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詩仙李白的這首《清平調》,用精妙的詞語將楊貴妃服飾華麗、氣質高貴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眼前,堪稱虛實結合的典範,自古以來,總能帶給人們無限啟示。
虛實結合,是寫人繪景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儘管虛實的概念比較複雜,但從中學生的寫作實際來看,可遵循以下原則:眼見為實,聯想、想像為虛;現實生活為實,回憶、幻境為虛;正面描寫為實,側面烘託為虛;敘述描寫為實,議論抒情為虛。具體寫作時,同學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在分析這種手法時,我們仍以《清平調》為例。全詩大意為:「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美,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詩人展開生動、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引用神話傳說,讓一個服飾華麗、容貌俊美、氣質高雅的楊貴妃亭亭玉立地站在讀者眼前。
就寫人敘事的作文而言,對主人公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屬於正面描寫,是實寫;而對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寫,則屬於側面描寫,為虛寫。實寫,是為了表現人物個性;虛寫,則為了突出人物個性。虛實結合,可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有利於突出作文主題。
請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我們繞著花壇一圈一圈地走著,像往常一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時不時地,我抬頭看看那本來紅似火的夕陽,一點點地暗淡下來。
又走了一圈,我聽見媽媽嘟噥著:「怎麼這麼累啊?」然後,就拉著我在石椅上坐下來。我沒反對,可心裡卻在想:「還沒走幾圈呢,怎麼就喊累了?……」媽媽慢慢地揉著腰、捶著腿,臉上呈現出一種疲憊的神情。我更加奇怪了,媽媽以前和我爬山都輕輕鬆鬆的,怎麼……(海南臨高縣思源實驗學校 詹衍坤 《媽媽老了》)
第一段中,小作者先正面實寫與媽媽散步、聊天等行為,接著,一句「時不時地,我抬頭看看那本來紅似火的夕陽,一點點地暗淡下來」,實寫中暗含著虛寫:以夕陽由紅轉淡的變化,點明了散步時間的推移,又象徵著操勞家務的媽媽逐漸變老,烘託出媽媽的奉獻精神。
第二段為側面虛寫,在實寫中心人物媽媽的嘟噥、揉腰、捶腿時,不斷地插入虛寫,通過敘述「我」的心理活動,側面烘託出媽媽的平凡和偉大。
通常情況下,與作文中心相關的回憶、夢境等虛寫內容,均可以根據中心的需要,或簡或繁地有機插入,從而增強作文的感染力。
且看下面的片段: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拉著媽媽那雙粗糙的大手,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又一個畫面:客廳裡,每天需要媽媽照顧的爺爺、奶奶;千裡之外,每天讓媽媽牽腸掛肚的外公、外婆;手術臺邊,每天讓媽媽嘮叨著要注意身體的醫生爸爸;教室裡,每天問媽媽要吃要喝,卻不太認真學習的我……媽媽老了,可我還年輕,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了!(海南臨高縣思源實驗學校 詹衍坤 《媽媽老了》)
小作者在收束全文之際,宕開一筆,插入回憶,回放四個生活鏡頭,再次展現了媽媽贍養公婆、牽掛父母、照料丈夫、撫養孩子的艱辛,揭示了媽媽的辛苦和變老的原因,深刻地凸顯了作文的中心。
寫作時,一要善於敘述,將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二要善於描寫,將人物和景物的特徵凸顯出來;三要適時精當地議論、抒情,虛實結合,畫龍點睛,升華主題。
請看下面的片段:
「雨傘歪了。」媽媽提醒我。「沒有,沒有歪呀!」「是真的,雨傘歪了!」媽媽重複道。「媽媽,真的沒有歪,沒有!」藍藍的雨傘下,媽媽沉默了,兩行晶瑩的水珠划過她的臉頰,肩頭溼漉漉的我卻很高興,媽媽,我長大了,也可以給您一片愛的藍天了!(海南臨高縣思源實驗學校 謝鬱茹 《母愛,那片藍天》)
很顯然,最後一句是心理描寫,又是議論、抒情句,虛實結合,深情地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有力地抒發了小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虛實結合的四條途徑間存在著一定的交叉關係:從聯想和想像入手,是表現手法的角度;從側面描寫和烘託入手,是描寫方法的角度;從議論和抒情入手,是表達方式的角度;從回憶和夢境入手,是時間和內容的角度。同學們要根據作文內容的實際需要,具體分析,靈活使用,才能讓筆下的文字生動形象,受人青睞。
選自:《作文周刊》七年級版第38期,作者:胡傳亮