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法律科技研討會:程素華先生談科技與法律融合

2020-09-16 e律師

  2020年9月15日,由杭州仲裁委員會、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浙江合眾法律科技智能研究院主辦,浙江高級經濟師協會協辦的杭州仲裁委員會顧問聘任儀式暨法律與科技研討會在杭州萬華國際酒店成功舉辦。


  杭州仲裁委員會顧問聘任儀式:




  會議首先由杭州仲裁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章靖忠為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團總法律顧問俞思瑛同志頒發聘書並講話。章靖忠同志表示,這是杭州仲裁委第一次以專家顧問的形式聘請外界知名的專家、有影響力的社會企業人士擔任顧問,也是杭州仲裁委的一次全新嘗試。仲裁作為解決糾紛的重要窗口,應利用好杭州網際網路之都的優勢,努力打造網際網路仲裁的高地,努力打造杭州最佳營商環境新名片。



  杭州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巡視員王正航祝賀俞思瑛同志擔任仲裁委顧問並表示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是通過大數據的識別、應用、引導,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經濟形態。目前正是建立杭州數字仲裁新模式的好機會,有利於加快傳統仲裁向數字仲裁和智慧仲裁的快速轉型,有利於加強數字仲裁國際化發展。



  杭州仲裁委員會秘書長劉鳳泉同志、杭州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趙亮同志也分别致辭表達了對法律與科技相結合的展望。


  法律與科技研討會:



  隨後的研討會在浙江泰杭律師所主任、杭州合眾法律科技研究院院長汪政的主持下,專家代表、律師代表、企業代表分別從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數字經濟、企業全球化挑戰等多方面展開討論,探討目前最新最前沿的試點與嘗試。新任杭州仲裁委員會顧問、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團總法律顧問俞思瑛同志;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徐彥同志;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助理侍孝祥同志;杭州綜試辦管理服務中心科長丁玲玲同志;網際網路仲裁員及律師代表,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吳旭華同志;企業代表浙江律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素華同志共同參與討論。


  七大熱議話題:

  01、科技與法律如何更好的融合



  程素華先生、吳旭華律師首先對法律科技融合議題進行研討。程素華先生具有網際網路從業二十年的經驗,律聯科技公司歷時7年研發的e律師系統現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用戶覆蓋3000+家律所,50000+律師。未來e律師將在法律服務生態圈及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律師執業技能誠信服務體系領域進行嘗試。


  隨後吳旭華律師作為法律從業者,從法律與科技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現在科技法律的結合不斷在完善,未來將更加便捷。吳律師表示技術是中性的,法律對科技有保駕護航的作用,對兩者的結合充滿希望,由此能產生更多的社會正向驅動力。


  02、數字經濟的法律保障問題探討



  俞思瑛同志表示數字經濟快速的背景下,創新在市場中層出不窮,此時也對立法能否跟上創新的發展、能否從本質上去規範等角度提出了新考驗。目前糾紛解決機制面臨的更多問題是海量信息數據處理、經營主體多元化、混同化,由此倒逼我們降低糾紛處理機製成本,對傳統糾紛解決機制帶來新挑戰。


  徐彥同志從法院角度對如何響應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號召提出了「三化融合」的要求,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要求法院更多的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與數字經濟互相促進、互相規制。


  侍孝祥同志從數字經濟的定義,即以數據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經濟形態開展討論。在這個新興經濟形態背景下,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兼具戰略敏感性、政治敏感性,因此立法層面必須再三謹慎。此背景下也對法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目前糾紛化解機制也會帶來不同的思考邏輯。此時律師、法官角色的轉變也需要大家認真思考。


  03、淘寶的糾紛解決機制分享


  俞思瑛同志從淘寶糾紛化解制度一路走來的歷程與參會者進行了分享。到目前階段,電商平臺需要確定性和標準化的處理機制。比如將大量維權動作細化到一定的糾紛類型,進而設計標準化的處理流程,同時推動商家自我糾紛解決。淘寶也成功引入31位大眾評審的創新模式,從市場的角度化解糾紛,以實現個案公平向公平、效率、體驗、價值均衡的轉變。



  04、網際網路案件執行機制建立與完善


  徐彥同志與侍孝祥同志都表示目前網際網路法院執行階段與普通的商事糾紛執行沒有根本區別。其主要核心難點就是「查人找物」,藉助網際網路方法可以在網上實現「一次不用跑」,真正實現公正、效率。



  05、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培養怎樣的法律人才?


