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當中,人們常常聽到「聖人」這兩個詞,歷史上的聖人也有不少,被稱為「酒聖」的杜康、武聖關羽、茶聖陸羽、書聖王羲之、劍聖裴旻、史聖司馬遷……
不過他們只能算是某一領域大成者,並不是算是真正的聖人,所謂的「聖人」是指著品德最高尚、知行完備、至善之人。總的來說是「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古人言:「聖人之心有竅」,傳說中的聖人心竅越多,越明白四達,看萬事萬物都非常透徹,只有真正看透世間萬物的人,才能尊為聖人,所以千年來,也就出了5個半聖人,最後半個爭議不斷。
孔子
說到聖人,每個人想到的第一個人自然是孔子了,孔子,春秋魯國人,在古代他被稱為:「天縱之聖」,是當今社會下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人統稱為孔聖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儒家雖然只是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但孔子卻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後世學者都認為孔子的思想體系是儒家經典《論語》,但《論語》只是孔子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百編寫的追憶錄,算不上真正的體系。孔子的思想精髓在於《易經》。
《易經》乃群經之首,涉及領域非常多,包括:卜卦、醫學、治國、養生……孔子老而好《易》,發現人道可以學習天道、地道、會通天人,並構建了仁、義,禮、智一系列的哲學範疇。
晚年時期,孔子整理了「六經」,對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以來的文化進行了綜合,所以孔子是中華文化的中心,古往今來數千年的文化,賴孔子而傳,後來的漢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就徹底確立了孔子在中華文化的主軸地位。
只不過經過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替,儒家最正統的思想,都發生了改變,什麼「三從四德」也被強行加在了孔子身上,這其實是錯誤的。
大禹
墨家同樣諸子百家之一,它跟儒家、道家共同構成了漢民族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跟儒家有著很大了差別,墨者之間有著嚴格的體系制度,所有的墨者都必須服從墨家巨子,巨子世代相傳,由上一代指定繼承。
《淮南子·泰族訓》載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墨家最早的創始人是墨翟(墨子),不過墨子並不是墨家聖人,而是尊大禹。可能墨家思想在形成時,受了《山海經》的影響。墨家望氣術、預言術都源於《山海經》,尊大禹也實屬正常。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是家喻戶曉,他治理了黃河水患,有劃分了九州,鑄造九鼎、使中原恢復了往日的安寧,他也被讚譽為「維禹之功,九州攸同」。
老子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也是中華文化的基石,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繼古今智慧,吸收了古老的道家文化,並性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倫理。
道家以「道」作為和行,主張道法自然,剛柔並濟一系列政法思想,道家體系也是源自《山海經》、《易經》,比如道家經典《道德經》開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萬物」跟《易經》開天闢地是同源。
老子開創了道家思想,以「道」解釋了宇宙萬物的演變,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棄官隱居,著《道德經》之後,就於景室山。東漢張道陵開創道教,尊老子為道教始祖,老子在不斷演化當中,也成為了神話人物。
周公
除了這三大聖人之後,還有「元聖」周公,他是商末周朝儒學奠基人,算是儒學方面的先驅者,他一生的功績都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制定的一系列禮法,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禮儀,中華文化跟中華禮儀是相輔相成的,尊周公為「聖人」一點都不為過。
王陽明
王陽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上的文化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學,並開創了心學,心學最早來源孟子,也可以說心學是儒家一門學派。
王陽明在《王陽明四句教》總結為: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並不是空談,萬物皆在本心,心中所想就是心學,雖然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王陽明將心學發揚光大,他的思想理論不僅僅是在大明,更是傳播到了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曾國藩
這最後半個爭議不斷,他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大家聽著耳熟吧!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這一生有諸多成就。
他跟許多的「聖人」一樣,出生頗為奇特,據說曾國藩是巨蟒轉世,出生後,他家後院的一顆死樹還重新煥發生機,湊巧的是,曾國藩還患有「牛皮癬」一類疾病,皮膚看上去就跟蛇的鱗片一樣。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又最怕雞毛,每次看到雞毛,他都要讓人埋起來,不準焚燒,因為古時有一種說法:焚燒雞毛,毒蛇聞氣就死了,龍蛇之類,也畏懼這種氣味。或許他真的是自認是巨蟒轉世。
曾國藩一生為了大清奔走,組建湘軍,攻滅太平天國,為大清續命了50多年,洋務運動期間,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但後世學者批判的他大有人在,加上晚清的歷史,他能不能尊為「聖人」還不好說,所以只能算半個。
歷史是需要人傳承的,沒人傳承,只會衰落,從周公到曾國藩,中華文明並沒有斷掉,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特殊性,想要理解傳承,了解歷史,那《資治通鑑》是一本不錯的官修體史書。
司馬光編撰完《資治通鑑》後,宋神宗以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特賜《資治通鑑》,它還囊括了前後1362年的歷史,諸多歷史上的梟雄都被記錄在內,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
《資治通鑑》不失為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
梁啓超就曾這樣說過: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資治通鑑》,文言文晦澀難懂,這本書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整本書,原價98元,現再搞活動只需要58元。領略書中無窮智慧,再來品味人生,一定會受益匪淺,你還在猶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