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到義烏標準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江,我們就提出自己的疑問:「何為標準?何為『標準進市場』?進市場目的何在?」1月中旬,周江帶著我們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感受義烏如何「標準進市場」。
「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自古就有。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就是標準;現在的工業規模化生產,也是標準化的生動實踐。」周江語速和緩,邏輯清晰。
2017年,我國重新修訂《標準化法》。義烏由此提出建設「標準城市」的戰略構想,積極開展標準化綜合改革的創新實踐。
「標準其實就在大家的身邊。你穿的襪子,生產執行的是什麼標準;你用的筆,有沒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而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2019年有2800多億元的中國產品由此走向世界。這麼大的中國產品集聚地,如都能亮出產品標準,對標先進標準,提高現有標準,將會極有力地推動浙江製造乃至中國製造的高質量發展。」周江娓娓道來,充滿自豪。
貼二維碼 亮標對標
周江的辦公桌上,堆著一摞摞文件。2019年8月1日,義烏市正式發布了《標準城市建設規劃(2019—2025)》,這也是我國首個標準城市建設規劃。標準雖自古就有,但作為一項城市治理體系的工作從未有過,探索任務繁重,尤其是涉及幾萬個攤位的「標準進市場」。「我每次跟人介紹『標準進市場』,都要被他們進行你剛才的『靈魂三問』。」周江笑著對我們說,「所以我們才說,宣傳標準是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艱巨的。」
「走!跟我們跑攤位去。跑幾家,你就有數了。」周江說完就直接領著我們去了市場。
城市的年味,是與馬路的空闊程度成正比的。關於這點,義烏比其他地方都要早。才臘月廿一,原來的「堵城」就順暢了許多。
「採購商早已備貨完畢。越到年末人會越少。」周江說,「這個時候去,經營戶會比較有時間耐心地聽我們講。」
作為建在市場上的城市,義烏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市場建造史。從露天馬路市場起步,稠城鎮小百貨市場、新馬路市場、城中路市場、篁園市場、賓王市場、國際商貿城……6易其址、10次擴建。如今,經營面積達640餘萬平方米的國際商貿城,已成為義烏小商品城的地標建築,擁有商位7.5萬餘個、供應商21萬家,經營26個大類180多萬種單品,商品輻射219個國家和地區。
義烏是全國襪子的產銷基地,襪業是義烏最早形成的支柱產業之一,以「浪莎」「夢娜」等一線品牌為代表的襪業群,始終保持著全國6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國際商貿城四期的襪子市場。走進大廳,一個大標語迅速「抓住」我們的眼球:「標準,世界的『通用語言』」。大標語下方是標準進市場主體雕塑,雕塑以莫比烏斯帶為基礎主體,結合方、圓、尺子、地球等元素構成。
「莫比烏斯帶的寓意就是義烏小商品發展無限性以及標準提升空間無限性,尺子上的刻度,寓意著可通過標準去度量質量;一圓一方,寓意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話的是義烏市場監督管理局小商品城分局國際商貿城4區主任陳文標。
周江與我們此行,是為了走訪幾個沒有亮標的攤位,推進亮標進襪業市場的工作。陳文標作為該區域監管人員以及國際商貿城的工作人員,要和我們一同推進這項工作。「現在的情況是1752戶經營戶,已經有1665戶家亮標,佔95%,亮標產品有19220個。只剩下個別攤位沒有亮標。」陳文標報了一組數據。
