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敢說話的人,被稱為「聖人」

2020-12-16 柏文喜Kevin

原創 :大道榮升 原載:榮升社科 今天

(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很多人知道這句話,它是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祭品)既成,粢(zī,古代供祭祀的穀物)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社」指土神,「稷」指穀神,後「社稷」演化為即國家)。

用現代話翻譯出來是:

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指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淨,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穀神。」

「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被很多文人寫文章時引用,津津樂道。在網絡時代還有網友戲稱為:民眾最重要,國家次之,君王是個P(意為太輕了,跟屁一樣)。

春秋戰國時代,言論相對寬鬆自由。即便如此,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也需要一定膽量。所以孟子被人稱為是個「敢於說話的人」。說孟子膽大敢說話,不止是因為上面這段話,而且還有更大膽的話。因為這段話沒有針對具體對象,說得冠冕堂皇很在理,誰也無法反駁,即使那些君主們看到了雖心裡不舒服也沒辦法治他個「非議朝政」之罪。

下面的這段話,則是有具體對象的,而且是直接說給一國之君的。

(二)

鄒國(一般指邾國)是個蕞爾小國,常被鄰居大國魯國欺負。

一次魯國又攻打鄒國,鄒穆公親自領軍抗拒。然而鄒軍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軍士戰敗還在其次,且鄒國的老百姓們非但不同情,還幸災樂禍地看熱鬧「起鬨」直噓噓。

割地議和後,鄒穆公一肚子怒氣轉到百姓身上,他對孟子說:這些刁民實在可恨,國家危難之時,他們不願幫忙還坐山觀虎鬥。看來我要殺他一批,以示懲戒了!

孟子趕緊制止他:這也怨不得老百姓們。你想想,在糧食豐收時,你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到了災年,你卻守著滿倉糧食,滿庫金銀,讓百姓忍飢挨餓,流離失所,使其餓殍遍地。而你不但不救濟百姓,相反還要求他們唱歌讚美你;百姓心裡會舒服嗎?既然這個國家是你一個人的,又對百姓只是搜括,毫無益處,百姓怎麼會對它的生死存亡關心呢? 如果你以後實行「仁政」,百姓就會親近你,也會為你效命了。

這個典故說的就是成語「出爾反爾」,形容鄒穆公失道寡助。

出爾反爾,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在的意思有所變化,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的事情,稍後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說話不算數。

(三)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距孔丘之死大約百年左右),姬姓孟氏,名軻,鄒國(今山東鄒城)人,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

孟孫氏衰微後,有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即是孟子的祖先。孟軻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孟軻身後留下《孟子》一書,是其言論彙編,由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主題倡導「以仁為本」。

書中有些名篇如《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為後人稱道,還被編入教科書中。

孟軻的主要言論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張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以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人可以通過內省去保持和擴充它,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善的品質。

在政治觀點方面,他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論。仁政就是對人民「省刑罰,薄稅斂。」他還總結出「暴其民甚,則以身弒國亡,」 又說三代得天下都因為仁,由於不仁而失天下。還強調要發展農業,體恤民眾,關注民生。

這些思想,得罪了後來的很多統治者,傳說明朝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就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命人刪去《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所以,在歷史上他的地位始終處於孔丘之下,被稱為「亞聖」,次聖,第二聖人。現代人在對孟軻的評價中,將他「民貴君輕」的論述,稱為體現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有人還引申說,兩千年之前的孟子,其觀念與現代民主觀念不謀而合,是中華文明的精華。

孟軻的思想雖然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其主要特點只是停留在對君或民的說教上,跟其他華人思想家一樣,沒有找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而且,也談不上與現代社會治理理念中的社會契約論、自然法學等觀點相結合,引入社會治理系統,實現憲法政制與珉主政治。

