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財富管理元年」這個詞彙每年會在相關主題的文章中出現,可究竟哪一年才是元年,似乎誰都講不清楚。
「元年」的意思大致上是說某個新鮮事物開始出現並持續發展的發軔之年,而財富管理行業卻一直都存在,為何還要提出「財富管理元年」這個概念呢?如果這個概念是有意義的,那麼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咱們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意義的「財富管理」,所以才盼著「元年」的到來。
這樣的說法或許言過其實,但不得不承認,國內現階段的行業生態和展業模式較之於國際先進同行確實是「茹毛飲血」般的原始。雖然資產配置早已是從業者老生常談式的口頭語,但踐行者寥寥;以客戶利益為重的展業理念更像是宣傳口號高高飄揚在天際,無法落地。
「資管新規」掀起的轉型浪潮席捲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隱性剛兌的打破伴隨著絕對收益下降,客戶的資金用腳投票湧入少數頭部管理人和明星產品,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隱約可見。中小機構絞盡腦汁也無法在品牌和產品方面與行業巨頭抗衡,客戶持續流失似乎已成定局;而頭部公司藉助市場行情和品牌效應大規模「圈錢」的做法也為後續的客戶投資體驗埋下了巨大隱患。「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失去了國家信用的買單保障,人民群眾的財富究竟該如何安放?
監管揮舞著轉型的指揮棒,客戶呼喚著更優質的服務,僱主描繪出絢爛的職業前景,理財師們則還是只能面對一年高過一年的考核指標,面對產品業績的飄忽不定,面對客戶的質疑,面對監管部門的嚴查嚴辦,承受著旁人無法想像的巨大壓力。從產品銷售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服務之間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山路啊,在這條路上走的久了,很多人動搖了,懷疑終點是否真的存在,亦或是一種烏託邦式的臆想。
有人說:「沒有什麼是一場培訓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辦兩場!」於是山呼海嘯般的各類培訓成了壓在理財師肩上的又一座大山。
智信研究院並非不認可培訓的價值,但我們希望面向理財師的培訓是講邏輯的,是成體系的,是知識和理念並重的,是長期而持續的。我們不做那種功利性洗腦講座,不做那種顧頭不顧尾地營銷話術傳教,我們更加看重的是理財師個人的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是機構財富條線的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是行業的長效健康發展。
情懷很大,落腳點卻也聚焦。
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打磨,「資管雲」的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已基本成型——從最基礎的「銷售溝通與客戶關係管理」到具有實操價值的「淨值型產品銷售」;從知識性較強的「理財師必備經濟金融常識」到理念前瞻性較強的「財富管理市場概覽」;從專注投資服務的「個人客戶資產配置」到滿足高淨值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家族信託」,我們展現給財富管理從業者的是一副全景式的知識與技能圖譜。
在新的一年裡,財富管理業務板塊會在現有架構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優化,數據和信息會得到適時的更新完善,細分領域的進階課程會不斷上新,創新業務和政策也會有資深專家前來解讀,我們還會通過直播和訪談帶來行業大咖的前瞻性洞見,讓理念之光照亮崎嶇的轉型之路。
我們的想法很多,充滿激情,鼓足幹勁,只為伴你左右,攜手同行!
體系化視頻學習客戶端
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