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三大聖人虛心求教偶得真知終成聖人

2020-12-13 教育論談

學生要想獲得真正最有價值的知識,真的對老師不能傲慢無禮,要虛心求教。

這樣的故事很多。比如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雖然說劉備不是諸葛亮的學生,但他問諸葛亮天下大勢的時候,那一剎那應該像是師生關係的,這不是牽強附會。因為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表現出了足夠的恭敬,所以諸葛亮把他對天下大勢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告訴了劉備,終成隆中對策的佳話。這樣的故事還有"張良拾履"的故事等。

下面講一下東西方三大聖人求教的小故事。

學界有"東方三聖","西方三聖"的說法。

"東方三聖"指的是老子,孔子和六祖慧能大師。這三大聖人剛好對應道家、儒家和佛家。

"西方三聖"指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三人前後依次為師生關係。"西方三聖"又可稱"西方三聖賢"或者叫"希臘三哲"。

這些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原因自然很多,但一定少不了明師的指點。這裡說的是真正的智者明師,而不是虛名滿天下無真才實學的名師。

首先說的是"柏拉圖堅持甩手一年的故事。柏拉圖和很多同學跟蘇格拉底學習,蘇格拉底讓所有學生先做一個最簡單的事,那就是每天前後甩手300下,並讓他們堅持去做。這真的是很簡單的,一天兩天很簡單的,一個月兩個月這麼做也不太難。可堅持一年呢?真的就非常難了。一年後還能堅持做的只有柏拉圖了。

柏拉圖為什麼會堅持下來呢?是他有毅力嗎?這自不必說。

我認為這還是因為柏拉圖相信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相信他的老師告訴他的是真知灼見,這也是他敬重老師的表現。可以說這個堅持甩手的經歷,也使柏拉圖通過了老師蘇格拉底的入門考驗,使柏拉圖成了蘇格拉底的入室弟子,得到了老師的真傳,終成一代聖賢。

第二個故事說的是"孔子求教老子"的故事。老子和孔子都是聖人。傳說有次孔子和一大群弟子熱火朝天地來到老子的"道德宮"門口,老子的門童就問孔子來幹什麼的。孔子說來求見老子。老子的門童說老子不在家,就關門而去。讓孔子吃了個閉門羹。第二天孔子靜悄悄地和部分弟子再次來到老子的道德宮門口。老子的門童問孔子是來求見還是來求教的呢。孔子虛心地說是來求教的,老子的門童讓孔子明天再來。孔子此時也知道了這個時候去見老子也不太妥當,就悄悄地帶著弟子回去了。

第三天一大早,孔子一個人恭恭敬敬地來到道德宮。此時道德宮大門敞開,老子降階相迎。兩人進宮後相談甚歡。在此孔子向老子學到了很多東西。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有點像孔子求教老子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六祖慧能大師虛心舂米八個月終得衣缽"的故事。

盧慧能剛進黃梅向五祖弘忍大師求法的時候。其實那時候盧慧能大師的境界已經很高了。他在"壇經"裡說過,那年他送柴給客戶時,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便言下大悟。

此時這麼高境界的盧慧能並沒有得到什麼重視和獎賞,弘忍大師而是叫盧慧能到舂米房去舂米。換成一般人都不願意幹舂米這類低等的事。可盧慧能不僅樂意幹這一般人不願意幹的低等的粗事雜事,而且一幹就幹了八個月。

盧慧能為什麼能堅持幹八個月別人不想幹不能堅持的事呢?我想這是因為他相信他的老師五祖弘忍大師,相信老師說過的話,相信老師對他的安排並積極地踐行。

盧慧能對老師的敬重,終使得他通過了老師的考驗。就在某一天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向盧慧能傳了佛法,同時也把禪宗的衣缽傳給了盧慧能。

自此,盧慧能成了六祖慧能大師,最終慧能大師與老子、孔子並稱"東方三聖"。

這三位聖人對待他們老師的態度提醒我們一定要尊敬老師,要發自內心地真正地尊重老師,這一點在當下很多學生不尊重老師的現實情況下更有現實意義。

假教萬卷書,真教一句話。也許有一天,你虛心地敬重某一位老師,並誠心地向其求教,說不定他說的一句話就會讓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讓你也有機緣成為一位聖人呢。

