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恩達:AI寒冬不會再來,但一些公眾情緒需要糾正

2020-12-16 澎湃新聞

在普及線上課堂的過程中,吳恩達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世界上教過最多學生的人。即便是離開百度後自己開公司,他扮演的角色也多多少少帶著「老師」的色彩。

從斯坦福到谷歌再到百度,他學到了不同的東西。「希望我學到的東西也能幫到其他人。」9月18日,吳恩達(Andrew Ng)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道。

這位頂尖的華裔機器學習專家在身高上頗具優勢,幸而眼睛總是呈溫和的月牙狀,大大減弱了壓迫感。無論說英文還是中文,吳恩達都語聲輕柔。

吳恩達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專訪 澎湃新聞記者 孫懿贇 圖

他1976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6歲時從新加坡著名的萊佛士書院畢業。在美國一路從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後,2002年,吳恩達進入史丹福大學工作,擔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他開設的機器學習課程,創下了選課人數的火爆紀錄。

「AI人才缺口巨大,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填補。」這是吳恩達對人工智慧教育的基本判斷。他給出的解決方法是網絡課堂,並參與創始了著名的線上學習平臺coursera。而他本人的斯坦福機器學習課程在coursera上長期位列熱門榜單,六年多來註冊學生數以百萬計。

「AI老師,多多益善。我從斯坦福了解到一件事:即使斯坦福也沒有足夠的AI教授。」吳恩達說道。他希望中國的教育機構在培養AI人才的過程中,能更多地採取這種「翻轉課堂」的模式,將學習主動權轉交給學生。

吳恩達覺得,現在是大家上手AI的黃金時代。「不管是AI新人,還是AI老人,我都會說:放手向前吧!」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能明顯地感受到吳恩達與老師這個角色的契合。問答完第一個問題後,他特意停下來確認:「剛才我回答得挺長的,這個長度合適嗎,還是需要縮短一些?」

而在記者確認問答節奏沒問題之後,吳恩達幾乎把每個回答都控制在了這個長度附近,簡直讓人懷疑「小度之父」和「小度」一樣是個答題機器人。

他回答的節奏也猶如編好的程序,思考時間根據問題的常規程度有所差異,仿佛是在迅速檢索最接近的匹配項。但不管思考多久,一旦開始回答,吳恩達便不會停頓,保持溫和而穩定的語速敘說到底。

2011年,吳恩達進入谷歌大腦團隊。很多人當時對神經網絡技術新存疑慮,他便從語音和地圖這兩個較小的項目做起,逐漸證明了AI的賦能價值,然後才得以接觸廣告部門這樣的核心業務。2012年,吳恩達團隊訓練一個擁有10億多個突觸連接的神經網絡識別出了貓的圖像。這個瞬間將永久定格在深度學習的歷史上。

2014,吳恩達來到中國擔任百度的首席科學家,成為百度「All in AI」戰略的旗幟人物之一。2017年離職時,他給百度留下了千餘人的龐大AI團隊。

目前,吳恩達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創始的Landing.ai公司上,用他的親身經驗和專業化團隊幫助企業的AI轉型。「我相信,我可以讓更多偉大的公司變成偉大的AI公司。」他說。此外,他還成立了專注教育的deeplearning.ai、從事投資的AI fund,並擔任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的董事。這些名字裡都帶AI的企業,構成吳恩達的「AI宇宙」,互有支持和幫助。

儘管人工智慧歷史上曾經歷過幾次寒冬,吳恩達對眼下這一波AI熱潮十分樂觀。他評價道,AI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的引擎之一,商業落地建立在堅實的發展勢頭之上。

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和城市都還有很大的投入空間。「我覺得目前北京和矽谷有相對最成熟的AI生態,但也不是完全成熟。」他說道。比如,中國非常擅長取得市場上的創新,但在基礎研究上仍有不足。

