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5.5個聖人,為什麼有一位只能是半聖?因為成聖太難

2020-12-17 大歷史大人物

聖人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肯定,聖者便是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達到了極致的成就,才能夠被稱為聖人,而古代以聖為名號的人非常的多,其中包括武聖,書聖,藥聖,醫聖等等,但是這些以聖為名並不能足以說明他們是聖人,只是說他們在這方面的取得的成就非常的高。

而真正的聖人,沒有其他前綴的稱呼,就是被稱為聖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能夠被稱為聖人的寥寥無幾,足可以窺視到一個人如果被稱為聖人是多麼的苦難,但是歷史上還是出現了五位聖人,確切的說是五個半,但是為什麼會有半個呢?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說的便是孔子,被稱為孔聖人的孔子,他不但桃李滿天下,而且每個都是非常著名的人,而且孔子創造的儒家學術,為後世的思想統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他還主持修建了五經以及春秋一書,被譽為「萬世師表」。

接下來說的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大禹。相信大家對大禹和墨家都不陌生,但是卻不知道大禹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吧。他治水有功,建立夏朝,鑄造九鼎劃分天下九州,足以被稱為聖人。

道家的聖人便是老子了,老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孔子的師父,而且是一個被神話了的人物,身上有著很多秘密以及神話傳說,鑄造《道德經》。

還有元聖——周公。這裡面的周公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裡面的周公,他不僅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礎,而且還開創了影響後世的禮樂,功勞甚至超越周文王以及周武王。

