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語文老師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是從習慣和興趣上入手,希望能在小學階段把閱讀習慣和興趣培養起來。家長理解的閱讀重要性,是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於是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小學生被安排了各種閱讀物。老師的推薦書目,家長去搜集的專家推薦書目,照著書目一買十幾本書,不管孩子情願不情願,反正你必須看,每天30分鐘的閱讀時間,家長也陪著一起看。當閱讀變成一項任務後,就很難提高語文成績了。
閱讀重要,但是怎麼閱讀、閱讀什麼內容更重要。我們語文老師都很喜歡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因為老先生的文字用詞準確、語言精練,同時還不乏生活情趣。善於觀察生活和記錄生活,所以老師們經常會給同學們推薦此類質樸的生活文學作品。可是,孩子們花了時間學習閱讀,總要在這件事上得到一些學習自信。
那麼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語文成績了,能夠把老師和家長對閱讀的目標結合起來,就需要我們選擇優質的課外書,最好是配套語文課本學習的閱讀物。這才能夠幫助同學們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拓展知識量,做好閱讀延伸。小島老師想推薦一些配合語文課本的閱讀物,請同學和家長做好筆記吧。
1、 怎樣才能做好銜接課本的閱讀物挑選
語文老師在推薦書目的時候,會根據教學大綱把推薦讀物和課文教學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如何銜接好課本和課外閱讀物,在挑選書籍上,我們要結合課文中的作者、學習目標來選擇。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選取,都是名家經典的文學作品。比如:老舍、魯迅、葉聖陶、高洪波、冰心等作家,這些文學巨匠,也並不是他們左右的作品都適合小學生來閱讀,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按照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來進行篩選了。比如從內容的難易度、題材、作者的情感體會等方面,這是需要分階段的。
在低年級階段,孩子們更喜歡閱讀插畫形式的文學作品。最好是還能帶有注音,方便同學們積累生字詞,到了中高年級,我們除了要了解故事,還要理解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跟作者學習寫作方法和情感表達等等。那麼在選擇閱讀物的時候,就要增加學生的閱讀親切感。選擇這名作者同類文學作品中,和課文的內容最相近的作品,這才是做好了課外讀物和課本課文的銜接。
2、 有哪些書是配合教材可以讀的
從一年級語文課本下冊來看,以部編版教材為例,課文《四個太陽》、《樹和喜鵲》,都是讓我們的學生感知四季和自然,那麼類似的書有很多,哪些才是配合教材的呢?那我們就要來找一找金波先生和夏輦生先生的作品中,哪些是這類內容的同類作品。小島老師幫大家選好了,可直接點擊查看,如下:
一年級推薦閱讀:
二年級推薦閱讀:
三年級推薦閱讀:
3、 家長的購買方式,先試讀再批量
有的家長看到書目推薦,不管好壞,全部都買來給孩子讀。實際上我們每個小學生都有他自己的閱讀興趣,對於搭配課本閱讀的書籍也一樣,有的孩子不喜歡自然類的內容,強迫他讀書對學習語文也沒有幫助。有的同學喜歡看童話故事類的內容,覺得很有趣,比如魯冰的《蜘蛛開店》,同類的書有很多,那麼我們家長和老師可以從搭配課文的角度來幫孩子選擇,結合學習又能提高興趣的書籍,才是最好的閱讀內容。
閱讀是幫助語文學習的,這是沒錯。但是如果我們把閱讀作為強制學習任務,進行攤派那麼就無法達成培養閱讀興趣,建立文學鑑賞能力的學習目的了。家長在選書的時候,更不能盲目,也不能著急,一到放假都給孩子安排閱讀計劃。而是要先問問我們的學生,你想看什麼書?關於閱讀的問題,大家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