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者:囤貨反被「割韭菜」,利潤空間「縮水」一單賺10元

2021-01-13 搜狐財經

海外代購者:囤貨反被「割韭菜」,利潤空間「縮水」一單僅賺10元

【搜狐財經年終策劃】我的2020

2020即將過去,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被不少人稱為「糟糕」的一年。

「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年裡,中國由於率先控制疫情,經濟逐漸復甦,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搜狐財經將目光聚焦各行各業最普通的個體,講述他們的2020故事,希望通過每個個體的故事,拼接出最真實的經濟世界。

今天推出專題第七期,體悟多重衝擊下海淘代購者的跌宕2020。

你預想中的2020是什麼樣子?

「預想中,2020年應該是規模更上一層樓的一年,想在國內招幾個代理擴大客戶規模,希望業務量能在2019年的基礎上再提一提。」

現在呢?

「年中業務幾乎完全停滯了4、5個月。和去年相比,即便是現在,流水也整體打了對摺,少了一半還多。」

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的節奏,一時間,封城、停運、街道蕭條、店鋪歇業……在此背景下,以旅遊和留學產業為主要動力源的代購業,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現在已經不是能夠靠做代購發財的年代了」

「想要換一種生活方式」,2017年,丹陽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飛機,開啟了留學生涯。

一開始丹陽只是幫家人、朋友代購一些澳洲的小玩意兒,後來在朋友的推動和鼓勵下,才逐漸發展成了副業。

如今,丹陽擁有自己的代購群,通過客戶們的口碑營銷,群成員已近300人,月流水十數萬。

在澳洲的商品中,最受國人歡迎的無非奶粉和保健品了。

每天十點,丹陽會從位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家中出發前往附近的商業街,那裡有著許多家大型超市和藥店,也是丹陽最主要的採購地。

採購後,丹陽會將商品統一打包成箱寄回國內的家中,之後由母親幫忙寄往國內各地。

丹陽說,2019年是她做代購以來收入最好的一年,每月流水超過20萬,月平均淨收入達2萬人民幣,「但今年非常不好,過年的時候,突然一下,完全停滯了」 。

受疫情影響,丹陽的代購生意停滯了近5個月,直到6、7月,國內和澳洲的疫情都相對穩定後,她才逐漸恢復營業。但採購頻次降為1-2周才去一次,每次購買一大批,7、8月後,才恢復到原來每日一買的模式。

國際運輸放緩對代購生意的影響也很大。丹陽說,商品從澳洲寄往國內,正常來講,物流周期在1-2周,但現在最快也要3周才能到。而在疫情最為嚴重的階段,直飛航班中斷,國際航班通航情況瞬息萬變,丹陽甚至遇到過一箱商品輾轉各國曆時三個月才得已抵達國內的情況。

疫情、物流等諸多因素對代購行業的影響很直觀地體現在了收入上。

丹陽透露,現在她每月流水大概在11-12萬,平均利潤在1萬人民幣左右,且極不穩定,「和去年同期相比,現在流水打了對摺,少了一半還多」。

月入一萬,聽起來足夠高,但在澳大利亞這個高收入高物價國家,1萬元人民幣僅夠丹陽支付每月房租費用,不含水、電、網絡。

丹陽和朋友們在塔斯馬尼亞合租了一個三室一廳的房子,房租每周500澳元,折合每月房租9900元人民幣;另有網費折合每月500元,水電按季度繳納。

「現在已經不是能夠靠做代購發財的年代了」,丹陽感嘆道。

有人黯然離場,有人伺「機」啟航

在澳大利亞,購買奶粉是有限額的。在藥房,一人一次性最多可以購買四罐奶粉,超市則更為嚴格,一次購買最多只售兩罐。

「很多留學生都在國內出不來,導致代購少了很多。去年人最多、代購最誇張的時候,超市會有營業員專門盯著買奶粉的人,防止有人買完兩罐後又重新排隊繼續買。」丹陽說。

據統計數據,疫情前,澳大利亞約有15萬人從事代購行業,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遊客和留學生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

2019年,澳大利亞代購行業價值已超過25億澳元(約118億元人民幣)。同時,得益於代購行業的火熱需求,澳大利亞有近1000家的實體專賣店開放了代購業務。

然而,受疫情、山火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以來,赴澳遊客、留學生數量急劇減少,澳大利亞的代購行業也隨之進入「寒冬」,目前已有約30%的代購專賣店宣布暫時或永久關閉。同時,澳洲最大的代購物流公司藍天物流,也已在今年5月宣布破產。

