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的家長把語文成績優異的表現常歸結為孩子喜歡看書,只要家有小書呆子,父母就對孩子的學習非常放心。孩子周末也不出去玩,只在家裡看書,多好的孩子。有的孩子一到周末,寫完作業就撒了歡地往樓下跑,看書是什麼?不知道,不願意看書,就願意看電視和玩手機。閱讀,也在語文老師的反覆強調下,成為衡量語文成績的重要砝碼。家裡有沒有書房,有多少藏書甚至成為了不少重點中小學入學申請的指標。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也會為孩子投入閱讀。打造閱讀屋、購買書架、放置圖書。甚至允許孩子擁有零花錢自己去買書,家長更會去搜集教育專家、知名語文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照著刷單來買書。親朋好友也會給家裡有小學生的親戚送書。走親訪友也不送紅包了,改送閱讀物。適合小學生的讀書會、分享會、閱讀沙龍等等活動,隨便一個周末,補習機構裡都人滿為患。閱讀從私人學習行為變成了一個全民活動,你不愛看書,就是不愛學習。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不少同學是真的喜歡看書,能讓小學生養成自律且保持閱讀習慣,大部分是由孩子的性格決定的。比較內向的小學生,喜歡看書,因為他們能安靜下來,提高專注度。所以喜歡閱讀也並不是非要和與語文成績來掛鈎,閱讀當然是能夠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拓展知識積累。但在每個年級段,都看什麼書?是不是家長買的書都適合小學生看?是需要我們教育者反思的,帶過一位五年級的學生,他很喜歡看書,是班上的閱讀大王,平時還經常給同學分享,可是語文成績一般。我和家長經過一番思考和探查,終於在一次家訪中,發現了原因。
1、 那些拿過獎的兒童文學真的都好嗎
新的學期,作為班主任,我到這位「小書迷」的家裡家訪。看得出來,父母是很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家裡的書比較多,還有專門的書房。家長和我聊起關於孩子的閱讀時,非常的自信。對於選擇的書,家長有一個獨門絕技:只選獲獎圖書。各種兒童書籍全部都根據國內外獎項評選進行選購,獲了獎的書總不會太差吧。看到書架上琳琅滿目的獲獎童書,我覺得有必要和父母聊一聊。
很多出版社會以圖書在國際上獲了獎為噱頭進行售賣,引進國內外童書作品,也以獲獎為標準,但其實很多獎項搜不到,怎麼評選的作為讀者也不知道。獎項這種東西,認為操作的可能性很乏。在國外獲了獎的圖書就一定好嗎?其實你如果認真讀了,也就那回事,因為我們有語言文化的差異,我們給孩子看到的往往是翻譯過來的譯品,也是考驗翻譯的功力。家長們一味信任所謂的獲獎圖書,卻從沒去考證,導致孩子閱讀的品質也不高。
2、 家長該如何幫助小學生選書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小學生選書呢?從哪些渠道上去選購呢?這確實是需要家校聯合去選擇的,當代家長都受過比較高的文化教育,自認為有一套選書的標準。殊不知,選來的圖書往往不適合孩子閱讀。或者培養不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反而會激發她們對閱讀的牴觸。最好的書,就是讓孩子們自己去看一看,挑一挑。有的家長說,那我必須對孩子的閱讀物有嚴格的篩選,那麼就請家長對為孩子選購的書,也認真讀一讀、挑一挑。很多家長不讀,盲目相信所謂的獲獎噱頭,其實選來的圖書作品對孩子的語文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
作為語文老師,我也比較注重日常和學生們分享圖書,定期在班上舉行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們直接去閱讀好的文學作品。也希望家長們不要盲目去相信所謂的獲獎作品,在給孩子買書的時候,多讀一讀,看一看。關於如何為孩子選擇閱讀物,家長都有什麼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