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總統盧武鉉事件看韓國政治轉型,陣痛和壓力都無法承受

2020-12-16 珂夢看世界

2009年5月23日清晨,當陽光穿透雲層照射到韓 國慶尚南道金海市的峰下村時,樹欲靜而風不止,盧武鉉剛卸任韓國總統不到兩年,由於諸多原因,最終選擇了以跳崖的極端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結束了跌宕起伏、命運多舛的一生。盧武鉉選擇自殺,無疑是其一向以「清廉先生」自居,卻又無法擺脫歷任總統所陷入的「貪腐」怪圈,其所帶來的沉重的道德和社會壓力最終成為壓倒他命運的最後一棵稻草。

毫無疑問,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盧武鉉之死,背後肯定隱藏著更為複雜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是韓國政治發展和民主鞏固過程中,所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價,這也是韓國的「財閥政治」背後博弈的結果,更是所謂的「青瓦臺魔咒」怪圈。

1987年6月29日,韓國在美國的扶植下,實現「漢江奇蹟」後,大韓民國政治面臨轉型之時,盧泰愚發表了當年轟動韓國政壇的「八點民主化宣言」後,也因此拉開了大韓民國從樸正熙的集權統治,向民主政治轉型的歷史序幕。

韓國紊亂的政治生態,有序的經濟發展

然而,韓國的政治生態的發展局面,卻呈現紊亂和有序同在的發展規律,紊亂指的是他們的政治,而有序則是他們的經濟。作為典型的東方國家,加之戰後所處的特殊國際環境(國內政治被美國主導),韓國政治在由權威主義轉向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呈現出了鮮明的本國特色。具體來說,韓國政治轉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韓國政治體制是冷戰的產物,具有排他性

其一,就政治轉型的方式來說,韓國特殊的政治生態環境,決定了它的政治轉型不是基於階級分化的階級鬥爭,而是事實上的保守勢力內部的民主勢力與反民主勢力的殊死爭奪。韓國光復後所建立的政治體制,無疑是冷戰的產物。

歷史上,國際社會兩大陣營長期冷戰的結果,反映到曾經處於冷戰前沿的韓國國內政治中,就是「反·共」理念的常態化和意識思想形態嚴重的排他性;保守意識形態的壟斷化,決定了只有特定性質的政黨,才能夠創建並生存下來,這就使得一方面,左翼及革新政黨的生存空間,被逐漸壓縮殆盡,從而堵塞了韓國政治走向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韓國朝野的壟斷政治生活

另一方面,持保守立場的朝野政黨對政治生活的壟斷;由於進行有限合作的障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克服,因此,一旦民主勢力的發展達到了權威政權所能承受的極限,那麼,在韓國執政黨內部的改革派,勢必會與在野黨對民主化問題,進行談判,而這種談判的妥協度和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韓國反獨裁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無法遏制的情況下,權威政權內部的改革派,便不得不向民主勢力做出全面的妥協,而韓國的政治轉型,也就此出現了實質性的進展。

除了是否認同民主政治之外,並無其他重要的政策主張和意識形態差異的韓國朝野政黨,一旦在向民主政治轉型的問題上取得共識,那麼朝野之間通過協商合作的和平手段,完成政治轉型的目標和任務也就是不難理解和預期的了。

不過,韓國政治轉型的這種相對和平的轉型方式,在保證政治轉型可以較為順利和穩妥地進行的情況下,也保存了更多的權威主義的遺。更為嚴重的是,保守政黨獨裁所導致的政治空間的封閉化,也使得韓國在實現了程序性民主之後,主張進一步民主化的革新勢力急劇轉變成了少數勢力,這無疑不利於其民主政治繼續深入向前發展。

朝野政黨聯合策略,務實態度推動民主政治轉型

第二,就政治轉型的過程來說,儘管民主勢力在與權威勢力,就韓國政治是否應該民主化的問題上,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期間甚至還一度出現了諸如「光州事件」等可歌可泣的抗爭事件,然而,一旦權力階層決定妥協並宣布放棄權威主義統治,韓國由權威政治向民主政治轉變的過程,無疑是相對順利和穩妥的。

在朝野政黨決定採取相互克制與合作的戰略,來實現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之後,政治精英之間的妥協和談判便 成了民主化進程的核心。韓國社會中關鍵的「政治力量和社會團體的首領們,進行公開或者私底下的接觸或交涉,他們一起找出可以共同接受的方式,即如何實現民主轉型的協定,哪怕這種協定尚不盡如人意。

正是民主勢力所採取的,這種與權威勢力進行聯合與合作的務實態度與策略,才保證韓國紊亂的政治進行穩步的轉型;而在韓國頗具影響力的人物,金泳三、金鐘泌等人甚至還採取了更為極端的方式,即與執政黨合併的方式來謀求上臺執政,以便用合法的手段來推進民主進程。