天花亂墜的噱頭也是個問題。吳恩達覺得在狹義AI的蓬勃進展下,有些大眾情緒需要糾正,尤其是對通用AI、類人AI甚至危險AI、邪惡AI的過度宣傳。「坦白來講,我個人沒看到通用AI有很大進展,我希望有一天會有,但那可能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後了。」

以下內容為專訪實錄,翻譯自英文:

即便是史丹福大學,也缺AI教授

澎湃新聞

:您長期從事AI教學,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教過最多學生的人。您在這個過程中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吳恩達

:教學的本質是讓別人、讓學生成功。有課的早上,我一醒來就只想著一件事:我要如何說、如何做才能幫助學生們成功?有時候我在中國、美國遇到教過的學生,得知他們聽過我的課之後,職業生涯出現了新變化、新紀錄、新提升,這很是鼓舞我。我也很感激數百萬學生的努力和時間。說到底,教不如學重要。

AI正在改變如此多的行業,AI人才缺口巨大,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填補。幸運的是,深度學習的興起讓AI變得前所未有地易上手。比如說,如果你想進入計算機視覺領域,現在比十年前容易多了,因為現在的算法簡單多了,也更依賴數據。 我想現在是人們進入AI的黃金時代。不過,現在網上好的課程內容還不是很多,這是個挑戰。正因如此,我才自豪地通過deeplearning.ai和coursera,為許多人提供在AI領域立業所需的教育。

澎湃新聞:誠如您所言,AI人才的缺口很大。最近中國教育部推出了一些項目,中國高校也陸續開設AI課程,甚至AI學院。您對此有何看法?

吳恩達:中國和中國高校在AI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投入令人激動。AI老師,多多益善。我從斯坦福了解到一件事:即使斯坦福也沒有足夠的AI教授。因此,我在斯坦福的深度學習課程是以「翻轉課堂」的形勢開展的。所謂翻轉課堂,指的是學生接受視頻教學,在家完成作業,再帶到教室討論。通過翻轉課堂,我在斯坦福一年能教授三次,而非一次深度學習課程。學生們的體驗也很好。我希望中國的教學機構也更多地採取這種模式。

無論AI新人還是AI老人,一句話:放手向前吧!

澎湃新聞

:您對剛剛進入大學選擇AI方向的學生們有何建議?

吳恩達

:不管是對正在學習AI的年輕學生,還是已經拿到文憑的人,我都會說,放手向前吧!AI的需求缺口很大,你們有很多機會去做有意義的事,改變行業,幫助傳統公司轉型,成立新的公司,等等等等。AI技術太年輕了,有價值的機會太多,因為實在找不到那麼多人去做。這種情況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不管是對AI新人,還是AI老人,我都要說,放手向前吧。現在有高校課程,也有cousera、deeplearning.ai、網易雲課堂這樣的線上課程,上手AI前所未有地容易。我希望每個人都這麼想。

澎湃新聞

:AI人才需要哪些素質?

吳恩達

:AI領域的成功需要勤奮和持續學習的能力。這是因為,AI技術仍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網絡課程能打下良好基礎,但也要堅持閱讀論文,跟上最新的研究進度。但我覺得網絡課程確實是打下AI良好基礎的最省時方法。另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網絡課程培訓員工,AI人才再多也不夠。我認為,企業應該更多地創造AI人才,而非僅僅聘用人才。有了線上的電子內容,CEO和首席學習官們就可以更方面、更高效地培養成千上萬的工程師。

斯坦福、谷歌、百度教會我不同的東西,希望我也能把這些教給別人

澎湃新聞

:您是斯坦福的老師,在谷歌、百度等大企業工作過,如今也有了自己的企業。其中哪一段經歷是最難忘的

吳恩達

:斯坦福、谷歌、百度……這些角色我都很喜歡。我很幸運地在不同的地方學到了不同的課程,希望我學到的課程也能幫到其他人。我來舉個例子。早期領導谷歌大腦的時候,神經網絡並不是一項廣泛被接受的技術,很多人心存疑慮。我的第一個客戶是谷歌的語音團隊,把這個項目做成了,我們團隊從中獲取了動力。現在很多CEO可以學習下這一點:你上手的第一個AI項目不一定得是最大、最重要、最吸金的。我們在語音團隊的成功吸引到了第二個客戶,谷歌地圖。在谷歌地圖也成功了之後,我才開始接觸廣告部門。因此,AI不一定要從最大的項目起步,更重要的是,用一兩個成功的項目來贏得信任和動力。我們現在的landing.ai也是這麼做的。

澎湃新聞

:美國的很多AI大牛都和產業界有緊密的聯繫,您覺得這種模式對AI的發展有何作用?

