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初中、高中的學生在面對語文的時候,總會有這麼一個共同的吐槽點:
「希望這次運氣好,讓我的語文及格吧……」「天吶!我語文這次又不及格……」
不錯,語文總是不及格,這是讓無數學生們最為鬱悶的事情了。明明語文大家都是從小學到大的,而且,在小學的時候,語文還能輕輕鬆鬆就及格甚至是拿到不錯的高分。可是,一旦到了初中、高中之後,語文成績總是直線下降到及格線的邊緣。
並且相信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一個痛到心靈深處感觸——就是哪怕上課認認真真地聽語文老師講課,同時,也認認真真地完成了語文作業,可是,語文分數就好像是一個瓶頸,無論怎麼也上不去。
然而,有差就有好,事事都總會有那麼一些優秀的人,當你的語文成績在及格線徘徊的時候,有些人的語文成績卻已是120、130分以上的水平了。
那麼,在同一個年齡、同一個班級,為什麼大家的語文成績差距這麼大呢?仔細想想,那些語文分數高的學生,其實他們大多都是有著自己學習語文的小妙招,而且大同小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01總有一個本子是拿來摘抄句子,總有一些時間是拿來看看所抄的句子
摘抄好詞好句,相信這是每一個學生最不陌生的事情了。因為語文老師有時候布置語文作業,就是讓學生們閱讀書籍刊物,摘抄好詞好句。
然而,這裡所要說的摘抄好詞好句並不是應付作業的好詞好句,而是學生自己閱讀文章或者書籍的時候,根據自己寫作文的喜好,摘抄下自己喜歡的、覺得自己可以運用到作文裡面的句子。
當然了,僅僅只是摘抄了句子是不夠的,還需要多多少少的抽出一點兒時間來看看自己所抄的句子。而且,這些所抄的句子因為是按照自己的好惡摘抄的,所以當你再一次翻看的時候,是會充滿興趣的看,並不會感到排斥。
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選擇性地背幾句,這樣,當在考試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好的寫作靈感湧現,甚至越寫越來勁。
02總會多看語文題目的「標準答案」,整理並且形成自己的答案
語文試卷的閱讀題和詩詞鑑賞題,這兩道題目說好拿分是因為只要你寫了,並且多少「看得過去」的話,閱卷老師都會給你一點分的。然而,這兩題卻也因此而是學生最容易「丟分」、「拉分」的,因為你並不容易拿得到滿分。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
有一些語文分數高的學生幾乎都會這樣做——在平時做語文練習題目的時候,總會看看「標準答案」,然後再拿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做對比,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最後,根據自己的需要整理、提煉出一個「固定」的答題模板,並且把它記下來。
當這樣整理歸納的多了的時候,腦海中自然就會形成一定的「答案」,時間長了,分數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提高了。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