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要想獲得真正最有價值的知識,真的對老師不能傲慢無禮,要虛心求教。
這樣的故事很多。比如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雖然說劉備不是諸葛亮的學生,但他問諸葛亮天下大勢的時候,那一剎那應該像是師生關係的,這不是牽強附會。因為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表現出了足夠的恭敬,所以諸葛亮把他對天下大勢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告訴了劉備,終成隆中對策的佳話。這樣的故事還有"張良拾履"的故事等。
下面講一下東西方三大聖人求教的小故事。
學界有"東方三聖","西方三聖"的說法。
"東方三聖"指的是老子,孔子和六祖慧能大師。這三大聖人剛好對應道家、儒家和佛家。
"西方三聖"指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三人前後依次為師生關係。"西方三聖"又可稱"西方三聖賢"或者叫"希臘三哲"。
這些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原因自然很多,但一定少不了明師的指點。這裡說的是真正的智者明師,而不是虛名滿天下無真才實學的名師。
首先說的是"柏拉圖堅持甩手一年的故事。柏拉圖和很多同學跟蘇格拉底學習,蘇格拉底讓所有學生先做一個最簡單的事,那就是每天前後甩手300下,並讓他們堅持去做。這真的是很簡單的,一天兩天很簡單的,一個月兩個月這麼做也不太難。可堅持一年呢?真的就非常難了。一年後還能堅持做的只有柏拉圖了。
柏拉圖為什麼會堅持下來呢?是他有毅力嗎?這自不必說。
我認為這還是因為柏拉圖相信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相信他的老師告訴他的是真知灼見,這也是他敬重老師的表現。可以說這個堅持甩手的經歷,也使柏拉圖通過了老師蘇格拉底的入門考驗,使柏拉圖成了蘇格拉底的入室弟子,得到了老師的真傳,終成一代聖賢。
第二個故事說的是"孔子求教老子"的故事。老子和孔子都是聖人。傳說有次孔子和一大群弟子熱火朝天地來到老子的"道德宮"門口,老子的門童就問孔子來幹什麼的。孔子說來求見老子。老子的門童說老子不在家,就關門而去。讓孔子吃了個閉門羹。第二天孔子靜悄悄地和部分弟子再次來到老子的道德宮門口。老子的門童問孔子是來求見還是來求教的呢。孔子虛心地說是來求教的,老子的門童讓孔子明天再來。孔子此時也知道了這個時候去見老子也不太妥當,就悄悄地帶著弟子回去了。
第三天一大早,孔子一個人恭恭敬敬地來到道德宮。此時道德宮大門敞開,老子降階相迎。兩人進宮後相談甚歡。在此孔子向老子學到了很多東西。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有點像孔子求教老子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六祖慧能大師虛心舂米八個月終得衣缽"的故事。
盧慧能剛進黃梅向五祖弘忍大師求法的時候。其實那時候盧慧能大師的境界已經很高了。他在"壇經"裡說過,那年他送柴給客戶時,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便言下大悟。
此時這麼高境界的盧慧能並沒有得到什麼重視和獎賞,弘忍大師而是叫盧慧能到舂米房去舂米。換成一般人都不願意幹舂米這類低等的事。可盧慧能不僅樂意幹這一般人不願意幹的低等的粗事雜事,而且一幹就幹了八個月。
盧慧能為什麼能堅持幹八個月別人不想幹不能堅持的事呢?我想這是因為他相信他的老師五祖弘忍大師,相信老師說過的話,相信老師對他的安排並積極地踐行。
盧慧能對老師的敬重,終使得他通過了老師的考驗。就在某一天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向盧慧能傳了佛法,同時也把禪宗的衣缽傳給了盧慧能。
自此,盧慧能成了六祖慧能大師,最終慧能大師與老子、孔子並稱"東方三聖"。
這三位聖人對待他們老師的態度提醒我們一定要尊敬老師,要發自內心地真正地尊重老師,這一點在當下很多學生不尊重老師的現實情況下更有現實意義。
假教萬卷書,真教一句話。也許有一天,你虛心地敬重某一位老師,並誠心地向其求教,說不定他說的一句話就會讓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讓你也有機緣成為一位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