義烏「標準進市場」是去年3月啟動的,襪類和毛絨玩具是首批試點行業。「首選襪業行業,有兩個原因。一,襪子是義烏主打產業,經過這些年培育,標準、質量、品牌意識相對比較好,容易接受這項工作;二,紡織行業標準體現相對比較完善。標準齊全,工作開展起來相對容易些。」周江解釋說。8個月的時間,95%的亮標率,成績不錯。
「走!去找一家沒亮標的,我們過去問問為什麼。」周江招呼我們要直奔主題。「亮標,亮在哪裡?」我們急忙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周江停住腳步,正好在「親霞紡織」的攤位前。他指著門口張貼著的一個藍色二維碼,讓我們掏出手機掃一掃。手機一掃,果然有一組數據跳出。親霞紡織有9款產品亮了標,每款產品都標出生產地址、銷往地區以及執行標準。再點擊執行標準,相應標準就躍入屏上。
「標準就像一把尺子。『亮標』就是我們在門口亮出這把尺子來,方便供採購商了解和選擇比對。」瞧我們在門口掃來掃去,「親霞紡織」經營戶樓國英主動上前來跟我們解釋。她說,她是最早一批貼出二維碼的,剛開始生意明顯好了。後來大家陸續貼上了,「小程序裡能夠幫助篩選定位,小程序會對那些聲明產品質量符合歐盟、美國、日本或其他主要出口國標準的攤位按出口國進行分類,這樣採購商馬上就能夠定位到相關攤位,而且這個小程序目前有英文版,以後還會相繼推出其他語言版本。」
離此不遠,就有一家攤位,門口並無藍色二維碼。周江率先進店,一問才知,已經在排隊做檢測報告。連進幾家,大同小異,都是年前生意忙,耽誤了時間。但是周江還是發現了問題,「親霞紡織」等多家攤位,只是在門口亮出了二維碼,完成了「亮標」,但還有一項工作——「對標」,推進不明顯。攤位的顯著位置,都沒有擺上本店執行標準與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出口國標準的對比表。「亮出『尺子』是第一步,還得讓『尺子』會說話。」周江說。
「尺子」說話 提高質量
臨近春節,義烏攤位關門的時間,都比往常早些。15時30分,我們還在襪業市場裡轉悠,先前約好準備去走訪的幾位毛絨玩具市場經營戶和工作人員輪番給周江打電話,催促他早點過去。
246家毛絨玩具攤位,在「標準進市場」中,因為規模小,推進更加迅速。攤位「亮標」後,他們的首批「對標」工作也已完成。周江此前答應他們,要給他們看看《國內外標準指標和產品檢測報告指標對比表》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尺子』說話的表格。」周江解釋道。
毛絨玩具在國際商貿城一期。進入這裡,就如進入玩具的海洋。各個攤位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毛絨玩具。市場工作人員陸海紅直接把我們帶到了寶華玩具。38歲的黃海芳,是義烏江東街道人,19歲開始就從事毛絨玩具行業。2002年,國際商貿城一期開業,她就在這裡買了一個攤位一直經營至今。
也許是被毛絨玩具的軟糯侵染,黃海芳的聲音和舉止,都軟軟糯糯,令人特別舒服。見到周江,她把擺在攤位小桌上的《國內外標準指標和產品檢測報告指標對比表》遞了過來。「這個表這樣可以嗎?」黃海芳問。對比表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集團委託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根據經營戶提供的檢測報告比對後設計的。我們看到,這個對比表裡有19項對比內容,包括特定可遷移元素限量17項、機械與物理性能和易燃性能;比對標準有10個,包括中國、歐盟、美國等。寶華玩具的16個亮標產品,比對了這些國家、地區的標準後,都獲得一個大拇指。
這個幾乎擺不下4張椅子的攤位,去年銷售額是2000多萬元。最近拿到這個對比表後,原來以出口中東、俄羅斯為主的黃海芳準備往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走走。「事實證明,我的產品是達到美國市場標準的。那麼,心就要大點。」黃海芳說,她從事玩具行業近20年,但是在沒有亮標之前,確實不清楚自己的產品質量處於啥水平。「就知道自己的產品質量好,不比美國、日本差,但都是空口說白話,難以說服人呀。」