但正所謂「有危便有機」,有人離開,自然便有人逆勢入行,陳然便是其中之一。

陳然的代購生涯始於今年8月,雖然也是兼職代購,但不同於丹陽的「獨立買賣」模式,陳然只負責「賣」,業務模式類似於代購代理。

陳然家中在韓國做旅行社生意多年,但其主營業務並非帶團旅遊,而是承接國內旅行團及個人的消費服務。

在韓經營多年,陳然家中積累下了許多韓國免稅店和連鎖商場的資源,因而往往能夠拿到比商場活動更低的折扣。

也因此,「許多大代購都和我們家有合作關係,他們用我們的帳戶採購,一來我們的黑卡擁有最低的折扣,二來還有店鋪返點」。

但「疫情也使得代購們親自來國外採購變得艱難」,陳然家中的生意受到了很大衝擊,「自救式轉行」迫在眉睫。

結合自家在韓多年的經營優勢,陳然家將目標瞄準了代購們的上遊市場——國外採購端——為不便出國的廣大「韓代們」提供商品,降低成本。

同時,陳然家還在深圳建立了貨物倉庫並組建了專業的國內代理團隊,陳然便也由此入行。

雖然具體盈利情況陳然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轉型是成功的,目前陳然家的業務已逐步走出韓國,「現在和日本、歐洲的一些公司都達成了合作,全平臺在售商品種類已經突破400了」。

「一單平均只賺10塊錢」

「今年代購行業的慘澹,疫情影響佔七成,另外三成是國內電商和直播的影響。雙11的時候,國內直播間賣的保健品,價格比澳洲藥房還要便宜」,丹陽嘆息道。

2019年時,申萬宏源證券便已對全球19個大牌的52款明星產品的專櫃價、免稅店價格以及天貓雙11預售價三種價格進行對比分析。其數據表明,最為大眾流行的52款化妝品中,有37款的天貓雙11預售價不但比專櫃便宜,更是便宜過免稅店。

需求永不滅,促銷永不眠。在商家活動、電商平臺補貼滿減、直播間主播獨家福利的層層優惠加持下,近年來,電商平臺的大牌商品價格連年走低,銷量也自然水漲船高。

而與此同時,代購群體面臨的卻是潛在客戶群體的縮小和利潤空間的一再降低。

除了國內電商的競爭,在化妝品行業,陳然認為,「壓死」代購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品牌專櫃和免稅店的大幅降價。

由於疫情期間線下門店人煙稀少和民航近乎停滯等因素,各大品牌專櫃和機場免稅店紛紛「出招兒」以求「自救」,開放線上平臺、開放線下直郵,甚至啟動「跳樓式降價」。

中免集團免稅店裡,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品牌曾打出了3件及以上6折的優惠,150ml的海藍之謎修護精萃液價格更是低至513元每瓶(官網價830元/瓶)。不過很快,上海浦東機場日上免稅店的促銷活動,就因價格過低影響了國內專櫃的銷售而被投訴取消。

對此,積極響應疫情前期「囤貨潮」的代購小七也怨聲載道,「年初,雅詩蘭黛小棕瓶100ml賣720元,我囤了十幾瓶,結果免稅店活動一來,不賺錢也就算了,每瓶還倒賠120,就像被免稅店割了韭菜」。

陳然也表示,「之前日上(免稅店)搞活動的時候,小程序崩了整整一天。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跳過了代購這個步驟,通過線上直接和免稅店建立聯繫了,代購的日子更難過了」。

內外重重壓力之下,代購的利潤空間業被壓縮得越來越小,「現在一單平均就只能賺10塊左右了」,陳然無奈道。

「如果疫情反彈的不是很嚴重,國內的經濟能再景氣些,明年應該還是會繼續做這個行業的。但現在代購確實越來越不好做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未來還持續這種很難很難的模式,也許會放棄吧」 ,面對未來,丹陽這樣展望。