  徐彥同志表達了對複合型人才的強烈需求。現在複雜的經濟環境要求我們從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出發,培養實務性、實踐性、應用性人才。目前的經濟環境要求法律人才不僅具有紮實的法學基礎,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工科基礎,需要了解大數據前沿科技,了解法律科技及數字經濟社會。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吳旭華律師隨後以360與QQ的案例作為切入點,說明數字經濟環境中對傳統法律體系的衝擊,以及法律人思維方式模型的搭建。人才培養從傳統的「三懂」——「懂法律、懂經濟、懂外語」向現代「新三懂」——「懂技術、懂商業模式、懂應用場景」的轉變。



  06、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形勢下,阿里全球化如何應對


  俞思瑛表示目前複雜動蕩的全球背景的確帶來新的挑戰,但阿里對貿易全球化和國內內需推動保持長期樂觀的態度。她隨後補充道,目前我國數位化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更易招來其他國家面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擔憂。我們應保持充分的理解、尊重、慎重。對此應該用戰略性的眼光面向全球化,將製造和消費作為發展的兩大抓手,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市場經濟相對均衡的發展。



  07、跨境數字貿易問題


  丁玲玲同志開篇介紹了綜試辦最近對於跨境B2B的成功推廣,其成功經驗也在全國得以推廣。侍孝祥同志隨後談到跨境數字貿易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及注意事項。他同時表示目前大部分涉外仲裁都約定在香港、新加坡,未來杭州應打造更加共享共治的糾紛化解機制,促進外國商事主體接受中國仲裁委的仲裁,因此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發展。


