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CAR-T「戰場」,直接基因編輯B細胞治療腫瘤、愛滋病?全球首家...

2020-12-22 騰訊網

CAR-T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的「大展拳腳」,讓工程T細胞成為免疫腫瘤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但現在,一家來自美國生物技術產業聚集地——劍橋市的初創公司Be Biopharma正在挖掘工程B細胞的治療潛力。在Be Biopharma聯合創始人、總裁兼董事埃裡克斯·拉迪維奇·莫雷諾(Aleks Radovic-Moreno)博士看來,工程B細胞將是細胞療法的未來。

2020年10月22日,Be Biopharma宣布獲得5200萬美元A輪融資,該公司計劃將利用這筆資金來挖掘工程B細胞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阿列克斯·拉迪維奇·莫雷諾(Aleks Radovic-Moreno)博士談到B細胞的潛力時說:「我們的使命是開發一種具有廣泛新藥理學的新型細胞藥物。我們認為,B細胞豐富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圖 | B細胞 (來源: The Scientist)

CRISPR基因編輯B細胞,待掘的「金礦」?

2017年被稱為CAR-T細胞療法的「元年」,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吉利德科學旗下公司)的Tecartus相繼上市,讓CAR-T細胞療法及工程T細胞成為科學界和醫藥界重點關注的方向。與此同時,另一種細胞療法的研究也悄然「萌芽」,那就是針對B細胞的改造。

2017年12月,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免疫與免疫治療中心首席研究員理察·詹姆斯博士(Richard James)和戴維·金·羅林斯(David J. Rawlings)博士在《分子療法》上發表了關於對B細胞進行工程改造的文章,他們發現工程B細胞可能成為某些疾病新的潛在細胞療法。

(來源:《分子療法》)

在機體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後,輔助性T 細胞(Th)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刺激B 細胞發育成漿細胞,漿細胞可產生抗體來消滅「入侵者「。與 T 細胞短暫應答不同的是,B漿細胞可在體內存活長達數十年並可一直產生抗體。抗體是一種蛋白質,而B漿細胞這種可長年分泌蛋白質的特點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這意味著有機會將B漿細胞改造為體內的「蛋白質工廠」讓其長時間分泌蛋白,有治療蛋白質缺乏症相關疾病的潛力。

設想雖然美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原代人類B細胞的體外培養、擴增、修飾和分化都受到了技術的限制,難以做到。而理察·詹姆斯和戴維·金·羅林斯通過試驗和研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系列難題:他們配置了「B細胞活化混合物」(包括白介素2、10、15等物質)讓取自人類外周血的B細胞達到了36倍的擴增,解決了B細胞在體外培養和擴增的問題。隨後,他們選擇使用同源性定向修復(HDR)和基因編輯技術對B細胞進行編輯,編輯後B細胞攜帶目標蛋白質的基因,培養分化之後可形成漿細胞,並可產生大量的目標蛋白質。

圖 | 人類外周血(來源:HAYKIRDI)

理察·詹姆斯和戴維·金·羅林對B細胞的成功改造,讓B漿細胞成為體內的「蛋白質工廠」成為可能。

因缺乏凝血因子Ⅸ(各種蛋白質組合)而導致的B型血友病成為他們試驗的第一種疾病。他們從人類外周血中取出B細胞,利用同源性定向修復技術(HDR)和基因編輯技術將表達凝血因子IX(FIX)的基因敲入B細胞基因組中,並讓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試驗結果顯示漿細胞高水平分泌凝血因子IX(FIX)。

根據Evaluate Pharma 的數據顯示,全球B型血友病藥物市場規模約為20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將突破26億美元。而目前針對B型血友病的治療除了通過靜脈注射凝血因子濃縮劑以防止預期性出血外尚無很好的治療方法,此項技術的突破也讓這個市場多了一個「淘金者」。

除了治療蛋白質缺乏症相關疾病外,自身免疫疾病也成了理察·詹姆斯和戴維·金·羅林另一「攻克目標」。

漿細胞雖然能產生對抗病原體的抗體,但有時也會出現產生過多或者錯誤抗體的情況,這就會導致自身免疫疾病。理察·詹姆斯和戴維·金·羅林對B細胞研究後發現,有四種基因控制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其中,漿細胞分化需要IRF4和PRDM1 / BLIMP,而PAX5和BACH2則拮抗漿細胞的分化。

他們利用CRISPR / Cas9對這四種基因進行編輯,試驗結果顯示:沉默IRF4和PRDM1 / BLIMP基因後,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的概率明顯減少,所分泌的抗體也明顯減少;而沉默PAX5和BACH2後,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的概率明顯增加,所分泌的抗體也明顯增加。並且沉默IRF4和PRDM1 / BLIMP基因要比沉默PAX5和BACH2基因作用更明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B細胞從而治療自身免疫疾病也成為可能。

