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早教,爸爸媽媽肯定立刻想到各種早教機構的金字招牌,好像只有在專業的地方,有精英老師的參與、搭配高端先進的道具,才能讓寶寶享受到優質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所謂早教,並沒有那麼複雜,凡是能讓寶寶增進見聞、提高能力、助推成長的事情,都可以算作廣義的早教。所以早教應該無處不在,並非要花重金才能享受到。
比如日常和寶寶一起玩撕紙遊戲,就是一種針對精細運動能力的早教。
和寶寶一起看《開心娜娜和月亮寶寶》,藉助動畫片中的情節,來提升寶寶的語言能力、社交技巧、問題解決能力等等,也是早教。像第二集「我們一起過大橋」,不僅讓寶寶體會了分享的快樂,也讓通過洋蔥先生和開心娜娜的對話,讓寶寶慢慢了解了「你的」「我的」這些概念,這就是認知方面的早教。
除此之外,陪寶寶聽《開心娜娜和月亮寶寶》裡好聽的歌曲、和他一起完成月寶的填色卡片等等,都是藝術啟蒙的好方法,當然也屬於早教的範疇啦。
因此爸爸媽媽千萬別教條地理解早教的目的,而是要明白,早期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潛力開發。而所謂的潛力開發,絕對不是提前學會將來才學的知識,而是讓寶寶在合適的年紀,獲得相應的學習能力,並且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
具體來說,1~2歲時,可以重點讓寶寶了解事物之間的運作方式,包括物體之間的關係、大小的概念、相似的概念等等。
2~3歲時,可以重點培養寶寶的想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歸類、使用工具等等)、社交能力(明確物權的概念,嘗試和人分享)。
而這些目標,如果看過了《開心娜娜和月亮寶寶》,你會發現,裡面都有天然的「好教材」哦,比如第一集就傳授了交朋友的社交重點、三集就滲透了大小的概念、第四集又培養了寶寶問題解決能力……哎呀不能再劇透了,總之好好利用這部優秀的「教材」,為寶寶打開早教之門吧。
在日常為寶寶做早教的過程中,你有什麼好方法和好工具嗎?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