(文中丹陽、陳然、小七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海外代購靠什麼賺錢?正品代購者拼不過高仿品代購者
    如一個正品售價2w的包包,高仿包根據等級不同拿貨價也不同:通過上表可知,一個售價2w的名牌包,代購者實際進貨價最高也才2000元,再以約1w元價格假裝是正品出售給消費者,其利潤佔比80%,高仿品代購者花正品十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與正品同款同質甚至質量更好的包。
  • 海外代購按下暫停鍵:有單也沒法接,轉戰二手奢侈品市場
    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決定關停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場所。這讓奢侈品代購們陷入困局,即使有訂單,也沒法接。 常年穿梭在海外各大奢侈品店、商場的代購者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著巨變。 更讓王珂不安的是,商場何時重啟已成未知數,是不是要漫無目的地等待下去?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隨著海外產品國內走俏,大量的微商、代理、代購奔赴而至,利益誘惑以及低門檻之下,有的代購商帶著低價買進的假貨去國外轉一圈便可提高價格,成本極低的產品經過快遞單號、海外購物單的包裝身價立即上漲……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其中真相往往讓人瞠目結舌。
  • 衛生紙進貨價8元,亞馬遜售價168元,20倍利潤的生意真的賺錢嗎?
    大家好,最近國外疫情爆發,最近很多人都想在亞馬遜上賣口罩的確賺了不少,但是今天我們不講口罩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買衛生紙是不是很賺錢?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做亞馬遜的這一款既不是醫療的,有比較常見的產品,也可以正常發貨而且價格利潤基本上20倍以上,為什麼不賺錢呢?一些小賣家上了後有可能賠錢呢?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即便跨境電商的崛起擠壓了個人海外代購的生存空間,但她覺得只要夠努力,還是可以賺點錢。《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這一規模將會達到12.7萬億。海外代購群體中選擇堅持的不僅僅是於麗。
  • 留學生海外代購忙 運氣好一趟賺1月生活費
    一刷屏,滿滿的都是朋友們秀的海外商品圖片:澳大利亞的UGG反季節囤貨、《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女神全智賢背的YSL包包、臺灣無螢光劑的衛生巾品牌、茱莉蔻的玫瑰水開始打折了…… 小王說,這些做代購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高中或大學本科的同學,他們都去了國外留學,一邊上學一邊就做起了代購。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朋友圈哪個朋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小王用最近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 沒有囤貨的代購,貨源地從海外轉到莆田
    有囤貨的代購還靠著「吃老本」得點利潤,但大多數代購在無奈之下,先後奔赴海南免稅店,甚至到莆田,開拓出正品代購以外的「新市場」。劉玉奔向海南的初衷有二,一是補齊客戶此前的預訂貨品,二是儘量多囤貨,「畢竟當時也不清楚國際航班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不過,海南很快發布官方聲明:有牟利為目的為他人購買免稅商品或將所購免稅品在國內市場再次銷售的,購買免稅品時提供虛假身份證的,三年內不得享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並可依照有關規定納入徵信系統,10日起開始執行。
  • 夢幻西遊手遊零元檔賺金幣攻略之單號篇
    單號又不氪金,想要玩好一個號,思路不多:一是靠時間堆積持之以恆,二是靠人品爆發一夜暴富,三是靠低買高賣賺取利潤,四是靠人際關係抱緊大腿。 一:時間堆積持之以恆。 每天的日常任務做滿,活力用光賺金幣,俠義刷滿(兌換強化石),多帶徒弟賺積分(換強化石),妖王刷滿(運氣好給金剛定魂),自己帶隊(隊長積分兌換道具),每日的活動刷滿(給道具),等等,總之能刷的任務都刷了,持續堅持下去,這樣就能彌補和大部分氪金玩家之間的差距了。
  • 華人代購者講述酸甜苦辣 政策調整帶來轉型陣痛