吳恩達

:AI的發展同時受到斯坦福等高校和企業推動,當然也有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參與。這些角色都很重要。我覺得,現在AI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那些對學界和產業界都很熟悉的人是很重要的。快速的思想交流會幫助發展AI。研究人員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每個研究項目上都有五十個方向可以做、五十個點子可以嘗試。比如我們做語音識別的時候,可以改善準確率、延時或內存佔量、噪音識別等等,我們總是有那麼多點子,而且可能每一個都值得去做。因此,讓應用場景來推動研究,有時候能讓研究人員集中到若干個重要的方向。

澎湃新聞

:您百度離職後宣布了landing.ai、AI fund、deeplearning.ai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出發點是什麼?您昨天(9月17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也說,AI項目要避免和大企業競爭,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這些項目的長處和特色是什麼?

吳恩達

:我目前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landing.ai上,用AI幫助其他公司轉型,賦能產業。我相信我可以幫助更多偉大的公司成為偉大的AI企業。

我們的ai系列公司中,還有AI fund負責投資初創企業,而deeplearning.ai則是一個教育系統。我想要幫助儘可能多的人們進入AI,參與這項重要的事業。除此之外,我繼續擔任coursera的聯合主席和drive.ai的董事。我的團隊正在組建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AI企業可以互相幫助和支持。一些項目也會和中國企業產生互動。

AI會帶來失業,但新工作會更快地誕生

澎湃新聞

:landing.ai之前與中聯重科和富士康建立了合作。您覺得AI介入農業和製造業上能幫助解決哪些問題?又有哪些挑戰?

吳恩達

:landing.ai在製造業和農業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在認真地考慮醫療方向。公司在中、韓、日、德等國家都有合作。從全球來講,AI需求很大。如果你能接下一個傳統企業,把它變成好的AI企業,這能幫到很多人,也有望產生大量價值。但建立一個AI企業並不容易。

首先,要建立起AI團隊;其次,要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後,還要把AI融合進公司的整體戰略。每一步都非常非常艱難。我們的夥伴企業已經很有價值了,我希望landing.ai的經驗和專業性能AI讓它們變得更有價值。坦白來講,我們團隊的BD(商業發展)部門比較小,但小小的BD部門就已經讓工程部門累死了,因為賦能需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了。

我覺得我在谷歌和百度做的事很有意義,幫助了企業,也幫到了很多人。我們喜歡和有遠見的管理層合作,接下一個已經很好的企業,轉型成一個很好的AI企業。這很難,通常需要強力而有遠見的CEO。但一旦找到了這樣的好夥伴,我們就能創造很多價值,幫助企業更有效率。

澎湃新聞

:很多人都擔心AI會造成失業,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您怎麼看?

吳恩達

:儘管AI正在很多行業創造巨大的價值,但自動化也會帶來一部分失業。幸運的是,我不認為人們會失去所有的工作,還有很多新的崗位要做。美國缺機械師,中國缺醫護人員,中美都缺教師。因此,不是說人們沒活幹了。一些工作消失了,另一些新的工作以更快的速度誕生了。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藥就是教育。我們有責任讓那些工作被AI替代的人們得到必要的教育,以找到新工作。我也看到越來越多國家承擔起這個責任,為被AI替代的工人們提供經濟和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以得到必要的教育,不斷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完全成熟的AI生態系統,北京和矽谷相對最好

澎湃新聞

:您與中國的聯繫相當密切。您怎麼看待中國的AI生態環境呢?