義烏玩具協會會長駱劍峰的「尚絨坊」,位於一區。寬闊的面積,讓對比表能放在前臺最顯眼的位置,對比表中技術指標比起上一家少了一些。「尚絨坊」以國內銷售為主,我國玩具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可遷移元素均為8種,而歐盟則為19種,要求更加嚴格。「既然是在同一個市場裡,對比的內容最好也一致,況且尚絨坊本身也能夠達到標準,對的更細緻一些,效果會更好。」周江說。
駱劍峰認可周江的意見。但他作為會長,還有更長遠的想法。「我去年銷售額與前年基本持平,都是一億多元。為什麼?企業自身有瓶頸,還有就是市場對於我們的引流也進入一個瓶頸期。」駱劍峰說,「對標」下來很明顯就能看出,中國製造不比發達國家差。這次「亮標」「對標」,就是要摘去「地攤貨、質量差」的「帽子」。我們還要制定更高的團體標準,以此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推進市場往高質量發展。
眼下,由「尚絨坊」等幾家企業牽頭制定的毛絨玩具團體標準工作已在謀劃中。
再造「新尺」 溝通內外
所謂團體標準是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為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的標準。換句話說,自己再打造一把新「尺子」。
毛絨玩具的新「尺子」還在醞釀中。由中國小商品城商會提出、浙江寶娜斯襪業有限公司作為第一起草單位的《兔毛真絲襪》《吸溼排汗抗菌襪》兩個團體標準則已經發布。我們來到襪業市場,周江與寶娜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洪庭傑有個約會,對他們公司起草的另外4個團體標準進行溝通。
一見到面,洪庭傑就開始報喜。「《兔毛真絲襪》《吸溼排汗抗菌襪》兩個團體標準已經隨我們的貨物上歐洲了。」洪庭傑說,俄羅斯和法國的客商還在催促,早點把《高密度超薄絲襪》《抗菌芳香針織襪》《遠紅外磁石按摩保健襪》《木棉雙層保暖褲》4個團體標準定稿、發布,他們也可以參照使用。
「寶娜斯」是義烏最早一批襪業生產企業,出口的襪子三分之二在歐洲市場。為更好培育引導襪業,「標準進市場」工作啟動沒多久,中國小商品城商會和寶娜斯襪業等幾家生產廠家就聯手謀劃,啟動6個團體標準制定。
「《標準法》從法律上明確了團體標準的地位。」周江說,「寶娜斯」很聰明地徵求外商意見,邀請他們參與標準制定,就是想讓標準更符合採購方、符合出國口市場,「這樣標準就真的成為通用語言了。」
洪庭傑也是信心滿滿。他說:「有香味的襪子、能按摩保健的襪子等新產品,國際上都沒有標準。我們牽頭制訂團體標準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這些新產品質量,推動中國襪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讓我們能夠跟客商說明,為什麼我們的產品要賣貴些,原來口說無憑,現在有實證了。」
兩人就已經發布的兩個襪業團體標準如何推廣,以及四個已經通過評審的團體標準的發布時間,進行了商議。「市場上用我們團體標準的,在小程序上應該給他特別體現出來,這樣既方便採購商採購,也便於我們推廣。」洪庭傑的建議,得到了周江的認可。
眼下,團體標準的制定,已經是義烏市場上經營戶、採購商最熱衷的事情之一。由中國小商品城商會提出,義烏標準化研究院起草、篁園市場服裝行業商會及多國外商等共同參與制定的一款服飾團體標準,已進入最後報批階段。
周江和浙江(義烏)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吳晶一起,約葉門商人賽義福和韋力,聽取他們的意見。韋力對這一版本的團體標準很滿意。但對於如何發布和推廣這套標準,以及怎麼組織外國商人進市場體驗「亮標」小程序,他們還在深入溝通。「標準進市場,不只是經營戶的事,關鍵還有採購商。標準亮出來了,採購商得會用。」周江說,他現在一有空就聯繫外國商會,跟他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