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天生重要。」不然為什麼高考總是從語文開始?這話聽起來就底氣不足。其實誰都知道,先從母語開考,是希望大家都有個好的開局,以免影響後續的發揮。
可惜這樣的苦心,不是每個考生都能深刻體會到的。看看今年的作文題目,就明白了。
全國卷I ,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哪個感觸最深?
給材料作文。先考察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再考察學生對於材料的解讀與挖掘。假如這都沒問題,還有第三關在等著:要求學生以發言稿的形式來寫作。
全國卷II ,同樣是給材料作文,結合材料完成一篇演講稿。
從發言稿到演講稿,都是考察學生對應用文體的寫作。本次高考作文全國卷透露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文體寫作成為評估的重點。而從口語表達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語文能力。
再看江蘇卷,明年江蘇就要回歸全國統一卷了。最後一次的自主命題,作文題目被網友稱為「地獄難度「,也算是一次「出彩」的封關之作。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就這段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文章。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出自《易經》。且不說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意思,就說後面的材料,每一句都可解讀出一個獨立的主題,就看能否把握住重點,進行剖析、取捨,同樣對學生的思辨力是不小的考驗。
「語文天生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整天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給人的觀感真不太好,總有自賣自誇的嫌疑。
可這是數學家華羅庚說的,應該很有說服力才對,
要打好基礎,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
在如今這樣一個擁擠的時代,實用主義盛行的時代,英語、法語、德語......衝擊著我們的聽覺,中文遠沒有外文火爆,不像數理化,能帶你進名校。
可是,語文不僅是語文。語文學習也不應僅僅是為了語文學科的考試。
漢語的魅力就不用說了,李白的絢麗豪放、杜甫的抑鬱頓挫,曹操的蒼涼雄健,李清照的婉約含蓄,《紅樓夢》裡被曹雪芹把玩到極致的諧音和伏筆,魯迅用生活化語言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阿Q,一下子把中國人的心理剖析得乾乾淨淨、明明白白。中文的美,是其他任何語言無法企及的。
更重要的是:語文的深處是哲學。學好語文,擁有高超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將會讓你輕鬆贏得一場又一場勝利,不僅是在考場上,甚至人生的每一場交鋒。
教育的精髓,就在於思辨和表達。語文天生重要,思辨和表達決定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