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後臺和諮詢的前臺同時給我offer,我應該如何選擇?

2020-12-13 VOYAGE泛遠求職

2020秋招已經進入下半場,部分同學已經率先拿到了自己心儀的Offer。拿到了這些頂級公司的Offer後,馬上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了。但是,且慢!

有的同學拿到了好幾個offer,卻陷入了糾結。比如,有同學投行和諮詢公司的Offer他都拿到了,不過拿到的是投行後臺部門的Offer,和諮詢前臺部門的Offer。這下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選?

VOYAGE的一位導師曾經帶過這樣一位同學,他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因為他同時獲得了摩根斯坦利的Operation Offer,和LEK的consulting offer。他一直在糾結,自己應該去諮詢的前臺部門還是投行的後臺部門

Morgan Stanley,也就是俗稱的大摩,世界九大投行之一,知名度極高,說起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出去「倍兒有面」。LEK也是業界翹楚,雖然是Tie2的諮詢公司,但是在諮詢領域和醫藥行業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但是在外行看來,名企就沒有那麼大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選擇工作,當然不是為了公司的名氣,而是要看自己真切的收穫。我們不妨就把這兩個工作放在一起,從薪資、個人能力提升、以及未來出路這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看一下哪一個offer更值得接。

好了,讓我們開始這場大對決:

投行後臺 vs 諮詢前臺

Round 1 薪資比拼

毋庸諱言,薪水的高低當然是我們選擇工作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它不僅僅代表著財富,也代表著這個工作本身在求職市場上的「稀缺度」。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個offer給出的薪水。

Year 1 起薪

MS Operation部門

第一年的起薪

6萬美金

LEK前臺部門

第一年起薪

9萬美金

從第一年開始,國際頂尖諮詢的工資就高出了頂尖投行後臺的工資。當然,我們還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一下兩個工作的前景。

Year 5 薪資漲幅

MS Operation部門

第五年

薪資9萬美金

增長3萬美金

LEK前臺部門

第五年

薪資17萬美金

增長8萬美金

結果一目了然,在正常的發展情況下,到了第五年,頂級諮詢的工資和投行的差距越拉越大。摩根斯坦利 Operation的薪資方面無論是起薪還是漲幅則是遠遠不如LEK。畢竟作為為公司創造收入的前臺部門,薪資自然會比後臺部門的高很多了。

Round 2 能力提升比拼

投行的後臺部門壓力小,工作時間穩定:「朝九晚五」就是後臺工作人員的生活狀態。確實,投行後臺部門比較「養生」,加班也很少。至於工作內容則是以Settlement為主,都是高度程式化的工作,比如錄入產品交易量、對其進行分組、跟進股票交易等等。工作內容壓力較小,變化也不會很多。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主要做監管報表的部門、管理各類文件的部門、還有協助做現金流預測的部門等。所需要的金融知識儲備也不需要像投行前臺一樣多,更多的是需要耐心、細心、協同能力等軟性的技能。它的Learning curve(學習曲線)就比較平緩。

麥肯錫曾經做過預測,後臺部門以及很多重複性高、創新性少的工作會在未來被AI所代替,未來的operation更需要的是具備豐富經驗的人

諮詢的前臺工作壓力較大。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這個諮詢顧問不在項目上,那麼他就在去項目的路上。LEK本身DD項目很多,工作時間每周短則60小時,長則80小時。

同時,不同的項目會面對不同的客戶,遇到挑戰不同的領域,在這個環節中每個諮詢顧問都飛速成長,積累更多的知識。

工作量大、工作節奏快也就讓諮詢顧問的學習曲線十分陡峭,每一次遇到新的項目也會有新的收穫。而且不像投行後臺主要是處理大量的辦公室文書,諮詢的前臺工作需要你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對一個人的能力要求更為全面

Round 3 未來出路比拼

在大摩的Operation部門,除了內部的升遷,外部的出路就是其他銀行的Operation部門,進入投行前臺的機會無限趨近於零。很多人都會說,一旦進入了後臺,就會被打上「後臺」的標籤。

其實,真正的要害倒不在於「標籤」。投行後臺之所以難以跳入前臺,一方面是因為之前的工作經驗都在後臺部門,和前臺的工作性質大相逕庭。

另一方面,長時間悠閒的工作所養成的生活習慣,會很難融入前臺部門緊張的狀態中。基本上,其他銀行的Operation是比較可行的出路。

然而LEK的前臺部門就不一樣了:除了其他諮詢公司,PE/VC、投行、甲方戰略部、戰投等等都是潛在的出路。有諮詢公司前臺經驗的人,出路更為廣泛,而不像投行後臺那樣「精專」。

