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波西米亞狂想曲》引進的消息後,小七就對這部影片充滿好奇,這不僅因為他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音樂傳記電影」,更因為四項奧斯卡大獎加持的吸引力。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這樣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但觀影之前小七其實並沒有抱太大期待值,因為太陌生了。
小七並不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對《波西米亞狂想曲》主角Freddie Mercury的了解也相當少。而對赫赫有名的皇后樂隊,也只停留在:有名、搖滾樂隊以及那首至今仍經常大大街小巷中聽到的《we will rock you》。
像《波西米亞狂想曲》這樣一部傳記音樂片,情懷絕對是最大的看點,無數皇后樂隊甚至搖滾愛好者們都會為之瘋狂。而對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觀眾來說,小七最初覺得應該會很難體會其中的情懷,就像《煎餅俠》中古惑仔四人組出場時,港片迷們瞬間激動,00後的小朋友卻一臉懵逼一樣。
面對陌生的領域、陌生的傳記主人公,不熟悉的觀眾能否達到「共情」?被這位「陌生人」的故事打動?這是「情懷片」的巨大挑戰。
但看完影片後,小七隻想說:這些顧慮完全沒有必要,這是一個你不認識Freddie Mercury也仍舊會被打動的故事。
從羞澀青年到傳奇締造者
影片中Freddie Mercury的出場很平凡,一如許多傳記片中的男主角一樣,他有著普通的家庭,過著平凡偶爾被同事調侃巴基仔(齙牙仔)的生活,以及一個對自己音樂理想不支持的父親。
在這種環境下,對音樂的喜愛以及時刻創作的激情預示著他的與眾不同。在喜歡的樂隊主唱「跑路」後Freddie大膽自薦,並通過小秀唱功獲得了吉他手Brian和鼓手Rogerr的認可成為樂隊主唱,他們與後續加入的貝斯手John一起開創了皇后樂隊的傳奇。
與以往傳記片不同的是《波西米亞狂想曲》並沒有給出太多時間描繪樂隊成功有多麼艱難,他們是為音樂而生,天生的舞臺王者。Freddie對音樂的「野心」毫不掩飾,樂隊經歷一年的磨合後,他便號召成員自費出唱片,膽大且自信。
才華也讓他們的成功之路暢通無阻,錄製的唱片迅速獲得知名製作人的親睞,從此籤約唱片公司、開巡演、走上人生巔峰。而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便在期間應運而生,成為當時的重要音樂印記,皇后樂隊也成為世界級明星樂隊。
天才的敏感與迷茫
《波西米亞狂想曲》並不沒有一味的把焦點放在Freddie的音樂才華與振奮人心的事業,影片把矛盾焦點放在了Freddie音樂天才背後的迷茫、孤獨上。這一點在他的感情生活上體現的更加明顯,愛情、親情、友情一個也沒落下。
現實生活中Freddie在1970年與Mary交往,後續因Freddie與唱片公司負責人David產生感情而分手。但Mar仍舊是他的好友,他死後大多數遺產都留給了這位「一生摯愛」,從這段短短的記載似乎能夠感受到人物當時複雜的心緒變化。
而電影製作過程中也把感情設定成Freddie重要的轉變因素,是他成名後走向墮落、自大的重要轉折點。與Mary分手後,Freddie在同性助理Paul的引導下成為酒吧、派對的常客,生活一度奢侈混亂,這也為他後續染上愛滋病做了鋪墊。
而Freddie成名後一度走向「自我毀滅」,其實與他內心的孤獨與不被認同有很大的關係。父親對他音樂夢想的不支持,他對父親人生理念的不理解是他與家庭隔閡的重要原因。
在同性戀不被認同的年代,隨著年齡與知名度的增長這種孤獨感更加強烈。隊友們已經開始回歸家庭,他卻只能一個人住著偌大的豪宅,那句「你們都有家人,有妻子孩子,但我什麼也沒有」真的相當虐心,瞬間讓普通觀眾與天才的孤獨「共情」。
隊員和朋友看到了他的孤獨,卻無法讓他感受到他們的關心,在小人Paul的挑唆下Freddie與真正的朋友漸行漸遠。但離開朋友後,Freddie並沒能克服自己的不安,他變得更加空虛。
傳奇永遠不朽
走入歧路並不是人生的終點,Freddie的偉大在於他在最墮落的時刻糾正了自己的生活。荒唐的生活與瑪麗的探望讓他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也發現了同性助理Paul的居心不良。這時他的生活已經一團糟,但他沒有向錯誤妥協,而是大膽的走出沼澤。
走出混亂生活這段轉折真的很感人,懷著孕的瑪麗因為太擔心Freddie千裡迢迢探望他,兩人都那麼重視對方。Freddie一直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但Mary讓他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他還有Mary以及三個愛他的隊員。感情上他並不貧瘠,而且他還有偉大的音樂夢想。
被點醒的Freddie他不顧Paul以私密照做威脅也要與對方斷絕關係,面對曾經被自己言語傷害過的隊友,小心翼翼卻又堅定地去道歉。在確診患上愛滋後,他也沒有放棄音樂夢想,不願成為世人同情的可憐病人,他只想奮戰到最後。
那一刻,這位充滿理想主義的天才用他不朽的搖滾精神讓世界更加閃耀,也締造了音樂史上不朽的傳奇。
Freddie的一生是《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精髓,也是這個劇情片成功的重要核心,但不是這部電影的所有魅力點。影片在展現Freddie傳奇的一生時,有太多完美的打造,演技與音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演技男主角拉米·馬雷克用他超高的演技還原了Freddie這位傳奇人物,獲得奧斯卡影帝絕對實至名歸。Freddie在音樂上的自信與熱情、內心的敏感與孤獨、面對性取向疑惑時的掙扎,每個細節都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終Live Aid演唱會上的表現也如Freddie本人附體,小七特地觀看了原版演唱會,拉米的表現做到了神形都1:1的複製粘貼。這樣出色的表現除了拉米的演技實力外還源自他的用心刻苦,在採訪中他表示為了演好這一場戲,他反覆觀看原版視頻1500多次。因為他的精彩演繹,讓Freddie傳奇人生在大螢屏大放異彩。
音樂在皇后樂隊的成長過程中,《We Are The Champions》、《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We Will Rock You》、《Radio Ga Ga》等音樂不斷響起,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皇后樂隊大家並不陌生,他一直在用音樂與年輕人對話,每首歌都耳熟能詳。
這些歌曲伴隨了我們的成長並一直存在周圍,只是大家沒有把他們與皇后樂隊聯繫在一起而已,那一刻,不熟悉音樂的觀眾也掉進影片的情懷漩渦。尤其是最後二十分鐘的演唱會,經典歌曲與振奮的場面還原到現代觀眾面前,仍舊震撼人心。
用「一張電影票的錢持了一場演唱會」來形容《波西米亞狂想曲》毫不誇張,小七觀影的時候有一半以上的觀眾一直等到謝幕所有的歌曲放完才起身。被音樂感染到的情緒久久無法抽離,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段表演會被稱為「搖滾史上最偉大演出現場」。
如果你喜歡音樂,那用一張電影票來看一場傳奇演唱會,如果你不喜歡音樂也可以感到到天才音樂人光彩絢爛的一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波西米亞狂想曲》都不會讓人失望,傳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