在三年前的採訪中,理察·詹姆斯博士曾介紹過工程B 細胞的潛在應用。「雖然研究將首先在實驗室中開始,再在患者中確定工程B細胞是否可以逆轉疾病,但從理論上講,它們具備為B型血友病等蛋白質缺乏症患者提供治癒的潛力。雖然現在也有改善B型血友病的治療方法如定期注射凝血因子濃縮劑,但這種方式無法治癒且需要終身輸注。相比之下,工程B細胞可以長年表達需要的蛋白質,對於患者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的研究還表明,經過改造的漿細胞可以遞送蛋白質來消滅傳染原,或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現的過度活躍免疫反應。」

2019年,同是來自西雅圖的另一位科學家賈斯廷·泰勒(Justin Taylor)博士又將工程B細胞的應用拓展到了「疫苗」這一領域。賈斯廷·泰勒博士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小鼠B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具備抗RSV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然後將小鼠暴露在RSV病毒環境中。五天後發現,對照小鼠的肺部充滿了RSV病毒,接受過工程B細胞的小鼠肺部幾乎沒有RSV病毒。這一研究讓工程B細胞具備了「疫苗」的潛力,人們可以通過改造B細胞從而產生相應病毒抗體來保護人類免受致命病毒的侵害,甚至攻克一些醫學界難題,如愛滋病。

這三位來自西雅圖的科學家們用自己的試驗結果證明了改造後的工程B細胞,不論是在治療蛋白質缺乏症、自身免疫疾病還是疫苗方面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業內第一家「試水」商業化的公司,

但成本將是一個問題

距離2017年理察·詹姆斯和戴維·J·羅林斯博士在實驗室研究工程B細胞,已經過去3年了。曾經的想法也到了被驗證的時刻。於是,Be Biopharma帶著5200萬美元的融資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參與此次融資的包含有Atlas Venture、RA Capital Management、Alta Partners、Longwood 基金、Takeda Ventures,Inc.等多個投資機構。

圖| Be Biopharma(來源:Be Biopharma官網)

Be Biopharma作為行業內第一個專攻工程B細胞的公司,其技術自然是來自理察·詹姆斯和戴維·J·羅林斯兩位的多年來在工程B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目前,理察·詹姆斯和戴維·J·羅林斯都在Be Biopharma擔任科學顧問。此外,Be Biopharma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還包括哈佛醫學院教授、麻薩諸塞州總醫院自身免疫中心主任Shiv Pillai博士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教授Jason Cyster博士。

技術的落地少不了資金的支持,Be Biopharma的執行長斯坦伯格(Steinberg )和總裁埃裡克斯·拉迪維奇·莫雷諾(Aleks Radovic-Moreno)均來自投資方之一的Longwood基金。

斯坦伯格是Longwood基金的合伙人,同時也是Pyxis Oncology、Restorbio(NASDAQ:TORC)等多家公司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他之前曾在波士頓諮詢公司和Vertex Partners從事生物製藥戰略諮詢,並在P&G Pharmaceuticals(寶潔製藥)從事研發。

埃裡克斯·拉迪維奇·莫雷諾博士是Longwood 基金駐地企業家,參與建立和支持投資組合公司。他以前是美國生物技術上市公司PureTech Health(LSE:PRTC)的高級副總裁,也是一家致力於改造造血幹細胞來治療疾病公司Vor Biopharma的聯合創始人。

「Be Biopharma正在利用B細胞的獨特屬性,來創造一種不同於傳統細胞或基因療法的新型藥物。」斯坦伯格表示,「B細胞可以進行工程改造以表達多種蛋白質,具有產生持久應答的潛力,並且可以進行劑量滴定和多次給藥,而無需進行毒性預處理。此外,B細胞的各種功能表明B細胞藥物可以解決多種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單基因疾病,以及增強對傳染性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我們相信Be Biopharma處於抗擊疾病新方法的最前沿。」

對於工程B細胞研究所面臨的挑戰,理察·詹姆斯博士說:「在我們可以使用工程B細胞治療人類疾病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我們將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是確定有效治療所需的工程漿細胞的數量,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的評估工程B細胞療法的潛力。同時,在實踐中這將是一種昂貴的療法,個性化的自體CAR-T細胞療法一次治療花費接近50萬美元,就目前研究進展而言,工程B細胞療法也將是個性化的,所以費用也是一個問題。」