吳恩達

:中國的AI生態系統是比較先進的,但仍要學習很多。我認為中國非常擅長取得市場上的創新,但在基礎研究上還比不上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我希望,在繼續發展這些大企業的同時,中國會持續在教育上投入。

我發現中國有一點非常振奮:大家都樂意且渴望擁抱AI的賦能。我的Landing.ai在幫助企業AI轉型的過程中,遇到很多中國企業家想要比西方企業家更快地擁抱AI。這會推動中國的AI發展。

澎湃新聞

:您如何看待各國的AI布局?

吳恩達

:AI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得很快,但還沒有一個國家擁有成熟的AI生態系統。因此,各個國家都有很大的機會。我覺得目前北京和矽谷有相對最成熟的AI生態,但也不是完全成熟。在未來的五年內,應該會完善很多。今天的AI才剛剛起步,這意味著,各個國家和城市在教育、PPP和培訓上都有很大的投入空間,方能迎來AI的明天。

不會再來一次AI寒冬了,但大眾對AI的情緒需要得到糾正

澎湃新聞

:對於AI是否是真正的智能,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您對AI是怎麼定義的?通用AI何時可能出現?

吳恩達

:我們現在有兩種類型的AI,一種是狹義AI,這種AI能在一件事上做得特別好,比如自動駕駛、工廠裡的視頻監督、網際網路公司的網絡廣告。狹義AI改變了很多行業,正在創造非凡的價值。還有一種概念叫通用AI(GI),它或許未來能做一個人的所有事。我們在狹義AI領域看到了巨大的進展,但有個問題是,狹義AI和通用AI混為一談,有些人就會想,通用AI也有進展了。坦白來講,我個人沒看到通用AI有很大進展,我希望有一天會有,但那可能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後了。AI很難預測,但我還是很樂觀的,我覺得狹義AI就能造福很多人了。

澎湃新聞

:AI發展歷史上有過幾次起落,您覺得眼下這一波熱潮可以持續嗎?是否有潛在的風險?