韓國部分實現民主目標,但轉型效果有待辯證分析

此外,韓國之所以在基本沒有損害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成功實現政治轉型,還與其民主化鬥爭的目標有直接關係。韓國民主化鬥爭的目標,相對來說更為簡單和直接,即只要引進和確立了總統直選制,這種程序性民主,即可宣告政治轉軌的任務基本完成。

因此,韓國向民主化的過渡不是破壞性地、全面地完成,而是穩定地、部分地實現自由民主的目標。隨著韓國政權成功恢復採用直選制,民主政治的發展,也就進入了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的時期,儘管所面臨的挑戰和威脅依然比較艱巨和複雜。

由此可見,從韓國政治轉型的質量來說,由於保守勢力的特權化發展,所導致的政治多元化道路的阻斷,以及民主與權威勢力合作,所不可避免地帶來的權威主義因素,大量遺留在新的民主政權當中,因此,政治轉型的效果還需要客觀辯證地加以分析。

從體制形式上來看,韓國的政治轉型無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產生了相互具有競爭能力的多個政黨,能夠互相嚴密監督、定期的相對公平的選舉、逐漸活躍的立法機關、相對獨立的司法機關、廣泛的政治參與、自由而獨立的新聞媒介等等。但是,韓國又不能被稱為已經是「一個民主社會」,畢竟它目前的民主政治,離成熟的自由民主還相差甚遠,韓國民主的許多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制度化和規範化的水平。

轉型之後的韓國政治,民主道路任重道遠

如果從政治轉型的策略角度,來審視韓國政治轉型的質量,也可以看出,普遍具有保守意識形態的民主勢力,其民主化鬥爭具有明顯的有限鬥爭的色彩,在他們看來「民主化運動的最終目標就是爭取總統直選制,這個目標的實現就完成了民主化」。

民主勢力這種靈活務實、目標有限的鬥爭策略,儘管有利於權威勢力內部的改革派和民主勢力之間的妥協與合作,因此,有利於將原來強大的體制勢力引入新的民主體制,從而開創一種穩定地向民主政治過渡的轉型模式。

然而與威勢力進行合作,以推動和促進民主化目標的儘快實現的轉型策略,必然存在不足取之處。比如,這將導致傳統權威主義勢力,在新體制內的強勢主導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政治轉型質量的下降,其所建立的民主的品質仍需進一步提高等等。

其中,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在政治轉型完成之後,朝野勢力由於缺乏全面推進自由民主的決心和手段,使得韓國所謂的民主政策實行的十分的艱難,甚至受到一些內在外在的幹擾很可能就會付之東流。

結尾

韓國的民主政治轉型的艱難和陣痛,卻得不到任何勢力的強力支持,因為韓國的強大對於背後的大國其實弊大於利,大國只希望韓國能夠做好亞太布局的任務(美國通過控制韓國,還主導東北亞格局,以及牽制俄羅斯和中國),而任務之外的事情,大國不關心,也沒有任何國家會關心。

也因此,韓國所謂的政治轉型,其實問題看似很少,但是卻十分難以解決,因為問題的核心點就是韓國並沒有完全擁有獨立自主權(韓國的戰爭權被美國控制,美國控制的財閥主導韓國政治),韓國想要回獨立自主權也十分簡單,但是他們同樣還得面對獨立自主後,如何面對東北亞各國的挑戰。

單以韓國體量而言,他們是沒有能力面對如此多的地區性大國,例如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正在走向強大之路的中國,世界經濟強國日本,以及地區性軍事強國朝鮮等,也因此,韓國還得繼續依賴背後的大國,所以政治轉型很難,也很難執行。