相關焦點

  • 「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2020法律科技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學者討論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與發展之道。
  • 近期學術會議/報告匯總:北大法學院線上講座、第二十四屆臺灣科技法律研討會等
    1.府城法學論壇-醫療瑕疵責任成立因果關係證明之研究 主講人: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 劉明生副教授 與談人
  • 加速法律科技創新腳步 為助力法治中國建設砥礪前行2020法律科技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學者討論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與發展之道。
  • 法律科技大會成功舉辦
    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舉辦。會議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採取「線下+線上直播」的形式,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方面,探討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與發展之道。
  • 西北政法大學領導蒞臨律鴿子科技網際網路+法律・研討會
    2020年8月19日,律鴿子「律鴿子科技網際網路+法律・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圍繞著網際網路+法律、5G人工智慧等熱點進行主題分享。餘主任簡單概述今日研討會相關內容:網際網路+法律、律所公司化運營、學術人才等話題,內容簡言意賅。
  • 法律行業「新十年」——法律科技的前世今生
    比如,大成律師事務所將上線的全球法律服務網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開啟了「超級智能的一體化運營管理」時代。在法律檢索上,天眼查、威科先行、法天使等法律工具的出現讓律師能夠毫不費勁的的得到公司信息、法律法規和合同模版,極大地減輕了工作負擔。 3. 「新十年」的法律服務+科技 舊十年法律與科技的融合程度已然令人驚嘆,但這還遠遠不夠。
  • 科技發展與法律服務
    法律與科技的結合,需要律師執業的經驗、各項技術的支持,法律與科技如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我們需要聽聽法律科技公司的詮釋與實踐。下面有請理脈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塗能謀先生上臺演講,他的題目是,「從中國現代化視角看世界法律科技與法律服務創新」,大家歡迎!
  • 為什麼300多家歐洲法律科技公司雲集歐洲法律科技年會?
    會議前,大會方將邀請來自歐洲乃至全球各地的法律科技公司、律所和政府機構人員前往參加。2017,法律先生將與國內的法律科技、律師精英們相約,前往歐洲布魯塞爾,與來自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法律科技公司、律所的專家和精英們,一起了解法律世界的最新動向,一起坐而論道,共迎這場法律盛會!
  • 程素華董事長參加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
    2020年9月15,浙江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暨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杭州省人民大會堂國際交流中心隆重召開。協會匯聚大量擅長在風險防控、上市併購、智慧財產權、產品質量、外商投資、海商事、勞動爭議、債務糾紛、合同糾紛等領域的專業法律人士,聘請一批對浙江省經濟、社會、法律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協會作為大平臺、大知識庫、大資源庫的優勢,為會員單位提供服務。
  • 復旦IT、法律同學會跨界舉辦「科技改變世界 法律守正出新」高峰論壇暨2020年會
    11月22日下午,「科技改變世界 法律守正出新」高峰論壇暨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IT同學會、法律界同學會2020年會在上海宏安瑞士酒店召開。
  • 隱私計算技術法律合規研討會在中國信通院召開
    2020年11月27日下午,隱私計算技術法律合規研討會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但我國法律尚未對隱私計算等技術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做出明確規定,致使企業在技術產品設計、業務流程設計方面急需規範的指引。本次研討會旨在溝通技術界與法律界,為隱私計算技術和產業合法合規推進提供指導。
  • 哥本哈根大學聯合法律科技公司成立法律技術學院|周法律科技簡報
    這裡是LEGALTECH FM,每周和您分享近期全球法律科技簡訊。本期導讀律師事務所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帶來的信息建設優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建設網站以及搭建綜合管理平臺等途徑,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從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與質量。
  • 加速法律科技創新腳步 為助力法治中國建設砥礪前行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
  • 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獲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批准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為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本次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遴選面向全國各高校人權研究機構,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經過嚴格的專家審核和現場答辯,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獲批。
  • 億律科技:用戶增長近200萬!推動發展「讓法律溫暖起來」的事業丨新興法律服務業訪談錄(17)
    2020年12月1日至12月29日,律新社聯合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推出中國新興法律服務業創業企業和創業者調研訪談錄。在參與調研的新興法律服務企業裡,億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律科技」)是一家創新型現代法律科技企業,成立六年以來,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向而行,已成為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的領軍企業。
  • 同濟大學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14日,由同濟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上海基地、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聯合主辦的同濟大學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在線舉行的形式,主題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團等單位,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以及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3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的線上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人在線旁聽。
  • 關於舉辦2020年科技法律專題宣講活動的通知
    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為增強科技社團國際交流法律風險應對能力,助力世界一流學會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更好地維護科技社團及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學會服務中心將於2020年9月17日舉辦2020年科技法律專題宣講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承辦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 華宇軟體,法律科技的創新實踐者和生態構建者
    文:科技商業 於洪濤 這是華宇軟體第二次舉辦法律科技大會。一年前,華宇軟體第一次搭起了法律科技的舞臺,以「共啟法律科技新篇章」為主題,開始了法律科技生態的建設。華宇軟體所倡導的法律科技生態,覆蓋行業實踐、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律服務等多個領域,包括IT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等產學研用各界,希望以此構建起一個一體化的法律服務平臺,成為連接全領域、全場景的法律科技網絡,成為支持新時代法律服務的基礎設施。法律科技大會的參會人員構成,也是上述生態建設的成果體現。
  • 東風科技: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法律...
    東風科技: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法律意見書 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9:05:47&nbsp中財網 原標題:東風科技: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法律意見書
  • 科技賦能法律 律桐科技亮相第三屆上海人工智慧大會獲「法律科技最...
    (圖片來源:第三屆上海人工智慧大會)  上海律桐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榮膺「法律科技最具創新應用獎」,公司創始人黃開軍律師受邀進行「AI新玩法:人工智慧+法律服務」的專題演講並接受氫雲資訊、張江頭條等媒體專訪。  本屆大會由上海市計算機學會指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主辦,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聯合主辦,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