-End-

相關焦點

  • CAR-T細胞知多少(一)——CAR的起源|CAR-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起源|...
    利用免疫學治療手段來攻克腫瘤,一直是免疫學在轉化醫學方面應用的重要方向。隨著各種組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的發展,腫瘤細胞由於突變產生的免疫原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為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 趕超CAR-T!新型NK免疫細胞治療在實體腫瘤中大放異彩!
    NK細胞不僅適合作為基因編輯的工程細胞療法,也適合單獨擴增回輸。第三,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目前T細胞治療必須是自體的,只能使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NK細胞在對抗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中扮演關鍵角色,有三大抗癌功效:一是對腫瘤細胞的直接殺傷:通過釋放後穿孔素和顆粒酶或通過死亡受體殺死腫瘤細胞;二是它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扮演免疫系統的調節細胞角色:自然殺傷(NK)細胞第一個到達腫瘤微環境直接殺傷癌細胞的同時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近兩年,免疫治療可謂佔盡風頭。尤其在癌症治療領域,免疫治療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免疫治療藥物中的明星——PD-1/PD-L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領域2018年依然表現不俗。然而,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藥物僅僅是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一條腿」而已。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腫瘤;CAR-T;嵌合性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自1985年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把腫瘤的生物治療列為腫瘤綜合治療第四大模式。2000年舉行的國際腫瘤生物基因治療年會也指出:「生物治療是目前知道的唯一有望完全消滅癌細胞的治療手段,21世紀是腫瘤生物治療的世紀」。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對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療效,但是如何有效治療實體瘤仍然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挑戰。在今年的AACR年會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進步。Shoba Navai博士是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中心的兒科教授。
  • 全球首創!基因編輯成功「殺死」癌細胞,永久性治療,無副作用
    研究表明,該技術用於治療動物的癌症,全程沒有副作用。推動這項研究的丹·皮爾(Dan Peer)教授表示,該治療方式三個療程就能摧毀一種腫瘤疾病,而且是純物理攻擊,使腫瘤永久性失活,不會像傳統的化療那樣產生巨大的副作用,他希望這個療法最終能夠取代化療。
  • 中國科學家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 向「治癒」又邁出一步(雙語)
    中國科學家完成了世界首例基於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案例。消息一出,隨即引發全球關注,也讓很多患者燃起了新的希望。   The 27-year-old patient's prospects were bleak. In May 2016, he found out he had AIDS.
  • 《科學》:美國首次完成新一代基因編輯T細胞抗癌臨床研究
    近日,頂刊《科學》上刊登了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最新進展,3名難治性癌症患者接受了一種結合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新型T細胞療法的治療。這是美國首次在癌症患者身上測試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手段改造的細胞療法。
  • 免疫療法之CAR-T細胞療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改造為CAR-T細胞; 大量擴增CAR-T細胞; 將其輸回至患者體內展開治療。 3.改造T細胞: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含有能識別腫瘤細胞且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載體轉入T細胞,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 4.擴增CAR-T細胞:在體外培養以大量擴增CAR-T細胞。一般一個病人需要幾千萬,乃至幾億個CAR-T細胞。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相比於CAR-T細胞,CAR-M細胞可能更有效...
    2020年3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嵌合抗原受體(CAR)T(CAR-T)細胞療法已引發血癌治療變革,但在治療實體瘤方面面臨挑戰。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許有一種替代T細胞療法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
  •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談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據稱在中國誕生了。2015年,世界上第一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彼時,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就發表論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但這項研究止步於胚胎。這在當時引發了全球熱議。
  • 盤點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指通過精確識別靶細胞DNA片段中靶點的核苷酸序列,利用核酸內切酶蛋白對DNA靶點序列進行切割,從而完成對靶細胞DNA目的基因片段的精確編輯。業界非常形象的將這項技術比喻為 「基因剪刀」。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研發編輯、編寫和調節核酸的前沿技術及對抗重大疾病的基因與細胞療法,同時發展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10月25日,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
  • CAR-T殺手!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單抗tafasitamab治療B細胞...
    tafasitamab是一種靶向CD19的新型人源化Fc結構域優化免疫增強單克隆抗體,開發用於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CD19是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個明確生物標誌物。(ADCP),從而改善腫瘤細胞殺傷的關鍵機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晚期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教授通過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對三名晚期癌症的血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醫生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免疫系統細胞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癌症。截至目前為止,接受治療的3名患者似乎是安全的。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療法是否會真正治療癌症,但此次研究的重點是確保該過程安全可行。一旦獲得FDA的批准,醫生表示他們將能夠針對不同的基因,更有效地攻克癌症。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再治療15名患者,並評估其安全性和效果。
  • 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去年 6 月開始,她的右腿出現疼痛,只能坐輪椅,在湖北老家被確診為一種侵襲性很強的腫瘤——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去年 8 月中旬,王芳芳從湖北老家來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求醫,並幸運地獲得了參與該院細胞治療中心針對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機會。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不斷取得突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細胞療法的大熱,也標誌著現代醫學由分子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轉變。細胞治療又稱為細胞移植或細胞移植治療,即利用患者自體(或異體)的成體細胞(或幹細胞)對組織、器官進行修復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方式為免疫細胞療法和幹細胞療法兩種。而近兩年,CAR-T細胞療法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界的黑馬,成為免疫細胞療法的大熱方向。
  • 漲姿勢:腫瘤生物治療|特異性|腫瘤|細胞|疫苗|-健康界
    腫瘤生物治療基礎知識介紹作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腫瘤已成為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因腫瘤死亡人數將增至1300萬,新腫瘤病例將增至2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