了怎樣的失落!
在這首古詩第一句,詩詞君就仿佛看到了詩人失落的神態。詩詞君是這樣理解這句古詩的,在這個除了寂寞,還是寂寞的地方,究竟還有什麼值得去等待的。每一次外出歸來之後,心中的失望就會加重一分,這樣的日子,讓詩人看不到一絲堅持下去希望!
因此詩詞君認為,第二句是詩人在失落之時,為自己餘生,做出了一個無奈的安排。「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這說明詩人已經厭倦了,這種沒有希望的生活,準備去山野間與花草為伴,不再追尋這些功名利祿。只是可惜這一去之後,山高水長,恐怕就再也無緣和故人相見,孟浩然的人生,真是處處充滿了失落。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這首古詩的第三句,在這句詩中,詩詞君感受到了詩人內心裡,有著深深的不甘和不舍。孟浩然自幼勤學飽讀詩書,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可現實卻不像他想像的那麼順利,由於朝廷中無人賞識他的才華,所以他空有一腔抱負卻也無法施展,半生心血付之東流。
詩人也為此嘆息道,人世間知音難覓,能夠慧眼識英雄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最後我們來看這首古詩的結尾一句,這句古詩給詩詞君的感覺就是,詩人已經萬念俱灰,心中無比的失落。在詩人看來,他自己的人生已成定局,對於功名利祿他已經不再奢求。此時的孟浩然只想隱居深山,從此不問世事,就此終老一生。
詩詞君認為,孟浩然不僅在用這首古詩,來告別他的好友王維,同時也在告別這個讓他感到無比失落的地方,告別他曾經的理想和抱負。他把這一切,都留在了京城,帶著希望而來,卻懷著失落而去。
所以詩詞君說,孟浩然在寫給王維的這首古詩裡,句句都透著失落之情,字字都帶著失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