吳恩達

:AI領域有過幾次起落,也經歷過幾個寒冬,天花亂墜的宣傳遺落一地的失望。我覺得不會再來一次AI寒冬了。和之前不同的是,現在整個經濟基礎都非常支持AI。我親眼所見AI成為了經濟引擎,帶動巨額利潤。這反過來又吸引大量投資注入AI。我認為大企業也是個支持,它們對AI很有動力。實話說,現在比起半年前,有更多人在AI領域創造價值,半年前則比一年前更多。因此,現在的AI落地建立在非常堅實的發展勢頭上,這點不會改變。但我覺得現在有些過度宣傳通用AI,希望關於通用AI、類人AI甚至是危險AI、邪惡AI的大眾情緒能得到糾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機器之心專訪吳恩達,深度學習課程項目Deeplearning.ai正式發布
    在發布前夕,吳恩達接受了機器之心的專訪,對該項目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解讀。Deeplearning.ai 課程地址: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deep-learning今早,吳恩達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篇博客,宣布 Deeplearning.ai 項目正式啟動。
  • 吳恩達全新Coursera課程「全民AI」重磅上線!
    這門課程不會包含任何複雜繁重的技術內容,吳恩達親自操刀授課,專門針對沒有 AI 經驗的學習者,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技術,或技術可能對其業務產生影響的方式。更多乾貨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 前線」(ID:ai-front)
  • 深度學習之父Geoffrey Hinton:AI寒冬不會出現
    當被問到如今人工智慧是否將走進寒冬時,Hinton 的回答非常堅決:「不會有『人工智慧寒冬』。因為 AI 已經滲透到你的生活中了。在之前的寒冬中,AI 還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現在它是了。」在 20 世紀 70 年代早期,一位名叫 Geoffrey Hinton(傑弗裡·辛頓)的英國研究生開始構建簡單的數學模型,以說明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是如何在視覺上理解世界的。
  • 「吳恩達deeplearningai」微信公眾號上線,將發布《機器學習訓練...
    去年 6 月,吳恩達宣布 deeplearning.ai 創業項目,8 月,該項目揭曉:一套由 5 門課組成的深度學習系列課程 —— Deep Learning Specialization,旨在推廣普及深度學習知識。
  • 吳恩達發布一本全新電子書《轉型成為 AI 企業快速指南》
    這份 AI 轉型指南是自吳恩達創業創辦 Deeplearning.ai 、Landing.ai 、AI Fund 三大創業項目,分別關注深度學習教育、深度學習賦能傳統行業、AI 創投以來的最新動態。他希望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AI 創業者、開發者以及傳統企業了解如何在這個 AI 時代獲得成功,除了自己創業之外,不斷公開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 吳恩達旗下Drive.ai自動駕駛車輛德州路測,全程無駕駛員幹預
    離開百度之後,吳恩達的各項新事業也逐漸風聲水起,教育平臺Deeplearning.ai, 賦能傳統製造業的Landing.ai,AI Fund 基金,當然還有個自動駕駛項目Drive.ai。今日消息,吳恩達旗下的初創公司Drive.ai繼上周宣布在今年7月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對公眾開放無人駕駛叫車接送服務後,最近又對外公布了一段無人駕駛路測的視頻,在這段時長4分多鐘的視頻中,Drive.ai的無人駕駛車全程駕駛座上並沒有人,處於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狀態。
  • 離開百度後,吳恩達宣布Drive.ai將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服務
    Drive.ai是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致力於改變人與交通的關係,該公司採用深度學習等方法來開發一種既具有擴展性、又能適應各種車輛和環境的集成的軟體和硬體解決方案。公司總裁卡羅爾·萊利(Carol Reiley)是8位創始人之一,另外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AI大牛吳恩達的妻子;公司CEO是Sameep Tandon,在史丹福大學讀書時師從吳恩達。2017年6月,Drive.ai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同時宣布已離職百度的吳恩達加入Drive.ai董事會任董事。
  • 吳恩達專訪LeCun:即便在神經網絡的寒冬,我也堅信它終會重回公眾...
    本文則是採訪了Yann LeCun,講述了他研究人工智慧時的有趣細節以及一些看法。文章來源:雷鋒網;文 | 楊曉凡。時隔半年,終於等來了 Yann LeCun 回憶殺視頻。去年 8 月時,隨著 deeplearning.ai 深度學習教學網站和系列課程的發布,吳恩達也在「the Heros of Deep Learning」系列視頻中採訪了 7 位深度學習界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深度學習教父」Geoffery Hinton、「GANs 之父」Ian Goodfellow、「深度學習三駕馬車」中另一位 Yoshua Bengio 、UC 伯克利教授 Pieter
