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2月2日電 誓言和口號喧天,內容卻空洞無物,這是近年臺灣「民主」的災難。政治除了比賽毒舌和狡計,似乎已沒有其他作用,尤其無能解決問題。
政治功能的淪落,追根究柢,有三個「劣化」現象值得注意:一是「民主」的過程被壓縮到僅剩「選舉」,二是臺民眾的「參政權」被剝削到僅餘「投票」,三是政黨存在的目的只剩下「攫取權力」與「分贓」。如此壓縮與矮化的「民主」政治,變得扁薄如紙,政客只要在選舉之際肆意操弄,一旦得逞,即可假民意之名取得權力,然後反過來凌遲民眾。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這正是臺灣「民主」最大的弔詭:民眾投票當「一日頭家」,然後將自己賣身給政客當「四年奴僕」。亦即,「民主」的選舉手段,結果只提供了貪腐政客的任期和濫權保障,民眾的「憲」政權利卻全遭抹殺與貶抑,以致「民主」只是虛有其表。因此,如果人們只注意到臺灣經濟空洞化的可悲,卻看不清臺灣「政治空洞化」的危險,那麼,在即將來臨的兩項選舉中,極可能再度掉入語言和口水的陷阱,又喪失四年的自由之身,臺灣的繁榮和「民主」也就更難翻身了。
社論說,觀察近月來政壇的「語言墮落」現象,不難發現其反射的正是更真實的「政治墮落」。首先,從「內閣」官員談論物價開始,一堆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浮現,乃至謝長廷將經濟比擬為「豬狗雞」問題,皆反映了掌權者對民生毫無悲憫之心。其次,陳水扁與呂秀蓮對民眾的不滿大肆「反嗆聲」,甚至出現「太平洋未加蓋,可以遊去大陸」等惡言,顯示傲慢的「公僕」已搖身變成苛虐的「主人」。其三,陳水扁最近揚言要「戒嚴」、延期選舉及撤換地方「選務主委」,那不只是恫嚇民眾,亦是恫嚇臺當局體制內的公務人員,將臺灣帶向裂解和倒退。主政者濫權、濫言至斯,與其治臺赤字劣績確實「相映紅」。
在臺灣,陳水扁可以隨意叫囂謾罵,任意反覆其詞,乃至恣意嫁禍給媒體、名嘴和在野黨,自己卻不負任何責任。在臺灣,陳水扁的話卻經常要由左右收拾、粉飾,甚至可以隨時改口、自己回收。政策如此朝三暮四、陰晴不定,臺當局官員再怎麼聰明敏捷,也不可能抓住正確方位。更別說,人們在這些擺蕩不定的事務上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時間和才智,足以建立一個「國家」,此間當權者卻將之用來耗弱一個「國家」。
民進黨掌權七年半,已證實其治臺能力一敗塗地;但從陳水扁最近向民眾反嗆聲看來,可以發現,他已必須採用兩種心理防衛機制來自我合理化。其一,是把嗆聲者皆歸為「藍軍」或「紅衫軍」,那就是「敵營」人馬;被敵營叫罵,自然無需覺得羞慚。其二,是宣稱自己不是「威權領導人」,不會派「陳啟禮」去把人作掉;以為掛上如此阿Q的民主布條,自己的政績再差都可以不必面對。但除非臺灣都是愚民,阿扁要靠這樣曲折的心理建設來自我美化,他也知道自己的謊言已經遮不住自己的醜行了吧!
八年的時間,一個嬰兒都該長成少年了,但民進黨卻還擺脫不了它的「口腔期」。這個「會選舉」的政黨,何時才能學會「治臺」?
責編: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