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聖人之才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xiá zhé),善數(shǔ)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言談的,不會留下把柄;善於計數的,用不著工具;善於關閉的,不用鎖而使人不能打開;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而使人不能解開。因此,聖人經常挽救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經常善於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的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鑑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的糊塗。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感悟:
這章的中心思想是人盡其才 取長補短 謙虛求教,暗意說聖人之德!
善於行走,即是善於思考;善於言談,即是懂得輕重;善於算計,便是能看得清得失;善於關閉,是一種成熟;善於捆綁,學得則是一種以德服人的高級品質,等等這些,是「道」厚重淳樸自然簡單的特質。
如老子此章所講,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無用之人,無用之物,只用不懂欣賞的伯樂,以及不能將其安排在合適位置的領導。人生在世,要學會用欣賞的態度看待人事,更要用發掘的眼光去成全世間的美好。
所以,我們應當把一切好的事物好的人當做自己的榜樣,把一切差的人不好的事情用來當做人生路上為人處事時的借鑑,取長補短,做一個簡單快樂卻無懈可擊的人。
你身體上並無殘疾,甚至比別人還要略勝一籌,但你為什麼沒有在某方面比他人強呢?因為你並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許你不是完美的,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你要讓它儘可能的完美。
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把自己看輕,有時候沒有用只是沒有放對位置而已!要學會自己去挖掘自己的特性和能力,通過學習和修煉把自己提升到自己需要的能力,選擇合適自己的位置去發揮自己的能力,永遠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登上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老鷹和蝸牛,沒天賦背景做不成一飛沖天的老鷹,那就做那蝸牛!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堅持不懈的給我爬!!成功是遲早的事,只不過累點苦點...
有陰就有陽,有白就有黑,有善人就有不善人。天道公平,無論怎樣的存在,都有其價值體現。體現到德行上,就是人無廢人,物無廢物。揚長避短,合理利用,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為聖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