相關焦點

  • 紫微聖人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而是全世界的聖人
    在充分參考了有關中外大預言的各種分析和解釋之後,我對那位即將降臨的「聖人」或「救世主」產生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作出了如下理解和推斷:          第一,中國各種大預言所提到的那位即將出山的「聖人」應為世界級的聖人(中國古代那幾位聖人僅為東方聖人或中國聖人)。
  • 聖誕,看下描寫中國聖人的詩詞名句,聖人出天問,字字皆如見聖人
    在這裡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描寫聖人先賢的詩句。聖人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專指 孔子;三指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四稱皇后、皇太后;五泛稱佛、菩薩等得道者;六指對有異術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稱。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 怎樣理解老子「聖人處無為之事」和「聖人行不言之教」之「聖人」
    老子《道德經》中「聖人」都有哪些?《道德經》全篇81章其中講到「聖人」的共有31個章節。而道篇有12個章節,德篇有19個章節。我們雖然不能一一全面道來,但可以從其中章節中了解老子對「聖人」的理解以及老子的所描述的「聖人」的含義。
  • 《道德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聖人之道!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感悟:這章的中心思想是人盡其才 取長補短 謙虛求教,暗意說聖人之德!善於行走,即是善於思考;善於言談,即是懂得輕重;善於算計,便是能看得清得失;善於關閉,是一種成熟;善於捆綁,學得則是一種以德服人的高級品質,等等這些,是「道」厚重淳樸自然簡單的特質。
  • 除了自己,沒有誰能靠得住,天地聖人都不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無情無義,將萬物當作芻狗,任其自生自滅。聖人對待百姓也是如此,並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任其自養自治。芻狗,草扎的狗,相當於今天農村葬禮用的紙人紙馬,喪事結束就扔掉。
  • 西方聖人殿成西聖人哈爾 少林寺景區現神翻譯
    「西方聖人殿」被翻譯成了「西聖人哈爾」 本網記者/攝如「乘車入口,請您排隊(Pleas queue at the entrance)」,陳行潔認為「Pleas」屬拼寫錯誤,應為「Please」;「乘車出口,請勿進入(Do not enter form the exit)」,其中「form」屬拼寫錯誤,應為「from」,否則原句翻譯成中文為「不要進入,形成出口」;「西方聖人殿(West Saint Hal)」,其中「West」應為「Western」,「
  • 劉澤華:聖人從眾與從善
    從文獻看,「聖」的主要含意就是聰明,聖人,也就是聰明人,即人中之傑。從認識運動規律看,春秋時期突出聖人,反映了認識的深化,即理性進一步發展。這就是《尚書·洪範》講的:「於事無不通謂之聖。」  在把「聖人」推向文化本體地位的造聖運動中,老子與孔子有著特殊的貢獻。老子對「道」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理性闡發,道既是萬物的本原、本體,又是萬物運動規律。聖人把「道」傳播給眾人。
  • 西方聖人殿成西聖人哈爾 少林寺景區現「神翻譯」
    「西方聖人殿」被翻譯成了「西聖人哈爾」 本網記者/攝 如「乘車入口,請您排隊(Pleas queue at the entrance)」,陳行潔認為「Pleas」屬拼寫錯誤,應為「Please」;「乘車出口,請勿進入(Do not enter form the exit)」,其中「form」屬拼寫錯誤,應為「from」,否則原句翻譯成中文為「不要進入,形成出口」;「西方聖人殿(West Saint Hal)」,其中「West」應為「Western」,「
  • 聖人在哪裡?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黑人答,在感謝一位聖人。貝裡奇很為自己的下屬公司擁有這樣的員工感到欣慰,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聖人幫著找了這份工作,讓他終於有了飯吃。貝裡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一下他嗎?」黑人說:「我是孤兒,從小靠教會撫養,我很想報答養育之恩,這位聖人若使我吃飯之後,還有餘錢了卻心願,我願去拜訪他。」
  •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所謂「上天賦予的」就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本領,這叫「天才」也叫「聖人」;所謂「人為爭取的」,就是通過自己已經認知的事物來了解和駕馭未知的事物,如此不會絞盡腦汁,耗費氣血,所以不會殘生傷性,中道夭折,而能盡享天年。「天年」是上天賦予的壽命和定數。不背道而馳,則人人可盡享天年,壽終正寢。這叫「真人」。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 為什麼聖人都只出現在古代,而當下發達的世界裡,卻沒有聖人
