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21日在浙江省義烏市對外發布,並將於11月1日正式實施。它是我國首個小商品行業標準,將規範小商品行業的發展。
《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以用途和材質作為主要分類標誌,將小商品劃分為16個大類、9121個類目和170萬多個單品。它可以為小商品編制分類代碼、商標代碼和產地代碼,從而實現小商品的準確查詢和定位。
在2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商務部有關官員表示,標準實施將給小商品電子商務和外貿出口提供便利。它還將是商品流通和市場管理的有力工具,並為小商品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和質量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我國是世界主要小商品生產國之一,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但是行業性分類標準缺失給全行業的生產、經營、流通和外貿管理工作特別是統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007年,商務部提出並批准《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為當年第一批國內貿易行業標準項目計劃之一,由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集團作為標準起草單位,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負責研究和編制。
《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制訂工作歷時兩年,先後經歷了預研、數據採集、標準起草、行業徵求意見、全國徵求意見和專家論證等階段。中國小商品城有約四分之一共13498個商鋪配合數據採集工作,制訂方向他們發放了1.3萬多份調查問卷。一共收集了40多萬條調研數據。
這一標準在制訂過程中還得到了全國43家單位的協助。其中包括商務部、海關總署、統計局等相關部門,清華大學、國家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以及各地的20多家商品專業市場。
編輯:鄧京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