一個非常「嚴酷」的現實是,你說得再有道理,再好聽,如果沒辦法實施、落實,使之成為現實,都是沒有用的;即使有點用,也只是「心靈按摩,心靈撫慰」的作用。

說直接點都是「耍花拳繡腿,沒有實戰功能」。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聖人,都是為什麼被稱為聖人呢?又都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的聖人,都是為什麼被稱為聖人呢?又都有哪些人浩浩中國五千年出現了許多的偉人也有人被稱之為人聖,但是為什麼會被稱之為聖呢,這個字又有何意義?古代歷史上有多少人可以擔當得起這個字?在司馬光的書籍當中他是這樣形容聖這個詞表示一個人他德才兼備,而且對於社會有著極大的貢獻所以被人稱之為聖。那麼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聖人那邊是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長達兩千多年,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對當今社會有著很大的裨益。像現在許多外國的思想學者也都在研究中國孔子的學問。在古代中國儒家的思想也是被奉為無上的尊典,這就能夠看出孔夫子的思想是多麼的有長遠影響。
  • 他在古代被稱為「聖人」,可生活作風卻不檢點,簡直侮辱聖人二字
    文/仗劍走天涯他在古代被稱為「聖人」,可生活作風卻不檢點,簡直侮辱聖人二字!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在封建時期的社會風氣都是比較的保守的,但其實在早期的封建社會並沒有太多的保守風氣,甚至還是比較的開放,但其實造成這一切的只是儒家文化在其中作祟,而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朱熹。朱熹此人非常的厲害,他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但是在我國古代卻靠著「存天理,滅人慾」的風格成為了一代聖人。不過朱熹此人卻並沒有多麼的有聖人之風。
  • 我國古代哪些人可稱為聖人?
    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中,文學家、思想家舉不勝舉,可只有極少數的偉人能夠被尊稱為「聖人」。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奠基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聖人」的人。
  • 古代4大聖人導師中,孔子排在末尾,第一被稱為「百家宗師」
    在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他們都被當時的人們敬稱為聖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不僅對他們門下的學生們有重大的影響,而且還被當時社會的百姓們所讚譽模仿。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不愧為聖人導師這個名號。在我們國家歷史上的四位聖人導師當中,孔子僅排在第四位的位置;排在第一的被古人稱作百家學派的宗室!小編接下來就跟各位觀眾們仔細地講述一番。
  • 我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你知道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是誰嗎
    在所有的思想家中,他的思想在全世界範圍內是傳播最廣泛的一個,尤其在中國,如今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影響。所以,孔子被稱為聖人。王陽明王陽明,可能聽過他名字的人不多,但王陽明的大名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相當知名的。王陽明自幼博覽群書,無所不通,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
  • 中國古代4大聖人,第1名被諸子百家稱為「宗師」,孔子排倒數
    文/醉佳人歷史短視頻中國古代4大聖人,第1名被諸子百家稱為「宗師」,孔子排倒數歷史上總有那麼一類人,他們所做過的很多事,都被後人銘記,而且所做的事,可以說大多都對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要說起古代的聖人老師,咱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聖人了,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咱們還有一句俗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老師在中國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特別是孔子之鄉的齊魯大地,山東人都喜歡稱別人一句老師,這不僅是一種尊重,還是對他們的一種認可。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的四大聖人,而前面提到的孔夫子只能在他後面排第二,第一被稱為百家宗師。
  • 中國古代4大聖人,孔子排了第4位,排第1位的被稱為百家宗師!
    在古代的四大聖人名師中,孔子排在第四。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祖籍在如今的河南。他是古代有名的思想,教育家,是他倡導了私人教學的開頭,是儒家學的創始人。他帶著部分弟子四處遊歷了多個國家長達十幾年。在晚年的時候寫了六部經書。
  • 古代聖人為什麼戒色?
    那麼,古代聖人為什麼戒色?或者說,古代聖賢們為什麼要把戒色當成修身的根本呢?其實古代聖人之所以倡導戒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色」容易讓人失去理智,當一個人被「色」迷住的時候,往往會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為什麼如此說呢?
  • 不是段譽,而是在古代被稱為聖人的他