相關焦點

  • 韓國新總統祖籍在「三八線」以北 與盧武鉉是「金蘭之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5月9日晚23時50分,韓國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在首爾光化門宣布自己取得韓國第19屆總統大選的勝利。英國《金融時報》9日這樣形容文在寅:當被問到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時,他鄭重其事地說是「無趣」。「這位64歲的政壇老手一直以不愛出風頭著稱。
  • 盧武鉉一生奉獻給韓國民主,真正平民律師,卻難逃「青瓦臺魔咒」
    盧武鉉立志做一個真正的平民律師而盧武鉉剛開律師事務所也是衝著賺大錢來,但他想像中的和現實存在很大的差別,一個月賺的還不如人家大事務所一天賺的;盧武鉉看大慘澹的生意感到非常苦惱,後來他開始轉變思路,開始專攻稅務方面的案子,因為他發現許多事務所都對稅務方面的法律案件不太熱衷。
  • 韓國民主進程中的總統命運:一種政治文化的解釋
    此後數十年間,西方民主框架與韓國本土政治文化之間進行了艱難的磨合。歷屆總統的命運如同民主浪潮之上最引人注目的浪花,成為韓國民主政治動蕩的指示器。迄今為止,韓國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作為最高領導人的總統通常命運多舛。總統有忠於職守、守護民主進程的一面,但也暴露出韓國政治文化的一些弱點,如:迷戀權位、熱衷搞政治清算、與商界密切勾連、出生地強烈影響政治理念等。
  • 樸槿惠重審結果公布,歷屆韓國總統為何都無法「善終」?
    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就是美國總統,比美國總統更危險的工作是韓國總統。樸槿惠「幹政案」與「受賄案」重審判決結果公布,最終獲刑20年。比起此前韓國檢方要求的32年刑期,樸槿惠總刑期少了12年。樸槿惠是韓國第一位女總統,2012年當選以後,曾經在整個亞洲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韓國歷任總統下場
    然而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韓國自1948年建國以來,實際上幾乎歷任總統下場都不好,或被彈劾、遭政變、流亡海外;或鋃鐺入獄、遇刺身亡,接下來就讓我為您盤點一下韓國總統的政治生涯及結局。(其中不包括任期一年左右的尹普善和崔圭夏兩人過渡性政府)(一)李承晚:大韓民國首任總統,第一共和國唯一一名總統。曾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總統。1945年歸國,1948年獲選總統。
  • 「李勝利事件」背後,文在寅才是韓國最野的男人
    蝴蝶振翅,會引發一場海嘯,「南韓雞公鴇」李勝利,憑一己之力差一點掘了整個韓國娛樂圈。於是,韓國人怒了,掄起鍵盤湧入青瓦臺官網,幾十萬人表態,要求必須徹查。輿論壓力沖天,加之韓國向來以輸出俊男靚女的娛樂文化為主,如今沾染了這麼多不堪入目的醜聞,政府自然是坐不住了,於是文在寅總統表態,嚴肅對待,絕不姑息。
  • 韓國總統職業高危是因為青瓦颱風水不好嗎?
    在韓國,有一個人,如果讀到了這個段子,很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露出會心的微笑,他就是政治老人李會昌。李會昌作為韓國大國家黨的創始人,三次參選總統,分別輸給了金大中、盧武鉉和李明博,屢敗屢戰,屢戰屢敗,被稱為「萬年陪跑者」。如今,看著昔日對手一個接一個無法實現政治人生軟著陸,相信他內心的遺憾會得到些許寬慰。
  • (人文歷史)歷史事件:韓國「5.18光州事件」
    韓國爭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權,大大推進了民主化進程,為"518"正名迎來了曙光。這時,反對黨的改憲運動如火如荼,特別是1987年6月,百萬人走上漢城街頭要求改憲。軍隊已經無法再壓制民主運動。韓國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也為了改變世人對自己的政治形象,被迫接受憲改方案,採用總統直接選舉制,獨裁統治在韓國終結。全鬥煥下臺後,緊接著,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國會重提。
  • 以韓國總統為原型的電影,揭露了首爾市長之死的秘密……
    然而,這位最有潛力的下屆韓國總統候選人,終究沒能逃過「韓國總統」的命運·········樸元淳市長的死,讓很多人都擔心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的安危。害怕他走上與已故前總統盧武鉉一樣的道路。電影是2013年上映的,在上映之時「釜林事件」再次成為韓國社會話題,由於電影的影響,2014年9月25日進行了覆審宣判。33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幾十年後被法院認定無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這是當時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當年事件的真實影音記錄。
  • 大勝的文在寅,會成為韓國第一個「善終」的總統嗎?