  • 吳恩達免費NLP課程上線!
    我要給我未來的娃起名叫吳恩達那我們就來看看,能讓粉絲讓未來的娃跟吳恩達姓的課長啥樣。這套課程包含以下內容:· 使用邏輯回歸、樸素貝葉斯和詞向量來實現情感分析、完整類比、翻譯單詞,用局部敏感哈希完成近似最鄰近。· 使用動態編碼、隱式馬爾科夫模型和詞嵌入來自動糾正拼寫錯誤,自動完成句子,識別單詞的詞性標籤。
  • Drive.ai宣布融資5000萬美元,吳恩達進入董事會
    今年3月,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從百度離職,他的下一步去向引起了外界的廣泛猜測。其中有一種猜測認為他會加入妻子Carol Reiley聯合創辦的無人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3月27日,Reiley在 Emtech Digital大會上表示這樣的猜測不屬實,吳恩達不會加入Drive.ai。
  • 吳恩達Deeplearning.ai課程學習全體驗:深度學習必備課程
    Deeplearning.ai 包含的內容 作為深度學習先驅吳恩達的全新嘗試,Deeplearning.ai 是一個自下而上教你神經網絡原理的課程體系,同時淺顯易懂,處於初級-中級難度。Jupyter notebook 編程作業 編程作業需要使用 Jupyter notebook 來做,這是一種強大的網頁版應用。
  • 吳恩達Deeplearning.ai課程學習全體驗:深度學習必備課程(已獲證書)
    Deeplearning.ai 包含的內容作為深度學習先驅吳恩達的全新嘗試,Deeplearning.ai 是一個自下而上教你神經網絡原理的課程體系,同時淺顯易懂,處於初級-中級難度。這是經典的吳恩達風格,知識通過精挑細選的課程、長短合適的視頻與精準設置的信息塊共同呈現。
  • 重磅 | 吳恩達Coursera新課已經上線,開啟全民 AI 時代!
    點擊上方「AI有道」,選擇「星標公眾號」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 吳恩達 AI 完整課程資源超級大匯總!
    隨著近些年來 AI 越來越火的大趨勢下,吳恩達一直致力於普及、宣傳、推廣 AI 教育,包括最前沿、最火爆的 AI 基礎課程、深度學習課程等等。惠及全球超過 500w 的人工智慧愛好者。「AI 如何更好地入門與進階?」,「有沒有一套起點不是很高的 AI 學習路徑?」,「這麼多優秀公開課,究竟哪一個更適合我?」等,這些往往是初學者們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
  • 吳恩達在Coursera開新課了! 「全民AI」強勢來襲
    離開百度之後,他推出了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在線課程: Deeplearning.ai,隨後又推出面向製造業的Landing.ai,目標是「通過AI技術重振製造業。」吳恩達是2017年11月AI Frontiers會議的主題發言人,今年推出了AI Fund——一個價值1.75億美元的孵化器項目,專門支持小型專業團隊利用機器學習解決關鍵問題。
  • 吳恩達剛剛註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發布新書與課程中文版
    紐約時報文章連結,各位請自行科學上網獲取:吳恩達本人亦在推特上轉發了這篇文章,並激動地表示,希望通過deeplearning.ai的教學讓更多人成功進入AI領域。隨後,他也連用了兩個really回應了部分吃瓜群眾對於「技術泡沫」的質疑。
  • 入門 | 吳恩達Deeplearning.ai 全部課程學習心得分享
    學習這些課程的基礎知識要求不多,只要求你事先掌握一些線性代數,以及 Python 基礎編程知識。在我看來,你也需要了解向量計算來理解優化過程的內在知識。但如果你不關心內部運作方式,並只希望了解高級層面上的內容,儘管跳過微積分的部分。第 1 課:為什麼深度學習如此熱門?現在人類產生的 90% 數據是在最近 2 年內被收集的。
  • 傳統工廠將是 AI 的下一個戰場,吳恩達的新公司 landing.ai 已與富士康達成合作
    現在,他的新公司 Landing.ai 則致力於將 AI 技術應用與企業的日常工作中。這家位於加州帕洛阿爾託、成立才僅僅 4 個月的公司,已經開始與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富士康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該公司的生產效率,強化質量控制。 吳恩達在 AI 技術與公司業務結合方面一直保持著敏銳的嗅覺,已不乏成功案例。
  • 零基礎,吳恩達「全民AI」課程開放預註冊,課程大綱公布
    根據課程介紹,本課程對所有人開放,但主要面向人群是專業商務人士,希望他們通過學習來「更好地理解AI」,理解AI對其商業業務的影響。也就是說,本課程的目標人群是有興趣學習能產生回報的AI項目的企業高管。課程介紹中表示:AI技術不僅僅適用於工程師。
  • 吳恩達重磅回歸,成立創業公司Deeplearning.ai
    這一消息的發布震驚業內,當時各方人士也紛紛猜測吳恩達何去何從,甚至臆測吳恩達離開百度的原因。經過近三個月的沉寂,吳恩達終於透露出了最終去處:創業!更多有關 Deeplearning.ai 的信息將會在 8 月份公布。昨天,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突然宣布了他的下一步計劃:Deeplearnin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