    然而,很多讀者似乎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古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行走江湖。所謂的亡命之徒,為了維持江湖道路上所需要的金錢,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去劫富濟貧,或者直接去劫人家。然而,武俠小說經常淡化這一點。看來這些江湖人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武術中去。付錢太粗俗了。他們根本不談這個。顯然,這不是很合理。舉個最典型的例子。
  • 為什麼聖人都只出現在古代,而當下發達的世界裡,卻沒有聖人
    聖人都出現在古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古代,都有千古傳誦的聖人。為什麼在當下社會卻沒有聖人,尤其是越發達的國家,聖人越不容易出現呢?而道德完善的聖人,他是拒絕工商業的。中國古代的職業,士農工商,工商排在最後兩位。古代出現過的道德聖人,也沒有從事工商業的。為什麼聖人拒絕工商業呢?因為工商業追求的是金錢,金錢容易讓人意志力渙散。道德聖人是必須要甘於清貧的,孔子讚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就是甘於清貧的表現。
  • 為什麼聖人都只出現在古代,而現如今發達的世界裡,卻沒有聖人
    為什麼聖人都只出現在古代,而現如今發達的世界裡,卻沒有聖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古至今,我們有長達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流傳下來的還有各種書聖,詩聖的傳說。然而這些人都是古代出現的,到了現代甚至民國時代就再也沒有稱之為「聖」的人物了。
  • 歷史上有5.5個聖人,為什麼有一位只能是半聖?因為成聖太難
    聖人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肯定,聖者便是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達到了極致的成就,才能夠被稱為聖人,而古代以聖為名號的人非常的多,其中包括武聖,書聖,藥聖,醫聖等等,但是這些以聖為名並不能足以說明他們是聖人,只是說他們在這方面的取得的成就非常的高。
  • 中國古代,智商逆天的三個人,但毛澤東卻說他是中國第一個聖人
    平凡人、聰明人、賢人、聖人……世間上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智商最逆天的人,毛澤東曾經說過,他是中共的第一個聖人,究竟是誰呢?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聖人。中國第一個聖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賢人,是聖人的學生。」聖賢之人,指的是那些德才兼備,至善至勤之人,這些人並不多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就能看到這三個智商逆天的人 ,為了人民的發展,建立了偉大的功業。
  • 此人被稱為古代四大聖人之一,活到了102歲,長壽秘訣只有一個字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通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古代的時候生存環境比較惡劣,醫療條件也比較簡陋,所以一般古代的人命也不會長。作為四大聖人之一的柳下惠,儘管可能有些人已經把他忘掉,但是他卻是古代比較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在這個人的身上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
  • 喝酒究竟有什麼用?我們來看看古代的聖人是怎麼說的!
    喝酒究竟有什麼用?我們來看看古代的聖人是怎麼說的!我國的酒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不僅在現代十分流行,在古代也是極為推崇,而且古代人比現代人更喜歡喝酒,就連那些聖人們也是如此,比如莊子,他可是我國極為出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曾發表過各種關於飲酒的評論,那么喝酒究竟有什麼用呢?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的聖人是怎麼說的吧。
  • 每日一個小故事,孔子這樣勸人,救了三條人命,情商高的人會說話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是山東人,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極大。關於論述孔子的書可謂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而且孔子還流傳下來許多的事跡,然後帶的人津津樂道。他說過的話被他後代的弟子整理成了一本書就叫做論語,被列入古代封建社會考試的四書五經之中。
  • 「中國古代十大聖人」究竟是哪些大人物?是不是真有十個人物呢?
    學習榜樣,豐富自我接下來,咱們來討論討論「中國古代的十大聖人」有哪些人物,據自己淺顯地了解到,有這些聖人,我自己簡單概括為「酒文詩書武,史醫兵木畫」這些領域的聖人,只不過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的如「酒」與「茶」聯繫起來,那麼就可以記住「酒聖」和「茶聖」,依此類推,文聖(有「文化聖人」和「文章聖手」兩種說法,指在文化方面有造詣),「詩」與「詞」「曲」;「書法」之下有「草書」;「武藝」與「劍術」;「醫學」與「藥物」;「兵將」與「謀劃」;「雕刻木頭」與「科學」。
  • 他做了這些事,古往今來備受尊崇,被稱為中國的聖人賢者
    天不生仲尼,萬古為長夜,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標誌性人物,被稱為聖人,那麼孔子做了什麼,以至於千百年來能被歷朝歷代人們的尊崇呢?首先從孔子能得到平民尊崇來說。其一孔子創辦私學,這一事件是孔子得到平民階層尊崇的重要原因。
  • 中國古代這位聖人做了這麼多偉大事情,還有那麼多稱號
    伏羲也叫春皇,還有一個名字叫庖犧,伏羲是出生在華胥州這個地方,在古代可能是一個小的國家,而伏羲的母親被稱為神母。有一天神母出去遊玩,突然天空中出現了彩虹,而這個彩虹圍繞著神母,過了好久才消散,經過這件事情後,神母就感覺到自己懷孕了。伏羲可不是一般人,神母懷孕十二年才生下伏羲,如此說來,伏羲的父親應該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