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表明,幼小的寶寶皮膚嬌嫩,不適合用高溫度的的水洗澡,所以洗澡時的水溫需要維持在40度上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在冬季也能實現在家洗澡的意願,浴室的溫度適中,不會感覺在家裡洗澡很冷,這一點對於很多愛乾淨的人來說,無疑做到了實用又便捷。
大人洗澡條件是很不錯,但是對於一些幼小的寶寶來說,洗澡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
由於季節氣候寒冷,寶寶並沒有像大人那樣比較抗凍,所以洗澡是需要避開一些時間段的,不然很可能就會導致在寶寶洗澡的過程中生病著涼。
冬季給娃洗澡第一個時間段要躲開:睡覺前後
隨著寒冷的冬季氣溫不斷在下降,一些寶媽們為了寶寶洗澡時更暖一些,就會把室內的溫度和水的溫度調高。
但溫度比較高的水會促進寶寶體內血液快速循環,就會導致腦部的睡眠激素被釋放。
寶寶也就很難在洗澡之後入睡了,在睡覺之前給寶寶洗澡,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一不小心就會著涼,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偏頭疼的情況。
冬季給娃洗澡第二個時間段要躲開:生病時、病初愈
相關數據表明,室內溫度提升24-26度左右,這樣孩子在洗澡過程中就不會感受到明顯的溫差,也會降低著涼的風險
如果家裡的寶寶正處於生病狀態,或者是處於生病初愈的狀態,這段期間不建議寶媽給寶寶洗澡。
畢竟此時寶寶的免疫力比較低,病情還沒有完全恢復,寶寶病復發的機率就會很高,可能會加重病情。
所以建議寶媽們不要在這段時間給寶寶去洗澡,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冬季給娃洗澡第三個時間段要躲開:運動前後
寶寶在運動之後,身上就會出現大量的汗液,如果在這段時間寶媽要給寶寶洗澡多好用水去衝洗這些汗液,就會導致寶寶的毛孔收縮,同時免疫力被破壞。
那麼寶寶出現高燒,感冒的機率就會很大,所以在寶寶運動出汗後,不建議寶媽馬上就給孩子洗澡。
冬季給娃洗澡第四個時間段要躲開:吃飯前後
很多家長認為,每次寶寶吃完飯之後,身上都是髒兮兮的,不是臉上蹭到了油漬,就是衣服上沾滿了食物殘渣。
這時就很想把寶寶帶到浴室裡,馬上給寶寶洗澡,讓寶寶變得更加乾淨,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因為剛吃完飯的寶寶飽腹感很強,悶熱的洗澡水衝到寶寶的肚子上,此時體內的血液屬於擴張的狀態,腹部內的血液量就會減少,就會有可能導致寶寶出現嘔吐的狀況。
給娃洗澡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研究表明,寶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就可以了。
▲寶寶當前狀態是否適合洗澡
很多寶寶每天情緒不穩定,可能上1秒很開心,下1秒就會因為一些小細節而哭鬧起來。
給寶寶洗澡也是要看情緒好壞的,如果寶寶當前的情緒狀態並不穩定,這時再去給寶寶洗澡,可能會讓寶寶變本加厲的哭鬧。
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很不錯,心情也比較樂觀,那麼在洗澡時就能夠獲取更多的快樂。
寶媽們可以參考以上相關內容,比如寶寶是否剛運動完,或者是否剛吃完飯,在前後相關聯的時間段中,來去判斷寶寶現在是否適合去洗澡哦~
▲盆浴的水位是否合適
盆浴這種洗澡方式對於寶寶來說,還是一種比較陌生的方式,寶寶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在盆浴時能夠保持身體的整體平衡感。
首先寶寶在盆浴時自身的身高就不佔優勢,很可能會隨著盆中的水流而摔倒。
所以寶媽們要適當的給寶寶調節合適的水位,避免讓寶寶在洗澡時出現不適感,同時建立更多的安全感。
▲時刻安撫寶寶的情緒
很多寶寶在洗澡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大聲哭鬧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對洗澡具有排斥心理。
一是因為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二是因為站在水中沒有安全感,畢竟幼小的寶寶都比較膽小。
所以建議寶媽們要準備一些寶寶平時喜歡玩的玩具,來時刻去安撫寶寶的情緒,這樣洗澡才會變更加順利。
歡迎討論
你在我洗澡時,都遇到過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