    聖人都出現在古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古代,都有千古傳誦的聖人。為什麼在當下社會卻沒有聖人,尤其是越發達的國家,聖人越不容易出現呢?所謂的「聖人」,其實主要是指道德完善者。而不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領域的卓越者。這樣一來,題目的問題也就轉化成了,古代為什麼能出現道德完善者,當下發達世界為什麼不容易出現道德完善者。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發達」這兩個字上。
  • 聖人被褐而懷玉
    聖人被褐而懷玉 得道的「聖人」就像外面穿著粗布衣服,懷裡卻揣著稀世美玉的人一樣。聖人看清一切後,當世人都在追名逐利的時候,他們卻清靜無為,閒看潮起潮落。聖人往往是視外物為糞土,這樣就為修行的路掃清了障礙,因此他們絕不在衣飾、飲食、車馬等方面下工夫。聖人喜歡穿草鞋、粗服,生活越是簡潔,就越自在。
  • 天地把萬物當狗,聖人把老百姓當狗,老子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摘自老子的《道德經》虛用章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也把老百姓當狗一樣?其實則不然。根據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創派人,「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對《道德經》的註解。天地不仁,這個「不仁」是指無心,而「芻狗」是指用草紮成的狗,用於祭祀,用後便丟棄。在白玉蟾的註解為:任其自然。
  • 失敗者和聖人的故事
    有一個人,名字叫失敗,他幹什麼都不成,從來就沒有成功過。有人就給他提了一個建議,說某某地方有一個聖人,曾經指點過很多人的迷津,使他們從失敗走向成功,你可以去請教他,讓他幫助你成功。於是,失敗找到了這個聖人,向他請教如何走向成功。聖人首先問他究竟想往哪個方向努力,而達至成功呢。失敗就告訴聖人,只要能夠成功,什麼方向都無所謂,你給我指點吧。
  • 盤點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三大聖人,其中一個被稱為東方耶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過了幾千年歲月的沉澱,見證了許多王朝的變遷,擁有很濃厚的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很出名的文化大國,現在經濟也發展起來了,成為了世界上的實力強國,因此有許多從世界各地來到我們中國旅遊,留學,居住的人,他們都被我們中國的文化所深深的吸引,在外國人的眼中我們中國有三大聖人
  •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
    歷史上的四大聖人,孔夫子只能排第二,第一被稱為天道聖人要說起古代的聖人老師,咱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聖人了,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的四大聖人,而前面提到的孔夫子只能在他後面排第二,第一被稱為百家宗師。第四就是姜子牙,雖說是周朝人士,比孔子還早了幾百年,但他的地位還是沒有前面幾位高的,相傳姜子牙在72歲的時候,在河邊釣魚,正好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周文王看到他釣魚時沒有魚鉤,就知道這個人是個大才,被周文王請回去當了太師。
  • 薦書|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薦書 |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2020-10-17 2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西遊記中神仙和妖怪生的孩子,會變成先天聖人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妖怪,他可以秒殺了孫悟空,他的實力跟陸壓道人差不多,他也是一個先天聖人,並且他還是神仙和妖怪在一起後生下來的孩子,他就是紅孩兒。在書中,神仙跟妖怪在一起後生出來的孩子竟然是先天聖人。紅孩兒的外號聖嬰大王,住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
    一、中國聖人的評判標準 中國文化中的「聖人」最開始並沒有被賦予宗教意義,是在佛教和道教興起後,聖人也逐漸帶有宗教屬性。 意思是說聖人(指堯舜)難道不想要濟眾治九州,其實不過是力量不足而已。這裡朱熹也反向論證了什麼不是聖人,那就是「苟以吾治已足」,就是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其它的人事物都不關心,所以這類人談不上是聖人。 不過孟子卻認為「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說明他十分推崇堯舜的聖人地位。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