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被稱為心聖,其著作的作品流傳海外影響深遠。

最後一個就是曾國藩,他的成就符合聖人標註,可是在圍剿太平天國的時候做法讓人髮指,所以被稱為半聖。

相關焦點

  • 想成聖人有多難?歷史上僅4個半聖人,那半個爭議不斷,你認同嗎
    在古代,「聖」這個字原本寫為「聖」,即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而最下面的「王」,則代表統帥萬物為王之德,因此古往今來,能被稱為「聖人」的可謂少之又少。
  •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要說起古代的聖人老師,咱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聖人了,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的四大聖人,而前面提到的孔夫子只能在他後面排第二,第一被稱為百家宗師。第四就是姜子牙,雖說是周朝人士,比孔子還早了幾百年,但他的地位還是沒有前面幾位高的,相傳姜子牙在72歲的時候,在河邊釣魚,正好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周文王看到他釣魚時沒有魚鉤,就知道這個人是個大才,被周文王請回去當了太師。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道祖鴻鈞之下,第一個成聖的為何是女媧娘娘?
    但是在這洪荒世界之中,第一個成聖的卻是那道祖鴻鈞,蓋因道祖機緣之下,獲得了造化玉碟,才會一舉成為天道聖人。成就聖人的道祖,在紫霄宮傳道天下,凡是到此的,都有機緣。聞聽了道祖的傳音之後,整個洪荒世界都瘋狂了,凡是叫得上名號的,都紛紛在指定的時間趕往了紫霄宮聽講。
  • 中華五千年,王陽明憑何成為「兩個半聖人」之一?這4個字是答案
    中國近代有一種說法,說是「中國有兩個半聖人」,而普遍認為,這個「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 成為聖人有多難?千年來僅僅只有5個半聖人,最後半個爭議不斷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當中,人們常常聽到「聖人」這兩個詞,歷史上的聖人也有不少,被稱為「酒聖」的杜康、武聖關羽、茶聖陸羽、書聖王羲之、劍聖裴旻、史聖司馬遷……不過他們只能算是某一領域大成者,並不是算是真正的聖人,所謂的「聖人」是指著品德最高尚、知行完備、至善之人。總的來說是「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 中國古代的聖人,都是為什麼被稱為聖人呢?又都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的聖人,都是為什麼被稱為聖人呢?又都有哪些人浩浩中國五千年出現了許多的偉人也有人被稱之為人聖,但是為什麼會被稱之為聖呢,這個字又有何意義?古代歷史上有多少人可以擔當得起這個字?那麼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聖人那邊是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長達兩千多年,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對當今社會有著很大的裨益。像現在許多外國的思想學者也都在研究中國孔子的學問。在古代中國儒家的思想也是被奉為無上的尊典,這就能夠看出孔夫子的思想是多麼的有長遠影響。而且得到了眾人的關注與敬佩,他也被人稱之為書聖。
  • 都說聖人不死不滅,那對付聖人,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在封神中,地位最高實力最強的無疑就是聖人,又素有聖人之下皆螻蟻的說法,修仙不成聖難逃一死,只有聖人才能不死不滅,萬世永存。那麼聖人就真的無敵了嗎?沒有半點方法可以對付?顯然不是,聖人雖然法力無邊,但並非不可戰勝,只是比較難而已。
  • 揭秘道教三聖與女媧娘娘同為聖人,為何要接女媧娘娘法旨
    看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元始天尊是接到女媧娘娘的法旨才派姜子牙執掌封神榜,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惑過道教三聖與女媧娘娘同為天地聖人為什麼還要比女媧娘娘底一級別要去接女媧法旨。其實從某些原因女媧是對道教三聖是有一定恩德的。
  • 紫薇聖人的降臨所帶的歷史使命
    所以紫微聖人的理論必須有突破的地方,定然有獨到之處。三、最重要的一點:其理論內容必須要震驚到各宗教,足以引起各宗教的關注並產生深度影響千百年來,世界上不斷出現的新理論也不少,但都不足以動搖到各宗教的存在與地位。所出現的各種理論,對於各宗教來說基本上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會動搖到各宗教的理論根基,各宗教也根本不會理會。
  • 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聖人的人,他的智慧誰能明白?
    今天我們不講三國不講水滸,專門來說一說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物,如果說現在中國還有誰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那我只能對他說呵呵兩個字。孔子就是這著名個人物,我相信沒有人不會沒聽過孔子吧?但是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有七個國家互相爭鬥,其中有幾個國家甚至都互相攻打了幾十上百年了,其中的仇恨可不是因為孔子的幾句話就能夠被人所解開的,那是血海深仇。因此對於孔子而言,他做的僅僅只是能保護弱小的國家,不能被其他國家所吞噬,儘量的避免著戰爭的到來。
  • 成聖過程中的恩典主義精神
    不像其他的同學可以在老師面前,既有尊敬又有愛戴又有同作為一個人的平等。我卻很難在領導的面前,心態上顯得平等。又在韓國的嚴格的文化環境中,面對的「上級」是典型的韓國人,老太太似乎具有潔癖似的。後來知道她很愛我,沒有放棄我。似乎感覺沒有被放棄的,就是她給予的了。所以後來很感恩很感激他。但是當時的時候,她總是在潔淨上要求我。讓我感覺自己做不到,也不想做。面對這樣一位老太太,很有思想壓力。
  • 哪吒都已經剔骨還父削肉還母,為什麼最後還是肉身成聖,這是為何
    為報子仇,東海龍王上天告御狀,但是有太乙真人幫助的哪吒提前到了南天門,將東海龍王攔下,並且將其暴打一頓。東海龍王對此十分惱怒,夥同其他三海龍王帶著昊天上帝諭旨下界,以陳塘關百姓為由,要挾李靖。對於這種情況,李靖也十分無奈,面對無比重大的壓力下,只能夠剔骨還父削肉還母,直接死亡。
  • 紫微聖人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而是全世界的聖人
    、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四個方面的學研;致力於中華民族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中華民族的整體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美好制度的順利建設和鞏固;只有建設和鞏固了美好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廣泛、嚴重存在的社會問題。
  • 世界歷史上5大數學家,中國上榜一位,不認識別說上過學
    「數學」被譽為科學之母,古往今來,曾經出現過的數學巨匠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他們為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從這些數學巨匠們挑選出五個實力最強的可以說實在太難了。可是有五位卻是妥妥的排名靠前的數學家,甚至可以說是真正的前五名。
  • 萊爾:成聖無捷徑
    讓萊爾特別擔憂的是,在聖潔運動中,有一種廣泛流傳的教導是,成聖的生活僅僅靠著信心就可以達到,而不需要其他的,所以,信徒應當單單信靠耶穌,單單安息在耶穌裡,這樣就能過上勝過所有罪和試探的「得勝的生活」。信徒被教導說,只要信靠耶穌,「把一切獻在祭壇上」,就能獲得從所有「生來的罪」和「肉體的情慾」中得到釋放的經歷。
  • 曾國藩而立之年立志成聖,你的初心是什麼?
    有這樣一個平凡的小鎮青年,在他決定人生方向的重要考試中,不小心失利了。在之後的六次考試中,他都以失敗告終。特別是第六次考試中,他的答卷因典型的文理欠通,被考官全省公開。而立之年,他立志要成為聖人,並給渾身毛病的自己,定下了自我管理的12條軍規。在之後的歲月裡,他不愛錢、不愛權、不愛美色、不愛名聲,為了成聖他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努力和代價。在他預感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他還立下遺囑,告誡子侄們要「不忮不求」。
  • 東西方三大聖人虛心求教偶得真知終成聖人
    因為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表現出了足夠的恭敬,所以諸葛亮把他對天下大勢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告訴了劉備,終成隆中對策的佳話。這樣的故事還有"張良拾履"的故事等。下面講一下東西方三大聖人求教的小故事。學界有"東方三聖","西方三聖"的說法。"東方三聖"指的是老子,孔子和六祖慧能大師。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
    但提到西方有什麼聖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實際上是很多的,但都是宗教聖人),你可能會說亞里斯多德、柏拉圖或者蘇格拉底,如果以中國文化的評判標準他們確實可以封聖,但是注意了他們實際上被稱為「希臘三賢」。 而賢與聖是有差異的,具體表現在宗教意義上。
  • 一家5口只有她沒封神,也沒肉身成聖
    據悉,哪吒的父親陳塘關總兵李靖在《封神演義》中被封為託塔天王,而金吒、木吒、哪吒三子皆肉身成聖,不老不死。哪吒一家五口,只有哪吒的母親殷夫人不知所蹤,殷夫人只在《封神演義》原著的第十二回和十三回內容中出現,原著後文再無出現,且下落不明,封神榜上無名,沒被封神,也不像丈夫和兒子們等人那樣肉身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