    「剛開始是偶然的機會有中國朋友讓幫忙在法國買奢侈品,我發現其中的利潤空間還挺大,就當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了起來。那時還在上學,就每周末出去逛街掃貨。」樂樂說。  畢業後,樂樂搬來英國定居、結婚、生子,由於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再加上之前積累的經驗、客戶群,還有更可觀的收入吸引,這就變成了她的主業。隨著新媒體崛起,樂樂的個人微信成了她的主要交易平臺,在朋友圈她曬娃、曬貨、曬生活。
  • 滾動- 代購越來越難做代購者準備放棄
    但是直接在海外網站購物、找轉運公司郵寄的「海淘族」只是少數,很多人受制於英語水平或是怕麻煩,都不願意通過如此曲折的方式買東西,但他們仍有購買進口貨的強烈消費需求,於是催生了龐大的代購群體。網際網路代購這些代購族們有時候也稱自己為職業買手,利用自己曾經留學海外的經驗或者海外關係,成為了進口商品得以進入國內的一個渠道。
  • 路邊大排檔素菜利潤高:僅賣涼菜一晚賺2000元
    成本與利潤怎樣呢?昨天,記者進行了探訪。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以小小的麻辣燙為例,一串土豆成本2毛,賣1塊,利潤竟然在400%左右;南京有人用去年夏天開小燒烤店賺的錢,竟然買了一輛價值20萬元的私家車!
  • 關於淘寶海外單一些問題解答
    1.什麼是淘寶海外單?淘寶海外單依然是在淘寶平臺上做,通過轉換海外標題,快速鎖定東南亞,香港,臺灣,菲律賓,俄羅斯等一些老外群體或者是在國內的老外群體。2.好做嗎,新手可以操作嗎?淘寶海外單也是店淘的一種玩法,店淘也稱無貨源店鋪,做過店淘的都知道,店淘不需要貨源,不用推廣,不用自己聯繫物流,也就沒有壓貨,囤貨的風險,沒有進貨,發貨的繁瑣等,新手完全是可以操作的。3.海外訂單是怎麼發貨的?
  • 利潤被擠壓 龍頭企業...
    據塗多多消息,此前四川攀枝花、雲南等鈦精礦主產區礦企集體上調出廠價50-100元/噸,其中46品位10礦價格漲至1625元/噸,較去年同期漲超30%,創出2017年11月初以來近三年新高。  本周,鈦精礦市場價格基本持穩,中小廠家46品位10鈦礦主流報價達到1830-1850元/噸。市場價格高位運轉,鈦白成本壓力大,採購也有所謹慎。
  • 中國海外發展:利潤王成色不足
    近兩年,中國海外發展籤約規模開始提速,2020年前11個月拿地近乎追平榜首龍頭企業,三條紅線下中國海外發展較高槓槓的對手多了不少騰挪空間,但房企依靠借債帶動規模增長正在漸行漸遠。  注水的利潤  中國海外發展日前公告,公司計劃以18.72港元/股向1131人合計授出2.86億股期權。
  • 投資2000元搞鋰電池組裝,一天可做10-15組,每組賺300-500
    這個項目投入不大,不需要囤貨,前期也不需要投資大型設備,2000元就可以起步了,操作也非常簡單,只要一兩個人外加30平方的閒置房屋就可以,一天可以加工10-15組,純利可達四千元以上。今天我就帶大家到我們當地的一個鋰電池訂製組裝店了解一下,看他是如何運作這個項目的。市場情況。
  • 羽絨服漲價 廠家卻喊利潤縮水
    另一方面,我市一些中小羽絨服生產企業,為了保證客源,不敢大幅提高羽絨服出廠價,導致利潤縮水。價格:羽絨服普漲一兩成「進貨價都漲了,零售價自然跟著上調。」位於解放碑商圈的一家時尚服飾店經理陳素告訴記者,她店內主打銷售中高檔羽絨服,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羽絨服的售價提高了10%~20%。「即使是跟去年同一款式的,目前售價已經漲至900~1000元。」陳素透露。
  • 紙業漲價潮調查:中遊紙板廠囤貨提價 下遊紙箱廠利潤被擠壓
    寧波一紙板廠車間。資料圖2017年9月13日下午12點10分,從事紙箱生產的白浩提著27萬元現金去江蘇南通一家紙板廠預定紙板。今年8月份之前,像他這樣的紙箱生廠商去紙板廠訂貨基本可以不用現金,可以每月定時結帳,訂單不用排隊而且能保證及時到貨。8月份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
  • 一千元的提貨券只換回一條鰻魚 海鮮禮券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2009年,這位老闆以每張券318元的價格,將面值398元的海鮮券賣給了這家公司的採購員。到了2010年,海鮮採購成本上漲,為了保證貨品質量,同樣是面值398元的海鮮券,這位老闆把給對方的報價漲到了358元。  實際付款的差額從80元縮水到了40元,採購員不滿意了。但是海鮮券的面值已經印好,對方採購金額也一早作好計劃,於是他建議水產老闆,把海鮮大禮盒的內容減去一些。
  • 一個韓國代購者的浦東機場慌亂時刻
    時間戳是2018年6月10日,18時58分。她沒預料微信裡見多了的處罰會這麼快發生在自己身上。受罰、出關、拼車回家,她和丈夫一路無言,到家就大哭一個多小時。她壓著嗓音短促地對我們說,一趟也賺不回這些錢,白跑還倒貼,然後又那麼蠢的被罰。也許是為了去晦氣,這批貨王靜做了打折促銷,儘快回籠資金。
  • 灰色生意:奶粉桶回收能賺幾十倍利潤(附其他高利潤項目)
    灰色生意:奶粉桶回收能賺幾十倍利潤(附其他高利潤項目) 大眾投資指南/創業第一步網2017-05-03 15:56:18 閱讀(10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