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不管不顧,自身學習也無所謂的孩子考不好沒人奇怪,讓人一直想不通的是有些孩子明明家人很重視其學習,自己平時也努力,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容易焦慮,發揮失常考不好。
銘非心理在多年的個案諮詢中發現,這些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孩子普遍存在考試焦慮的現象,不僅考試前手腳冰涼、失眠多慮、頭痛腹瀉等,考試時甚至還存在考場過敏性緊張,即進入考場後過度緊張、大腦空白、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有些還伴有手抖、口乾、頭昏、心率過快,甚至休克。
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考試焦慮呢?通過13年的經驗積累與總結,銘非心理發現問題往往出現在家長身上,一般容易考試焦慮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1、期望過高的家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將幻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幫他們實現未完成的夢想。而這種過高的期望,常常脫離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倍感壓力,繼而對考試懼怕,產生焦慮情緒。
2、喜歡攀比的家庭
很多人從小到大被「別人家孩子」折磨,起因源於一些家長的攀比心理。這些家長總喜歡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比不上就覺得十分丟面子。這些無形中的外界壓力,不僅讓孩子焦慮,還會讓家長跟著焦慮。
3、過分看重成績的家庭
一些家長認為學習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擁有好成績等於擁有一切能力,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成績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孩子只顧學習,高度緊張的環境下抗壓能力調節能力過低,恐懼發揮失常。
家長可以針對上述幾個背景原因,反思自己進入了哪種誤區,繼而更好的幫助孩子走出來。日常生活中,銘非心理希望家長做到:第一、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因為被愛包圍的孩子內心更健康強大;第二、不給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不唯分數論;第三、給孩子足夠的情感包容,允許孩子合理的進行情感發洩;第四、為孩子做好後勤保障。
重視孩子成績,希望孩子未來發展好是人之常情的好事,說明了父母的盡職盡責,但有時候物極必反,父母的一片好心反而「害」了孩子,得不償失。所以什麼事都要講科學發展,孩子學習,父母也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