三輪比拼結束,我們可以看出,LEK的前臺和大摩的後臺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

LEK前臺的工作光鮮、薪水高、挑戰性高、發展快,同時伴隨著的是壓力也更大,對生活的影響也會更大。

而大摩後臺雖然沒有前臺那麼高的薪水,但是也是不錯的起點,平時的壓力小,自己也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當自己做到Director級別時,也可以拿到很豐厚薪水

所以說,如果是你是一個富有野心和挑戰性的人,那麼諮詢公司的前臺這樣大的舞臺會讓你更容易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和風採,如果你追求更穩定、愜意的生活,那麼投行的後臺部門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鼓 勵 | 誰說Non-target school不能拿JPM前臺Offer了?
    今日摘要「雖然結果是閃亮亮的offer,但我也至少收到過100封Rejection letter。一次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次冰冷的失敗和拒絕。」,你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不但可以認識來自投行不同部門的很多朋友,還是練習如何Approach一個陌生人的好機會。如何開(練)啟(厚)話(臉)題(皮),對於之後的Interview都是很有幫助的!
  • 投行Target School鄙視鏈 | 哈佛、劍橋竟然輸給了......
    #數據來源WSO這十所TOP10學校排名第三位的是來自加拿大的著名商學院,排名第七和第十位的是英國的兩所院校。剩下的也都是美國院校,相比於老牌投行來說,精品投行在院校選擇上顯得更「海納百川」一些。這裡簡單解釋一下Front Office,其實它可以說就是幫投行賺錢的部門,也是申請者最青睞的部門!工作內容主要是給客戶合理的諮詢意見,比如公司的併購、收購,或是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另外,還會涉及到衍生品交易,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定量分析和股權研究。
  • 都說投行難進,我隨便試了一下就進了大摩...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前臺我就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根據我的觀察,前臺節奏比較緊,壓力比較大,我們後臺節奏快慢跟每個組的工作內容有關係,但是後臺總體來說,節奏還算是比較輕鬆的。運氣更好的是,我們組是比較開心的那種,但是我們隔壁就有一個組超級嚴肅,每個人都板著一張臉。
  • 【乾貨】投行實習申請與面試詳細指南,高盛和MS面試親歷
    基本信息通常所說的「投行」指Investment Bank,其下主要有「前臺業務部門」和「後臺支持部門」。「前臺業務部門」主要有2個——IBD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投行部門),Sales& Trading;「後臺支持部門」主要有3個——Operations,IT Support,Finance。
  • 僱主是大摩、MBB和中金!金融碩士,請收下我的膝蓋!
    首先投行大體分為前臺,中臺,後臺。前臺主要包括 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MBD (Merchant Banking Division)等給公司直接帶來利潤的部門。中臺通常是產品管理(product control),包括風險管理,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公司戰略等等。
  • 揭秘頂級金融圈:從小白到投行精英的方法!
    金融就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經濟活動的總稱。金融涉及的行業有銀行、投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從崗位性質上來劃分,金融行業一般劃分為前臺崗和後臺崗。前臺包括客服,客戶經理,投資顧問,分析師等,各部門和員工構成公司的主要利潤中心。
  • 如何從投行或諮詢跳去PE/VC?
    我在職場諮詢中最經常被問的「四大金剛問題」是:從投行或諮詢如何跳去PE/VC?(本文回答)今天詳解上面的問題(1)。如果想閱讀我不斷輸出的職場乾貨系列,請關注我的公眾號「劍橋學姐Christina」(標星可以避免錯過發文)。「劍橋學姐」公眾號是我專門為名校和留學人士創立的職場躍遷課。
  • 成功案例|投行前臺月薪可達70K港幣!你準備好了嗎?
    但是他很快意識到,無論在校內校外都有很多比他優秀的同學,他若要成功取得投行的Offer,單靠自己是不行的,於是他在職業諮詢方做了不少研究,發現了HKCareers香港求職,是唯一一家札根香港,並有許多成功案例的Career Coaching Program!
  • 福利最後24小時 | 因為我是 Non-target School 的學生,所以進投行就是異想天開?
    如上圖所示,「實習經歷」和「大學時期的工作經驗」成為美國僱主在招聘大學生時最看重的因素。而對投行而言,更是如此。有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人在進入 BB 之前都已經完成了1~2個相關實習。但是,光有實習他們還不買帳,實習公司或實習崗位的相關度很重要,投行、私募、投資基金公司這類公司會更受歡迎。學習 CPA 和 CFA 都是為了鍛鍊自己的思維方式,幫助自己更快地適應後期地角色。
  • 學員分享| 我是這樣拿到PWC諮詢全職offer