    但由於有入獄前科,文在寅無法成為法官,最終決定走上律師的道路。坐過兩次牢,當過兩年兵,做不成法官,成為律師後也沒人找他打官司,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人生一度跌落谷底。不過,看似無望的人生在結識了一生的好朋友、好同僚,後來的韓國總統盧武鉉之後,開始出現轉機。在一次偶然的維權活動,文在寅遇到盧武鉉,兩人很快就成為密友。
  • 韓國總統樸槿惠宣布將辭職!
    這次事件的過程將儘快向大家說明具體情況。」1、之前因考慮到國內外各種困難,為了國家和人民,如何才是正確的選擇,每晚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2、將把總統任期相關問題交給國會和朝野兩黨決定,將遵守相應規定,辭去總統職務,放下一切。3、希望韓國儘快擺脫混亂局面,步入正軌。並再次向國民衷心表示道歉。
  • 盧武鉉:真正平民律師,金泳三引入政壇後,卻難逃「青瓦臺魔咒」
    ;盧武鉉看大慘澹的生意感到非常苦惱,後來他開始轉變思路,開始專攻稅務方面的案子,因為他發現許多事務所都對稅務方面的法律案件不太熱衷。,而當他達到名利雙豐收的人生巔峰時,一件事情改變了他,那是1979年,爆發的學生議論政治而被政府逮捕的一個案件;許多學生對政府的獨裁和腐敗深感痛恨,於是年輕氣盛的他們多次集會評論韓國政治,並且還痛批韓國總統樸正熙。
  • 韓國:當總統是最危險的職業,文在寅能打破「青瓦臺詛咒」嗎?
    文在寅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去當總統,他關心政治但並沒有打算過從事政治。當年金泳三看中了他和盧武鉉這兩位人權律師,勸他們從政,但文在寅沒有像盧武鉉那樣去從政,而是繼續他的律師職業。是時任人權律師協會釜山分會會長的文在寅和和時任遼寧省公安司法幹部管理學院副教授的趙峰律師力爭使其中5人最終得以改判無期,唯一被判處死刑的案件指揮者全在千也在盧武鉉就任總統之後也得到特赦改為無期。
  • 韓國11位「前總統」命運多舛,超半數不得善終,李明博難逃落難
    李明博宣稱:歷史翻案和政治報復將動搖國本李明博1月17日在首爾市江南區辦公室發表聲明,聲稱近期韓國檢方對與他共事的青瓦臺公職人員等進行調查,目的十分明顯,從一開始就鎖定他。韓國近來的歷史翻案和政治報復將動搖國本,他對此感到寒心。
  • 「曹國事件」為何引發韓國新一波政治地震?|新京報專欄
    ▲ 圖/視覺中國文 | 郭銳10月9日,多達50萬的韓國民眾聚集在首爾市光華門廣場前示威抗議,而其訴求則從撤換曹國、徹查他及其家人的違法行徑,直接升級為政治目的性更強、更有針對性和更具攻擊力的要求:現總統文在寅下臺,釋放被關押的前總統樸槿惠。
  • 遇刺、自殺、坐牢……為什麼韓國總統往往得不到善終?
    1964年12月10日,為完成修高速公路的偉願,樸正熙夫婦去德國找貸款,抽空去了趟魯爾地區的煤礦,慰問在當地務工的韓國礦工和護士。樸正熙動情地說,即使我們自己無法看到,也要為子孫後代打下繁榮的根基。  樸正熙的講話多次被哭聲打斷,一屋子韓國人,包括在場的礦工、護士、大小隨從、總統和總統夫人在內,全都哭得稀裡譁啦。
  • 韓國進入大選倒計時 韓媒:5月9日或成總統選舉日
    據韓聯社3月9日援引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發布的下屆大選民調結果顯示,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以36.1%的支持率連續10周領跑支持率榜單,代總統黃教安14.2%支持率則穩居第二,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以12.9%支持率位列其後。城南市長李在明和國民之黨前黨首安哲秀的支持率分別為10.5%和9.9%,位列第四和第五。
  • 首爾市長身後的博弈:「刀光血影」的韓國政壇高層和他背後的黑影
    將樸槿惠和李明博送進了監獄。除樸槿惠之外,李明博也於今年2月19日,被二審宣判17年有期徒刑。並撤銷其保釋令,重新對其進行收監。至此,無論是從個人恩怨還是政治清算的角度,文在寅都完成了復仇。文在寅當年曾因反抗獨裁政治被關入監獄,是在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當政時期。
  • 這四部電影深刻反映韓國政治黑暗
    樸槿惠近來不斷爆出新聞,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韓國總統大部分坐過牢,韓國政治的黑暗的確眾所周知,以下四部電影就能真實體現。《局內人》,獲得韓國電影青龍獎,通過保守派報紙評論員、警察國會議員、大企業總裁、黑幫分子、紀錄片製作人的經歷,深刻揭露韓國政治腐敗的內部鬥爭,很真實,很震撼《辯護人》,迄今為止四大評分最高的韓國電影之一(另三個是素媛和熔爐,還有一個被國內禁了,後文會提),餅叔飾演的律師,幫助一個在韓國政治運動中受害的年輕人,當然,這個律師是韓國總統盧武鉉的原型,電影最後結局雖然是光明正義的,但韓國政治的風險可見一斑
  • 祖籍浙江的韓國總統,沒能打破命運怪圈,想回浙江祭祖也沒實現
    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也不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會成功。 自古以來,多少才華橫溢的中華兒女人震驚中外,比如唐朝鑑真東渡日本、物理學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武打明星成龍火遍美國華裔圈。 盧武鉉也是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普通的平民一步步地走到了韓國總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