    我們採訪了之前參與諮詢課程培訓,並且順利拿下PWC諮詢全職offer的同學。隨著MBB暑期實習(亞洲地區)項目在上周拉開帷幕,來諮詢亞洲區諮詢面試的同學也越來越多。感謝同學作為過來人給我們分享面試經驗。再次感謝近期接受我們採訪的所有同學!謝謝你們抽出時間分享經驗!我最開始是從小紅書了解到常青藤聯盟,被吸引是因為裡面的前輩都有過很多諮詢投行求職的經驗,各個履歷出眾。
  • 華爾街的日常生活(節選二):投行金融白領圖鑑
    同樣作為「前臺」之一的企業併購部有時以獨立部門形式存在,或者被看作是企業金融的一部分。在信孚銀行,我所在的內部管理諮詢團隊是「中臺」部門,它包括風險管理和內部諮詢等部門。你看不到任何一個「後臺」人員能夠賺取超過100萬美元的。你必須要麼是操盤手,要麼是投行家,或者類似的……但要得到這些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調查一下「中臺」或「後臺」的人,問他們,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想去「前臺」工作,我敢肯定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會說,「是的,我願意。」
  • 美國投行、四大、諮詢、熱門科技公司的Target School!
    今天學姐就帶大家看看投行、四大、諮詢、熱門科技公司的Target School~看看你的擇校姿勢正確嗎? 投行的Target School 投行的target school並不一定是我們常說的常青藤名校,在下面的這個榜單中,展現了學校該學校畢業生進入投行前臺工作的機率,排名TOP 10的NYU和CMU都不屬於常青藤,但是備受投行的青睞。
  • 海歸就業問題之券商、投行、四大如何選?
    海歸們陸陸續續回國,很多學金融的留學生都在頭痛,到底如何選擇投行、券商和四大。這裡為大家排排雷,看完你就不會糾結了!實際上投行除了前臺還有中後臺部門。除了傳統的投行業務部門,投行架構下還有併購部、結構融資部、資本市場部、質控部及運營部等部門。
  • 大一就能鎖定投行offer,這樣的機會不香嗎?
    低調的貴族投行—花旗雖然同是九大投行,但Citi鮮少出現大家的求職目標List上,就算出現也不是第一選擇。同學們的首選經常都是高盛、Morgan Stanley,而Citi作為老牌的九大投行之一,卻是甚少被大家提及。確實,這幾年投行人氣 Top1一直都是被高盛佔據,地位無可撼動。雖說這幾年高盛確實是風頭正盛,但是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還是處於不佔優勢的。
  • 靠職業蛙內推,我就這樣拿到德勤校招Offer?!
    這樣的一個實習經歷對我的幫助其實挺大的,也讓我了解到進四大第一年的「小朋友們」應該做些什麼,讓我更確定了,我對審計這個行業很喜歡,並且積累了一些經驗。三、人人都有個投行夢,可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呀我本科學的是國際會計,而碩士讀的是銀行金融專業。學這個專業的初衷,也是想進入到投行這個行業。
  • 求職乾貨 | 比起四大諮詢投行Target School List,QS2020大學排名簡直弱爆了?
    那些名企進入簡歷審核階段後,不同的公司和學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會事先決定好分配給每個學校多少個面試機會,有些公司還會親自到Target School校園附近進行面試。| Target School的學生擁有更多Networking的機會。個別投行、四大和諮詢公司會在第一次面試前的晚上組織晚宴。
  • 確認過眼神,無論「前臺」「後臺」,都是你喜歡的我|經典導學
    不同的是,早期符號互動理論強調人們獲得和使用符號的能力,敏銳且正確地指出了人際傳播與「物際」傳播的重要區別,其研究重點在「符號」;而戈夫曼的擬劇理論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運用符號預先設計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號進行表演,並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其研究重點在「互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互相直接見面的時候,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行動的交互影響」。
  • 熱血少年開啟投行之旅
    寫之前首先得感謝前輩們的經驗貼,幫助我減少了很多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問題,雖然經驗貼不能直接告訴我我最適合幹什麼,但能讓我知道我大概都有哪些選擇,我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各方面的條件去篩選,這個很重要,以下關於個人實習方面的見解,若有所述不恰當,還望指出探討
  • 去投行面試居然遇到這樣奇葩的問題,面試官你是在玩我嗎?
    首先需要通過筆試這裡有一份2021頂級投行最新OT等著你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記得的這個名場面當我看到這一回答時我的內心只有👇👇👇厲害!!!幽默!!!有趣!!!強!!在求職面試的時候,也有遇到一些大開腦洞的題目,這時候以一個準確的切入點,在面試中展現你獨有的邏輯思維,非常重要!
  • 咖說申請19 | 「LBS會希望看到我的文書裡,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是你自己」
    我通過學校的學生全面發展諮詢中心約談過同專業曾在摩根做過實習的學長。對方向我介紹了做前臺中臺後臺的區別,並詳細規劃了投行的職業路徑。在這個高度競爭的行業,沒有兩到三份相關實習,是很難敲開頂級投行的大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